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合科技(300800)F10档案

力合科技(300800)经营分析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力合科技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300800 力合科技 更新日期:2025-08-23◇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运营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5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运营服务                |  21644.66|   6624.25| 30.60|       60.17|
|环境监测系统            |  12774.72|   5572.33| 43.62|       35.51|
|其他                    |   1266.59|    585.99| 46.26|        3.52|
|软件开发                |    288.93|     86.12| 29.81|        0.80|
├────────────┼─────┼─────┼───┼──────┤
|华东地区                |   9132.86|   3621.99| 39.66|       25.39|
|华中地区                |   8326.01|   3193.20| 38.35|       23.14|
|华北地区                |   7407.85|   1872.55| 25.28|       20.59|
|西南地区                |   6007.92|   2054.25| 34.19|       16.70|
|华南地区                |   4218.95|   1803.54| 42.75|       11.73|
|东北地区                |    382.77|     93.73| 24.49|        1.06|
|境外                    |    251.63|     90.22| 35.86|        0.70|
|西北地区                |    246.92|    139.20| 56.38|        0.69|
├────────────┼─────┼─────┼───┼──────┤
|直销                    |  35974.91|  12868.69| 35.77|      100.00|
└────────────┴─────┴─────┴───┴──────┘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77388.82|  26363.51| 34.07|      100.00|
├────────────┼─────┼─────┼───┼──────┤
|运营服务                |  41383.00|  11349.19| 27.42|       53.47|
|环境监测系统            |  31648.92|  13104.59| 41.41|       40.90|
|其他                    |   3649.44|   1515.10| 41.52|        4.72|
|软件开发                |    707.45|    394.63| 55.78|        0.91|
├────────────┼─────┼─────┼───┼──────┤
|华中地区                |  25035.17|   8963.57| 35.80|       32.35|
|西南地区                |  14838.62|   4401.85| 29.66|       19.17|
|华北地区                |  14371.02|   4119.19| 28.66|       18.57|
|华东地区                |  12737.41|   4922.42| 38.65|       16.46|
|华南地区                |   7923.24|   3017.80| 38.09|       10.24|
|东北地区                |   1475.46|    424.59| 28.78|        1.91|
|西北地区                |    981.43|    497.03| 50.64|        1.27|
|境外                    |     26.46|     17.06| 64.46|        0.03|
├────────────┼─────┼─────┼───┼──────┤
|直销                    |  77388.82|  26363.51| 34.07|      100.0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运营服务                |  20806.30|   6586.60| 31.66|       60.49|
|环境监测系统            |  11907.51|   4577.32| 38.44|       34.62|
|其他                    |   1506.30|    849.48| 56.40|        4.38|
|软件开发                |    175.04|    164.90| 94.21|        0.51|
├────────────┼─────┼─────┼───┼──────┤
|华中地区                |  10005.75|   4108.01| 41.06|       29.09|
|华北地区                |   7749.23|   2640.89| 34.08|       22.53|
|西南地区                |   6754.21|   1420.46| 21.03|       19.64|
|华东地区                |   5945.98|   2177.32| 36.62|       17.29|
|华南地区                |   3322.75|   1617.25| 48.67|        9.66|
|东北地区                |    338.96|     55.50| 16.37|        0.99|
|西北地区                |    278.28|    158.88| 57.09|        0.81|
├────────────┼─────┼─────┼───┼──────┤
|直销                    |  34395.15|  12178.30| 35.41|      100.0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67289.51|  24146.81| 35.88|      100.00|
├────────────┼─────┼─────┼───┼──────┤
|运营服务                |  36040.62|  11884.41| 32.98|       53.56|
|环境监测系统            |  28194.88|  11481.65| 40.72|       41.90|
|其他                    |   2315.90|    305.11| 13.17|        3.44|
|软件开发                |    738.11|    475.63| 64.44|        1.10|
├────────────┼─────┼─────┼───┼──────┤
|华中地区                |  17591.24|   6053.50| 34.41|       26.14|
|华北地区                |  13662.26|   4357.67| 31.90|       20.30|
|华东地区                |  12411.31|   4529.50| 36.49|       18.44|
|西南地区                |  11762.64|   4140.06| 35.20|       17.48|
|华南地区                |   8661.83|   4106.33| 47.41|       12.87|
|东北地区                |   1998.05|    697.29| 34.90|        2.97|
|西北地区                |   1202.18|    262.45| 21.83|        1.79|
├────────────┼─────┼─────┼───┼──────┤
|直销                    |  67289.51|  24146.81| 35.88|      100.00|
└────────────┴─────┴─────┴───┴──────┘


【3.经营投资】
     【2025-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是一家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商和环境监测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
业务为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运营服务,主营产品包括水质监测系统、
空气/烟气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为客户提供环境监测系统运营服
务、第三方检测及监测咨询服务。
(二)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以下模式获取收入和利润:
(1)环境监测系统的盈利模式
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水质监测系统、空气/烟气监测系统,其中大部分需要到站点进
行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少部分项目直接销售监测仪器。对于需要安装调试的项目
,主要成本为仪器制造成本、系统集成材料及配套设备成本、安装调试成本及费用
;对于直接交付给客户使用或需要承担少量安装调试工作的车/船载项目,如销售
核心监测仪器、监测车/船等,主要成本为仪器制造成本、系统集成材料及配套设
备成本。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客户类型,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环境、市场开拓
和业务推广目标,并兼顾合理的利润进行定价。
(2)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盈利模式
公司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成本主要为开发工作、系统集成、软件测试过程中
的相关人工成本以及服务器、防火墙、显示屏等硬件成本。
公司以工作量为基础,结合软件开发人员投入、通用软件及硬件设备的采购、站点
接入数量以及市场推广需要等因素进行综合定价、获取利润。
(3)运营服务的盈利模式
公司根据运营服务设备的品牌、监测因子、新旧程度、站点的分布、客户考核要求
,同时结合地区消费水平进行定价。运营服务的主要成本是仪器设备零部件、试剂
、人工成本、检测等费用。
公司通过对环境监测系统提供日常巡检、定期校准、试剂更换、设备养护等专业维
护和运营管理服务获取利润。此外,为抓住行业内运营服务方式创新所带来的业务
机会,公司也积极探索自主投入在线监测系统并进行专业化的维护和运营管理,通
过向客户提供监测数据服务的方式收取运营服务费用。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设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包括电磁阀、工控机
、显示屏等标准化零部件以及机箱、机柜等非标准化零部件。公司生产所需的标准
化零部件市场供应充足,非标准化零部件通过订购的方式向专业厂家采购。目前,
公司已建立起合格供应商名录,能够满足公司原材料供应的长期稳定需求。
3、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当前订单交付需求,并综合以往各产品销量合理规划生产。市场部获取产
品订单后,物料部根据订单情况协同生产部制定生产任务,生产部按照公司既定生
产装配工艺和测试手段进行生产、装配和检验。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等软件平台产品
,则直接由研发中心具体负责产品的开发和测试。对于经常性需求的监测设备,公
司采用预先生产的方式,保有一定量的库存,以提高供货反应速度。
除了在公司车间的生产环节之外,水质、空气/烟气监测系统产品还需要公司在客
户现场对系统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也需要公司根据客户的功
能需求和硬件环境,对软件进行开发和运行调试。
4、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销。
对于环保、水利、市政等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客户,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
产品销售。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后,由市场部组织市尝技术、研发等部门人员,针
对客户的需求拟定产品技术方案、制作投标文件,中标后签署正式供货合同。
对于企业客户主要以商务洽谈方式获取订单,也有少数企业客户自主开展设备的招
标采购,公司通过投标方式实现产品销售。
(三)行业发展环境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
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
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生态环
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一系列重磅
文件出台,环保、水利、水务、住建、市政、工业、农业农村、卫生疾控、公安禁
毒、应急管理等监测需求不断拓展,监测网络从国家、省级到地级、县级全面覆盖
,监测范围由环保领域向全方位多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空间从地面向地下、
天空延伸,监测指标由单一指标向全要素、多指标协同监测扩增。随着“十四五”
生态环境监测“真、准、全、快、新”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及人工智能、大数据、
数字孪生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下将推动环境监测仪器装备加
速向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带动智能化监测产品及多元化监测服
务产业的发展,支撑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助力构建现代
化监测体系,提高国家-省-地市跨级跨部门监测数据共享交换能力。
2025年1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是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
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全面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方针,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协同
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加有效防控
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更大力度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
027年)》的通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着力解决水生态环境保护方
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亲水需求,统筹美丽河湖建设与防洪排涝
安全,促进人水和谐。坚持三水统筹、协同联动,推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
流协同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推进建设各美
其美的美丽河湖。坚持示范引领、长效推进,总结推广各地实践创新的好经验好做
法,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造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示范样板。到2027年,美丽河湖
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
湖基本建成。
2025年5月,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落实好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会议精神,全力支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收官,攻坚克难推进污染源监
测改革,积极有序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切实提升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
,坚决守牢国家网“一方净土”,着力抓好“十五五”监测规划编制,为美丽中国
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监测支撑。要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以良好作风抓好监测重点工作落实。
202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
见,主要目标是,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
力显著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
升;江河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文化繁荣发展,影响力
显著增强;江河保护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水关系更加和谐。
2025年7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大力提升执法
质效的通知,要求强化分级结果应用,根据企业分级结果,合理设定不同的抽查比
例和频次,实行差异化监管;强化重点污染源非现场监管执法,充分利用用电、用
能、视频等生产治理设施工况监控手段,加强实时监控能力,实现设备开停有数、
治污效果可查;强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溯源,加快建立健全“空天地海一体化”监
测网络。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部署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其中包含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采取更有效措
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减污降
碳扩绿协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城市
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随着各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催生生态环境、住建水务、水
利水文、卫生疾控、公安禁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工业过程等行业新的检测需
求,亟需打破均质化扩张的路径依赖,推进监测网络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四)技术研发与推广
公司始终坚守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之路,深度贴近市场前沿,精准发掘并主动引导客
户需求,持续稳固技术创新的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仪
器设备国产化替代以及产品应用场景拓展等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为水环境
、水生态、大气环境、供水监测、海洋监测等多领域业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水质监测产品研发及技术推广
在现有水质自动监测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坚实基础上,公司持续深耕新产品研发,并
推动现有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迭代升级,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市场适配性。
在水环境监测领域,开展地表水、地下水、水生态等多场景技术攻关、产品研制。
针对地表水、地下水监测领域,持续完善产品体系,深化产品数智化升级。进一步
完善监测数据智能审核算法和人为抗干扰算法等,进一步升级无人运维智能水站,
运维频次由每周1-2次降低至1月1次,在全国多地实现长期现场应用。创新研发了
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协同智能监测系统,初步构建了“点-线-面”立体化监测网络
,可实现精准溯源与污染路径识别,系统已在江西等地现场应用。进一步丰富多场
景采样产品,升级了地表水24项智能采样设备,实现样品自动添加固定剂和样品采
运全流程溯源,可提高地表水采样频次、环境适应性和机动性,在全国十余个省市
开展推广应用;开发了集成式的地下水智能化洗井采样设备,应用到中国环境监测
总站组织天津、广东及云南的地下水采样站试点项目。针对水生态监测领域,进一
步丰富产品体系,形成水生态综合管理解决方案;针对藻类监测,攻克了藻类在线
采样、前处理技术,升级藻类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算法,开发在线藻类图像识别分析
仪,在京津冀地区实现了现场应用,结合藻类图像智能分析仪在滇池、洱海、太湖
、福建近岸海域等地持续应用,逐步完善藻类标准数据库;针对eDNA采样监测,研
制便携式eDNA智能采样器和eDNA采样APP,可实现现场快速采样、保障样品可溯源
性;开发了eDNA分析平台,逐步完善了基因组数据库,可实现快速、准确的序列相
似性比对及物种鉴定。针对污染源监测,进一步完善水污染监测设备、系统及监测
监管平台,扩展锡、BOD等监测指标,在江西、湖北等地开展应用推广。
在自动化实验室领域,在智能化、智慧化技术与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采用“流水线+工作站+机器人”模式,推出了新一代全自动AI实验室智能检测系统
;自主研发自动分样系统、AMR复合机器人、自动稀释配标仪,提升系统对样品瓶
的兼容性,解决了实验室质控关键环节自动化,完善了实验室自动质控体系,实现
了实验室无人化24小时自动运行;优化样品进样模块、样品调度算法,样品流转效
率提升30%以上。研制高通量BOD5自动分析仪、高通量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氨
氮/COD自动分析仪,通过流程重构实现多线程并发数,单台设备检测通量提升4倍
以上,大幅提高实验室检测效率。
在饮用水领域,针对多场景的应用需求,持续开展自动分析仪开发与推广应用。研
制基于光度法原理高精度pH分析仪,分析精度可达0.01pH,完善自来水厂铝精细化
监测系统,满足“残余铝”波动高频监测与工艺优化需求;研发新一代余氯、浊度
、pH在线分析仪,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下饮用水常规参数的监测。
在海洋监测领域,进一步完善海洋巡测系统、海水常规参数实验室等系列产品,推
出了海洋水质智慧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完成产品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在国家海洋
环境监测中心、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北戴河新区分局、福建省海洋中心监测站等地
开展现场应用,助力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现代化监测水平。
在厂网河监测领域,针对管网监测,研发了污水管网在线BOD5分析仪,推出厂网一
体按效付费支撑服务,为排水系统整体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研发井边采
样器、微型监测系统等产品,解决传统井下采样人工工作量大、监测数据准确度不
高等问题,切实补强管网监测装备短板,产品已在湖南等开展现场应用。
在工业过程成分检测及自动化领域,研发了钨冶炼过程在线分析系统,实现钨冶炼
过程中钨、钼、氟、锡、硅、磷、砷等成分的全自动在线分析。研发了磷石膏无害
化处理过程在线分析系统,采用了高精度自动采样过滤预处理及高精度自动稀释技
术,突破强酸性高固含浆料采样难题,实现了磷酸盐、氟离子、pH、重金属等核心
参数的实时在线分析,为无害化处理提供实时、高效的工艺参数指导,并成功在国
内某大型磷化工企业应用。
2、大气监测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
在大气监测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国产化,自主研发了高精度光谱仪,应用到紫外差
分主分析仪等分析仪器中,大幅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出新一代OCEC分析
仪、污染源汞分析仪、烟气粉尘仪等分析仪,进一步夯实产品体系;自主研发了颗
粒物手工采样器,解决颗粒物手工比对操作过程繁琐、耗时长的问题;积极响应大
气环境监测“数智化”,重点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数智化”产品应用推广,在山东
、云南、福建、广东等地应用。
3、在信息化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
在信息化平台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方面,推出水环境、污染源、数字河湖等标
准化监测监管平台方案,功能更系统、更全面,缩短平台开发周期,提升产品竞争
力;拓展了海洋监测监管信息化平台新领域,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全要素数据融合
与智能服务引擎研发,实现多源异构数据深度融合,开发了海洋生态环境综合信息
平台,支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的需求;重点布局“AI+机器视觉+大模型
”技术体系,推出梦溪智脉大模型,融合自主研发的“小合”智能体系统,通过动
态知识蒸馏机制,将各行业的法规、治理案例、专家经验等结构化数据融入模型认
知框架,构建起“数据—智能体—业务场景”的三级架构,通过智能体自动调用多
模态分析引擎,完成从数据异常检测、问题诊断、溯源分析推演到解决方案生成的
完整决策链。
4、在技术成果推广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科研平台建设运行、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科研平台建设运行方面,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凝聚
行业内优势资源持续开展水环境监测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设备研制及技术标准建
立;持续推动长江干流水质自动巡测项目运行,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南
京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提供科研平台开放服务,发挥中心行业引领作用。
5、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生物性污染物在线
监测关键技术与业务示范”“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预警设备及致毒物甄别新技术”
“饮用水全流程新污染物NQI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我国典型流域农业面源
污染监测技术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专项“东非维
多利亚湖典型湾区蓝藻诱发水质退化的驱动机制及预警研究”、京津冀环境综合治
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京津冀大气-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智化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省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郴州地区耒水流
域新污染物的检测识别与智慧管控”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有序推进,取得阶段
性成果。
6、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有效知识产权共327项,
其中发明123项、实用新型90项、外观设计27项;拥有软件著作权87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强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坚持以自主创新为
主的技术发展战略,重视研发投入,依托成熟的研发团队和多年的现场应用经验,
形成了突出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优势,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有效知识
产权共327项,其中发明123项、实用新型90项、外观设计27项;拥有软件著作权87
项。主持或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
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参与制
定了60余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
公司拥有“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环境自
动监测仪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是中科院
牵头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共建单位,荣
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参与完成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
建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
强化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及
省市级奖励20余项。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的“环境重金属精准智慧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应
用”项目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参与的“流域水环境智能感知与精准化
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参与的“水中痕量重金属
(锑)在线监测设备研发及在湘江上游典型区域水环境预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得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彰显了公司在水监测业务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
;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化水质采测一体化系统技术”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
心组织的生态环境技术评估,该技术符合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要求,
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可持续为国家水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提供先进技术与装
备支撑;自主开发的三项技术成功入选由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
布的《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技术清单(2025)》,另外,由公司运行
管理的湖南省专家工作站2024年度考核获评优秀,体现了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辐
射引领作用,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二)产品及服务结构全面
公司具备环境监测核心仪器的开发与制造、环境监测系统自动化控制与集成、环境
监测管理软件开发能力,并提供环境监测系统运营服务和第三方检测服务,是环境
监测监管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水质监测领域,公司具有突出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牵头建设了“水环境污染监
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始终
坚持核心零部件和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在重金属、有机物、高氯酸盐等指标自动
监测技术及仪器研制方面发挥行业创新引领的作用;协助环保部门参加了数十次全
国性重大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或重大活动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多次获得生态环
境部专函致谢;承担了较多的国家及各级环保部门地表水水质监测建设项目,并承
担了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平台的软件开发;积累了丰富的水质监测系统建设、
管理、数据应用经验,在水质监测领域中的技术和品牌得到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在气体监测领域,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大气污染和温室
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共建单位。公司紧跟当前市场需求的热
点问题,实施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着力于技术门槛较高的新赛道。针对我国大气
常规污染物监测与组分监测设备的核心部件卡脖子、成套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攻克核心检测器的自主研发和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部件国产化、高性能、低成
本、全链条、全参数的环境空气污染物组分自动监测成套装备及系统,仪器部件国
产化率达到95%以上,实现进口替代,满足常规、组分、交通站、走航监测以及应
急保障监测等多场景智能监测与智慧运维管理的需求,形成以快速、精准监测为基
础的城市化服务模式,实现对大气多污染物、多参数智能一体化监测,支撑污染来
源解析、城市PM2.5和O3协同控制精细化管控。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碳监测
新需求,公司的大气碳排放监测解决方案适用于固定排放源监测、无组织排放监测
及工业园区整体监测、城市组分站及超级站建设等,结合公司的大数据平台,可进
行长时间跨度、大范围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为政府部门进行碳排放总量的统计及控
制提供决策支撑。
同时公司着力开拓第三方检测和环境监测咨询服务,推出了新一代环境监测咨询服
务模式,同步推进智能管控终端、无接触实验室智能水质检测成套装备的优化、定
制工作,采用自动或人工,在线、连续、即时等多方式、多模式的监测和信息化技
术,将排污企业、入河湖口、面源风险点等环境风险敏感点,组合纳入监测监管方
案,获取支撑政府决策的多维度、准确、可靠、可溯源的数据,应用AI技术、数据
模型、可视化表征等先进技术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厘清责任、精准溯源,向相关部
门提供专业措施、专题报告。
公司以数据信息安全可控、智慧化管理为基础,开发了多领域的智能化运维与智慧
化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公司自主研发了基于C++/Lua的自研微服务架构,适
配国产化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中间件等,打造仪器-基站-平台一体化适
配国产化软件体系,保障了数据自主安全可控;构建“AI+机器视觉+大模型”技术
体系,推出监测行业领域的梦溪智脉大模型,融合“小合”智能体系统,通过动态
知识蒸馏机制,将各行业的法规、治理案例、专家经验等结构化数据融入模型认知
框架,构建“数据—智能体—业务场景”的三级架构,完成环境监测领域从数据异
常检测、问题诊断、溯源分析推演到解决方案生成的完整决策链。公司深度应用物
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构建了基于地理数据+低延时+GIS技
术+视频技术的环境监测数视一体化智能平台,集合多源、多维度数据融合、时空
展示和分析应用,为政府部门在环境质量改善、园区监管、智慧缉毒、数字卫生等
重要领域数字化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公司全面的产品及服务结构,可以满足客户对环境监测系统和服务的多样化、系统
化需求,增强了客户黏性,促进公司各项业务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提升了公
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产品质量和性能优势
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真实、准确、完整地提供监测数据。在各级环保部门
严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的背景下,环境监测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性能
已经成为事关环境监测系统生产企业长远发展、甚至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公司
作为行业为数不多采用自动监测仪器和系统集成自主研发、整装销售模式的研发、
生产、销售企业,彻底解决了仪器在线质控、故障远程诊断、多场景监测功能转换
等关键技术难题;持续推进高性能检测器、温压流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
,实现进口替代,研制国产化、稳定、可靠的自动监测仪器;致力于智能监测仪器
仪表的自主研发,着力开展仪器-集成-系统一体化融合智能化监测系统创新,为现
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三智一体”新模式的构建、工业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先进智
能检测技术装备支撑;基于长期的自主研发、现场应用研究的迭代优化,有效保障
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溯源性和监测系统运行
的稳定性,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四)市场推广和运营服务优势
公司从贴近市尝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在全国设立了东北、华北、西南、
华中、华东、华南、西北共7大业务区域及海外事业部,组建了经验丰富、技术力
量雄厚的运营服务团队,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市场推广和运营服务体系,能够
高效获取和分析客户需求,实现技术、产品向目标客户的定制化方案转化,并为公
司客户提供高标准的运营服务,有利于公司的市场开拓、售后服务及品牌建设,增
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前瞻性业务思维与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结合,也保
持了公司在优势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公司是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建设单位,参与多项
行业标准制定,技术实力和品牌认可度在行业内具有显著优势。深度契合国家“生
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多年自主创新,基于智能化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积极拓展
,以创新技术守护绿水青山,用极致服务成就客户价值,从水质监测到溯源分析,
实现“需求感知-方案交付-持续优化”全周期闭环服务,在环境监测市场中形成了
差异化竞争力。公司始终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全国设立了东北、华北、西南等7
大区域服务中心及海外事业部,配备了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运维服务团队和
智能化调度平台。服务团队覆盖200+城市,2小时内响应需求,24小时抵达现场,
提供远程诊断与快速故障修复,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具备快速的服务响应能
力。通过“技术+服务”双驱动模式,依托全国性网络和智能化管理,实现了从产
品销售到长期服务的高附加值转型。
(五)研发及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人才队伍的建设,采用项目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研发激励
机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
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人员稳定的研发队伍,涵盖了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生物
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学等多个学科
领域专业人才,获得了湖南省委组织部颁发的“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领军型团队”
称号,为公司保持并巩固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矗为更好地聚焦市
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分行业建立并完善了产品线研发及管理团队,同时
建立配套行业线市场营销团队,共同聚焦解决各行业领域问题与需求、打造满足不
同行业有竞争力的产品。
公司管理团队长期从事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业务,对公司所处
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和市场需求发展方向把握比较准确。优秀稳定的管理团队能够基于公司实际情况、
行业发展水平和市场前景制定合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能够以丰富的营运经
验和优秀的管理技能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为公司的发展持续提供驱动
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2025年1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是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
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全面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方针,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协同
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加有效防控
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更大力度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环境监测
设备行业的客户主要为环保、水利、市政等具有环境监测需求的政府部门或事业单
位及受环保部门重点监管的污染源企业,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政策驱动型特征,未
来如果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者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发生变
化,将可能会给行业整体需求带来波动。
(二)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全面建设,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参与竞争的本土
环境监测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已经具备了与国外领
先企业竞争的实力。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将持续加强,环境监测设备及运营服
务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行业
利润率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因此,公司面临因市场竞争加剧而导致销售收入增速
放缓、利润率水平下降的风险。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坚持以自主创新为
主的技术发展战略,重视研发投入,依托成熟的研发团队和多年来的现场应用经验
,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优势。公司产品储备丰富,尚有较多特征污染
因子的产品和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的技术储备,有望在后续进一步提升水质考核指标
和提高系统功能的项目建设中进一步巩固行业份额。同时,公司通过承担国家重大
科研项目,参与行业标准、方法的制定,积极响应各级环保部门突发环境污染的应
急工作,积累品牌声誉,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抵抗竞争加剧的风险。
(三)新市场新业态开发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目前
在水环境、大气环境、海洋、供水、卫生疾控等领域已取得多项技术与装备创新突
破,包括持续优化和拓展智能采样产品体系和全自动实验室等成套采测系统,不断
拓展智能采测模式在各业务领域和应用场景的功能适用性。新业务领域目前尚未形
成大规模应用,且产品及方案仍在不断的市场探索中持续升级,可能存在市场开发
不达预期的风险。
随着国家对环境监测精细化、智能化需求的提升,公司在智慧化转型、智慧水务、
大检测、碳监测等新领域的技术和业务布局预期将创造、引领环境监测监管新市场
需求,重构环境监测行业格局,目前公司也已在多领域与监管部门建立水质监测业
务合作关系、开展示范应用。
(四)募投项目实施及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将对公司的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内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
不能根据未来发展的需要及时优化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增加人才储备特
别是关键干部储备,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新增产能可能无法及时消化,新增固定资
产折旧也将会给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带来一定压力,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产生
不利影响,从而使公司面临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募投项目的建成和投产有利于公司扩大产能,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保障,进一步提高
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公司将合理进行战略规划,积极开拓业务领域、创新业
务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绩效。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力合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       1090.00|           -|           -|
|北京亘古芯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1000.00|           -|           -|
|北京众合智能检测技术服务有|       1000.00|           -|           -|
|限公司                    |              |            |            |
|安徽中科智慧环境检测技术服|       1000.00|           -|           -|
|务有限公司                |              |            |            |
|广州瑞羊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           -|           -|
|武汉力合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江苏广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深圳力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湖南力合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       3000.00|     -800.29|     2674.58|
|司                        |              |            |            |
|重庆渝胜道科智能科技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力合科技(300800)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