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事☆ ◇600401 退市海润 更新日期:2019-07-11◇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暂无数据
【2.公司大事】
【2019-07-09】
再见 退市股!或许 再也不见!
【出处】证券日报网
■张歆
再见,或者再也不见?
∪绻谖蠢椿赝珹股市场2019年的“台账”中,7月8日或许会有很个性的鉴定语——“宜告别”。有一些告别是为了在将来更好的遇见,而有一些告别却是注定了再也不见?
〉谝蛔楦姹鹗恰案姹餉股市场”。
华泽退、众和退、退市海润7月7日晚间联袂公告,股票于5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三十个交易日,7月8日为最后一个交易日。
笔者注意到,在最后一个交易日,还是有不少投资者前往退市股“打卡留念”。以退市海润为例,分时交易额最多约30万元,总成交额超过了2400万元。或许在很多投资者看来,退市公司每股股价不足一张公交车票的价格,投资意味着可以保留与退市公司一起返程的希望。
理想当然是美好的,至于现实,恐怕连骨感都很难达到。就退市原因而言,退市海润触及净资产、净利润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等三项强制退市标准;华泽退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众和退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及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当然,笔者还是期待,真的有一天能够与上述公司江湖再见,因为他们的离开至少是坦然的,如果回来,相信也会是真诚的。
第二个告别是“告别千日停牌”。
*ST信威7月7日晚间表示,公司自2016年12月起停牌,考虑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时间较长,其间证券市场停复牌监管规则已对重组停复牌要求做出调整,公司主动对本次停牌事项做出相应调整,及早申请股票复牌,公司预计于7月12日复牌。
对于这个差点成为“史上最牛停牌钉子户”的上市公司,笔者颇有些爱恨交加。其曾经是上证50成份股,可谓是坐拥蓝筹概念;也正因如此,其近千日的停牌中,被“关着”的除了逾15万中小投资者,还包括证金公司、AMC等部分机构资金,其重组计划也曾令投资者或雀跃或向往?
〉牵霉镜慕胀E谱钪詹唤雒挥谢焕春浜淞伊业闹刈椋炊谕E破诩洹芭谴髅薄保翟诹钍谐∫藕叮治龌挂卜追椎逼鹆恕霸ぱ缘邸保虏庥卸嗌俑龅0逶谇奥返却?
抛开公司重组个案不谈,笔者认为,*ST信威如今的复牌表明,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于停复牌的强监管对“停牌钉子户”颇具威慑力。毕竟,此前已经有上市公司被强制复牌的案例。笔者希望,A股市场与“千日停牌”的此番告别是一次性的,最好是“再也不见”。
第三个告别是“告别交易”。
7月5日,*ST康得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该公司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净利润实际为负,触及深交所有关规定,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股票自7月8日起停牌。同时,证监会明确表示,拟对*ST康得及主要责任人员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也就是说,无论*ST康得是否最终退市、以及能否在退市数年后卷土重来,其主要责任人已经注定与A股市场“再也不见”!笔者由衷为这“再也不见”喝彩。
今年5月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指出,“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守法经营、合规经营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上市公司尤其应该在守法合规上作出表率。但在现实中,少数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董监高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极为淡漠,说假话、做假账,操纵业绩、操纵并购;有的公司治理不规范,通过非法关联交易输送利益。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损害市场信心,也最终伤害企业自身发展,得不偿失”。易主席同时表示,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市、一退到底,促进“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
笔者对易主席讲话深以为然。对于“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以及相关负责人,资本市场自然应该与其“相忘于江湖”,如同武侠文学泰斗金庸笔下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最大的惩罚就是“永不复相见”!
【2019-07-09】
退市整理期结束 三公司将摘牌
【出处】上海证券报
7月8日晚间,退市海润公告,截至2019年7月8日,公司股票已于退市整理期交易满三十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已结束。公司股票将于2019年7月12日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予以摘牌。据相关规定,终止上市后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同时,华泽退、众和退也公告称,公司股票结束退市整理期,将于2019年7月9日被深交所摘牌。
7月8日是上述三家公司股票退市整理期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其表现却出人意料地走出了分化行情。截至收盘,退市海润报价0.15元,跌6.25%;华泽退报价0.37元,跌7.5%;众和退报价0.71元,涨9.23%。
成交量方面,退市海润全天成交量为1.56亿股,成交金额2441.94万元;华泽退成交量为2666.24万股,成交金额1066.16万元;众和退成交量为4952.24万股,成交金额3382.15万元。三股全天累计成交金额近7000万元。
回溯公告,5月17日晚间,上交所对退市海润作出终止上市决定,深交所则对华泽退、众和退两公司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其中,退市海润因2016年度、201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被暂停上市,后触及净资产、净利润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等三项强制退市标准。华泽退和众和退则因为在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之后,华泽退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众和退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及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两者被深交所强制退市。
随后,三股分别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对于退市工作,深交所和上交所均表示,已形成常态化的退市制度安排和操作实践。
在此前举办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强调,要探索创新退市方式,实现多种形式的退市渠道。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市、一退到底,促进“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
对此,上交所曾公开表示,上市公司退市是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的基础运行机制,也是市场出清风险的必要安排。上交所将聚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把好退市出口关,努力培育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促进上市公司专注主业,改善经营,维护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深交所也在7月5日再次强调,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运行机制,也是出清市场风险、净化市场环境的基础性安排。近年来,深交所不断深化退市制度改革,严把退市执行关,对触及退市条件的公司坚决予以退市,已形成常态化的退市制度安排和操作实践。深交所将坚决贯彻落实证监会“四个敬畏”“一个合力”工作要求,聚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把退市制度执行关,对触及退市情形的上市公司,坚持“有一家、退一家”的监管态度,不姑息、零容忍,努力净化市场生态,培育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维护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2019-07-08】
大限已至!三大退市股告别A股 逾37万股东踩雷
【出处】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8日电8日盘后,华泽退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19年5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截止7月8日已满三十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已结束。公司股票已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将在7月9号被深交所摘牌。
图片截自华泽退公告
事实上,不仅是华泽退,还有众和退、退市海润两股同样已结束退市整理期,9日将被交易所摘牌。
三公司同一日被终止上市
早在今年5月17日晚间,深交所对彼时股票简称仍为*ST华泽*ST众和的两公司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上交所对*ST海润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对比来看,三家公司退市触发情形并不一样。其中,*ST华泽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ST众和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及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海润触及净资产、净利润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等三项强制退市标准。
具体来看,据交易所介绍,*ST华泽因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连续三年亏损已于2018年7月13日起暂停上市。其后,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即2019年4月30日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18年年度报告),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第14.4.1条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众和因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连续三年亏损已被暂停上市,2019年4月30日,*ST众和披露2018年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18年11月修订)》第14.4.1条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ST海润2016年度、201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股票自2018年5月29日起被实施暂停上市。2019年4月30日,*ST海润披露2018年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触及了《股票上市规则》14.3.1条第(一)项规定的净资产、净利润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三种应予强制终止上市的情形。
随后,三股分别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股票简称依次变更为华泽退、众和退、退市海润。
创A股两项记录
二级市场上,8日是三股在A股市场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华泽退、退市海润沿平盘线小幅震荡;众和退午后拉涨逾9%。截至收盘,华泽退报价0.37元,跌7.50%;退市海润报价0.15元,跌6.25%;众和退报价0.71元,涨9.23%。
纵使是最后一个交易日,仍有不少资金在“火中取粟”!数据显示,华泽退全天成交量为2666.24万股,成交金额1066.2万元;退市海润成交量为15560.50万股,成交金额2441.9万元;众和退成交量为4952.24万股,成交金额3382.2万元。三股全天累计成交金额近7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只股票还刷新了A股记录,其中,华泽退创造了A股最长连续跌停纪录;退市海润创造了A股最低股价纪录。
数据显示,今年3月21日至6月24日的46个交易日内,华泽退连续跌停,期间股价由3月21日11.88元的盘中最高价,跌至6月24日0.41元的收盘价,区间累计跌幅达96.72%。而退市海润在6月21日盘中最低报价0.21元,不仅持续刷新了该股历史最低,也刷新了2018年12月底中弘退0.22元的股价,成为了A股历史上的最低股价。
股东户数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仅*退市海润一家公司的股东户数就达24.19万;同期,华泽退有6.77万户股东,众和退有6.15万股股东。也就是说,从7月9日起,这三家公司的累计37.11万户股东或将血本无归?
⊥耸泄ぷ饕鸦臼迪殖L?
对于退市工作,深交所和上交所均表示,已形成常态化的退市制度安排和操作实践。
今年5月份,上交所公开表示,上市公司退市是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的基础运行机制,也是市场出清风险的必要安排。上交所将聚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把好退市出口关,努力培育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促进上市公司专注主业,改善经营,维护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深交所在上周五谈及*ST康得时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后续进展,如证监会对其作出最终行政处罚决定,深交所将第一时间启动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流程。
深交所指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运行机制,也是出清市场风险、净化市场环境的基础性安排。近年来,深交所不断深化退市制度改革,严把退市执行关,对触及退市条件的公司坚决予以退市,已形成常态化的退市制度安排和操作实践。
下一步,深交所强调,将坚决贯彻落实证监会“四个敬畏”“一个合力”工作要求,聚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把退市制度执行关,对触及退市情形的上市公司,坚持“有一家、退一家”的监管态度,不姑息、零容忍,努力净化市场生态,培育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维护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2019-07-08】
刀口舔血 “末日狂欢”!三只股票集体谢幕 股民该怎么办
【出处】央视网
今天,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迎来它们在A股的最后时刻。而随着今天股市的收盘,它们也正式告别A股。三只股票的“挽歌”
曾在5月27日宣布进入退市整理期的退市海润、华泽退和众和退昨天晚间均发布《关于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风险提示公告》,7月8日,也就是今天是这三家公司股票的最后交易日期,交易期满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在退市整理期内,三家公司股价都出现大幅下挫,此前的29个交易日累计跌幅均超过80%,其中华泽退连续跌停数量甚至创出A股纪录。
总的来看,在退市整理期的前29个交易日,退市海润成交3.46亿元,华泽退成交1.07亿元,众和退成交1.53亿元。
从5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到7月8日收盘,这段时间内,众和退股价从3.53元跌至0.71元,其中股价刚开始一度连续遭遇19个跌停。
同一交易区间内,华泽退股价从2.98元跌至0.37元,退市海润股价从0.78元跌至0.15元。三家公司,你们还好吗?
从三家退市公司来看,华泽退面临的窘境最大。由于公司日前拟聘任机构为公司股票退市后的服务机构,假如公司付不起相关费用,可能影响后续在股转系统的挂牌。
退市海润的日子也不好过,2019年一季度,退市海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2.75亿元,截至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28.07亿元,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142.37%。
目前来看,众和退在三家公司中相对乐观,但也存在诸多风险。公司2018年度再度亏损,不过净亏损额同比收窄,2019年首季亏损不足5000万元。
末日狂欢,谁在抄底?
值得注意的是,在疯狂的A股市场上,即使要退市,依然有投机资金在买入这三只退市股。就今天的交易而言,截至收盘,众和退还上涨了9.23%,而退市海润和华泽退也是呈现剧烈波动,华泽退在早盘一度上涨5%,而到收盘则出现了7.5%的跌幅。
刀口舔血,谁在抄底?
由于沪深交易所均对退市整理期的股票存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要求买入退市股票的投资者证券账户资产在50万元以上,有市场分析认为,退市整理期间参与交易的买入者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散户。
财经百科:股票退市了股民的钱怎么办
那么,上市公司退市了,大家关心的是,买公司股票的股民的钱又该怎么处理呢?
在A股市场,一家公司可能会因连续三年亏损和信息披露违法等原因被强制退市。
当一家公司出现了退市风险,股民会先收到警告,此时并不确定公司是否真的会退市,股民可以抛售,也可以选择持有。
如果公司确定被退市,正式发布退市公告5个交易日期满之后,股票进入30个退市交易整理期,这是股票退市的最后阶段,期间仍然按照10%的涨跌幅正常交易,整理期过后,退市股票将进入场外交易。
A股场外交易的场所是三板市场,决定持有股票直到退市的股民,需要到证券营业部开立股份转让账户,并办理相关手续,获得在三板市场买卖股份的资格。
根据公司业绩不同,三板市场的股票每周可交易三次或一次,采用委托式交易,不设涨跌幅。
【2019-07-08】
30个交易日累计下跌82.76% 退市海润5个交易日内将被摘牌
【出处】证券日报
完成为期30天的退市整理期交易后,退市海润将正式告别A股。7月8日,退市海润迎来了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最终其收盘价定格在0.15元/股。本站统计显示,30个交易日内退市海润股价累计下跌82.76%。
因2016年、2017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财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18年5月29日起暂停上市。2019年4月30日,公司披露的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3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41亿元。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18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3.1条、第14.3.3条和第14.3.16条的规定,经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上交所于2019年5月17日决定终止海润光伏股票上市。
2019年5月27日,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在经历了连续16个跌停后,6月19日开盘后,涌入数十万手的买单,撬开跌停板,尽管最终以跌停价收盘,不过其单日成交额接近7200万元。随后的13个交易日内公司频受游资追捧,6月25日公司股价盘中涨停。
临近退市整理期交易结束,有持有退市海润股票的投资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其持有的退市海润的股票市值已缩水九成,“多个几分钱少个几分钱差不了太多,等到了三板再说吧。”对于有投资者期待的退市海润终止上市后再回归A股市场一事,其表示并不看好,“这个还是不抱希望了,希望债务问题早日解决,看有没有分红。”
2019年一季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07亿元,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142.37%。公司方面数次在公告中提示风险“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费用较大,金融债务逾期金额较多,公司面临着较大的偿债风险。”同时还就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提示,“公司目前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生产制造业务陆续全部停产,涉及大量诉讼,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面临着较大的偿债风险及不确定的持续经营能力,公司对回A一事仍抱有希望。7月7日,公司在交易提示公告中表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公司被上交所终止上市后如果满足重新上市条件,可以向上交所申请重新上市。公司继续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积极做好员工、债权人、投资者的沟通协调工作,通过内外部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努力扭转公司的经营状况。
据悉,上交所在公司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将对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编辑白宝玉)
【2019-07-08】
退市海润股价定格0.15元/股 总市值7.09亿元
【出处】新浪财经
今日为退市海润退市整理期的最后1个交易日,截止收盘,股价报0.15元,跌幅6.25%,全天成交金额2442万元,总市值为7.09亿元。
此前的5月17日,上交所向海润光伏发出《关于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2019]94号),海润光伏于5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为30个交易日。
2018年,海润光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3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41亿元。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退市海润2018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019年一季度,海润光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亿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07亿元,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142.37%。
据上交所规定,退市海润被上交所终止上市后如果满足重新上市条件,可以向上交所申请重新上市。对此,退市海润称,公司继续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积极做好员工、债权人、投资者的沟通协调工作,通过内外部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努力扭转公司经营状况。
【2019-07-08】
三只退市股结束最后一个交易日 众和退涨9.23%
【出处】证券时报e公司
7月8日,众和退、华泽退、退市海润结束了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交易。截至收盘,众和退涨9.23%报0.71元,华泽退跌7.5%报0.37元,退市海润跌6.25%报0.15元。
【2019-07-08】
3只退市股迎最后时刻 众和退高成交背后有神秘大佬抄底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今日迎来它们在A股的最后时刻。根据安排,它们将于7月8日完成退市整理期最后一个交易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早盘盘面来看,众和退还有资金抄底,股价一度接近涨停。退市海润和华泽退却无人问津。
记者还注意到,这三只退市股创造了A股多宗“最”,堪称比惨大会。如上龙虎榜,只需要几百元那种;退市海润股价一度仅有0.12元,成为A股史上股价最低的股票;华泽退还是目前A股最穷的公司之一,曾官网域名被转让、审计费用也出不起。神秘席位抄底退市股
假如给你一天买退市股的机会,你会买吗?还是有人会买。
对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来说,今日(7月8日)注定此生难忘,这是它们在A股的最后时刻。
今日,早盘开出后,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还有点“小亢奋”。众和退开盘后有一波拉升,盘中最高涨幅一度达到9.23%;华泽退盘中最高涨幅一度达到5%。上午交易时间,众和退的成交金额超过了千万元。
实际上,从6月20日开始,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的交易就逐渐告别“心电图”,交易金额超过百万元,成交量开始多了起来。
而买退市股往往是“有钱人”的游戏。因为沪深交易所均对退市整理期的股票存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要求买入退市股票的投资者证券账户资产在50万元以上。
有人小打小闹,但似乎也有人真在抄底。过往,买卖退市股的主要还是营业部游资,但多数都是一日游,头天买入,次日卖出。不过,众和退近日状况却有些不一样。兴业证券甘肃分公司在7月2日、7月4日、7月5日均为买一,分别买入138.65万元、178.12万元、763.25万元,合计买入1080万元。按照众和退不到1元/股的股价,兴业证券甘肃分公司买入了超过1000万股。7月5日,众和退股价还曾直接涨停。
众和退今年一季报显示,1000万股已可进入公司前五大股东。退市股的多宗“最”
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股价均已跌破1元/股,市值均低于10亿元,华泽退的市值目前仅有2亿元出头。这一数值甚至不如欺诈退市第一股欣泰电气,欣泰电气退市时的市值为2.53亿元。
从历史来看,这些退市股也有风光时,以前也是很多股民和券商分析师的“小甜甜”。
2016年,钴、镍二元素被带进新能源炒作,寒锐钴业、华友钴业股价均被疯炒。华泽退作为“钴奶奶”团队的一员,和这些热点发生很多“暧昧”。华泽退原名华泽钴镍,是名字又带钴又带镍的“稀缺品种”,自然有很多想象空间。
众和退属于典型的“开局一口矿,故事全靠编”。作为传统纺织行业,众和退过去的炒作是因为一口未完全开采的锂矿。“亚洲锂王”“锂电航母”,股吧、研报当年这样称呼众和退。巅峰时刻,众和退股价超过30元/股,市值超过百亿元。如今,众和退市值3.88亿元,股价0.61元/股。
这三只退市股也创造了A股多宗“最”,简直是一出比惨大会。
比如,几百元就可上龙虎榜。5月28日,众和退、华泽退、退市海润被宣判退市之初,交易量少,甚至几百元就能上龙虎榜。众和退5月27日龙虎榜的单个买方席位,均买入400元,长江证券南宁双拥路席位卖出了1400元。有股民当时开玩笑称:“大家不要买,收盘我买一手,让我第一次上龙虎榜”。
华泽退是目前A股最穷的公司之一,公司净资产已为负。华泽退太“穷”了,一度给不起审计机构费用、官网域名被转让……
8日早间,华泽退收到了在A股的最后一份监管函。监管函的内容主要因华泽退已出不起审计机构费用。
A股摘牌,华泽退将进入股转系统,但其极有可能给不起主办券商的服务费。华泽退近日召开董事会,审议聘任中信证券为公司股票退市后的服务机构的议案,董事长刘腾明确投了弃权票,弃权理由是:费用合计280万元,公司无钱支付,如果明知无钱支付而签订类似协议貌似有违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退市海润则创造了A股股价最低纪录。退市海润6月21日的股价一度仅有0.12元,刷新A股股价最低记录。而退市海润走到今天也有自己“作”的因素。以前把高送转玩得飞起,退市海润在2015年“10转20股”,之后股价跌破1元面值。
这三家退市股的状况,都最终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2019-07-08】
最后两小时!三家公司将退市 涉及37万户股东 超级牛散栽跟头
【出处】证券时报e公司
退市海润、华泽退和众和退三家公司将在午后迎来“最后两小时”。所涉及37万户股东将在今日15点一齐目睹三家公司作别A股。
虽然三家公司转战“老三板”是大概率事件,不过根据公告,终止上市的时间周期有所差别。其中,退市海润将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五个交易日内,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而众和退和华泽退更显“火速”,众和退将在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公司股票被交易所予以摘牌,华泽退也表示将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被摘牌。
三家公司迎来“最后两小时”
截至8日午盘,三家公司股价表现平稳,不过由于绝对价格较低,价格涨跌一分钱对于股价的影响比例都很大。其中退市海润下跌6.25%、众和退股价下跌6.15%,、华泽退股价收平。回溯来看,在退市整理期内,三家公司股价都出现大幅下挫,跌幅均超过80%,其中华泽退股价连续跌停数量创出A股纪录。
不过从6月下旬开始,三只股票陆续迎来游资进场,换手率走高、成交量也明显变大。由于沪深交易所均对退市整理期的股票存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要求买入退市股票的投资者证券账户资产在50万元以上,有市场分析认为,买入者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散户。
截至今年1季度末,退市海润股东户数高达24万户,华泽退和众和退所涉及的股东也分别为6.7万户和6.1万户。合计37万户股东。
对中小股东影响最大,应属退市海润。当初,被誉为“光伏教父”杨怀进创立公司并发展壮大后,海润光伏通过借壳方式登陆A股,并以高增长的业绩、新能源的光明前景规划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公开资料显示,当时的杨怀进高调喊出“将海润光伏建成千亿市值公司”的愿景。不过此后业绩爆雷、过度高送转、涉及虚假陈述等事件频发,被确定暂停上市和被确定强制退市的阶段更是加速杀跌,公司大小非们减持套现的同时,YANGHUAIJIN(杨怀进)的持股比例也仅降至6.61%,不少个人股东沦为接盘侠。
牛散踩雷
值得注意的是,以押注重组股而著称的“牛散”陈庆桃也湿了鞋。继去年布局*ST柳化、*ST大控等个股方面一度出现亏损后,开始遭遇到最大滑铁卢。截至今年1季度末,陈庆桃分别持有退市海润1022万股、华泽退120万股、众和退2000万股。
细细分析起来,虽然陈庆桃押注重组股,但是从持仓比重来看还是有所区别的。其之所以对于华泽退持仓仅为120万股,是因为这家公司停牌之前就已经面临很大困局,今天看来,在三家退市公司中也是面临的最大的窘境。
华泽退曾因母公司账面资金仅余53元而被称为“A股史上最穷公司”,由于公司日前拟聘任机构为公司股票退市后的服务机构,倘若公司付不起相关费用存疑,可能影响后续在股转系统的挂牌。就在7月8日,公司还披露了交易所对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函,认为公司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与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公司经营停滞、运营资金枯竭,无力支付审计费用有关,而作为公司董监高虽采取了积极措施,一定程度上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但对公司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仍负有一定责任。
相对来看,陈庆桃敢于押注众和的股份最多。由于纺织印染业务全面停工,2018年度纺织资产出售亦未有进展,且公司补提纺织板块相关资产减值、补提预计负债等,公司2018年度再度亏损,不过净亏损额同比收窄,2019年首季亏损不足5000万元。不过,公司此前明确,公司管理层制定了矿山复工生产方案,并推进各项完善开工条件的工作。而此前,在危机重重下,兴业矿业也曾表示,将作为战略投资人提供数亿元级别的财务资助。
此外,退市海润的日子也格外艰难。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费用较大,金融债务逾期金额较多,面临着较大的偿债风险。另外,公司目前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生产制造业务陆续全部停产,公司涉及大量诉讼,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日前,作为退市海润下属全资子公司,太仓海润因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被优迈达工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向太仓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的申请。太仓法院已经正式受理,且太仓海润已进入正式破产程序,进入正式破产程序后,太仓海润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ST股集体大跌
值得注意的是,退市利剑高悬,导致ST股今日出现集体大跌。
今年6月下旬,监管对借壳上述松绑,市场曾给出壳股价值重估的预期,并由此导致ST股二级市场股价表现的短期活跃。而从今日三家公司退市来看,即便重组上市松绑,A股也是在沿着“引良币”和“驱劣币”并行的脚步前行的。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在退市整理期间,不得筹划或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不过退至老三板之后,相关公司会否开启相关运作值得关注。有投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在老三板市场中,有部分公司的壳价值确实值得“清洗”,在重组上市松绑的背景下,将会适当关注其中机会。而退市海润相关负责人昨日也曾对相关媒体明确,公司目前所有的资源价值还是集中在光伏行业,不排除以破产重整的方式寻求重生。
【2019-07-08】
众和退、华泽退、退市海润今迎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
【出处】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葛春晖)华泽退、众和退、退市海润7月7日晚间均公告,公司股票于5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三十个交易日,7月8日为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8日早盘,三股开盘涨跌不一,截至发稿,众和退跌1.54%,报0.64元/股;华泽退跌2.5%,报0.39元/股;退市海润跌6.25%,报0.15元/股。
【2019-07-07】
三家退市公司齐发风险提示 明日将迎“交易末日”
【出处】证券时报e公司
7月7日晚间,退市海润、华泽退和众和退均发布《关于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风险提示公告》,7月8日成为这三家公司股票最后交易日期,交易期满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三家公司转至老三板交易成为大概率事件。
这三家公司都是从2019年5月2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由于退市整理期为三十个交易日,最后交易日期为2019年7月8日。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在退市整理期内,三家公司股价都出现大幅下挫,跌幅均超过80%,其中部分公司连续跌停数量创出A股纪录。不过从6月下旬开始,三只股票陆续迎来游资进场,换手率走高、成交量也明显变大。由于沪深交易所均对退市整理期的股票存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要求买入退市股票的投资者证券账户资产在50万元以上,有市场分析认为,买入者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散户。
虽然分属不同交易所,但是三家公司所面临的情况类似。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在退市整理期间,不得筹划或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另一方面,三家公司在走完退市整理期交易日后,或都将移步老三板交易。不过,从目前三家公司所面临的情况来看,每家公司所面临的情况也有不同之处。
相较而言,华泽退面临的窘境最大。公司曾因母公司账面资金仅余53元而被称为“A股史上最穷公司”,由于公司日前拟聘任机构为公司股票退市后的服务机构,倘若公司付不起相关费用存疑,可能影响后续在股转系统的挂牌。
退市海润的日子也格外艰难。2019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2.75亿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28.07亿元,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142.37%。由于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费用较大,金融债务逾期金额较多,面临着较大的偿债风险。另外,公司目前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生产制造业务陆续全部停产,公司涉及大量诉讼,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不过,就在今日,退市海润相关负责人对相关媒体明确,公司目前所有的资源价值还是集中在光伏行业,不排除以破产重整的方式寻求重生,但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来看,众和退堪称三家难兄难弟中相对乐观的公司,但也存在诸多风险。由于纺织印染业务全面停工,2018年度纺织资产出售亦未有进展,且公司补提纺织板块相关资产减值、补提预计负债等,公司2018年度再度亏损,不过净亏损额同比收窄,2019年首季亏损不足5000万元。不过,公司此前明确,公司管理层制定了矿山复工生产方案,并推进各项完善开工条件的工作。而此前,在危机重重下,兴业矿业也曾表示,将作为战略投资人提供数亿元级别的财务资助。
【2019-07-07】
末日4小时!3只退市股将迎最后时刻 这家换手竟超100%
【出处】证券时报网
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将迎来它们在A股的最后时刻。根据安排,它们将于7月8日完成退市整理期最后一个交易日,这意味着它们在A股的交易时间只剩下4个小时。
3家公司A股生涯只剩最后4小时
根据规定,经历了29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后,退市海润、众和退、华泽退均将于2019年7月8日(本周一)迎来它们在A股的最后交易日,随后,沪深交易所将对其摘牌。
这意味着,它们在A股只剩下最后4个小时。
总的来看,在整理期内,3只退市股均巨幅下跌,此前的29个交易日累计跌幅均超过80%。
三只退市股还创出A股多项历史纪录。
01、A股股价最低纪录
退市海润突破A股史上的最低值,其中退市海润的股价一度仅有0.12元,成为A股史上股价最低的股票。
02、A股连续一字跌停数量最多纪录
进入退市整理期后的华泽退仍持续跌停,连同之前的一字跌停数量,华泽退以连续46个一字跌停,刷新A股纪录。
03、A股最穷上市公司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华泽退还是目前A股最穷的公司之一,公司净资产已为负,连审计机构费用都无法支付。而且公司最近一期披露的货币资金只剩下196元,堪称A股最穷公司。
仍有人火中取栗投机退市股
统计数据显示,3只退市股在进入退市整理期后,仍有不少成交,尤其在打开一字板后,成交量明显放大。
总的来看,在退市整理期的前29个交易日,退市海润成交3.46亿元,华泽退成交1.07亿元,众和退成交1.53亿元。其中,华泽退累计换手率超过100%,已将筹码全部换手了一遍;3只退市股的日均换手率均超过1%。
与成交火热对应的则是股价异动。在临近摘牌的前几天,3只退市股甚至出现上涨。
如退市海润在7月4日、7月5日两天连续上涨,股价每天被抬高一分钱。
众和退在打开连续一字跌停板后持续反弹,自6月24日最低价算起的话,涨幅达到30%。
华泽退近期也较底部反弹超过10%。
实际上,对于退市整理期的股票来说,买入的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散户。
沪深交易所均对退市整理期的股票存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要求买入退市股票的投资者证券账户资产在50万元以上。
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第十三条规定:
个人投资者买入退市整理股票的,应当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且以本人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资产在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日均(不含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证券和资金)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
不符合以上规定的个人投资者,仅可卖出已持有的退市整理股票。
《深圳证券交易所退市整理期业务特别规定》(2017年修订)第十二条规定:
参与退市整理期股票买入交易的个人投资者,必须具备两年以上股票交易经验,申请开通权限前二十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不得低于人民币五十万元。
前款所述的证券类资产包括投资者持有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股票、债券、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资产。
从3只退市股打开一字板后的交投情况来看,主要是营业部席位在参与买入,机构席位主要为卖出。
而不少营业部席位前一天出现在龙虎榜的买方,第二天就出现在卖方。
如在华泽退开板的首日(6月25日),华泰证券上海西藏南路证券营业部和广发证券广州番禺环城东路证券营业部分别买入297.49万元和88.43万元,但到了6月26日,上述两营业部又分别卖出331.23万元和100.86万元。
退市后去哪?华泽退或无法支付主办券商费用
在临近摘牌之际,3家公司仍麻烦不断。
退市海润近日表示,下属全资子公司太仓海润收到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指优迈达贸易以太仓海润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太仓法院提出对太仓海润进行破产清算的申请。
退市海润表示,进入正式破产程序后,太仓海润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近日证监会对退市海润及相关人员的调查也有了结果,认定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包括2016年年报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2016年半年报及临时公告未按照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事项等。
此外,根据最近披露的逾期债务总额,退市海润的累计逾期债务高达29.82亿元。
众和退近期也收到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指公司存在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情况。
华泽退及相关当事人也在近日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此外,对于从A股退市后的安排,华泽退近日召开董事会,审议聘任中信证券为公司股票退市后的服务机构的议案,这里面涉及费用,其中中信证券提供信息披露服务的费用为80万元,委托股票转让托管的费用为200万元。不过,公司是否付得起上述费用存疑,如果支付不起,可能影响后续在股转系统的挂牌。
上述议案以4票同意,0票反对,3票弃权获得通过。公司董事长刘腾明确投了弃权票,弃权理由是:费用合计280万元,公司无钱支付,如果明知无钱支付而签订类似协议貌似有违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2019-07-07】
海润光伏将迎退市 未来不排除破产重整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7月7日)下午,退市海润(600401,SH)公告称,7月8日为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最后1个交易日,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五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此前的5月17日,上交所向海润光伏发出《关于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2019】94号),海润光伏于5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为30个交易日。
期间,海润光伏证券简称变更为退市海润,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股票在上交所风险警示板交易,并且不筹划或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事宜。
公开数据显示,退市海润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37.3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25.41亿元,会计师事务所对2018年财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19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2.75亿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28.07亿元,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142.37%。
公告称,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费用较大,金融债务逾期金额较多,面临着较大的偿债风险。另外,公司目前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生产制造业务陆续全部停产,公司涉及大量诉讼,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据上交所规定,退市海润被上交所终止上市后如果满足重新上市条件,可以向上交所申请重新上市。对此,退市海润称,公司继续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积极做好员工、债权人、投资者的沟通协调工作,通过内外部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努力扭转公司经营状况。
今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退市海润,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所有的资源价值还是集中在光伏行业,不排除以破产重整的方式寻求重生,但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公司退市后还是属于公众企业,如果后续投资人有意向,在达到信披要求后也会予以披露。
7月5日,退市海润报收于0.16元/股,涨幅6.67%。
此外,记者注意到,除了退市海润,华泽退(000693,SZ)、众和退(002070,SZ)也于7月7日下午公告称,7月8日为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最后1个交易日,上述两只个股7月5日收盘价分别为0.40元/股和0.65元/股。
【2019-07-03】
A股中考 散户成绩为什么不如意
【出处】证券市场红周刊
上半年转瞬即逝,我们的股市可谓历经了春夏秋冬,疯涨、大跌、盘整让股民见证了什么叫风险。个股更是冰火两重天,贵州茅台股价冲破千元,退市海润跌到一毛多钱。有人从总市值增长计算出股民平均赚了近7万块钱,但很多人特别是散户感觉赚钱并非易事,基本上还行进在漫长的解套路上。要说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500点左右到现在3000点附近,涨幅也接近20%,为什么我们的投资者收益却没有指数走的那么风光呢?
首先是没有踏准市场节奏。在股市行走,看对趋势、踏准节奏是第一要务。由于去年阴跌了一年,市场一片悲观,当年初行情启动,大多数人都是不相信或者不当回事,操作的主要策略还是逢高减仓,结果市场主力迅速拉高,一口气将指数拉到3000点上方、各条均线之上。当大家以为行情反转,憧憬牛市来临,积极做多的时候,主力又来了一次长阴杀跌,千股跌停,让刚刚恢复一点激情的散户投资者,全部套在山顶上。大涨的时候没看懂不敢动,以为看懂去追高的时候大盘又转向了,两面挨耳光。如*ST赫美从年初的5元多涨到21元以上又跌到现在的2元多。因此只有踏准节奏、先知先觉的人才会成为赢家,后知后觉、盲目跟风的大多变成了韭菜,亏损累累。
其次是惯性思维出了问题。今年行情从低价股起步,很多投资者自然而然就想到炒低炒小炒差炒概念,于是低价股、亏损股、微利股、小盘股、高市盈率个股一度成为香饽饽,大家趋之若鹜,谁知管理层坚定落实退市新规,首当其冲的恰恰就是这些绩差股、ST股、问题股,以至于5月份以来,1元股队伍大扩容,达50多只,变成“毛票”的“仙股”也有6、7只。看着不断被刷新的跌停记录,那种大跌途中接刀博傻的游戏明显已经没有什么机会。
再次是黑天鹅的意外影响大。因为各种原因,A股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年年都有,但谁也没有想到今年最奇葩、最可怕。从康美药业出现近300亿元现金会计差错被勾销,到欧菲光大额预赢变巨亏;从*ST秋林近38亿元资产玩失踪,到西部矿业20多亿元青投股权投资归零,再加上38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A股市场问题公司可谓“天雷滚滚”、层出不穷,一旦踩中损失惨重。
又次是新环境的变化被忽视。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A股市场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它必然会对投资者的股市盈利模式产生巨大影响。科创板的开板意味着注册制的正式到来,A股市场供给模式与机制的变化势必影响一二级市场的操作,壳资源的价值正在飞速贬值。A股入摩又入富,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投资风格的变化。有分析发现,今年上半年A股市值增长的大头超过80%被陆股通占有,股价创历史新高且又比较稳定的更多是大盘蓝筹股,大市值个股比小盘股更能得到外资的青睐。
最后是大震荡打折收益。在股市赚一次钱并不难,难的是持续不断赚钱,获得稳定的投资复利。今年上半年牛股很多,投资者撞上的可能也不少,但是真正落袋赚到手的大钱并不多。主要还在于指数大起大落,市场风格反复,一批大牛股变成大熊股,如东方通信、大智慧等60多只个股从年内高点看,股价二季度基本腰斩,如果持有人没有高位变现,大都在坐过山车。最悲催的是不少股票指数反弹时没有大涨,指数暴跌它不缺席,持有者欲哭无泪。
在股市生存,不必在乎一时一股之得失,上半年已经过去,收益多少也无法改变,关键是如何在下半年力求打个翻身仗。
从资本市场宏观政策环境来看,积极因素与复杂情况依然相互交织,一方面,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不断增强,国内流动性也在持续改善,货币政策呵护流动性的基调暂时不会改变,财政降税减费政策正在落实,政策逆周期调节意愿不断增强,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加快,借壳重组更加规范,外部环境的影响效应减弱等等,都为下半年市场活跃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增速放缓,中美经贸博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尚未有效化解,企业盈利能力短期难以明显改进,上市公司黑天鹅频出,资本市场本身还不完善,市场上档压力重重等,也会给下半年的行情增添变数。
面对繁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资本市场开放、科创板开板后新的市场格局,下半年的操作思路上有几点必须重视:
一是切实树立起价值投资理念。普通投资者也要向外资与机构学习,把安全性和追求长期稳定回报摆在第一位,从上半年部分行业龙头股迭创历史新高中得到启示,学会选股。
二是坚决不碰有退市风险的绩差股。始终把本金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有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ST股、有问题的股票不能手痒赌运气,宁愿错过也不要做错。
三是警惕重组股的道德风险。前些年大量的案例证明,资本市场很多重组都是资本玩家空手套白狼、利益输送的把戏,大量无辜的投资者是最后的买单者,与其花大量时间精力去赌重组,不如认真按照经济成长规律去选择白马股。
四是不要迷恋概念炒作。炒概念可以聚集人气,有时候也可以带来丰厚收益,但一定要早发现早参与,不追高,快进快出,切不可把概念炒作当投资。
五是密切关注科创板的走向。这是资本市场下半年的大事,也是考验注册制成色的现场,无论你有没有资格直接参与,都要关心它的走势,关心它对其他市场、板块、个股的影响。至于板块选择,个人依然倾向于大消费如食品医药、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如航天军工电子信息、贸易战焦点行业如芯片等集成电路产业和核心资源、非银金融板块如券商保险黄金等等。
【2019-07-01】
国开证券为危机海润光伏融资2亿 想甩锅华君医药未果
【出处】新浪财经
近日,裁判文书网发布了一则关于海润光伏股票质押回购的纠纷。协议签订时,海润光伏已然风雨飘摇,为了补充流动资金,由大股东杨怀进将其所持有的2.49亿海润光伏股票质押给国开证券,海润光伏作为实际用款人与杨怀进承担共同还款责任。在协议签订的当天,证监会公布了对杨怀进的市场禁入处罚。
该份股票质押合同最终难逃违约的命运,为了讨要回剩余的欠款,国开证券将杨怀进及海润光伏一起告上了法庭,要求偿还未偿还部分本息及违约金约2.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开证券与海润光伏、杨怀进间诉讼未决之时,国开证券与华君医药之间签订了债券转让协议,但华军医药并未如约支付相关款项,国开证券起诉华军医药要求支付协议转让价款。
危机之时杨怀进质押海润光伏2亿股
2011年1月28日,杨怀进由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认为2010年度“双创计划”引进人才。
2011年2月10日,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一次性向杨怀进拨款人民币100万元支持其创业,并为其创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2011年2月17日,杨怀进向我国商务部提交对江苏申龙高科集团的战略投资申请书,拟向其进行投资。
2011年11月11日,商务部向江苏省商务厅下发批复,同意江苏申龙高科集团通过新增股份方式吸收合并海润光伏公司,其中杨怀进持股占海润光伏公司股本总额的13.57%。
2014年5月13日,国开证券与杨怀进签署了股票质押回购协议,约定:双方在协议有效期内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均适用该业务协议。
但海润光伏借壳之后的日子并不顺畅,杨怀进及海润光伏相继于2015年4月23日、2015年10月22日和2016年4月5日,分别被上交所给予纪律处分;被证券会江苏监管局给予相关行政处罚。2017年1月20日,杨怀进被证券会给予5年市场禁入的行政处罚。
而在2017年1月17日时,海润光伏拟向国开证券申请贷款召开临时董事会,同意由杨怀进所持有的海润光伏股票进行质押。
同日,杨怀进向国开证券申请融资人民币2.5亿元,以其持有的海润光伏2亿股流通股作为上述融资担保,期限6个月,用于海润光伏补充流动资金。
海润光伏作为实际用款人向国开证券出具《共同还款承诺函》,就上述融资事宜作出不可撤销的承诺:海润光伏同意与杨怀进共同向国开证券承担支付回款的还款责任。在质押回购期满时,海润光伏将于收到国开证券通知之日起按照国开证券要求无条件向其足额支付款项。
2017年1月20日,国开证券与杨怀进分别签订两份股票质押协议书。合同规定质押标的为杨怀进所持有的海润光伏流通股,两份合同分别约定流通股数量为1.3亿股和7000万股,对应初始交易金额为1.6159亿元和8701万元。质押股票数量共计2亿股,初始交易共计金额2.486亿元。合同期限为2017年1月20日至2017年7月19日,购回期限共计180天。最低履约保障比例140%;预警履约保障比例160%;购回价格(年化利率)6.5%;日违约金比例0.05%。
2017年1月20日,杨怀进与海润光伏签订《借款协议书》,约定杨怀进向海润光伏出借款项人民币2.3亿元;期限自2017年1月20日至2017年7月19日;借款年化利率为6.5%。
合同违约子公司用已冻结股份再担保
2017年3月7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因另案诉讼,对杨怀进所持有的3.12亿股海润光伏流通股予以冻结。
对此,杨怀进向国开证券出具了所持股票冻结情况说明书。
2017年4月29日,海润光伏致国开证券《股票延迟购回申请》称:海润光伏披露2016年合并年报,净利润为负值。根据承诺,杨怀进应于年报披露起2个工作日内提前购回其在国开证券所质押的海润光伏公司股票。但因海润光伏生产经营原因,特向国开证券申请延迟购回至合同期满之前。
2017年5月3日,国开证券向杨怀进发出质押股票提前购回通知,要求其提前购回所质押的股票。国开证券表示海润光伏出现财务信誉恶化等情况,且被上交所实施强制退市风险警示,可能影响到杨怀进的购回能力和海润光伏共同还款能力。但杨怀进未予提前购回股票。
2017年5月10日,杨怀进质押股票出现履约保障比例低于140%的情况,因此国开证券再次向杨怀进发函,要求其履约保障实施。但杨怀进仍未按要求采取任何措施。
合同履行期间,杨怀进及海润光伏于2017年5月12日偿还融资款本金1860万元;于2017年9月30日偿还融资款本金4000万元;2017年10月10日偿还融资款本金500万元;以及截至2017年9月21日之前的全部利息。其余本金1.85亿元及利息至今尚未偿还。
2017年7月18日,海润光伏全资子公司奥特斯维向国开证券出具《担保承诺函》,同意作为杨怀进与国开证券交易协议内容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人。
其中约定保证期为交易协议项下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保证担保范围为双方协议项下的本金、利息、违约金、罚息、损害赔偿金以及国开证券为实现债权而支付的全部费用等。若杨怀进未于到期日足额支付融资本息,国开证券有权向奥特斯维主张保证担保责任或选择行使质押权以实现债权。奥特斯维以其持有的民丰农商行9%的股权(总计5400万股)作为杨怀股票质押的全部债务的质押担保。在奥特斯维《担保承诺函》盖章(签字)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与国开证券办理完成质押登记备案手续。
后因奥特斯维持有的民丰农商行9%的股权彼时已因另案被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冻结,故该股权质押双方均未办理质押登记手续。
2017年9月12日,杨怀进再次向国开证券出具《承诺函》,继续承诺其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开证券偿还欠款本息。
2017年11月22日,杨怀进因涉嫌内幕交易罪已被有关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至今。
债权转让华君医药却未能如约接锅
2017年12月1日,国开证券与国浩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协议。
2018年1月19日,国开证券公司向国浩律师事务所支付律师费人民币20万元。
由于杨怀进等人并未完成履约行为,国开证券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
1、杨怀进偿还融资款1.85亿元;
2、要求杨怀进按照合同约定支付2017年9月2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欠付利息306.2万元;并按照约定支付2017年7月20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违约金1690.8万元;
3、要求海润光伏承担共同还款责任,奥特斯维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义务;
4、要求奥特斯维履行担保承诺书将所持有的江苏民丰农商行9%的股权质押给国开证券;
5、要求判令国开证券对杨怀进提供的质押股票折价或拍卖、变卖,并享受优先受偿。
6、杨怀进、海润光伏及奥特斯维承担本案诉讼费、律师费等国开证券实现债权的全部费用。
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国开证券诉讼请求的违约金部分与利息相加总额已超过年利率24%上限,超过部分杨怀进及海润光伏是否予以支付。奥特斯维对于杨怀进质押合同所承诺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义务是否合法,以及奥特斯维所持有的民丰农商行股权是否存在质权法律效力。
杨怀进、海润光伏和奥特斯维辩称国开证券诉讼申请的违约金和利息合计金额已超过年利率24%上限,因此对于超出上限部分申请不予支持。
同时,奥特斯维作为海润光伏的全资子公司,对外担保并未通过海润光伏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批准。因此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义务不存在法律效力。
另外,奥特斯维所持有的民丰农商行9%股权并未办理质押登记且已被司法冻结,因此不存在质权法律效力。
法院审理后认为,国开证券主张的违约金计算标准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属于过分高于造成损失行为。杨怀进及海润光伏应按合同约定支付利息及违约金。
奥特斯维向国开证券开具的《担保承诺函》系奥特斯维的真实意思,未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奥特斯维对海润光伏的担保并未损害海润光伏股东的合法权益。因此,担保函合法有效,奥特斯维应对杨怀进及海润光伏的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由于奥特斯维的担保承诺函真实有效,因此即使奥特斯维所持有的民丰农商行9%股权虽被司法冻结,仍不影响国开证券对上述股权享有质押优先受偿权。在司法冻结解冻后,奥特斯维应按照担保承诺函的承诺,于7日内与国开证券办理质押手续。
法院审理后判决如下:
1、杨怀进、海润光伏于判决生效10日内共同向国开证券支付融资本金1.85亿元及利息(自2017年9月21日起至融资款本金实际付清之日止,按照年利率6.5%计算);
2、杨怀进、海润光伏于判决生效10日内向国开证券以日0.05%计算标准支付违约金(自2017年7月20日起至融资款本金及利息实际付清之日止);
3、杨怀进、海润光伏判决生效10日内向国开证券支付20万元律师费;
4、奥特斯维对上述内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5、国开证券有权对杨怀进所质押的海润光伏股份折价、拍卖或变卖并享受优先受偿权;
6、案件受理费及保全费由杨怀进及海润光伏承担。
若杨怀进、海润光伏和奥特斯维未按照判决规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将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值得关注的是,在法院受理国开证券起诉期内,国开证券曾与华君医药签订关于杨怀进所质押标的的交易协议转让合同,而双方因转让事宜也产生了纠纷。
2018年5月10日,国开证券与华君医药签订《转让合同》。转让标的为杨怀进签订的股票抵押合同所享有的债权,合同本金金额为1.85亿元,双方约定转让标的总计1.93亿元。
同时,双方约定,华君医药于2018年5月15日,将上述款项一次性交付国开证券。若华君医药违约,将以债券本金为基数,按照年化6.5%的利率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但合同签订后,华君医药并未按照约定汇款,行为己经构成违约,华君公司应当承担继续履行《转让合同》,支付债权转让价款,并应依约向国开公司支付违约金的责任。
国开证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华君医药继续履行《债权转让合同》,向国开公司支付债权转让价款1.93亿元并支付违约金527.76万元(暂算至2018年10月20日);华君公司承担国开证券因本案而支付的律师费20万元及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费用。
华君医药在收到诉讼书后,对管辖权提出异议。华君医药主张一审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华君医药认为双方签订的合同标的为债权转让,应当向履行义务的一方所在地(即华君医药公司所在地)法院起诉。即应将案件的管辖权移送至华君医药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法院审理后认为,国开证券与华君医药签订的合同标的为给付货币,接收货币的一方国开证券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该履行地在一审法院的管辖范围内。因此一审法院对本案享有管辖权。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华君医药对于管辖权的异议。
华君医药不服一审判决结果,以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错误为由提起上诉,要求撤销一审法院所作裁定。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一审法院判定事实无误,维持原判。
目前双方合同争议还在审理过程中。
【2019-06-28】
A股中考:总市值增加10万亿 人均赚6.63万元 80股股价翻倍 67股创历史新高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6月28日,三大股指以集体收跌结束上半年收官战。不过,整体来看,上半年A股依然交出不错的成绩单。从年初最低2440.91点起步,上证综指最高涨至3288.45点,但未能站稳3000点大关。
回顾上半年,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9.45%,收报2978.88点。深成指报9178.31点,涨26.78%;创业板收报1511.51点,涨20.87%。
截至今日收盘,两市A股市值半年内增加了10.14万亿元。按5月末1.53亿A股账户计算,今年以来人均赚了6.63万元。北上资金半年净流入963亿
在经历了前两个月的持续抛售后,“聪明资金”6月再度杀回A股。数据显示,北向资金6月累计净流入426亿元,结束连续两个月净流出,并创2019年2月以来新高,上半年累计净流入963.7亿元,其中1月、2月净流入均超600亿元,创沪深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主要操作手法还是属于高抛低吸,年初A股持续拉升时大举买入,在触及阶段顶部后净流出天数明显增多。2800以下点位是上半年北向资金重点建仓区域,而3000点以上区域北向资金则选择获利了结。
数据显示,今年北向资金共参与约112个交易日,在上证综指盘中超过3000点以上的41个交易日中,13天为净流入状态,28天净流出,净流出天数占比近七成。在3000点以下的69个交易日中,49天净流入、20天净流出,净流入天数占比71%。而在大盘处于2800以下的32个交易日内,净流入天数达到30天,占比高达94%。
行业全线飘红白酒涨幅居前
从行业来看,28个申万一级行业全线飘红,食品饮料板块涨幅逾60%,其次为农林牧渔、非银金融等,涨幅也超过40%,上半年比较火热的养殖板块贡献不少。
哪些概念最火热?白酒?
∈称芬系恼欠蠖嘤砂拙乒晒毕祝菹允荆拙瓢蹇樯习肽暾墙?成,整体市值增长近万亿,贵州茅台股价曾突破千元,五粮液、古井贡酒等股价也已翻倍。
与此同时,还是要远离“炒小炒差”,低价股、小市值、ST概念等板块领跌。
133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从个股表现来看,上半年牛股频出,80股股价年内已翻倍。如剔除次新股,也有66股股价涨幅100%,TOP10牛股涨幅均超200%。
而华泽退、众合退、退市海润等在连续跌停后,股价跌去8成。
值得注意的是,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剔除年内上市的次新股,今年来已有67股创股价历史新高,多分布在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大消费概念股。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交易所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19-06-24】
又一只“面值退市股”将诞生
【出处】羊城晚报
又一只“面值退市股”将诞生?
羊城晚报陈泽云
唐志顺画
羊城晚报记者陈泽云
6月21日,*ST华业涨停,收报0.91元。同日,*ST华业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的第二次风险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股价已连续11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时隔10个月,A股有可能迎来继中弘股份之后第二例“面值退市”股,还剩最后9个交易日,*ST华业能否起死回生?
机构踩雷散户抄底要谨慎
百亿元债权爆雷,“坑”惨了投资者。2018年中报时共有69只基金共持有约5286万股*ST华业股票,到2018年年末时持有*ST华业股票的基金家数虽然减少到41只,但合计持股数量也增多,达到约6073万股。
以鹏华资产-金润24号资产管理计划为例,该基金在2018年三季度末持股约1685万股,新进入*ST华业前十大股东,2019年一季度末该资管计划持股量依然有约1557万股。
以2018年三季末*ST华业股票5.46元收盘价计算,如果还未卖出的话,其账面亏损已超过7000万元。
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仍有不少投资者抱着“抄底”的心态进来。根据*ST华业第一季度报显示,目前公司股东户数为72397户,对比去年三季度末的36911户,新增了近3.5万户。
事实上,除了*ST华业外,当前还有一批股票也已跌破面值,或正在向面值靠近。
数据显示,当前A股市场股价低于2元的股票已有50只,其中退市海润、华泽退、众和退、金亚科技、*ST华业、*ST雏鹰、*ST大控7只股票收盘价已低于1元。退市海润、华泽退、众和退3只股票已确定退市,即将摘牌。
值得注意的是,与*ST华业债权爆雷,麻烦缠身类似,上述低于2元的股票中,基本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麻烦,多数已被ST或*ST,还有部分已被暂停上市。
随着监管层对信披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公司潜在问题不断暴露,基本面恶化。在监管长期趋严的环境下,仙股肯定会越来越多。这也再度给投资者敲了警钟,对于绩差股,一定要小心谨慎,切忌盲目炒作抄底。
深陷骗局在退市边缘徘徊
*ST华业原名华业地产,主营业务为房地产。2015年6月公司计划从单一的房地产业务转变为房地产、矿业、医疗、金融四大业务板块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不过,多元化并非带来华丽转型,反而将这只曾经的白马股拖入泥潭。
首先出问题的是医疗板块。2015年*ST华业不断“加杠杆”受让恒韵医药应收账款,规模逾百亿元。然而,到2018年9月底该业务“爆雷”。公告称,应收账款出现逾期,追偿小组发现相关文件上公章系伪造,公司现有应收账款存量规模高达102亿元。
此后,*ST华业不断曝出债务违约、实控人暂无法回国、控股股东质押股遭强平、董事涉嫌诈骗被刑拘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A股市场曾经的绩优股,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8.62亿元,净利润9.98亿元。到了2018年,公司业绩一落千丈。2018年公司营收48.87亿元,亏损额高达64.38亿元;年报被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因此披星戴帽。
今年以来,公司更多次陷入债务违约。6月4日公司公告“16华业02”无法按期兑付兑息。此外,6月3日起,控股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2.92亿股被法院轮候冻结,子公司持有的2亿元私募基金也被司法冻结。
自2018年第三季度爆雷以来,*ST股价一路下跌。在公司年报公布并被ST(风险警示)后,4月30日至5月27日,*ST华业连续17个交易日跌停。自6月6日以来,公司股价跌破面值1元,截至6月21日收报0.91元。如果在接下来的9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无法重新回到1元以上,将会成为继中弘股份之后第二只“面值退市”股。
(《又一只“面值退市股”将诞生?》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2019-06-23】
港股竟有过半已成“仙”!注册制的另一面:1252只仙股混迹港股 更有245只股价低于0.1港元 A股低价股也大增
【出处】证券时报网
如果将股价低于1港元就视为港股“仙股”的标志,那么港股可谓“仙股”遍地:目前低于1港元的港股高达1252只,超过总数的一半。
与之对应的是,A股市场以往甚至连2元以下的股票都很少见,直到近年才有所改变,“准仙股”和“仙股”有所增加,未来会否变成和港股一样的局面?注册制的另一面:半数港股低于1港元▲▲▲
注册制、T+0、没有涨跌幅限制……种种制度下的港股市场博弈,最终催生出一个黑暗的角落——庞大的“仙股”群体,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这里有几无成交的冷门股,有单日可以暴涨数倍再暴跌9成的异动票,波谲云诡的市场背后,不时就有“老千股”出没。
据
数据,截至目前,股价低于1港元的股票高达1252只,占整个港股的比例高达52%,其中股价低于0.1港元的个股就有245只,占整个港股比例超过10%。
香港一位外资投行股票分析师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了香港“仙股”满地的几个重要原因。
第一,从发行制度上看,香港推行注册制,只要符合条件的公司都能上,比A股上市要简单,而且上市流程快,很多公司发行价就低于1港元,有的甚至在0.1港元左右,募集资金也在1500万~2000万港元左右。
其次,香港80%资金集中在20%的优质股上,其它股票成交清淡。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们更喜欢长线持有,且青睐成长性确定的股票。即便之前被人看好的小米、美图、美团等新经济股票,由于盈利模式以及业绩的不确定性,依然被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而大多数低价股,尤其是基本面较差、成交和换手率比较低的个股,机构投资者通常会选择远离。
第三,很多“仙股”股权集中在少数股东手中,因换手率低,流动性不足,券商研报都不会去覆盖,进而形成一种循环,股票少有人问津,甚至全天无成交量。
第四,港股市场相对成熟,讲故事可能没人听,业绩不确定也无人买,但一些玩家恶意利用香港市场的制度漏洞,通过配售、供股、拆股、并股等“财技”,将股价“向下炒”洗劫投资者,最后硬生生变成“仙股”。
该分析师的说法得到了市场认知和数据的支持。以上市条件为例,香港上市相对宽松。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上市规则,主板的财务要求满足其中一项要求即可:1、三年累计盈利≥5000万港元,市值≥5亿港元;2、最近一年收入≥5亿港元,市值≥40亿港元;3、最近一年收入≥5亿港元,市值≥20亿港元,经营业务有现金流入,前三年营业现金流合计≥1亿港元。
除财务要求以外,最低公众持股量一般为25%,若上市市值>100亿港元可减至15%;至少300名股东;管理层最近三年不变,拥有权和控制权最近一年不变,至少三名独立董事,且必须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要求每半年提交财务报告。
香港创业板上市要求更低,主要是经营业务要有现金流入,前两年营业现金流合计≥3000万港元,市值≥1.5亿港元。
很多股票发行价本来就不高。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一共有66只新股在香港上市,其中发行价在1港元以下的有24只,占比36%,募集资金大部分集中在5000万港元-2亿港元之间。
虽然港股“仙股”过半,但并不影响恒指整体走势,目前港股行情主要还是以恒生指数为参照标准。而恒生指数的50只成分股基本就是港股市场市值最大、成交最为活跃的个股,成分股的涨跌决定了恒生指数的表现,这也就解释了2017年港股特征为何是市值越大的个股表现越好,反之市值越小的个股表现越落后。“仙股”:老千们的狩猎场▲▲▲
游离于主流机构视线外的仙股群体,却形成了自己的“别样”生态。
数据显示,在股价低于1港元的1252只港股中,多达1048只个股上市以来出现下跌,占比约84%。其中,自上市以来累计跌幅超过50%的就有816只,跌幅超过90%的也有362只;跌幅超过99%的个股,都还有129只——若上市之初就一直持有,将血本无归。
在这些股价暴跌的“仙股”中,相当部分就是老千股。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对香港的老千股做过一个比较完善的定义: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玩弄财技亦或是通过缩股、供股、并股、配售等融资方式去损害小股东利益的上市公司。
“香港股票市场一直以自由著称,只要合法,监管层是不会进行干预的,这就给许多老千股背后的大股东提供了收割散户的机会,有一种屡试不爽的办法就是供股+合股。按照常规炒股思路,赚钱需要把股价炒高,然后逢高派发筹码,但是老千股则可反向操作,它是通过将股价往下沽,来赚钱,通过高超的财技,他们甚至可以长期从中小股东身上获取厚利。”中泰证券(香港)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这种利用财技收割韭菜的大致做法为:
老千股往往股权高度集中(详见证券时报此前报道《起底香港仙股闪崩案:套利洗劫“有套路”,最需当心股权高度集中股》),很容易通过利好消息或者其他方式将股价拉升,吸引二级市场投资者入场,等到了高位的时候不断出货,用手中筹码往下砸,当价格到了低位的时候,大股东再通过上市公司采取供股的方式补回之前抛售的股票。
举个例子:假设某只老千股现价0.5港元,总股本2亿股,那么总市值就是1亿港元,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60%,这时候大股东准备拿出20%的股份进行抛售,套现2000万港元,股价从0.5港元一路跌90%到0.05港元,若算上成本的话,假设抛出的这些筹码一共拿到1000万现金。
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降低怎么办?接下来便是发布公告要供股,2股供1股,并且配股价极低(比如设定为0.01港元,相比当前0.05港元股价折让了近80%。摆在小股东面前的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不参与,大股东只需花费1亿股*0,01港元(配股价)=100万港元,就可以让自己的持股比例从40%提升到60%,同时还净套现900万港元。
如果你觉得老千股都已经跌到0.05港元了,已经没有下跌空间,选择参与供股的话,大股东就会祭出另外一张牌——合股。这个时候,大股东会再发布公告进行合股,20股合成1股,股价瞬间变成了1港元,大股东再抛售手里的低成本股票砸盘,继续之前的财技。
对于这种恶意利用规则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此前李小加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其总体原则是公司正常的融资需求都应该满足,像缩股、配股、并购这种都是中性的融资手段,监管的手不能伸得太长,但有一些公司专门利用这种财技侵犯小股东利益,确实影响了香港市场的声誉,港交所去年修改了《上市规则》里的条文,第一禁止了一些高度摊薄效应的再融资;第二,对于供股及公开发售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公开发售须取得少数股东批准等。
“由于香港缺乏投资者对在财务、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进行集体诉讼制度,这也是老千股在香港肆虐的一个潜在原因。”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首席讲师孟茹静表示。“仙股”们的救赎:卖壳?▲▲▲
由于香港创业板和主板市场退市监管不严格,主板市场也有部分“空壳企业”待价而沽,也有“老千股”虎视眈眈,二级市场融不到资,银行借贷很难,每年还要向港交所缴纳上市费,根据港交所上市年费,总市值不超过2亿港元的,每年最低上市年费14.5万港元,以及核数师费、律师费等,加上本身盈利差因此只能卖壳。
颜招骏向记者表示,目前香港壳价主板5亿港元左右,创业板3亿港元左右,会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有所浮动。假设一间公司资产是10亿港元,负债是7亿港元,净资产3亿港元,理论上收购价=壳价5亿+净资产3亿,也就是8亿港元。但这只是理论值,实际也要视乎该公司的资产大多是否为流动资产,如果应收账款太多或者负债太多,会影响收购价。
“有些投资者也会炒壳,炒仙股,但需要很大的时间成本和面临较高的风险,目前港股市场上疑似壳股的公司很多,如果炒壳不慎,还要面临股票被稀释、供股、拆股等影响,导致资金受损。”上述某外资投行股票分析师表示。镜鉴:A股“仙股”会大量出现吗?▲▲▲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股“仙股”遍地的同时,近年来A股“准仙股”呈现大幅增加之势。
数据显示,2015年底,A股市场尚无一只股票股价低于2元。2016年底,出现1只。2017年底,增至3只。
数量的暴增出现在2018年,当年底增至51只。
截至2019年6月21日收盘,2元以下股数量仍有50只。此前的2019年6月20日,数量一度高达56只。
另外,如果将低于1元以下的股票视为A股市场的“仙股”,那么目前A股仙股数量已达到7只,为历史罕见。
然而,由于“面值退市”规定的存在,A股市场的“仙股”数量几乎不可能增至和港股一样的水平,但2元以下的准“仙股”数量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近年来A股市场准“仙股”数量大幅增加,有着多方面的背景。
其一,近年来A股总体走势不佳,相当数量的股票连续下跌,以往估值高企的绩差股首当其冲。
其二,2016年以来,A股并购重组政策趋严,市场对绩差公司的重组预期大幅减弱,降低了相关公司的炒作价值,使得炒作热情降温。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6月20日晚间,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拟取消重组上市认定标准中的“净利润”指标,并拟将“累计首次原则”的计算期间进一步缩短至36个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此外,还拟恢复重组上市配套融资。
上述政策调整预示着,上市公司的重组政策出现放松。这对低价壳公司可能会有一定短期刺激。不过,从价值投资的长期趋势来看,根本上难以扭转低价绩差公司被市场“用脚投票”的局面。
其三,最近几年上市公司各种花式“爆雷”、大规模商誉减值等黑天鹅事件频频出现,相关公司股票在利空集中引爆后,连续下跌沦为“准仙股”或“仙股”。
其四,近年来A股退市力度明显加强,加快市场出清,从而进一步挤压了低价绩差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
此外,在二级市场监管方面,监管层强力打击市场操作,频频开出天价罚单,以往一些热衷操纵绩差壳公司股价的庄家受到震慑。
而前几年一些基本面较差的A股公司强推高送转,也是造成其股价加速成为“准仙股”或“仙股”的因素之一。
那么,未来A股会否也像港股一样,低价股遍地呢?
理论上来说,A股市场低价股即便大量增加,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根据不同的业绩给上市公司不同的估值,从而形成相应的股价,本来就是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的体现,业绩较差的公司给予估值和股价较低本身是合理的。
与港股市场存在大量发行价低于1港元的新股不一样,A股市场股票发行价绝对值明显较港股高。总的来看,A股市场暂无任何一只股票的发行价低于1元,发行价低于2元的股票合计仅有86只,占比不到3%;发行价在10元及以上的股票则高达1912只,占比超过一半。这使得A股当前低价股形成的基础与港股不太一样。进一步统计显示,当前低于2元的50只低价A股中,其中有5只发行价低于2元。
相对而言,A股目前低价股的一个重要形成原因,是不少公司非常热衷高送转。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的50只股价低于2元的A股股票中,至少有25只自2010年度以来有过一次10送转10股以上的高送转记录,其中*ST雏鹰、乐视网、和邦生物均有过3次送转10以上的高送转。
当前的“仙股”中,退市海润、*ST华业、*ST雏鹰等公司进行过10送转10以上的高送转,其中退市海润已被强制终止上市,*ST华业、*ST雏鹰如今则面临“面值退市”危机。
此外,从长期来看,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也会有向成熟市场靠拢的趋势,这将使绩差股更加边缘化,A股低价股的数量长期有望进一步增加。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证券市场一般会出现散户投资者占比逐渐降低、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渐提升的过程,有利于市场逐步确立价值投资的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公司会进一步边缘化,甚至被踢出市场,股价自然难有起色。
事实上,当前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离港股、美股、韩股等成熟市场均有较大距离。
根据海通证券近期研究,截至2018年底,中国基金总规模不到美国的10%。
在外资持股占比上,中美韩外资持股占比分别为4%/15%/32%。
此外,在险资介入股票市场的规模上,中、美两国保险类资金占GDP比重分别为30%/194%,两者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当前科创板已经开板,该板块采取注册制,更加市场化,或进一步推动A股绩差公司出清。
【2019-06-22】
海润成为“仙股”的启示
【出处】金融投资报
海润光伏,现在叫退市海润,上周五的收盘价是0.20元,本周开盘后又是连续跌停,到周四收盘只有0.13元了。在沪深股市历史上,这个是迄今以来的最低价。与每股900多元的贵州茅台相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在香港股市中,股价低于1元的股票,通常被称为“仙股”,而内地股市以往股价在1元以下的股票非常少,有的股票即便跌到了1元以下,很快也会被拉起来。不过,今年的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那些进入到退市整理板的股票,绝大多数都跌到1元以下,而海润光伏则是其中最低的一个。
海润光伏等成为“仙股”,这即是这些公司的悲剧,同时也是这些公司股东的悲剧。而认真思考一下这一悲剧,还是给人不少启发。应该说,像海润光伏这种现在进入退市整理板的企业,当初上市时大都情况还是不错的。就以海润光伏为例,它在光伏发电领域曾经也有过相应的优势,一度还跻身于新兴产业成长股的行列,股价最高时接近18元。但是,由于公司管理不善,盲目扩张,在光伏产业出现调整的背景下利润急剧下降,并且资金链发生问题,无法按期归还债务,成为上市公司中最早的债券违约公司之一。同时,公司的财务也非常不规范,以致为其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多次拒绝对其年度财务报告发表意见。这样几年下来,公司的现金被消耗殆尽,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濒于破产。
在过去,对于这样的公司,虽然大家都知道问题很多,有退市风险,但总还是有人会去炒作。因为这些人相信,这种公司再烂,其作为上市公司的“壳”还是值钱的,只要经过资产重组,依然能够起死回生。也就是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市场上每每会出现对问题股、亏损股以及行将退市股的炒作,而且有的力度还不小。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扭曲了市场的投资理念,使得股市投资演变成一场彻底的投机。而在这过程中,市场风险也是巨大的。一些中小股民盲目跟风炒作,导致出现重大亏损,有的甚至血本无归。也正是鉴于这种状况,近几年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这种过度投机行为的打击,同时对资产重组也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谨防为炒作而进行的“忽悠式重组”出现。由于规则的严密,加上对异常交易行为监管的强化,时下这种恶炒问题股、亏损股、行将退市股的局面,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抑制。因此,也就有了当前一批进入退市整理板股票价格跌破1元,成为“仙股”的局面,而海润光伏因为公司质地差,财务上已经资不抵债,而生产销售则不断萎缩,公司也没有了实际控制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海润光伏要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已经十分困难,退市以后通过重整再度上升的希望也很渺茫,因此其股东也就只能选择卖出,结果它就成了股市上价格最低的品种。而这个现象也告诉人们,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盲目流行资产重组,青睐绩差股的时期了,试图借助绩差公司的重组题材或重组预期来炒作获利,恐怕是没有什么可实施的空间了。
当然,要从根本上消除对绩差公司的炒作现象,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沪深股市上已经有了一批“仙股”,今年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也非个别,但是比起海外成熟市场来说,这个比例并不高,还是有大量绩差公司继续混迹于股市之中,其中有的也不时被炒作。从趋势上看,它们就是以后的“仙股”。而投资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坚决地对绩差股说“不”,拒绝对此类股票的炒作,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还在于,应该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它们规范运行,不断提升经济效益,而这才是从根本上化解“仙股”风险的前提和基础。
【2019-06-22】
*ST华业已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面值 A股或出现第二例“面值退市”股
【出处】证券日报
6月21日,*ST华业的收盘价为每股0.91元,截至目前,该公司股票已连续11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据了解,一旦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上交所有权终止公司股票上市。这就意味着,*ST华业面临退市危机,A股或出现第二例“面值退市”股。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6月21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值退市”是退市规则之一,既然立规如此就要严格执行,否则规则就没有必要或效力不足,因此应支持“面值退市”规则见效,这类“面值退市”股如不作为就要退市,让市场自我淘汰,形成良性的资源配资。
据了解,自4月30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复牌交易以后,*ST华业一路跌停,目前,*ST华业总市值仅有12.39亿元。
谈及这些低于1元的股票是否还具备投资价值,刘向东表示,即将面临“面值退市”的股票对投资者来说通常是垃圾股,不具有投资价值,但如果有重组可能会让其再具备投资价值,但随着壳资源价值越来越小,“面值退市”股重启价值的难度较大。
事实上,除了*ST华业外,当前还有一批股票也已跌破面值,面临退市危机。数据显示,华泽退、众和退、*ST雏鹰、金亚科技、*ST华业、退市海润、*ST大控等7只个股已跌破面值,变成“仙股”。此外,对于“面值退市”深交所也已有先例,中弘股份就是A股首家因股价连续低于面值而被强制终止上市的公司。
对于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低价股,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6月21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之前退市制度不完善,低价股反而更受市场上投机炒作,随着退市常态化逐渐被投资者们理解,那些垃圾股将被清出市场,鼓励有科技含量,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上市。
同时,刘向东还表示,随着退市制度的趋严,投资者不再对那些业绩不好、市盈率低的上市公司具备信心,这也是“1元股”、低价股增多的主要原因。上市公司想要提升质量就要老老实实做好主营业务,履行监管规则要求,赢得投资者的信赖。
【2019-06-21】
“1元股”已达58只 参与交易需谨慎
【出处】证券日报
主持人马燕:随着退市制度的日益完善,今年的A股市场出现了异于往年的情况。今年以来已有9家公司被暂停上市,66家被特别处理(戴帽“*ST”)。5月份以来,沪深两市“1元股”也明显增多。“1元股”还能像以往一样咸鱼翻身吗?退市常态化的背景下,投资者应如何决策?本报今日为读者奉上业界解读。
自5月份以来,沪深两市“1元股”扩容明显。根据数据显示,5月1日,沪深两市“1元股”仅有18只,截至6月20日,沪深两市新增“1元股”超过40只,已有58只。其中,华泽退、众和退、*ST雏鹰、金亚科技、*ST华业、退市海润、*ST大控等7只个股已跌破面值(1元),变成“仙股”。
中邮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研究官尚震宇6月20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元股”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上市公司丧失了成长性,背后实际控制人期待资本运作变现套现,但由于过去资本市场总是上演“乌鸡变凤凰”的把戏,因此现阶段对部分风险偏好较高的投机者和很多不明真相并受利益蛊惑的投资者具有一定吸引力。
据了解,根据交易所规定,如果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将被强制退市。
对此,如是金融研究院宏观策略高级研究员葛寿净6月20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数游走在“1元股”队列的股票面临较大退市风险,其公司经营业绩表现不佳,例如*ST正源、*ST东南因近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而被ST,甚至部分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除此以外,也有少数一元股业绩增幅较大,例如大康农业、吉林化纤等等。
尚震宇表示,“1元股”现状不容乐观,长期来看,伴随科创板的推出,尤其是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的实施,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本质影响,A股港股化、美股化进程同时发生,一改过去炒差炒壳的坏风气,逐步形成退市常态化趋势。
那么“1元股”还有咸鱼翻身的可能性吗?葛寿净表示,随着相关部门对公司信息披露程度的要求提升,公司潜在问题会不断暴露。因此,对于盈利质量低、投资价值低的股票来说咸鱼翻身的难度加大。
“1元股”的逐渐增多是否与退市制度越来越完善相关?葛寿净认为,日益完善的退市制度会导致投资者对风险较大的股票敬而远之。体现在市场上就是风险较大的股票价格不断下跌,对于“1元股”的增多确实有一定推动作用。
尚震宇认为,“1元股”的逐渐增多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在资本市场不断提升的重要表现。资本市场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核心竞争力。“先发展后规范、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主基调。科创板的注册制匹配退市制度,无疑会直接改变资本市场博弈规则,净化市场环境。
此外,尚震宇还提示投资者应谨慎参与“1元股”的交易,他指出,退市常态化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1元股”将越来越多,退市率极高,风险极大。出于投资考虑,还是需要有价值投资理念,围绕主旋律和确定性布局,选择对国家经济转型起支柱作用的产业龙头。
【2019-06-21】
沪指强劲反弹上攻3000点 白马股批量创历史新高
【出处】证券时报
昨日,A股市场迎来强劲反弹,沪指一举收复5月以来的失地,收盘创一个多月以来的新高,离3000点仅一步之遥。上证50指数大涨3.51%,创3个月来最大涨幅。白马股全面走强,上海机场、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五粮液、爱尔眼科、中国国旅等12只白马股股价均创出历史新高。此外,恒瑞医药、贵州茅台、海螺水泥、伊利股份等股价离历史最高点也仅一步之遥。
白马股持续受青睐
昨日,华泰证券全球存托凭证(GDR)在伦交所正式上市,使得白马股发行GDR预期急剧升温,华泰证券跳空高开高走,盘中一度拉至涨停,这成为白马股走强的催化剂。
华泰证券GDR在伦交所上市仅是A股国际化的一部分。近期,中日ETF互通以及A股先后被纳入全球重要指数或提升指数权重。随着A股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全球资本配置A股步伐不断加快。
根据中国台 湾地区、韩国等新兴市场的开放经验可以发现,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证券市场换手率和波动率中枢均出现下移,信息更加透明,靠内幕消息或不对称信息进行投机交易将难以获利。
昨日创历史新高的一批白马股均为行业龙头,市值超千亿的就有6只,中国平安以昨日收盘价88.5元计算,市值9587亿元为最高,市值最小的中顺洁柔也有逾150亿元。这批白马股业绩也普遍向好。
A股上市公司此前喜欢送股,不爱现金分红,这种局面在A股国际化之后肯定难以持续。因为送股本身只是个数字游戏,对投资者不会带来任何利益,它只能吸引散户追捧,难以获得国际机构资金的青睐。只有真金白银地给投资者派现金的公司,才能获得成熟投资者的支持。
昨日创新高白马股只有通策医疗2018年度不分红外,其他均有现金分红方案。其中,五粮液10派17元现金分红最高,中国平安虽然年终只有10派11元分红,但其半年报时也进行了10派6.2元的分红,合计比五粮液还略高。
稳定的增长,加上高额的现金分红,这批创新高的白马股大部分都被北上资金重仓持有。中国平安被北上资金持有市值高达670亿,上海机场、招商银行、中国国旅、五粮液4股北上资金持仓市值均超200亿元。
个股分化加剧
与白马股集体狂欢不同的是,低价问题股却持续下跌。退市海润昨日开盘跌停,报0.13元,继续刷新A股最低价纪录,由于股价过低,1分钱就跌停了,其涨跌停板之间只有2分钱,中间只间隔1个昨日收盘价0.14元。而44个一字跌停的华泽退也在不断创造A股最长的跌停纪录。
在退市海润、华泽退的影响下,ST板块指数昨日盘中一度跌至852点,创4月调整以来新低,区间跌去40%。距离5年以来最低835点仅一步之遥。*ST雏鹰、*ST欧浦、*ST印纪、ST新光等股价连创历史新低,还有一大批股价处于历史低点附近徘徊。
据Wind数据统计,低价股阵容近年不断扩容。2016年1月27日,上证综指阶段性低点2638点时,市值小于3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196家,到了今年初2440点时市值小于30亿元的上市公司大幅飙升至816家,而截至昨日收盘,在上证指数相对去年底部上涨逾22%的背景下,市值小于30亿元的上市公司反而增加到923家。而市值超过500亿元和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数量却分别增加了6家和3家。
另外,截至昨日,共有45家ST类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中期业绩预告,仅8家预喜,其他多数ST类上市公司预计亏损或严重下滑。
A股纳入国际市场是大势所趋,而外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成熟的投资理念,更明晰的监管思路。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外资进入持股比例的提高,A股的投资策略已在发生变化。在这期间,机遇和风险并存,个股分化行情将更趋明显,绩优白马股将强者恒强,绩差问题股将弱者恒弱。
【2019-06-20】
刀口舔血!7200万资金杀入第一低价股 真有末日狂欢?
【出处】中证报
连续20个跌停后,6月19日,退市海润盘中打开跌停,全天成交额达到了7200万元。不过,退市海润最终还是以跌停收盘,报0.14元/股,再度刷新A股最低价纪录。(中证报)
退市已经“板上钉钉”,为何还有资金此时“刀口舔血”?
有资金博弈?
连续20个跌停后,6月19日,退市海润开盘继续跌停,不过盘中一度打开了跌停板,全天换手率达10.83%,而此前多日换手率都不到0.5%。
退市海润5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三十个交易日,如不考虑全天停牌因素,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7月8日。今天是退市海润退市整理期的17天,还剩13个交易日。
为何今天会有资金去撬板呢?
有市场人士向中证君分析,有资金利用博傻心理在交易,都知道会退市,但觉得不会轮到自己接最后一棒,去年的一些退市股也是在退市期的后半段被人爆炒。
而且退市海润从一元多的价格跌到0.14元,现在买一手只需要14元。买入同样多的股份,只用原来九分之一资金,撬板需要的资金量大大降低了,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市场有一类资金就像”秃鹫“一样,一旦个股跌停够多,他们都会有共识抢着去撬板。”他说。
2018年6月,退市吉恩和退市昆机在退市整理期期间,也曾在打开跌停板后遭到资金炒作,股价反而出现上涨。
退市吉恩在2018年6月26日开板后,股价从最低的1.02元一路上行,到7月10日股价最高达到1.62元,涨幅高达58.82%。
退市昆机在2018年6月21日开板后,股价从最低的1.21元上涨至退市前的1.47元,涨幅21%。
谁在刀口舔血?
从6月19日的龙虎榜成交额看,退市海润今日获得净买入194.32万元。买入总计1022.76万元,卖出总计828.44万元,龙虎榜买卖成交额均为今年复牌以来最大的一次。
买一到买五席位的买入额均为200万元左右,包括平安证券北京东花市、财通证券宁波范江岸路、中国中投证券无锡清扬路营业部等。
卖方席位中,华泰证券杭州求是路营业部净卖出265.61万元,成为最大卖家。另外一机构席位趁机卖出了70万元。
从席位上看,平安证券北京东花市证券营业部近期频繁买入退市海润,除今日外,分别于6月17日和6月18日买入18.03万元和82.63万元。
大股东已套现离?
『H蠊夥闪⒂?004年,主要生产硅棒、硅片等。2009年,被业界誉为中国光伏教父的杨怀进加入了海润光伏,其将公司业务扩展到太阳能电池片领域。
2012年2月,经过近1年的资产重组,海润光伏通过借壳江苏申龙在上交所上市。但公司自重组上市以来长期经营不振,连续多年亏损,并且多次因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被上交所予以公开谴责。截至2019年一季度,海润光伏的总负债达到95.2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42%。
在持续亏损的背景下,海润光伏大股东却已悄然撤退。2014年,海润光伏净利润巨亏近10亿元。却在2015年1月底推出“每10股转增20股”的高转增方案。与此同时,海润光伏三大股东均进行了减持公告,其中,紫金电子和九润管业拟清仓式减持,杨怀进拟减持不超过3453万股,合计套现近26亿元。一边是上市公司巨亏后推出高转增,另一边却是大股东减持套现。
截至目前,退市海润第一大股东杨怀进持股占比为6.61%,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已被司法冻结。而公司前十大股东均没有机构股东,第二大股东持股不足0.5%。被称为“ST大王”的陈庆桃持股0.22%。
一季度前十大股东明细
昔日退市股表现“冰火两重天”
根据相关规定,从A股市场退市的股票,将进入股转系统进行挂牌转让。2019年1月,四年多前退市的长航油运在上交所重新上市,给了一些人退市股还能重新回归A股的预期。
在公司退市进入股转系统后,此前也曾出现过一些股票股价大幅上涨的案例。如长油5、创智5、粤金曼5,在进入股转系统后股价总体呈上涨趋势。
2015年4月20日,“长油5”在老三板恢复转让后,连续27个涨停。此后,长油股价连续上涨,至2017年2月27日宣布再次停牌前,创出4.31元/股的新高,与退市时相比暴涨419.28%。
不过,很多豪赌退市股的投资者可能忽视了多数已退市股的现状:在进入股转系统后,由于市场流动性相对缺乏,多数退到股转系统的公司股票常年交投非常稀少,甚至常年无交易,很多公司股价在进入股转后进一步走低。
如2018年9月吉恩镍业退入股转系统后,股价持续走低,一度跌破1元。
昆明机床退入股转系统后,股价经历前低后高的过程,目前股价仍有1.69元,较挂牌时股价有所上涨。
2018年7月退市的烯碳新材在股转系统挂牌后股价持续走低,目前股价仅为0.44元。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