☆公司报道☆ ◇600803 威远生化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11-02】
威远生化(600803)新奥控股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威远生化(600803)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新奥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拟筹划对公司
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此次重大资产事项尚在研究之中,为防止公司股票价格产生
异常波动,经申请,公司股票自2011年11月2日起继续停牌30天。
公司于2011年10月26日披露了《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告知因公司有重大事项
未公告,公司股票于2011年10月26日起停牌。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11-10-26】
威远生化(600803)26日起停牌 因公司重大事项未公告
威远生化(600803)周二晚间发布公告,因公司有重大事项未公告,公司股票
自10月26日起停牌,并将于五个交易日内公告相关进展情况 。
【出处】全景网【作者】
【2010-12-28】
威远生化(600803)处置闲置资产获利412万
讯威远生化(600803)昨晚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将位于鹿泉市李村镇的三宗
土地及地上建筑物以1036万元转让给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预计公司本次资
产转让在扣除成本和相关税费后可获得约412万元的收益。
公司称,本次资产(土地3宗,面积共计6.91万平方米;地上房屋建筑物共8项
)转让属于闲置资产的处置,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无不利影响。
威远生化周一收报13.41元/股,跌1.32%。
【出处】东方早报【作者】
【2010-12-14】
威远生化(600803)大股东质押股权
威远生化(600803)今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河北威远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
的公司股份47288686股质押给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质押期限为2010年12月
10日至质权人办理解除质押为止,上述质押已办理了证券质押登记手续。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10-07-28】
威远生化(600803)预计2010年上半年将亏损
威远生化(600803)周二晚间发布业绩预亏公告,预计公司2010年上半年将亏
损。
上年同期净利润为539.05万元,每股收益为0.023元。
公告称,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的原因是2010年上半年公司主导产品价格下滑,
国内市场在冰冻、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下,产品销售收入低于去年同期,
致使公司上半年业绩下降。
【出处】全景网【作者】王永飞
【2010-06-04】
威远生化(600803):预计今年将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
全景网6月4日讯 "河北地区上市公司2009年度业绩网上集体说明会"4日下午在
全景网举行,威远生化(600803)总会计师王彬表示公司预计今年产品毛利率较20
09年增加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
【出处】全景网【作者】成亮
【2010-01-09】
不服专利案判决 天科欲再告威远生化(600803)关联方
天科股份与威远生化关联方的恩怨纠葛似乎没有因法院的宣判而了结。天科股
份今日表示,公司7日收到北京市第一中院民事判决书,其起诉威远生化关联方侵
犯公司发明专利案被驳回,公司不服判决结果,将提起上诉。
天科股份称,与蚌埠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10日签订了《二甲醚技术
及成套装置转让合同书》,约定由天科股份向该公司转让1万吨/年二甲醚技术及成
套装置。该合同在履行过程中,蚌埠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将合同约定装置资产转让
给新能能源有限公司,天科股份又与新能能源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16日签订《10
kt/a燃料级二甲醚装置合同补充协议》。同时,蚌埠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及新能能源
有限公司的上级母公司新奥集团与天科股份于2005年12月商讨并起草过《关于委托
实施40万吨/年二甲醚工业 装置的意向书》,新奥集团拟委托原告设计和转让40万
吨/年二甲 醚工业装置,但该合同未能正式签订。后来,天科股份知悉新奥集团在
江苏省张家港市设立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从事二甲醚生产,天科股份称已
掌握部分证据证明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涉嫌侵犯原告二甲醚专利技术,故
于2009年提起诉讼。天科股份当时要求判令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新奥新
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一切侵犯天科股份200410022020.5 号发明专利
权的行为;并赔偿900万元。但这一申请已被北京市一中院驳回,案件受理费74800
元,由原告天科股份负担,天科股份已缴纳这部分费用。
新奥集团是威远生化实际控制人,国内二甲醚龙头企业。在入主威远生化后,
新奥集团就启动将新能张家港公司75%股权、新能蚌埠公司100%股权注入,因而两
公司为威远生化关联方。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应尤佳
【2009-10-16】
威远生化(600803):拟注入资产几近亏损
威远生化(600803)的重组仿佛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而拟注入资产的主要产
品二甲醚价格却是跌得"掷地有声"。据测算,在目前价格水平下威远生化拟置入的
二甲醚资产有可能已陷于亏损。
根据即将置入的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2008年经营数据测算,该公司除生
产成本外,平均每吨二甲醚的其他成本在千元左右。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二甲醚
的销售价格已不到3000元/吨,不及2008年二甲醚均价每吨5000多元的60%;而占二
甲醚生产成本超过90%的甲醇价格则略高于2150元/吨。以此计算,张家港公司二甲
醚生产已走到亏损边缘。
不过,威远生化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却坚持称拟置入的二甲醚资产没有
问题,他表示:"市场上二甲醚的开工率确实不高,但这两家公司的二甲醚产能目
前仍在满负荷生产,而且处于盈利状态。"
但更多的事实却并不支持这种说法,西南地区的一家拥有二甲醚生产装置的上
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我们的二甲醚装置今年都没怎么开,现在也处于停车的状
态。主要原因还是价格太差了,生产就亏本。"
而出售二甲醚技术和装置设计方案的天科股份(600378)董秘魏丹也表示,由
于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几乎所有的生产企业都亏损。从今年年初起已没有新增二甲
醚项目订单,而绝大多数处于建设中的二甲醚装置也已陷入停滞状态。
据了解,张家港公司和新能(蚌埠)能源有限公司总计拥有二甲醚产能22万吨,
其中张家港公司的原料甲醇全部从国外进口,而蚌埠公司的原料则采购自国内。深
圳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张家港公司从国外进口甲醇的价格相对便宜,或许现
在还能勉强保本,但蚌埠公司的甲醇来自国内,成本相对较高,目前状况下亏损的
可能性极大。"
资料显示,我国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液化石油气(LPG)的掺烧,因此对二甲
醚的需求取决于掺烧的经济性。目前LPG的价格在低位徘徊,而只有当LPG价格达到
高位时才进行掺烧的二甲醚,就只能经历更为漫长的等待。
金元证券分析师杨杰告诉记者:"相比于石油,LPG的价格对二甲醚具有决定性
影响。只有当LPG价格处于相当高的位置时,下游企业才可能选择掺烧二甲醚,LPG
现在的价格基本不会有掺烧的需求。"
前述化工类上市公司董秘还告诉记者:"我们估计今年内二甲醚的价格都不会
回到成本线以上,未来走势真得很难说,明年的价格会不会变好都有很大的不确定
性。"
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不论LPG的价格是否能够回升,
两家公司(张家港公司和蚌埠公司)今年实现的净利润总额肯定无法达到重组方案
中预测的数目,如果今年重组完成,那就需要启动补偿机制。因此,各方推进重组
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根据威远生化与新奥控股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的补偿协
议,上述两公司在2009年的净利润总额需要达到约9974万元,否则新奥控股将向威
远生化现金补足。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06-04】
威远生化(600803)关联公司收到天科股份诉状
天科股份与威远生化定向增发项目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的专利纠纷仍
在继续。
威远生化今日表示,公司6月3日接到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及新奥新能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给公司的通知,上述两公司于6月2日收到天科股份的民事
起诉状,称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及新奥新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其
发明专利,要求判令上述两公司停止侵犯其发明专利的行为,赔偿其经济损失及其
为调查、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共计900万元。
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及新奥新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启动应诉
的相关工作。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5-27】
威远生化(600803)称二甲醚专利未侵权
上周五,天科股份发布一项侵权公告,矛头直指威远生化正在定向增发的项目
——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
威远生化今日表示,公司分别向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及新奥新能(北
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函了解详情。根据回函,新能(张家港)及新能科技认为两家
公司均不存在涉嫌侵犯天科股份二甲醚专利技术的情形。天科股份在提起诉讼并发
布上述公告前并未与两家公司接触或交涉,两公司均未收到起诉书等诉讼文书。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5-26】
天科股份发动维权战 威远生化(600803)受牵连
上周五,天科股份发布一项侵权公告,矛头直指威远生化正在定向增发的项目
——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侵权纠纷会否影响威远生化定向增发,立刻引
人关注。
上周六,天科股份公告两宗涉嫌侵犯公司二甲醚专利的官司,要求侵权方停止
侵权,并赔偿共2900万元。其中,一宗官司涉及新能(张家港)涉嫌侵权,北京市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于4月8日受理。
据天科股份称,2005年3月,蚌埠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与天科股份签约,由天科
股份转让1万吨/年二甲醚技术及成套装置。2005年12月,天科股份和新奥燃气、新
奥集团起草意向书,新奥集团拟委托天科股份设计和转让40万吨/年二甲醚工业装
置。事后,新奥集团在张家港市设立新能张家港公司,生产20万吨二甲醚,但项目
并不是由天科股份实施。
新奥集团是威远生化实际控制人,国内二甲醚龙头企业。在入主威远生化后,
新奥集团就启动将新能张家港公司75%股权、新能蚌埠公司100%股权注入。但实施
过程中,一度因股东否决而暂停。目前,该定向增发已通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批。
威远生化现主营业务为农药。本次资产购买后,公司将进入煤化工领域,主营
业务将增加二甲醚的生产与销售。其中,新能张家港已于2007年10月建成20万吨的
二甲醚项目并投入生产。按照计划,新奥张家港项目未来将上马100万吨二甲醚项
目。
此次天科股份对新能张家港发难,会不会影响天科股份定向增发?公司相关人
士告诉记者,“公司正在核实此事。”并表示,“这个项目还不属于上市公司,影
响不好说。”
同时,业内对新能张家港是否侵权也意见不一。天科股份二甲醚项目的合作伙
伴——西南化工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新能张家港二甲醚技术与天科股份技
术有所不同。在早先新奥蚌埠1万吨项目技术的基础上,公司在重要地方有修改,
最终效果比原来好。修改主要在两处:工艺设备改了;催化剂改了。
但是,另一位煤化工行业人士认为,作为国内气相法二甲醚技术唯一持有方,
天科股份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这些专利将覆盖国内新开发的技术。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阮晓琴
【2009-03-19】
注资预期明朗 威远生化(600803)直封涨停板
威远生化以涨停来回应定向增发过会的消息。昨天,威远生化开盘即以7.72元
/股封上涨停,一直延续到收盘。
当天,威远生化披露定向增发方案获中国证监会有条件通过。由于2008年股市
大幅下挫,威远生化定向增发历时一年多,道路充满曲折。
2007年11月7日,威远生化停牌商讨定向增发。2008年1月24日,公司公布向第
一大股东新奥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注入二甲醚资产。市场以6个涨停来回应。此
波行情,使威远生化股价由7.9元/股,最高冲至17.6元/股。然而,3月28日,股东
大会讨论定向增发方案时,近40%的股东以定向增发价格7.56元/股过低,投弃权票
否决了此议案。9月,威远生化以7.31元/股重启定向增发。这次,全体股东投了赞
成票。
通过定向增发,威远生化实际控制人、新奥集团掌门人王玉锁所持威远生化股
份占总股本的比例将由30.11%增至47.01%。
但此后,随大盘下跌,威远生化股价跌破定向增发价,最低跌至4.03元/股。
记者查询了威远生化持股情况。去年四季度,前十大股东中,自然人谢勇增持
124万股;北京博信智咨询公司增持32万股。去年第四季度,威远生化股价基本在
增发价7.31元/股以下。
威远生化本次定向增发拟购买新奥控股持有的新能(张家港)75%的股权、新
能(蚌埠)100%的股权。两公司所产二甲醚,主要卖给民用气经销商,由经销商按
20%比例掺烧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价格一般低于民用气5%至10%左右。资产置入完
成后,威远生化主营业务将由农药变为二甲醚。
王玉锁承诺,威远生化将成为其全部下属企业中唯一从事二甲醚生产的业务平
台。
记者曾采访获悉,新奥集团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广东汕头等地建设甲醇/二
甲醚生产项目,其中鄂尔多斯年产60万吨甲醇/4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预计2008年底或2009年初建设完成。汕头的二甲醚项目已获得发改委的核准。福州
二甲醚项目正在谈判中。
随着油价由147美元/桶跌至40多美元/桶,有投资者对二甲醚前景提出质疑。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中国缺少清洁燃气这个行业优势外,新奥二甲醚自身有几个优
势:由于与世界最大甲醇供应商Methanes签订了供货协议,同时在国内有煤炭资源
优势,公司在原料上能做到成本最低化;大股东旗下新奥燃气经营城市管道和民用
气配送,威远生化二甲醚在销售上有优势。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阮晓琴
【2009-03-16】
威远生化(600803)重组议案今上会
现在石油40多美元一桶,石油演化而出的二甲醚全行业亏损,而威远生化(600
803)资产置入的两家公司均以二甲醚为主要产品,这样的重组对公司来说并不是件
好事。
今日,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将审核威化生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暨重大资产重组事宜。
威远生化在3月曾提交过一次重组方案,但是却遭到否决,此次重组能否过会
引发投资者关注。但是有投资者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质疑威远生化购买资产的前景,
高价购入的资产是否能为公司未来带来收益?
上周五, 威远生化董秘付百林告诉本报记者,威远生化的重组材料已经上会
。但他并没有回答何时会公布审核结果。对此,威远生化董秘办的工作人士表示,
相关材料已经上交,公司目前只能等待。
投资者如今
对重组反映冷淡
说起来,威远生化此次重组并不是一番风顺,而随着重组成功与失败消息的传
来,公司的股价也相应呈现出大涨大跌的态势。对此,投资者也曾接连跟风,而跟
风后的连日大跌也让投资者失望连连。
威远生化的这次重组可以追溯到2007年11月。由于11月2日、5日、6日连续三
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11月7日,威远生化发出股票交易异常
波动公告,对此,公司控股股东表示,有关方面现正商讨重大事项,但该事项尚存
在不确定性。
2007年11月7日威远生化停牌之后,就一直处于停牌状态,直到2008年1月24日
才开始复牌,并声称:公司拟向其实际控制人王玉锁控制的新奥控股投资有限公司
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000万股A股,以购买新奥控股拥有的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
公司75%的股权,和新能(蚌埠)能源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而这两家公司主营业
务都是生产二甲醚。其增发价不低于7.56元。
2008年3月,重组消息发出后的当日,威远生化的股价连续六日涨停,随后更
是一路高歌,3月4日,股价最高达17.60元/股。可3月末,威远生化重组议案被否
后,公司股价一路下滑。
直到2008年9月,威远生化再次提出重组计划,公司的股价仍没有回升,投资
者也有些心灰意冷。
今年3月13日,威远生化重组之路终于走到尽头,投资者也在期盼上会的结果
,新的增发价格7.31元/股比上次计划价格降低了0.35元,但13日的股价却仍然跌
破预期发行价,以7.02元/股的价格收盘。
对此,投资者再次提心吊胆,担心威远生化的重组会不会如上次一般搁浅。威
远生化的重组计划从去年10月通过股东大会至今已有半年的时间,如果这次上会没
有成功的话,投资者怀疑公司是否会放弃继续重组。
原油价格下跌
影响拟收购资产前景
资料显示,威远生化此次定向增发计划以7.31元/股增发7539万股,拟购买新
奥控股持有的新能(张家港)75%的股权、新能(蚌埠)100%的股权。两公司所
产二甲醚,主要卖给燃气经销商,由经销商按20%比例掺烧在用液化石油气中。资
产置入完成后,威远生化将由一家主营业务为农药的化工企业,最终变身为一家主
营二甲醚的能源公司。
但有投资者提出怀疑,现在石油40多美元一桶,石油演化而出的二甲醚全行业
亏损,而威远生化资产置入的两家公司均以二甲醚为主要产品,这样的重组对公司
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受金融危机、国际油价下滑的影响,液化气市场持续走跌,二甲醚的价格优势
丧失殆荆2008年下半年油价回落后,二甲醚生产企业的利润就开始大幅缩水,更多
时候是赔钱。
此外,威远生化已将二甲醚当成了公司今后的主营业务之一,但投资者对其前
景并不看好。
据中国石油和化工业协会2008年12月份的最新调查,全国目前约有40.3%的二
甲醚装置停产,45.8%的装置出于限产或半停产状态,仅13.9%的装置维持正常生产
,国内二甲醚步入停车高峰期。
不仅如此,如果重组成功,威远生化还将面临同业竞争的问题。据威远生化董
秘办工作人员透露,公司重组后,除了扩建张家港的计划外,还没有继续购入相关
资产的打算。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09-03-13】
威远生化(600803)增发方案16日上会 今起停牌
威远生化(600803)同时公告称,公司接到证监会通知,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
重组审核委员会将于2009年3月16日审核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事
宜。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于2009年3月13日起停牌,待公司收到证监会审核结
果后公告并复牌。
资料显示,威远生化此次定向增发拟购买新奥控股持有的新能(张家港)75%
的股权、新能(蚌埠)100%的股权。两公司所产二甲醚,主要卖给燃气经销商,由
经销商按20%比例掺烧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资产置入完成后,威远生化将由一家
主营业务为农药的化工企业,最终变身为一家主营二甲醚的能源公司。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09-02-05】
访威远生化(600803)董秘付百林
昨日,威远生化推出了化肥与农用药剂行业的首份盈利年报。但不实施利润分
配的消息却让投资者倍感失落。因为连续7年不分红,威远生化也被戴上了“铁公
鸡”的帽子。
2008年威远生化实现营业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1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
净利润为846万元,同比下降49.31%,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仅为46.89万
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36元,每股净资产1.6元。
值得一提的是,据记者统计,威远生化2008年19位高管薪酬合计315.13万元,
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在内的13位高管薪酬均有明显增加。而2007年17位高管的
薪酬合计为185.39万元。
2月4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威远生化的董秘付百林。
管理费用增加30%
《证券日报》:公司管理费用比上年增加1554万元,增加35%,其中职工薪酬
增加是一个方面。为什么在各行业纷纷降薪裁员的情况下威远生化还能给职工增加
薪酬?
付百林:公司净利润下降主要还是成本、费用导致的。职工薪酬增加是因为我
们年初就有计划,不会因为经济环境不好而改变这个计划。当然,2009年经济形势
不好,我们会在这方面严控成本,同时压缩行政管理费用,比如减少领导的交通、
通讯费用等。
《证券日报》:薪酬增加的人员主要是公司员工还是高管?
付百林:增加薪酬的主要是一线员工,表现优异的员工。至于高管薪酬是否也
在增加之列,我还没有去核实。
《证券日报》:我们注意到,2008年威远生化净利润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去年
计提了793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2007年仅53万元),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却
带来了非经常性损益项近404万元的净利润。这是否为公司有意的财务安排,2009
年的年报是否也会出现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回对净利润贡献一块丰厚的非经常性损益
?
付百林:我们也是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的。资产的减值计提和冲回都
是按照规定进行的,而且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所以我们不存在人为调节利润
的情况。
有钱投资却没钱分红
《证券日报》:虽然净利润同比下降近50%,但威远生化仍有846万元的盈利,
未分配利润达8250万元;而截至去年底公司手握1.9亿元货币资金,在具备分红能
力的情况下为何不向股东分配利润?
付百林:事实上,之前董事会也考虑过实施年度分红,但分下来股东拿到的红
利很少。另外,考虑到公司未来的发展,要投资发展需要资金,如果把几千万元未
分利润给分了,公司还要去贷款筹资支付利息,财务费用等成本增加了还是会带来
利润减少。这样,我们还是想咬咬牙再坚持一年不实施利润分配。
《证券日报》:近两年经济不景气,公司不分红无可厚非,但是公司已连续盈
利6年,却也连续多年不向股东进行利润分配,投资者无法分享公司真实的投资回
报确也心寒。威远生化之所以多年不分红,主要的考虑是什么?
付百林:外界说我们7年不分红,铁公鸡一毛不拔。但客观地说,新奥集团成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时间是5年,在此期间公司没分红。事实上,我们不分红主要
还是考虑要维持公司持续的发展和投资能力。因为如果我们考虑到外界的看法,技
术性地拿出几百万元来分红,自然也就不会成为铁公鸡。
看好能源业务
《证券日报》:去年10月股东大会已经通过向威远生化大股东发行股份以注入
二甲醚资产的计划,但是为何至今还未有注入的消息?
付百林:我们已经把相关申请材料提交到证监会了,目前还在补充材料。
《证券日报》: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开始下跌,二甲醚的价格受影响,拟注入
资产的盈利能力也受到影响,这是否会影响二甲醚资产的注入?
付百林:国际油价下跌,二甲醚的价格受到影响,这也是监管层关注到的地方
。但是,二甲醚的成本甲醇价格也降低了,而且我们认为目前40元附近的油价偏低
,还将上涨。所以总体而言,拟注入资产受到的影响不大。不过,公司是否能获得
二甲醚资产的注入最终要看监管层的意见。如果没通过审批,公司也只能按政策执
行。
《证券日报》:除了国际油价低迷对二甲醚有不利影响,业界人士也质疑该产
品的市场潜力,认为二甲醚产品的盈利情况不容乐观。您对此如何看?
付百林:我们还是比较看好能源这个方向。即使二甲醚资产的盈利不会太好,
但毕竟不会是我们全部的能源业务。不过,公司今后的业务发展主要还是看大股东
。
(本报记者袁玉立亦对本文有贡献)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罗琳
【2009-02-04】
威远生化(600803)200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9.31%
威远生化(600803)今日披露的2008年年报显示,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
357.93万元,同比增长11.42%;实现利润总额1105.87万元,同比下降47.57%;实
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46.04万元,同比下降49.31%;净资产收益率为2.
24%,2007年为4.52%;基本每股收益为0.036元,2007年同期为0.071元。公司不进
行现金分红,也不送股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年报显示,2008年公司克服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提高、
出口退税降低、世界性金融危机及生产控制过程中意外因素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继续保持了销售收放的平稳增长。但由于报告期内主营业务利润变动、期间费用
增加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共同导致净利润下降。
公司预计,2009年目前所处生物农药行业形势严峻,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
将以推进资产重组、二次创业为契机,全面提升盈利能力,争取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8.2亿元,预计比2008年增长5%。(王维波)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
【2009-02-04】
威远生化(600803)二甲醚资产注入正推进
威远生化(600803)今日公布了2008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7.8亿元,同比增长11.42%;实现净利润约846万元,同比下降49.31%;每股收益0.
036元。
报告期内,威远生化遭遇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提高、出
口退税率降低、世界性金融危机以及生产控制过程中意外因素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
响,因此净利润出现下降。不过,威远生化也在报告期内完成了105个国际新客户
的开发,完成了4个产品的国际注册,同时,经完成了FDA、COS认证的软、硬件准
备,同时启动了阿维菌素和除虫脲在美国高端市场注册项目,完成了重要的检测试
验。
而展望2009年,威远生化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国际市场的格局变化,国
际市场销售收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目前所处生物农药行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9年,威远生化将以推进资产重组、二次创业为契机,以战略绩效为主线,依
托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技术研发;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品牌建设;推进
国际注册,实现国际高端市场进入;实施精益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全面提升企业
盈利能力;争取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预计比2008年增长5%。
对于投资者最关心的二甲醚资产注入问题,威远生化表示将稳步推进公司向新
奥控股投资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工作进展,现已完成公司内部审批程序,正在
报请有关部门核准,争取早日完成二甲醚相关业务及资产的注入,完成产业重组和
资产整合,扩大业务范围,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整体实力。
在2008年,威远生化在二甲醚资产注入问题上没少费功夫,早在年初就开始积
极运作二甲醚资产的注入,不过2008年3月举行的股东大会却否决了此项议案。但
威远生化并没有就此放弃,2008年9月,威远生化重启二甲醚资产注入。威远生化
此次定向增发拟购买新奥控股持有的新能(张家港)75%的股权、新能(蚌埠)100
%的股权。这两家公司均以二甲醚为主要产品,其中,新能张家港的已于2007年10
月建成20万吨的二甲醚项目并投入生产,该公司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4399.53万元
,预计2008年净利润8846.12万元,2012年为9122.45万元。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02-04】
连续七年不分红 威远生化(600803)成"铁公鸡"
威远生化今日公布年报,分配预案是不分配。事实上,这已是该公司连续第7个
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了。
虽然去年盈利不高,但威远生化并不是没有分配的能力。截至2008年12月31日,
该公司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有8250万元,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未
分配利润也有4473万元。是公司没有现金吗?也不是。由于收回应收款,威远生化
期末货币资金较期初激增232%,达到1.9亿元。投资者不禁要问,公司究竟何时才肯
分红?
威远生化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6万元,同比下降49%;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仅47万
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94%。
现有的农药业务难有起色,准备进入的二甲醚市场又风云突变,威远生化就处于
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该公司目前所处农药行业的形势可以用“内忧外困”来形容
。一方面,国际农药企业不断渗透到中国农药市场终端,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又
直接影响到中国农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收入。而对威远生化来说,来自国际
市场的收入又是举足轻重的,其去年国际市场收入3.5亿元,占到了近半壁江山。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威远生化定向增发收购资产的计划被寄予厚望。该公司
拟向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新奥控股定向增发,购买其所持新能(张家港)75%股权和新
能(蚌埠)100%股权,从而进入煤化工领域,新增二甲醚业务。据其披露的发行股份
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新能(张家港)公司2008年度盈利预测数为8
899万元,新能(蚌埠)公司2008年度盈利预测数为446万元。若资产注入在2008年
内完成,威远生化净利润将达到8047万元。
但威远生化的资产注入计划至今未能成行。实际上,即使在年底之前完成二甲
醚业务的注入,威远生化的业绩也很难达到上述预测的水平。因为随着油价的持续
走低,二甲醚的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威远生化去年8月下旬停牌筹划收购资产
事宜之时,国际油价还在每桶110美元之上。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国际油价从高处一
路下跌,目前仅在每桶40美元出头。油价走低到今天的水平,二甲醚的替代效果与经
济价值难免受到重创,这很可能也是威远生化资产注入计划迟迟不能成行的主要原
因。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2-03】
威远生化(600803):2008年年度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2008年 2007年
营业收入 783,579,332.42 703,258,742.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460,407.7416,690,274.3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468,874.22 7,324,641.60
基本每股收益0.0360.07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0020.031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2.24 4.52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0.12 1.98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0.8462 0.49
2008年末 2007年末
总资产 1,150,459,167.95 1,077,674,651.77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377,620,364.64 369,159,956.9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 1.60 1.56
公司2008年年报经审计,审计意见类型:标准无保留意见。
【出处】【作者】
【2008-10-17】
再启定向增发 威远生化(600803)拟变身二甲醚公司
在第一次定向增发被股东大会否决之后,威远生化重启定向增发方案,并终于
在前天获得股东大会通过。若方案能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则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
锁将如愿以一个更低的价格,大举增持威远生化。而按照其承诺,威远生化将脱胎
换骨,成为国内最大一家主营业务为二甲醚的上市公司。
由于新奥二甲醚在原料、销售渠道均有优势,同时是国内最早进入这一行业、
并布局全国的企业,威远生化二甲醚前景广阔。
威远生化16日公告,临时股东大会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符合向特定对象非公
开发行股票暨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有关条件的议案》。有意思的是,今年3月28日股
东大会讨论定向增发方案时,近40%的股东以定向增发价格7.56元/股过低,投弃权
票否决了此议案。而这次,面对7.31元/股的价格,全体股东投了赞成票。
截至昨天,经过6个月,沪深股市深幅调整,威远生化每股价格跌去8.45元,
跌幅60%,这使股东们无奈调低了威远生化的心理价位。
由于股价更低,威远生化实际控制人王玉锁获得了更多的、数量为7538.8977
万的股票,其所持威远生化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由30.11%增加到47.01%。
威远生化本次定向增发拟购买新奥控股持有的新能(张家港)75%的股权、新
能(蚌埠)100%的股权。二公司所产二甲醚,主要卖给燃气经销商,由经销商按20
%比例掺烧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资产置入完成后,威远生化将由一家主营业务为
农药的化工企业,最终变身为一家主营二甲醚的能源公司。
2007年,威远生化农药业务营业收入5.85亿元,在主营收入7.03亿中,占比83
%;农药业务毛利1.27亿元,在主营业务毛利1.42亿中,占89%。2007年,威远生化
净利2109万元。而按公司发布的定向增发收购报告,根据初步估计,本次拟购买的
资产2008年全年实现净利润约7292万元。
王玉锁承诺,威远生化将成为其全部下属企业中唯一从事二甲醚生产的业务平
台。
记者曾在采访中获悉,新奥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广东汕头等地建设甲醇/二
甲醚生产项目。其中鄂尔多斯年产60万吨甲醇/4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预计2008年底或2009年初建设完成。汕头的二甲醚项目已获得发改委的核准。另外
,公司福州二甲醚项目正在谈判中。
新奥二甲醚产业具有原料和销售渠道优势。其张家港项目与第二大股东世界最
大甲醇供应商Methanes签订了供货协议。由于汕头、福州靠海,进口甲醇均有优势
。另外,通过鄂尔多斯项目,新奥还获得了煤炭来源,从而可以在进口甲醇和自产
甲醇间锁定低价。
在渠道上,由于王玉锁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新奥燃气经营城市管道天然气、液
化石油气、车用燃气、非管输能源的配送业务,顺便掺入二甲醚有如举手之劳。目
前,该公司产品已成功进入全国60余个城市。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阮晓琴
【2008-09-23】
重启资产重组方案 威远生化(600803)豪赌二甲醚
9月22日,威远生化(600803,SH)发布公告称,将向新奥控股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新奥控股)发行股份,购买新能(张家港)能源有限公司75%的股权和
新能 (蚌埠)能源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执意投身二甲醚热潮。
早在2008年初,威远生化实际控制人王玉锁及其掌控的新奥系就有意将旗下的
新能(张家港)和新能(蚌埠)置入上市公司平台,以扩展二甲醚规模。然而,在
威远生化3月2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上述方案却因股东不知投票程序而蹊跷流产
。
8月26日,威远生化再度停牌,宣布重启资产重组方案。“实际上,威远生化
实际控制人对定向增发的态度非常坚决,有意将威远生化打造成其二甲醚运作平台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22日的关联交易草案显示,新能(张家港)75%股权和新能(蚌埠)100%股
权作价约为5.5亿元,威远生化共计需发行7539万股,而新奥系掌门人王玉锁控制
的股份将由30.11%增至47.01%。
此前,威远生化主营农药、兽药原料药及制剂,但自2007年起,其主营业务销
售收入及净利润业绩开始出现下滑。
威远生化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新奥系目前对威远生化转型二甲醚已有系
列战略,“接下来将把新奥系下其余成熟二甲醚业务注入到上市公司。”
威远生化在关联交易草案中表示,随着国内外更多企业进入该行业,竞争加剧
将可能拉底产品价格,加之二甲醚扩展过快将导致原料价格提高,利润水平存在风
险。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夏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