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蓝光(600466)F10档案

*ST蓝光(600466)相关报道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ST蓝光 相关报道

☆公司报道☆ ◇600466 迪康药业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11-03】
迪康药业(600466)大股东狂减近5%
    迪康药业今日公告,11月2日收到公司大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通知
,10月26日至11月2日期间,蓝光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出售公司股份4
17万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出售公司股份1770万股,合计共出售2187万股,占公司
总股本的4.98%。本次减持后,蓝光集团持有公司股份6552.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
的14.92%。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11-03】
迪康药业(600466)大股东减持股份2187万股
    迪康药业(600466)今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1年11月2日收到公司大股东四
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通知,2011年10月26日至2011年11月2日期间,蓝光集团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出售公司股份417万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出售公司
股份1770万股,合计共出售218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8%。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11-06-22】
涉矿股妖气十足 迪康药业(600466)成上半年最强"猛药"
    要数今年上半年的妖股,莫过于涉矿题材的个股了。近期,记者对今年上半年
上市公司的涨跌幅情况进行了盘点,发现迪康药业(600466)、西藏发展(000752)等
具有矿产资源或是相关传闻的个股涨幅最高,占据了牛股的半壁江山。其中,迪康
药业的涨幅最高,上半年翻了接近两倍,成为A股市场上名副其实的“猛药”。
    然而,在积累了前期的涨幅之后,迪康药业的流通市场交易席位上已经出现了
分歧。加上近期大股东频频减持,资金对这只牛股的热情大大削减了。
    涉矿股上半年涨势最强
    记者对今年上半年的上市公司的涨跌幅进行盘点。根据统计,截至6月21日收
盘,上市公司涨幅(以前复权的收盘价计算,下同)前十名公司依次为迪康药业、
西藏发展、三爱富(600636)、深国商、豫能控股(001896)、氯碱化工(600618)、包
钢股份(600010)、ST中源、万力达和金瑞矿业(600714)。其中,迪康药业翻了两倍
,西藏发展、三爱富在这半年里分别上涨了162%和132%。
    从这部分飙涨的个股来看,涉矿、稀土题材是最受市场追捧的热点。比如说迪
康药业、西藏发展、包钢股份、金瑞矿业等个股,都是这种炒作概念的公司。
    正是因为矿产资产注入的传闻,才令公司的股价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今年4
月份,网上有传闻称,大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团将对迪康药业进行重组,称计划通
过股权置换方式,把四川某金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入迪康药业。更有消息称,“
迪康密谋收购广东南雄稀土矿已取得重大进展,并正筹备成立锂动力池项目。”
    针对有关媒体的上述传闻,迪康药业已发布澄清公告,公司已向大股东蓝光集
团核实并得到回复函明确表示,蓝光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没有与其它第三方就公司
重组、资产注入等事项进行过商讨。另外,迪康药业表示,未来3个月内公司没有
重大投资和重组计划。
    部分资金拉高出货
    即使公司方面已经澄清了矿产重组的传闻,但是仍然止不住迪康药业的上涨势
头。今年2月初到现在,最低4.07元,最高一度冲高到13.73元,上涨差不多接近两
倍。
    然而,从近期交易席位来看,有部分席位出现了拉高出货的迹象。最集中的时
期,就集中在4月14日至4月20日这几个交易日里,记者发现,之前潜伏在迪康药业
流通市场上的持仓席位,已经开始有出逃的征兆。
    4月14日至20日,5个交易日累计上涨接近61%。从上交所披露的席位信息看,
早在4月14日,各路资金便开始进驻。机构席位方面,国泰君安总部买入该股1.16
亿元。其他席位方面,渤海证券上海彰武路买入7016.90万元,银河证券厦门美湖
路买入3646.48万元,财通证券温岭东辉北路买入3090.90万元。上述都出现在迪康
药业的前五名买入席位里。
    但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中,之前的买入席位选择了出逃。从4月18日的交易明
细里,潜伏在该股的席位拉高出货了。比如,国泰君安总部、渤海证券上海彰武路
、银河证券厦门美湖路、财通证券温岭东辉北路,这几个席位都出现在当天的买入
和卖出席位中,从买卖的数额来看,买入和卖出的金额相当。而国泰君安总部、银
河证券厦门美湖路卖出的金额稍微多于买入的金额。“春江水暖鸭先知”,机构已
经先一步出货了。
    大股东减持 估值明显过高
    在东北证券(000686)的一份研报中,分析人士指出,“我们预测公司2011年的
EPS为0.24 元,对应PE为58.17 倍。但考虑到公司基本面正在改善中,毛利率回升
态势明显,非PVC 软袋大输液和医疗器械对于利润的贡献度有超出预期的可能。”
再加上公司拥有多个国家级新药和中药保护品种,且医疗器械在研产品较多,可享
受一定的估值溢价,按照2011年65倍PE,对应目标价为15.60元,给予“谨慎推荐
”评级。
    对于迪康药业的后市走向,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电话采访了参与撰写迪康药业
研报的分析师。该名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的股价已经超出了当时的预期,“当时我
们给出的市盈率65倍,而现在迪康药业的动态市盈率已经高达455倍,显然已经偏
离了原有的正常股价水平。”该分析师建议记者,前期大股东已经大量抛售了股票
,如果个人投资者持仓数量不是很多,建议还是减持或是全部清仓。
    实际上,在该股上涨期间,不断传出股东减持的消息。6月9日,在大宗交易平
台上,银河证券成都科华北路营业部共计卖出迪康药业1356万股,成交价格为12.6
4元,共计套现1.71亿元。资料显示,大股东蓝光集团在3月份减持该股时就是通过
这个营业部,因此市场推断,这笔减持乃是大股东所为。
【出处】投资快报【作者】

【2011-06-13】
迪康药业(600466)大股东连续减持 超级散户徐开东按兵不动
    在减持风格上,迪康药业(600466)的大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像散
户,近期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连续减持,已收回当初购买迪康药业股权的全部
成本。与此同时,超级散户徐开东近期则表现沉稳,面对连续涨停以及大股东连续
减持却不为所动。
    迪康药业今日公告,公司6月10日收到蓝光集团通知:2011年4月15日至6月10
日期间,蓝光集团通过上交所竞价交易系统、大宗交易方式出售公司股份351万股
、1756万股,合计共出售210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0%。上交所大宗交易系统
显示,蓝光集团6月9日、10日共减持三笔,发生金额为2.22亿元。即使不算通过竞
价交易系统所出售的351万股,加上今年3、4月份减持所套现的1.7亿元,已达到近
4亿元,实现全部收回在迪康药业上的投资。
    2008年6月,蓝光集团以拍卖的形式受让迪康药业5251万股,成交价款为3.22
亿元。作为产业资本,蓝光集团在迪康药业上的丰厚回报让专业投资者眼红。截至
昨日,蓝光集团手中尚有迪康药业8827.14万股,占总股本的20.17%,以昨日迪康
药业收盘价13.01元/股计算,该部分股权市值达到11.48亿元。 
    上周五,记者就蓝光集团频频减持一事询问迪康药业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是
看到大宗交易才知道大股东可能减持,并发去询问函,其和大股东之间只是书面联
系,大股东并未透露下一步动作。 
    不少投资者都在揣测蓝光集团减持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由于房地产借壳上市
遭冻结,蓝光集团在迪康药业上一直没有动静,减持或意味着蓝光集团已有去意;
此外,蓝光集团作为成都地产龙头企业,最近频传房产企业资金链吃紧,减持也可
能是为地产业务筹集资金。目前蓝光集团所持迪康药业19.36%股权处在抵押状态。
    至少在形式上,今年以来迪康药业和精诚铜业有不少类似之处,两者都推出高
送转方案,都是股价大涨,大股东都在高点减持。今年以来截至昨日收盘,迪康药
业股价已上涨239%。 
    市场传言从何而起,迪康药业股价上涨动力何在,幕后推手是谁,这些问题尚
不得而知,但谁是最大受益者已一目了然,股价大涨最大受益者是蓝光集团,其次
是超级散户徐开东。
    有意思的是,2010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徐开东曾多次短线交易迪康药业股
票,因违反相关规定,向迪康药业归还了期间所得收益157万元。他曾出现在惠泉
啤酒、通葡股份、西藏发展、酒鬼酒等公司2008年年报的前10大流通股东,这是首
次出现短线交易情况。在发现徐开东短线交易后,迪康药业向徐开东进行沟通,徐
开东就放起了长线,6月10日迪康药业董秘蒋黎表示:“截至目前,徐开东个人账
户持有公司股票情况未变。”以6月10日迪康药业股价计算,徐开东持有股权市值
已达1.64亿元。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向南

【2011-06-10】
迪康药业(600466)现身大宗交易 疑似控股股东再度减持
    在二级市场公司股价放量涨停的同时,迪康药业现身大宗交易平台,疑似公司
第一大股东四川蓝光集团有限公司减持1356万股。
    昨日的大宗交易显示,银河证券成都科华北路营业部两笔交易共计卖出1356万
股,成交价格为12.64元/股,共计套现17139.84万元。以今年4月8日实施高送转后
的股本计,目前持股数高于1000万股的只有第一大股东蓝光集团和二股东徐开东。
鉴于此次减持席位银河证券成都科华北路营业部正是蓝光集团上次即3月份减持的
“地址”,可以推断减持者很可能是蓝光集团。若是如此,此次减持完成后,蓝光
集团仍持有迪康药业9578.14万股,占总股本的21.8%。
    蓝光集团这笔买卖做得相当合算。尽管近期深沪股市大幅下跌,但迪康药业的
股价却相当抗跌,昨天更是逆势以涨停报收,创下新高。
    这不是蓝光集团的第一次减持。今年3月3日至3月18日,蓝光集团合计减持了8
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5%;4月11日,蓝光集团再度通过二级市场减持65.86
万股。在4月12日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中,蓝光集团称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
持的可能。
    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减持价格,蓝光集团可谓费尽心思,提出了一个令市场惊叹
的分红预案——以公积金每10股转增15股,游资也恰到好处地予以配合,大幅拉抬
股价。对此,本报在4月26日曾以《大股东恶意炒作概念拉抬股价 监管层称将开展
核查》予以报道。而昨天的大宗交易再一次证实了本报的判断:迪康药业控股股东
借高转送掩护减持。
    蓝光集团屡屡减持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动机呢?2008年6月,四川地产“一哥
”蓝光集团以拍卖的形式受让迪康药业5251万股,成交价款为3.22亿元。此后,市
场盛传蓝光集团将借壳迪康药业,但由于金融危机以及宏观调控,整个房地产市场
受到较大影响,导致蓝光集团借壳至今没有实质性动作。如今,随着整个房地产行
业资金面日趋紧张,蓝光集团屡次减持,是套现解决资金问题?还是无奈弃壳而去
?谜底尚有待揭晓。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阮晓琴

【2011-04-15】
迪康药业(600466)大股东暂无重组计划
    针对大股东对公司有重组计划的传闻,迪康药业(600466)15日发布澄清公告
,公司董事会向公司大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核实。蓝光集团回复
函明确表示:蓝光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没有与其它第三方就上市公司重组、资产注
入等事项进行过商讨。截至目前及可预见的三个月内对迪康药业无重大投资和重组
计划。
    近期网上有传闻称“蓝光集团重组迪康药业近期将有新动向”、“蓝光集团计
划通过股权置换,把四川某金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入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
公司”、“迪康谋划收购广东南雄稀土矿已取得重大进展,并正筹备成立锂动力池
项目”,由此公司股价出现了较大波动。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吴婷

【2011-03-22】
迪康药业(600466)借"高送转"暴涨大股东顺势套现1.68亿元
    一份10转15的分配预案,不仅让迪康药业(600466)短短十几个交易日暴涨36
%,也让控股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团大赚了一笔!
    昨日(3月21日),迪康药业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近期累计减持公司851万股
,占总股本4.85%,《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计算,蓝光集团此次套现金额1.68
亿元。
    股价暴涨大股东减持
    虽然经营业绩并不出彩,但迪康药业今年却提出了令市场惊叹的分红预案,拟
以公积金每10股转增15股,这一预案足以令大多数新股的高送转分配方案汗颜!
    正是超预期的送配预案,大大刺激了迪康药业股价。3月3日,年报公布当日,
迪康药业"一"字涨停;在随后的7个交易日里,该股连收7根阳线,股价最高飙涨至
22.40元,区间涨幅达34%。尽管近期股价有所回落,但截至昨日收盘,迪康药业报
收19.59元,依旧较3月2日收盘价暴涨了35.95%。
    不过就在迪康药业股价风光大涨的背后,控股股东蓝光集团却在"暗度陈仓"。
迪康药业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3月18日收到大股东蓝光集团通知,在3月3日至3
月18日,蓝光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减持166.82万股,并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68
4.18万股,合计减持8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5%。此次减持后,蓝光集团尚持
有4400万股,占总股本的25.06%。从减持时间段来看,大股东减持正是迪康药业公
布年报并推出高送转预案后。
    蓝光集团为何选择在此时大幅减持迪康药业?
    "我们并不清楚大股东减持的原因,大股东只通知我们减持的具体情况,并未
告知为何减持。"迪康药业的董秘蒋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大股东才
知道减持的具体原因。随后,蒋黎给了记者蓝光集团一位相关负责人于经理的电话
,但是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联系到于经理。
    蓝光集团下属控股公司--四川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清楚蓝光集团此次套现的原因。
    合计套现1.6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蓝光集团此次减持851万股,其中有684.18万
股是在3月18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的,减持价格为20.99元/股,套现金额约1.3
7亿元;另外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了166.82万股,若以3月3日至3月18日交易均价18.8
3元计算,蓝光集团套现金额约3141.22万元,合计套现金额达1.68亿元。
    那么,蓝光集团当时获取这部分股权用了多少资金?此笔减持为其带来多大收
益?
    资料显示,2008年6月蓝光集团以拍卖的形式,受让迪康药业5251万股,成交
价款为3.22亿元。在蓝光集团受让迪康药业5251万股后,市场一直盛传四川地产"
一哥"蓝光集团将借壳迪康药业上市,然而受到金融危机以及宏观调控影响,整个
房地产市场受到较大影响,这也导致迪康药业注入地产业务一直没有下文。距今快
三年时间过去了,蓝光集团借壳仍鲜有实质性动作。
    由此不难发现,蓝光集团此次减持871万股套现近1.7亿元,相当于每股净赚约
13.6元,投资收益超过200%。相比当初收购股权所花的价钱,蓝光集团可谓是大赚
一笔。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11-03-22】
迪康药业(600466)利好股价飙升 大股东高位套现1.7亿
    在业绩及高送转的推动下,迪康药业(600466.SH)在二级市场表现强势,而
大股东却在股价处于历史高位的时候选择了减持,高位套现1.7亿元。
    迪康药业昨日公告称,2011年3月3日至2011年3月18日期间,公司大股东四川
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蓝光集团")减持公司股份851万股,占总股本的4.8
5%。减持后,蓝光集团持有公司股份4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06%。
    "这是大股东的事情,我们也不清楚。"被问及大股东减持的目的及继续减持意
愿时,迪康药业证券事务代表胡影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利好推高股价
    2011年1月26日,迪康药业发布2010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10年1~12月份净
利润为1468.9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120%。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和毛
利率的增长、成本的下降和投资收益的增加。
    就是这一业绩预告,成为了迪康药业在二级市场风生水起的催化剂。迪康药业
从1月26日的收盘价9.73元一路上扬,至3月2日,收盘价为14.41元,涨幅为48%。
    3月3日,迪康药业公布2010年年报,2010年实现净利润3096.7万元,同比增长
110.8%,不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仅为1542.3万元,且营业收入为3.22亿
元,同比仅增长2.48%。
    东北证券研究员周思立分析指出,迪康药业净利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有两
个原因,一是公司成本控制得力,营业利润率同比提升5.03%;另一是公司闲置资
金获得603.40万元的委托理财收益。周思立根据迪康药业的基本面预测,按照2011
年65倍市盈率,给出对应的目标价为15.6元。
    这样的业绩难称出色,且迪康药业2010年度末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为负,公
司利润将全部用于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不进行利润分配。
    公司年报显示,"综合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回报公司股东等因素,公司拟以2
010年末总股本175602342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5股,共计转增2634
03513股。"
    然而,就是这份年报和高送转方案彻底引爆了迪康药业的股价,3月3日当天,
迪康药业封住涨停,从3月2日至3月14日,迪康药业已经从14.41元涨至3月14日的
最高时的22.4元,短短9个交易日累计涨幅55%,远远超过了周思立给出的15.6元目
标价。
    若从1月26日公布业绩预告当日的9.73元开始计算,截至3月18日收盘价为20.9
9元,迪康药业的区间涨幅达到115.7%。
    大股东高位套现
    就在迪康药业的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的时候,大股东蓝光集团选择了高位套现。
    大股东蓝光集团于2011年3月3日至2011年3月18日期间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
易系统累计减持该公司股份166.82万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684.
18万股,合计减持8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5%。
    蓝光集团没有在公告中指出减持股份的具体价格。上证所公布的3月18日交易
信息显示,当日曾有两笔大宗交易累计减持迪康药业684.18万股,该次大宗交易以
20.02元/股的交易价格分别卖出333万股和351.18万股,成交金额为1.37亿元,卖
出营业部均为银河证券成都科华北路证券营业部。
    而3月3日至3月18日,迪康药业的区间涨幅为22%,3月14日,更是达到上市以
来的22.4元的最高点(复权后)。
    若按照减持均价20元/股计算,蓝光集团此次减持851万股,将套现1.7亿元。
    蓝光集团于2008年10月6日通过拍卖受让四川迪康产业控股集团所持的5251万
股而成为迪康药业的控股股东,公开资料显示,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0年,是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的产业集团,现有下属控股、参股企业三十余家。
    无独有偶,大股东蓝光集团高位套现,二股东徐开东却因为减持踩红线违规,
被没收了所得收益。
    迪康药业2月24日公告,第二大股东徐开东于2010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多次
买卖公司股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四十七条持有上市公司5%股份
以上股东买卖公司股票的规定,徐开东已于2011年2月23日向公司归还了期间所得
收益157万元。
【出处】中国资本证券网【作者】杨勇

【2011-03-22】
迪康药业(600466)借高送转暴涨 大股东顺势套现1.68亿元
    一份10转15的分配预案,不仅让迪康药业(600466)短短十几个交易日暴涨36
%,也让控股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团大赚了一笔!
    昨日(3月21日),迪康药业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近期累计减持公司851万股
,占总股本4.85%,《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计算,蓝光集团此次套现金额1.68
亿元。
    股价暴涨大股东减持
    虽然经营业绩并不出彩,但迪康药业今年却提出了令市场惊叹的分红预案,拟
以公积金每10股转增15股,这一预案足以令大多数新股的高送转分配方案汗颜!
    正是超预期的送配预案,大大刺激了迪康药业股价。3月3日,年报公布当日,
迪康药业"一"字涨停;在随后的7个交易日里,该股连收7根阳线,股价最高飙涨至
22.40元,区间涨幅达34%。尽管近期股价有所回落,但截至昨日收盘,迪康药业报
收19.59元,依旧较3月2日收盘价暴涨了35.95%。
    不过就在迪康药业股价风光大涨的背后,控股股东蓝光集团却在"暗度陈仓"。
迪康药业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3月18日收到大股东蓝光集团通知,在3月3日至3
月18日,蓝光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减持166.82万股,并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68
4.18万股,合计减持8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5%。此次减持后,蓝光集团尚持
有4400万股,占总股本的25.06%。从减持时间段来看,大股东减持正是迪康药业公
布年报并推出高送转预案后。
    蓝光集团为何选择在此时大幅减持迪康药业?
    "我们并不清楚大股东减持的原因,大股东只通知我们减持的具体情况,并未
告知为何减持。"迪康药业的董秘蒋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大股东才
知道减持的具体原因。随后,蒋黎给了记者蓝光集团一位相关负责人于经理的电话
,但是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联系到于经理。
    蓝光集团下属控股公司--四川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清楚蓝光集团此次套现的原因。
    合计套现1.6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蓝光集团此次减持851万股,其中有684.18万
股是在3月18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的,减持价格为20.99元/股,套现金额约1.3
7亿元;另外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了166.82万股,若以3月3日至3月18日交易均价18.8
3元计算,蓝光集团套现金额约3141.22万元,合计套现金额达1.68亿元。
    那么,蓝光集团当时获取这部分股权用了多少资金?此笔减持为其带来多大收
益?
    资料显示,2008年6月蓝光集团以拍卖的形式,受让迪康药业5251万股,成交
价款为3.22亿元。在蓝光集团受让迪康药业5251万股后,市场一直盛传四川地产"
一哥"蓝光集团将借壳迪康药业上市,然而受到金融危机以及宏观调控影响,整个
房地产市场受到较大影响,这也导致迪康药业注入地产业务一直没有下文。距今快
三年时间过去了,蓝光集团借壳仍鲜有实质性动作。
    由此不难发现,蓝光集团此次减持871万股套现近1.7亿元,相当于每股净赚约
13.6元,投资收益超过200%。相比当初收购股权所花的价钱,蓝光集团可谓是大赚
一笔。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刘明涛,刘林鹏

【2011-03-21】
迪康药业(600466)大股东半个月大幅减持近5%股权
    最近两周"风光无限"的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迪康药业,600466)
昨日公告称,2011年3月3日至2011年3月18日期间,该公司大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
团有限公司(下称"蓝光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减持该公司股份
166.82万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684.18万股,合计减持851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4.85%。
    这一减持显然大手笔。而值得关注的是,正是今年3月3日,迪康药业在年报中
公布了拟10转15的高送转方案,当天该公司今年年内第一次封于涨停板。随后一直
到3月14日,该公司股价逆市迭创新高。至3月14日,该股股价已从1月底的不到10
元/股涨到最高触及22.40元/股。3月18日,也就是昨晚公告中的减持区间的最后一
天,迪康药业仍大涨5.64%,报20.99元/股。
    蓝光集团昨晚没有公告减持上述股份的具体价格。而根据上交所3月18日大宗
交易平台信息,当日曾有大宗交易累计减持迪康药业684.18万股,该次大宗交易以
20.02元每股的交易价格分别卖出333万股和351.18万股,成交金额为1.37亿元。20
.02元/股的价格,较当天收盘价20.99元/股折让约5%。
    根据蓝光集团官网信息,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地产开发为
核心,以住宅开发和服务为主导,商业地产开发为辅助,以药业科技、绿色饮品开
发为重要组成部分,立足西南布局全国的产业集团。
【出处】东方早报【作者】刘欣

【2011-03-21】
迪康药业(600466)大股东减持851万股 占股本4.85%
    迪康药业(600466)周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大股东蓝光集团于2011年3月3日至
3月18日期间,合计减持公司股份8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5%。
    本次减持后,蓝光集团持有公司股份4400万股,占总股本的25.06%。
【出处】全景网【作者】陈丹蓉

【2011-03-04】
迪康药业(600466)控制成本实现高增长
    2010年净利润同比翻番,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5股——两条重磅利好让迪康
药业(600466)3月3日开盘即涨停,以15.85元/股的价格报收。
    分析人士表示,公司发布超预期的分配计划是公司股价涨停的直接原因;此外
,2010年,迪康药业不仅在安斯菲等重点产品方面保持了销量持续增长,还在生物
医药材料领域和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不少重大进展,这也直接推动了公司业绩的增
长。
    两因素推动业绩增长
    年报显示,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为3096.65万元,同比增长110.8%,实现营
业收入为3.22亿元,同比增长2.45%。
    分析人士表示,在公司营业收入微幅增长的背景下,公司的净利润能够实现大
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的成本得到有力控制,使得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同比提升了
5.03个百分点,此外,公司闲置资金获得603.4万元的委托理财收益。实际上,由
于药价受到调控和药品原辅料价格的上涨,迪康药业的成本控制未来还可能面临一
定的挑战。
    公司重点产品安斯菲连续三年保持销量增长,2010年该产品在2008年基础上实
现销量翻番,其他产品龙七胃康片、通窍鼻炎颗粒、肾舒颗粒、安可妥销量也保持
了较快增长。
    此外,公司旗下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开发了系列可降解生物医
学材料及其系列医疗器械,并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公司的生物医学材料呈现了
良好的成长性,可吸收螺钉销售稳定增长,可吸收医用膜销量同比增长近30%。
    与此同时,迪康药业加大了对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力度。例如,公司的螺钉自
增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增强工艺趋于稳定;生物玻璃项目完成工艺研究和国外产
品的对照研究,将于今年提交型检;复合螺钉的动物试验完成,今年进入临床研究
;椎间融合器补充资料上报完成;聚乳酸原料市场开始试探性销售。
    分配预案超预期
    迪康药业在年报中表示,由于2010年底累计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8110.60万元
,公司利润将全部用于弥补以前的亏损,因此无法进行利润分配。
    但是“综合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回报股东等因素”,公司拟以公积金每10股
转增15股。
    分析人士表示,迪康药业的分配方案超出预期,也是导致公司股价出现涨停的
直接原因。实际上,公司的股价自今年1月26日至今的短短一个多月内已经实现了
大约62%的涨幅。数据显示,迪康药业2006年-2009年,都没有推出分配方案,而20
10年末每股资本公积金却达2.316元,可能也是公司2010年年报“大方”分配的原
因所在。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邢佰英

【2011-03-03】
迪康药业(600466)无钱派息推高送转 拟每10股转增15股
    今日,迪康药业(600466)发布了2010年年报。尽管去年底累计可供股东分配
利润为负,但公司仍拟以公积金每10股转增15股。
    高送转为"回报股东"
    公告显示,迪康药业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同比增2.48%;净利润309
6.65万元,同比增110.8%;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净利润仅为1542.28万元;基本每
股收益为0.1763元,净资产收益率6.16%。
    虽然经营业绩并不出彩,迪康药业却提出了足以令市场惊叹的分红预案。公司
在年报中表示,由于2010年底累计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8110.60万元,公司利润将
全部用于弥补以前的亏损,因此无法进行利润分配。但是"综合考虑公司的长远发
展、回报股东等因素",公司拟以公积金每10股转增15股。
    尽管今年许多上市公司都提出了高送转,但是如此慷慨转增股本的也并不多见
。据Wind统计,截至3月2日,仅有金通灵(300091)、尤洛卡(300099)、中瑞思
创(300078)3家公司提出的资本公积转增比例为10转15,而这三家公司都是去年
才上市的创业板新股。另外,五洲明珠(600873)提出10转16.86,目前为A股之最
。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迪康药业此次慷慨的转增股本似乎早已有资金先知先觉
。从1月27日开始,迪康药业展开一波凌厉的攻势,短短一个月时间涨幅已近50%。
    热衷打新股
    年报显示,2010年迪康药业的医药业务稳健增长。董事会指出,重点产品安斯
菲连续三年保持销量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其他产品龙七胃康片、通窍鼻炎
颗粒、肾舒颗粒、安可妥销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医疗器械上,经过几年发展,旗
下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开发了系列可降解生物医学材料及其系列医
疗器械,并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11年公司将积极打造和建设一支全面覆盖的
营销队伍,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突出核心产品,努力提高现有产品的占有率,同时
引进和开发1~2个新药,进一步提高企业生存力和竞争力。
    有趣的是,从年报中可以看出,面对去年A股市场IPO热潮,公司表现出浓厚的
兴趣,并且运气不错,先后中签多达22只新股。这其中,中签最多的是中国西电(
601179),一共中了7000股。其次是滨化股份(601678),中签2000股。其余中小
板、创业板新股则基本只中了500股。公司表示,去年卖出申购取得的新股合计获
得投资收益12.14万元。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王砚丹

【2011-03-02】
迪康药业(600466)2010年净利增111% 拟10转增15股
    迪康药业(600466)周三晚间发布年报,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3096.66万元
,同比增长110.8%,拟每10股转增15股。
    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2.48%;每股收益0.1763元,同
比增长110.63%。
    公司称,净利润增长主要原因是通过加大市场开发、调整产品结构、委托理财
等经营策略,公司改善了销售收入的结构。
【出处】全景网【作者】蔡振鹏

【2011-02-25】
迪康药业(600466)二股东半年获利157万元
    徐开东是一名"超级散户",通过在二级市场多次增持成为迪康药业第二大流通
股股东。截至2010年三季报,其持股比例为5.36%。他还曾出现在惠泉啤酒、通葡
股份、西藏发展、酒鬼酒等公司2008年年报的前10大流通股东的名单中。
    昨日四川迪康药业发布公告,原持股5%以上的第二大流通股股东徐开东因不了
解相关证券法规,在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多次违规买卖公司股票。日前,
公司经过与徐开东本人沟通,徐开东已于23日向公司归还了期间所得收益1570989
元。
    半年内多次违规买卖股票
    迪康药业前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持股5%以上的流通股股东徐开东先生因
不了解相关证券法规,在2010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多次短线买卖交易公司股票。
    公告称,上述股票交易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47条"上市公
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
司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
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到其所得收益"的规定。
    经公司与徐开东沟通,徐开东向公司归还了期间所得收益1570989元,公司已
于2011年2月23日收到了上述款项。徐开东本人表示,今后将认真学习证券相关法
律法规,杜绝出现违规股票交易的情况。
    二股东涉嫌短线交易
    此前,迪康药业曾发布公告称,2010年11月15日,二股东徐开东通过上海证券
交易所卖出公司流通股72.24万股,本次变动后,徐开东持有公司流通股87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4.95%;2010年11月16日,徐开东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公司流
通股13.89万股,共持有公司流通股883.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3%。
    这则权益变动报告,将迪康药业二股东徐开东短炒自家股票的行为暴露了出来
,徐开东不仅两度举牌,还涉嫌短线交易。
    虽然截至2010年11月14日,徐开东持有迪康药业流通股942.24万股,占公司总
股本的5.37%。但相关人士分析,先减持致持股比例不足5%,次日再买入致持股又
超过5%,这种操作方法比较少见,属于"钻法律空子"。
    如果徐开东的上述买卖行为是否触规还难以判断,那么他在2010年6月-2010年
12月间的短线买卖涉嫌违规情况则很明显了。据相关权益变动报告显示,徐开东在
上述权益变动事实发生前6个月内买卖迪康药业股票的情况为:2010年6月卖出3938
股;2010年7月买入612498股;2010年8月买入17600股;2010年9月卖出507400股;
2010年10月买入185501股;2010年11月卖出538301股。
    曾位居多家公司流通股东前十
    徐开东应是一名"超级散户"。他最早出现在迪康药业2009年半年报中,当时以
540.87万股的持股数量居公司前十大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首位,持股比例为3.08
%;2009年三季报显示,徐开东持股已增至886.39万股,持股比例为5.05%,这一比
例一直保持到2010年6月底。迪康药业2010年三季报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徐开东
的持股比例再次增至940.95万股,持股比例为5.36%。
    徐开东的持股主要通过二级市场直接购入。迪康药业去年10月披露的权益变动
报告显示,徐开东买入情况为:2009年4月买入1121885股;2009年5月买入1884625
股;2009年6月买入2402155股;2009年7月买入938190股;2009年8月买入651720股
;2009年9月买入1865333股。截至当时,徐开东共持有迪康药业流通股886.39万股
,持股比例为5.048%,触及举牌线。
    此外,徐开东还曾出现在惠泉啤酒、通葡股份、西藏发展、酒鬼酒等公司2008
年年报的前10大流通股东的名单中。迪康药业的权益变动报告书曾显示,徐开东长
期居住地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华南巷5号,持股目的是进行股权投资。
【出处】华西都市报【作者】牛莉

【2011-02-24】
迪康药业(600466)回应虚假陈述索赔 股东归还157万违规减持收益
    针对广东奔犇律师事务所刘国华律师发起征集令,征集迪康药业(600466)虚
假陈述案受损投资者向上市公司索赔一事,迪康药业董秘蒋黎2月23日在接受中国
证券报采访时对此做出回应。
    蒋黎表示:“这是原大股东迪康集团在2007年以前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
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处理。公司充分尊重投资者维权的权利,在看到媒体关于
维权征集令的报道后,公司马上根据《高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
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条款进行了初步测算,按照法律规定的条款释义,比照
期间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走势,据我们初步测算,期间基本不存在投资者投资公
司股票出现损失的情况。”
    蒋黎同时表示,对于以前因为披露不规范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的影响,公司深表
歉意。在未来工作中,公司将吸取教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真实、准确、
完整、及时的披露信息,也感谢广大媒体和投资者对公司的监督和帮助。
    2009年8月,迪康药业收到证监会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在贷款担保
、购买土地等方面未依法披露甚至虚假记载相关事项,被给予警告处罚决定,相关
责任人也被处以罚款与警告。而根据《高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
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如果在认定的期间投资买卖公司股票发生损失的,投资
者可以以自己受到虚假陈述侵害为由对上市公司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此外,迪康药业24日公告称,公司原持股5%以上的流通股股东徐开东2月23日
将违规减持股份所得收益157万元归还公司。
    因不了解相关证券法规,徐开东在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出现了股票短
线买卖交易的情形,上述股票交易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四十七
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
,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买入,
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到其所得收益”的规定。徐开东表
示,今后将认真学习证券相关法律法规,杜绝出现违规股票交易的情况。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靳军

【2011-02-24】
迪康药业(600466)二股东违规炒股大赚157万
    2月24日,迪康药业(600466)(600466.SH)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持股5%以上
的第二大股东徐开东先生因不了解相关证券法规,在2010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出
现了股票短线买卖交易的情形,其间所得收益1570989元,经公司与徐开东先生沟
通,2月23日徐开东先生向公司归还了上述款项。
    公告称,徐开东于2010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多次买卖公司股票,上述股票交
易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四十七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
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
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
司董事会应当收到其所得收益"的规定。
    昨日,迪康药业报收13.57元,上涨4.79%。
【出处】中国资本证券网【作者】

【2011-01-27】
迪康药业(600466)去年业绩预增逾100%
    迪康药业昨日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0%至120%,按
照公司上年净利润1468.97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837元测算,2010年公司净利润
在2938万元至3232万元之间,基本每股收益在0.1674至0.18414区间。
    公司表示,2010年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努力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
构,并加强成本控制,全年销售收入和产品毛利率都较上年有所增长,同时成本较
上年有所下降,另外公司进行的理财投资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事实上,自2008年蓝光集团入主以来,由于原拟向迪康药业注入蓝光集团地产
相关资产的计划因政策障碍搁置,迪康药业立足原有的医药主业精耕细作,三年来
公司主营业务规模、重点产品销量和利润水平连续实现快速增长。2009年公司营业
收入31435万元,净利润1468.97万元,分别较2008年增长32%和44.62%,2010年净
利润又较2009年增长超过100%,公司经营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
    据了解,迪康药业重点产品安斯菲已连续三年保持销量大幅增长,市场占有率
位列同品种前三名;可吸收医用膜产品已占据国内固态防粘连产品较大的市场份额
 ;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已是国内同类产品领先品牌;另外公司龙七胃康片等产
品的销量也有较大增长。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田立民

【2011-01-27】
迪康药业(600466)业绩翻番源自主业放量 
    1月26日迪康药业(600466)发布2010年预增公告,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已
连续四年保持增长。按照预增公告计算,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100%-120%,即2937.
9万元至3231.7万元之间,2007年至2010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区间为74.7%至80.3
%。在大股东蓝光集团房地产资产注入预期不明确的情况下,公司医药主业却保持
了快速增长。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08年10月蓝光集团正式入主后,目前公司的经营基本
面已发生了根本转变。近年来公司密切关注新医改政策动向,并根据宏观政策对行
业和企业自身的影响,积极推进营销模式调整、重点产品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经
过三年的努力,公司产品结构得以优化,重点产品销售不断放量,利润率稳定提升
,创新药物和生物医疗器械两大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步伐也不断提速。
    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同步提升
    近年来公司经营规模和利润率保持同步提高。2010年前三季度、2009年、2008
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3.3%、32%、15.2%,净利润增长分别为23.6%、44.6%、84.3
%。毛利水平上,2008年、2009年、2010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约为40%、
42%、46%,季度同比明显提升。
    对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销售实现快速发展是首要原因。公开信息显
示,医药产品上,重点产品安斯菲连续三年保持销量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其他产品龙七胃康片、通窍鼻炎颗粒、肾舒颗粒、安可妥销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医疗器械上,经过几年发展,旗下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开发了系列
可降解生物医学材料及其系列医疗器械,并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有效缓解了物价上涨带来的
负面影响,使利润率逐渐提升。目前公司各生产性分子公司以成本为核心,从采购
、工艺、生产安排、质量等各环节寻找降低和控制成本的途径,目前已建立了系统
的原辅料、包材、能源等的采购体系、成本二级核算体系、消耗指标控制体系和激
励政策、成本异动与终端市场售价传导机制等立体化成本管理体系。此外,品质管
理作为提高产成品一次合格率、降低成本的重要一环,公司历年来在药品监管部门
的各种产品质量抽检中均达到合格标准。2010年,公司投入2500万元资金,按照新
版GMP要求,全面改造注射剂生产车间,将使公司生产设备、生产能力和产品结构
得到全面改善,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形成合力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创新药物和生物医疗器械两大领域,未来公司将高
度关注与发展战略相契合的新产品研发方向,不断加大技术引进的投资和力度,逐
步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公司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承担了国家发改委
、省市等多项科技计划。
    据了解,医学材料与医疗器械作为公司一项战略业务,目前已率先在国内将国
家“863”项目“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PDLLA)及其骨折内固定系统”研究成果
转化并成功实施产业化。目前公司已开发出可降解骨折内固定螺钉、可吸收医用膜
等系列生物医疗器械产品,使公司在国内和行业取得了一定知名度,为医疗器械业
务的快速增长打下基矗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靳军,戴晓天

【2011-01-26】
迪康药业(600466)预计2010年净利同比增100%-120%
    迪康药业(600466)周二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1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100%-120%。
    上年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1468.97万元,每股收益0.0837元。
    公司称,业绩增长受益于销售收入增长、产品毛利增长、成本下降及投资收益
。
【出处】全景网【作者】曹胜杰

【2010-12-20】
迪康药业(600466)股东减持6.89万股 占总股本0.04%
    迪康药业(600466)周一晚间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的自然人股东徐开东于
12月16日售出公司流通股6.89万股,占总股本的0.04%。
    本次变动后,徐开东共持有公司流通股87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9%。
    迪康药业周一收报10.35元,跌1.15%。
【出处】全景网【作者】曹胜杰

【2010-11-24】
"踩线"高抛低吸 迪康药业(600466)二股东疯狂短炒涉嫌违规
    一则权益变动报告,将迪康药业二股东短炒自家股票暴露出来,持股5%的二股
东徐开东不仅两度举牌,还涉嫌短线交易。
    迪康药业昨日公告称,2010年11月15日,二股东徐开东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卖
出公司流通股72.24万股,本次变动后,徐开东持有公司流通股870万股,占公司总
股本的4.95%;2010年11月16日,徐开东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公司流通股13.89
万股,共持有公司流通股883.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3%。
    《证券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
份5%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
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
    虽然截至2010年11月14日,徐开东持有迪康药业流通股942.24万股,占公司总
股本的5.37%。但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一欣表示,先减持致持股比例
不足5%,次日再买入致持股又超过5%,这一操作方法比较少见,也难以用该规定来
界定,属于“钻法律空子”。
    回头来看,徐开东该次短线买卖可谓精准。他卖出迪康药业72.24万股的11月1
5日,当时公司股价随大盘上涨,已由10月8日的9.02元涨至11月15日的11.13元,
涨幅达23.39%,而仅15日当天的涨幅就达7.12%。不过,11月16日迪康药业股价就
掉头向下,虽当日创出11.43元的半年新高但尾盘收于10.35元,大跌7.01%。徐开
东还趁着大跌,16日再度买入13.89万股,而这次购买再次触及举牌线。
    如果该次买卖是否触规难以判断,那么,徐开东近6个月的短线买卖涉嫌违规
则较为明显。其中,昨日权益变动报告显示,徐开东在该次权益变动事实发生前6
个月内买卖迪康药业股票的情况为:2010年6月卖出3938股;2010年7月买入612498
股;2010年8月买入17600股;2010年9月卖出507400股;2010年10月买入185501股
;2010年11月卖出538301股。
    今年6月以来,除昨日外,迪康药业并未发布其他权益变动报告书,这也表明
徐开东在6月至11月14日前,其持股比例一直在5%以上,但却在6个月多次双向买卖
,属于明显违反《证券法》的该项规定。
    徐开东应是一名“超级散户”。他最早出现在迪康药业2009年半年报中,当时
以540.87万股居公司前十大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首位,持股比例为3.08%;公司2
009年三季报显示,徐开东持股已增至886.39万股,持股比例为5.05%,这一持股比
例一直保持到2010年6月底。迪康药业2010年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徐开东
的持股比例再次增至940.95万股,持股比例为5.36%。
    徐开东的持股主要通过二级市场直接购入。迪康药业去年10月披露的权益变动
报告显示,徐开东买入情况为:2009年4月买入1121885股;2009年5月买入1884625
股;2009年6月买入2402155股;2009年7月买入938190股;2009年8月买入651720股
;2009年9月买入1865333股。截至当时,徐开东共持有迪康药业流通股886.39万股
,持股比例为5.048%,触及举牌线。
    据悉,徐开东还曾出现在惠泉啤酒、通葡股份、西藏发展、酒鬼酒等公司2008
年年报的前10大流通股东中。迪康药业昨日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徐开东长期居住
地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华南巷5号,持股目的是进行股权投资。
    而徐开东昨日在权益变动报告书中还称,该次权益变动后,本人计划在未来12
个月内变动在迪康药业中拥有权益的股份。昨日,迪康药业收于9.60元。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吴芳兰

【2010-07-06】
迪康药业(600466)斥资2600万进行技术改造
    迪康药业(600466)决定按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即将颁布的新版GMP,对
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注射剂GMP再认证暨生产技术改造
,项目投资总额约为26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和取得相关经营资质约需2年时间。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吴中珞

【2010-01-20】
迪康药业(600466)全部限售股25日解禁
    本报讯迪康药业(600466)公告,公司1月25日最后5881万股限售股解禁。其
中,公司大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解禁的限售股数量5251万,占公司总股
本的29.9%。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11-19】
迪康药业(600466)向6自然人收购成都迪康股权
    迪康药业今日公告称,拟向熊成东、张新民、邓先模、罗朝瑛、罗福成、李晓
萍6位自然人收购其拥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3.9
47%的股权。
    迪康药业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于11月17日与上述自然人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
协议》。经公司与上述自然人股东多次协商,确定以该标的股权所对应的迪康中科
6月30日的净资产值每股3.33元为基础,综合考虑迪康中科无形资产及盈利水平等
因素,作价每股3.8元,共计570万元。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11-05】
迪康药业(600466)兼具重组和甲流概念
    1、营销管理:报告期内,公司推进营销体制改革,建立了销售与利润、回款
挂钩为核心的管理责任制,激发了销售团队的主观积极性,销售收入显著增长,较
上年同期增加23.69%;同时,新的营销管理模式有利于控制销售环节的费用,公司
销售费用在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时较上年同期下降15.69%。
    2、生产管理:面对原材料、能源涨价等困难,公司进一步加大车间技术改造
力度,提高了生产能力及劳动生产率,在满足销售需求的同时实现了综合效益;07
年公司重庆生产基地-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实现了在多年亏损后的首次赢利
。
    3、财务管理:一方面,公司利用良好的销售局面,加大销售回款力度,2007
年底公司应收账款的呆账、死帐几乎为零;另一方面,通过处置老厂区土地、连锁
经营物流设备、草堂别院等闲置资产,进一步改善了公司财务状况。
    去年6月,四川蓝光集团由于成功拍得迪康集团持有的公司5251万股而成为公
司第一大股东。今年1月14日,公司公告称,迪康集团所持的5251万股股权已正式
过户完毕,从而蓝光集团成为公司新的东家,持有公司29.9%的股权。资料显示,
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
以住宅开发和服务为主导,商业地产开发为辅助,以药业科技、绿色饮品开发为重
要组成部分,立足西南布局全国的产业集团。集团现有下属控股、参股企业三十余
家,截止2008年9月资产总额为133.6亿元,实力非常雄厚。蓝光集团以优异的业绩
赢得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曾先后荣获"中国品牌地产30强"、"中国西部
品牌价值十强"等众多荣誉,取得了房地产开发-级资质、物业管理-级资质和国家
商务部的AAA+1企业诚信等级。此次借壳迪康药业,蓝光集团未来有望将其地产资
产注入公司。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蓝光集团实现主营收入41.4亿元,净利润
3.6亿元,而其主营收入80%以上都来自房地产开发。此前,蓝光集团一位高管透露
,其控股迪康药业就是打算装入优质地产资产。因此,公司未来的注资预期非常强
烈。目前蓝光集团入主后,公司财务状况有所改善,经营已发生实质好转。一旦蓝
光集团后市将地产资产注入公司,公司的业绩将大幅提升,可重点关注。
    二级市场上,近期该股在前期构筑的震荡平台上运行多日之后形成放量突破,
虽然量能并未有效放大,但是甲流概念所带来的炒作预期有望使该股得到主力认可
,建议短线投资者给予强烈关注。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

【2009-10-15】
迪康药业(600466)遭金开国际服装城老总举牌赌未来重组?
    昨日,迪康药业(600466)被一神秘自然人举牌。公告显示,公司自然人股东徐
开东9月29日购买迪康药业流通股65.02万股,目前共持有迪康药业流通股886.39万
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048%。按照目前的持股数,已跃升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经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这位神秘大鳄是成都金开国际服装城老总,其
名字还出现在多家具有重组预期的个股中。
    曾出现在多家上市公司
    信息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徐开东就陆续在二级市场买入迪康药业股份。4月
份,徐开东买入112万股,5月买入188万股,6月买入240万股,7月买入94万股,8月买入
65万股,9月买入187万股。公告显示,其已达到5%的举牌红线。公告还披露,徐开东
表示持股的目的是进行股权投资,甚至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网上搜索徐开东的名字,发现该名字还出现在惠泉啤酒(
600573)、通葡股份(600365)、酒鬼酒(000799)、西藏发展(000752)等酒类
股票当中,而且这些股票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重组概念。
    事实上,有关迪康药业资产注入的消息市场早有传闻,公司就此还专门在今年7
月22日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在可预见的三个月内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不过自二季度以来,迪康药业获得了包括著名基金经理王亚伟的青睐,其掌舵的华
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在今年二季度进入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分别持有411.18
万股和200万股。
    成都金开国际服装城老总
    粗略测算一下,徐开东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近900万股迪康药业需动用资金约8000
万元,并且其未来还将继续增持,那这位神秘大鳄究竟是何方神圣?
    带着这些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公告显示的徐开东长期居住地--成
都市成华区建华南巷5号。此处是一排成都早期开发的联排小楼房,徐开东的房子位
于其中一间。据街道办事处人员介绍,早在1990年这里就已开发成商品房,是当时成
都一些富裕人士的聚居地。
    记者看到,徐开东房子的大门紧闭,似乎已无人居祝周围邻居告诉记者,徐开东
早几年前就已不住在这里了,现在的房子一直空着。一位了解徐开东情况的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徐开东很有钱,春熙路(成都繁华的步行街)上的金开国际
服装城就是他开发经营的。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春熙路上的金开国际服装城,这是两栋12层高的服装批发城
,分为A座、B座。此外,在仅隔春熙路一条街的署袜街上,一栋4层高的金开服装批发
城也是徐开东经营的。
    记者来到金开国际服装城A座12楼的金开物管办公室,一位王姓女士表示,徐开
东不常到公司来。另外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工商登记名字为成都市金开时装有
限公司,注册地为署袜中街17号,法人代表正是徐开东。徐开东也是做地产出身,曾
有媒体报道,早在2002年,徐开东就以"天价"夺得成都当时的"地王",而他代表的是
四川金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董秘:未见过徐开东
    对于突然冒出的举牌人,迪康药业董秘蒋黎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
此之前公司与徐开东没有任何联系。由于徐开东增持股份达到了5%,按照交易所要
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公司通过徐开东所在券商营业部联系上了他,要求其出具一
份权益报告。同时作为第一大流通股东,公司也邀请他来公司参观,但是到现在为止
,还没有见到徐开东。这份权益报告也是通过券商营业部传过来的。
    "我们认为这是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个人买卖行为,公司不清楚徐开东的身份,
也不清楚徐开东未来在二级市场还会增持多少。"蒋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09-10-15】
众星猛"嗑"迪康药业(600466)背后
    在2007年重组未果及2008年接盘成为大股东后,四川地产"一哥"蓝光借壳迪康
药业一事便鲜有实质动作。然而,今年下半年,先有两位"重组明星"相继"嗑"下百
万股份,后有众机构在澄清重组传闻当天豪掷千金,一时间迪康即将重组的传闻又
甚嚣尘上。记者通过多方采访,逐步还原了蓝光借壳迪康药业的些许细节。
    经营危机打断借壳计划
    2007年中,川渝地产界的明星蓝光实业集团因参与迪康药业重组而一跃登上资
本舞台。然而,实际到了2008年6月,在辗转了几个拍卖场之后,迪康药业大股东
的股权才最终落入蓝光口袋。
    "之前蓝光已狠下血本扮演白衣骑士,又是为公司还债又是解担保,可说是介
入最深的重组意向方了,最后掏3个多亿来买控股权也就顺理成章。"某川渝资本市
场资深人士向记者介绍道。
    2008年6月19日,蓝光通过分拆股权拍卖的方式以3.2亿对价获得总体挂拍6685
.35万股中的5251万股(占当时总股本的29.9%),折价每股6.14元。10月6日,该
部分股权完成过户,蓝光正式取代迪康控股坐上公司大股东之位。
    "蓝光早在04年就被四川省有关部门确定为改制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当时是省
内唯一一家地产企业。"某接近蓝光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可以说,它在07年刚开始
与迪康谈重组之时,借壳上市意愿是非常明确的。"
    记者查阅公开信息,发现蓝光确实是川内享有盛名的地产商。集团多年蝉联四
川地产企业综合实力首强,全资子公司蓝光和骏也是殊荣不断,据称08年底开发项
目总数近百个,开发面积已达1000万平方米。
    在掏出3亿多真金白银夺下控股权的情况下,具有如此规模的地产企业为何没
有迅速借壳?对此,蓝光从未明确澄清过什么,坊间则有不差钱与不成熟等多种猜
测。至2008年底,迪康股价最低已徘徊在3元以下,蓝光购股浮亏近半。
    "08年下半年,蓝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这或是打乱重组计划的最大
缘由"上述接近蓝光的人士向记者进一步解释道,"10月底,市场盛传蓝光即将破产
--这虽有夸张但也非空穴来风。自从5月地震后,公司一度裁员达30%;多个项目公
司法人出现更换,业内传闻蓝光已在卖地求生,而其经历四年超常规、顺驰式的发
展在全行业性销售危机前遭遇重大考验。"
    凤凰涅槃引发重组猜测
    对于拿下控股权与相关借壳事宜,蓝光一直三缄其口,这导致迪康药业的重组
预期日渐淡漠,股价在短期亢奋后便随大盘一泻千里。至2009年公司中报披露时,
王亚伟旗下两基金买入611万股,成为公司第五和第八大股东;另一位自然人徐开
东则以540万持股量位居第四。市场眼见两位重组专业户的背影浮现在股东榜上,
才又重新勾起遐想,股价由此快速飙升。
    至7月22日,因股价上涨太快,迪康药业发布澄清公告,称三个月内无重组事
项,但就在当天仍有四家机构斥资4542万买入股票。同时,公司相关人士也证实,
下半年却有不少机构前来调研,这是以往未出现过的情况。
    再到10月14日,迪康药业公告六个月内徐开东连续举牌已达到5%,当天公司股
票强势涨停。
    二级市场诸多迹象是否预示蓝光借壳有可能重启?据记者了解,在行业复苏及
多渠道融资的帮助下,蓝光恢复的速度很快。9月9日,蓝光和骏与中铁信托签约,
三年内计划融资20亿。18日起,成都蓝光在金堂观岭大手拿地三千余亩,欲兴建高
档别墅住宅区;29日,重庆蓝光也营门口等地高调物色土地,出手阔绰令同行惊讶
。
    "恢复后的蓝光甚至有意延伸业务链至一级土地开发。"有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但当问及蓝光是否正在筹划借壳上市等计划时,他却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10-14】
迪康药业(600466):一自然人股东半年七次增持
    高举股权投资大旗,迪康药业(600466)流通股第一大股东徐开东在半年内连
续七次增持迪康药业。自去年至今,徐开东从追捧"酒类股"毅然转战"医药类股",
伴随着医药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喜的氛围渐浓,医药股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
捧常
    徐开东"弃酒从医"
    迪康药业14日公告了公司自然人股东徐开东增持公司股票的情况,增持后,徐
开东现在持有公司流通股8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48%。此次权益变动前,徐
开东共持有迪康药业流通股821万股。徐开东还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在迪康药
业中拥有权益的股份。公司今年的中报显示,徐开东持股已以占总股本3.08%的比
例跻身公司流通股第一大股东。
    事实上,徐开东可以说是迪康药业的"忠实拥护者"。此前的近6个月内,他曾6
次增持迪康药业股票,先是于今年4月买入112万股,后又于5月买入188万股,6月
买入240万股,7月买入94万股,8月买入65万股,9月买入187万股,保持每月买入
的增持步伐。
    而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徐开东曾追捧过惠泉啤酒、通葡股份、酒鬼酒、
西藏发展等酒类股票,今年二季度期间,他则开始逐步减持通葡股份、西藏发展和
酒鬼酒,反而大力增持迪康药业,彰显其对医药股的信心。
    其实,医药股近期吸引的自然人股东不止徐开东一人。天坛生物今年中报中就
显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自然人股东数量从一季报中的两人增至四人,两位新
晋自然人股东周建勤、王占峰分别持有该公司0.49%和0.44%的股权。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

【2009-10-14】
迪康药业(600466)遭自然人举牌
    迪康药业遭自然人徐开东举牌。公司今日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徐开东现
持有公司流通股886.39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达到5.048%。此前,徐共持有迪
康药业流通股821.3729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4.677%。2009年9月29日,信息披
露义务人通过上交所购买迪康药业流通股650179股,本次变动后,信息披露义务人
共持有迪康药业流通股886.3908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048%。同时,徐开东
计划在未来 12 个月内增加在迪康药业中拥有权益的股份。报告书披露,徐未有持
有其他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之情况。(赵一蕙)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9-09】
迪康药业(600466):未来大力开拓可吸收药用膜市场
    四川地区上市公司2009半年度报告网上说明会今天下午在全景网举行,迪康药
业(600466)董秘蒋黎表示,金融危机对公司带来一定影响,但公司通过产品结构
的调整、生产成本的控制、管理费用的降低努力冲抵金融危机对公司带来的不利影
响。截止目前,公司销售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她表示,公司的安斯菲、安可妥、可吸收内固定螺钉、可吸收医用膜等重点品
种销售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公司利润的主要贡献点和增长点。
    她称,在未来公司将结合自身特点,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确
保重点品种安斯菲、安可妥、可吸收内固定螺钉等的销售规模稳定增长,同时大力
开拓可吸收医用膜市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力争继续保持公司健康、稳定地发
展势头。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

【2009-09-01】
迪康药业(600466)王亚伟二季度潜入赌重组?
    迪康药业(600466) 近日公布的半年显示有三家基金二季度重仓进入迪康药
业,其中就有著名基金经理王亚伟掌舵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 
    2009年半年报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显示,王亚伟掌舵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分
别持有411.18万股和200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别为3.78%何1.84%。另外,泰
达荷银价值优化型基金也买入354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3.26%。 
    巧合的是,迪康药业股价也从二季度末开始飙升,最高涨幅超过35%。 
    从王亚伟历来的投资思路不难看出,其比较偏爱重组概念股,例如之前在ST昌
河 (600372)、中航地产(000043)等上的投资。 
    那么王亚伟看中了迪康药业的什么呢? 
    从种种迹象我们不难看出,蓝光集团和迪康药业关系“亲密”。 
    去年6月蓝光集团成功拍得迪康集团持有的迪康药业5251万股股份(占总股本
的29.9%),这些股份已于今年1月14日过户完毕,从而蓝光集团成为公司第一大
股东。 
    之后,市场传闻蓝光集团将对迪康药业实施重组,其旗下房地产资产预期将注
入上市公司。迪康药业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截至7月22日并在可预见三个月内不存
在应披露的重大信息。然而,公告发布当天,却有四家机构专用席位疯狂买入4500
万元,着实耐人寻味。 
    那么蓝光集团是否会对公司重组?何时进行重组?对此,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
,近期蓝光集团对公司没有重组的打算,至于未来会否重组他们也不清楚。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09-08-25】
大股东关联方占款1.69亿 迪康药业(600466)信息披露违规遭罚
    信息披露是发行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全面沟通信息的桥梁,也是
对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手段。如果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
漏,就会使社会公众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其利益受到损害,破坏正常的交易
秩序,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
、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本案中,上市公司迪康药业从2002年到2006年的4年时间里,有多项关联交易
及大股东清欠情况未依法披露,金额高达上亿元。中国证监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
于今年7月17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迪康药业给予警告,并对前负责人曾雁鸣、
孙继林分别处以10万元和5万元的罚款。
    大股东占款拖垮迪康药业 
    迪康药业的全称是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成都的一家以大输
液系列、片剂、生物医学材料等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1993年5月,自然人曾雁鸣和成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共同出资500万元人民
币,组建了成都迪康制药公司,即迪康集团的前身。1996年10月,迪康公司耗资60
60万元,摘得央视当年西部标王,迪康品牌一夜之间家喻户晓。2002年10月,“四
川省重点优势企业基本情况汇总表”显示,迪康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4位。
    2001年2月12日,迪康集团控股58.79%的迪康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然
而,与大股东迪康集团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从迪康药业上市一刻开始,其在主业和
扩张路上的新选择,似乎都是以失败或衰退告终,其经常性利润比之同类上市公司
一直逊色,股价呈逐年下降趋势。
    经营上节节失败并没有换回母公司的支持,反而从2002年开始,母公司迪康集
团通过土地转让、占用借款等方式侵占迪康药业的权益。此外,多家关联方拖欠迪
康药业款项,甚至让迪康药业为其巨额贷款提供担保,这也直接导致了迪康药业在
经营上日陷窘境。
    信息披露屡屡违法违规
    2004年4月14日,迪康药业从其招商银行成都红照壁支行账户中存入6000万资
金。一天后,迪康药业便向招行红照壁支行出具《授权书》一份,为其关联方四川
和平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的5000万人民币借款担保,若和平医药不能按期归还该笔贷
款或和平医药向招行红照壁支行申请提前还款时,授权招行红照壁支行直接办理上
述存款及续存存款的提前支取及转账手续,以偿还和平医药的贷款本息和一切费用
。
    4月21日,迪康药业又为关联方四川迪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提1000万元的贷款
担保。然而,上述向迪康投资和和平医药用定期存单提供贷款担保的关联交易行为
,迪康药业未履行临时报告义务,也未在2004年至2006年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予
以披露。
    除了为关联方贷款提供担保外,母公司迪康集团在迪康药业经营不善的关头多
次占据迪康药业权益,却也未在随后的年报和中报中透露。
    2004年8月9日,迪康药业与成都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借款协议》,约
定迪康药业向高新投资借款2000万元。2004年8月9日,迪康药业向高新投资出具一
份《指定账户说明》,要求高新投资将2000万元借款划入迪康集团账户。对于此项
大股东变相拆借资金的行为,迪康药业随后未进行临时公告,并且在2004年度报告
、2005年度中期报告和2005年年度报告中均未予披露。
    从2004年9月开始到12月,迪康集团总计归还1100万元给高新投资,而剩余的1
000多万元本息却一直没有归还。2006年9月19日,高新投资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起诉迪康药业,要求归还所欠本息。10月11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向迪康药业开
出传票,要求迪康药业与2006年11月28日出庭。对于上述重大诉讼,迪康药业同样
未进行临时公告,也未在年度报告中给予披露。
    因连续三年经营亏损,2007年,迪康药业被挂上*ST的帽子,面临着退市的风
险,公司权益遭大股东及关联方侵占的事实也逐渐浮出水面。然而,迪康药业在20
06年12月29日的《关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清欠情况的公告》中却谎称,“公司的非
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已全部清理完成。”显然,这份临时公告存在虚假记载。
    证监会综合考虑从轻处罚
    2007年3月,迪康药业宣布,公司进入重组阶段。两个月以来,共有十来家企
业前去洽谈收购迪康一事,均无果而终,迪康药业重组已陷入僵局。当时市场上有
很多人猜测,公司董事长曾雁鸣并不想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此外,迪康药业隐瞒
大股东巨额资金侵占问题也令许多公司望而却步。
    世界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迪康药业相关违法活动开始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2007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开始对迪康药业资金被大股东占用及信
息披露违规事项进行了立案调查,并于同年10月完成调查并上报中国证监会稽查局
。
    2008年6月,几经波折的迪康药业盼来了新东家。四川蓝光集团成功拍得迪康
集团持有的公司5251万股而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29.9%。蓝光集团的介入有
效化解了公司的财务危机,随后,迪康集团通过处置土地和蓝光集团代偿欠款,逐
步解决了迪康药业1.69亿元的资金占用问题。
    2009年7月17日,经过详细调查并综合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中国证监会开具了
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审理中,中国证监会考虑到迪康药业的信息披露是以前的实际
控制人造成的,同时资金占用行为已经纠正,实际控制人发生了变化,更换了管理
层,并促进了公司治理和质量的提高等因素,对当事人从轻、减轻处罚。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按照原证券法第17
7条和证券法第193条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迪康药业给予警告;对前董事长曾
雁鸣给予警告,并处10万元的罚款;对前董事长孙继林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的
罚款。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8-06】
迪康药业(600466)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
    迪康药业公告,8 月4 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中国证监会认定:公司为关联方四川迪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四川和平医药有
限责任公司600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未依法披露;公司控股子公司四川和平药房连锁
有限公司与关联方四川和平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购买土地的事项未按关联交易进
行披露、公司权益被大股东侵占重大事项在定期报告披露中虚假记载。此外,公司
与关联方国家中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园(成都)服务中心关联交易未依法披露;原
大股东四川迪康产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用公司借款事项未依法披露;公司关
于清欠情况临时公告虚假记载。
    据此,中国证监会决定如下:对迪康药业给予警告;对曾雁鸣给予警告,并处
以10万元的罚款;对孙继林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的罚款。
    公司放弃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7-24】
不惧"空袭" 机构投资者抢筹迪康药业(600466)
    一边是三个月内不会有重组事项、另一边是机构席位大举买入,看上去不可能
同时发生的事情,却在同日降临到迪康药业(600466)的身上。
    7月22日,迪康药业公告称,经向大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团进行书面征询,获
知目前蓝光集团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影响股价敏感信息,且截至目前并在
可预见的三个月内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涉及公司的股
权转让、非公开发行、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或资产注入等重大事项。
    而就在同一天,根据上交所披露的信息,机构专用席位占据了迪康药业买入营
业部的前4位,买入总金额约4541.9万元,而卖出营业部中没有出现机构专用席位
的身影。根据迪康药业当天最高成交价13.20元计算,上述4个机构席位最少买入迪
康药业约344万股股票。
    在公司释放利空消息的同时,机构却在大举买入迪康药业,着实令人有些意外
。迪康药业证券事务代表胡影向记者证实,“最近有一些机构投资者来调研,不过
接待不由我负责,具体的情况我不太清楚。”
    机构经过密集调研之后,不顾“利空”消息打压,迅速建仓迪康药业显然说明
机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迪康药业的某种投资价值。但不少医药行业中的分析人士认
为迪康药业本身在医药领域内并没有太多竞争力,而预期中的重组却非常值得期待
。
    民族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2008年6月,蓝光集团入主迪康药业后,公
司重点产品的销售有了较大改进,但仍缺乏重量级的拳头产品。蓝光集团也给迪康
药业未来的资产整合带来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22日澄清公告是迪康药业自身主动发出的。这不禁让人产
生疑惑,机构投资者为什么会选择上市公司主动公开不会重组的当天大举买入。
    胡影告诉记者:“我不清楚机构来调研是否问了有关重组的问题,不过我负责
接听股民的电话,有不少股民确实问了有关重组的问题。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
澄清,尽管监管层并没有要求我们这样做。”
    一位来自上海的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机构的大举买入肯定说明这个
公司有些不寻常的好消息,‘没有应披露的信息’只是说明信息还不到需要披露的
时候。另外,上市公司故意释放利空消息,配合机构进驻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本报此前曾报道过上市公司重组的“三个月”现象,虽然承诺三个月内不策划
重组等重大事项,可一达到三个月的期限,即刻停牌重组。有分析指出,此番机构
大举进入迪康药业或许也是在等待这“三个月”的期限。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09-07-23】
迪康药业(600466)澄清重组传闻 机构昨再度买入4500万元
    早在四川蓝光实业集团 (以下简称蓝光集团)入主迪康药业之后,这一联姻
即与 “借壳重组”捆绑在了一起。去年的金融危机,让市场预期中的房地产资产
注入一事没有了下文。但近日,市场传出机构频繁调研迪康药业,之后机构也赫然
出现在了公司买入龙虎榜上。而在昨日,尽管迪康药业发布澄清公告,表示3个月
内不会资产重组,但机构资金依然故我,再度狂买4500万元。
    机构现身龙虎榜
    近期,市场传闻蓝光集团将对迪康药业实施重组,旗下房地产资产预期将注入
上市公司。同时,市场再度传出国内多家机构频繁调研迪康药业,重组一事更加“
绘声绘色”。
    早在去年6月,蓝光集团通过司法拍卖成为迪康药业控股股东后,市场即对重
组寄予厚望。作为四川本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蓝光集团的入主不仅解决了困
扰迪康药业多年的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使其经营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还为迪
康药业未来资产整合带来了巨大想像空间。
    蓝光集团目前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行业遭
遇了巨大冲击,蓝光集团去年注入资产一事也就没有下文。
    “我们也听说有几家机构最近对迪康药业进行调研1深圳某知名券商研究员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调研机构听说是几家基金公司,但他没有透露具体公
司名称。话音刚落,机构即“打榜”――根据交易所公布的交易席位龙虎榜,前日
,两家机构占据前两位买入席位,累计买入近3500万元,而卖出席位全部为证券营
业部席位。
    “目前,重组题材本是市场热点,加上房地产市场回暖,那可炒作的题材就更
劲爆了1分析人士指出,市场前期频繁爆炒房产类上市公司,而新兴的地产公司更
是不容错过。近期重组上市的地产 “新星”――顺发恒业(000631,收盘价15.86
元)、万方地产(000638,收盘价18.33元)的持续走强即是典型。
    蓝光:现在还不是时候
    但机构积极参与的热情却遭遇上市公司当头“棒喝”。昨日,迪康药业发布澄
清公告称,鉴于市场近期关于公司重组的传闻较多,公司多次接到投资者电话问询
、核实公司重组传闻情况。公司向大股东蓝光集团书面征询,截至目前并在可预见
的3个月内不存在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致电公司,公司证券办一位人士称,迪康药业当初拍卖
股权入主应是有重组打算的,但现在是否还要做,或者何时做,那是大股东的事情
,公司目前没有得到任何相关信息。
    对于重组一事,一位接近蓝光集团的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蓝光集
团现在“不差钱”,手中拥有较为充足的银行贷款额度,对重组一事并不着急。蓝
光集团认为目前注入资产的时机尚未成熟。对于机构的买入,上述人士认为是机构
借题发挥的炒作行为。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致电蓝光集团,对方称现在还不是时候,一切以
披露信息为准,待需要报道的时候将第一时间通知记者。
    昨日收盘后,上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四家机构再度打榜,累计买入4542万
元,以公司昨日加权均价计算,买入量为367万股,而卖出榜同样为清一色的营业
部席位。
    分析人士指出,迪康药业目前主营各类中西药,医疗器械,产品较多,但缺乏
重量级的拳头产品,公司目前虽然也有多个新产品处于研发中,但产品市场容量都
不大,增长潜力有限。如果不重组,公司基本面短期内难有重大起色。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09-07-22】
迪康药业(600466)副总经理徐志敏因工作变动原因辞职
    迪康药业(600466)董事会于2009年7月21日收到徐志敏的辞职报告,其因工作变
动原因辞去所担任的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09-07-22】
迪康药业(600466)澄清重组传闻
    迪康药业今日披露,鉴于市场近期关于公司重组的传闻较多,公司多次接到投
资者电话问询、核实公司重组传闻情况。
    公司向大股东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书面征询,获知目前蓝光集团
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影响股价敏感信息,且截至目前并在可预见的3个月
内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涉及公司的股权转让、非公开
发行、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或资产注入等重大事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一切正常,目前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09-05-25】
迪康药业(600466)被减持804.35万股 近总股本3.5%
    迪康药业(600466)公布减持公告称,光大银行成都分行代迪康集团持有公司无
限售条件流通股804.35万股,从2009年4月20日至5月22日,其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
交易系统累计出售19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88%;目前该行仍代迪康集团持有
公司613.35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92%。
    迪康药业(600466)25日收盘报7.21元,下跌3.87%。
【出处】全景网【作者】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ST蓝光(600466)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