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合科技(300800)F10档案

力合科技(300800)经营分析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力合科技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300800 力合科技 更新日期:2025-04-16◇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运营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运营服务                |  20806.30|   6586.60| 31.66|       60.49|
|环境监测系统            |  11907.51|   4577.32| 38.44|       34.62|
|其他                    |   1506.30|    849.48| 56.40|        4.38|
|软件开发                |    175.04|    164.90| 94.21|        0.51|
├────────────┼─────┼─────┼───┼──────┤
|华中地区                |  10005.75|   4108.01| 41.06|       29.09|
|华北地区                |   7749.23|   2640.89| 34.08|       22.53|
|西南地区                |   6754.21|   1420.46| 21.03|       19.64|
|华东地区                |   5945.98|   2177.32| 36.62|       17.29|
|华南地区                |   3322.75|   1617.25| 48.67|        9.66|
|东北地区                |    338.96|     55.50| 16.37|        0.99|
|西北地区                |    278.28|    158.88| 57.09|        0.81|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67289.51|  24146.81| 35.88|      100.00|
├────────────┼─────┼─────┼───┼──────┤
|运营服务                |  36040.62|  11884.41| 32.98|       53.56|
|环境监测系统            |  28194.88|  11481.65| 40.72|       41.90|
|其他                    |   2315.90|    305.11| 13.17|        3.44|
|软件开发                |    738.11|    475.63| 64.44|        1.10|
├────────────┼─────┼─────┼───┼──────┤
|华中地区                |  17591.24|   6053.50| 34.41|       26.14|
|华北地区                |  13662.26|   4357.67| 31.90|       20.30|
|华东地区                |  12411.31|   4529.50| 36.49|       18.44|
|西南地区                |  11762.64|   4140.06| 35.20|       17.48|
|华南地区                |   8661.83|   4106.33| 47.41|       12.87|
|东北地区                |   1998.05|    697.29| 34.90|        2.97|
|西北地区                |   1202.18|    262.45| 21.83|        1.79|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运营维护                |  17175.20|   6164.68| 35.89|       59.82|
|环境监测系统            |  10350.91|   4806.13| 46.43|       36.05|
|其他                    |   1054.61|        --|     -|        3.67|
|软件开发                |    133.08|        --|     -|        0.46|
├────────────┼─────┼─────┼───┼──────┤
|华中地区                |   6455.35|        --|     -|       22.48|
|华东地区                |   5969.87|        --|     -|       20.79|
|华北地区                |   5527.60|        --|     -|       19.25|
|西南地区                |   4597.19|        --|     -|       16.01|
|华南地区                |   4492.71|        --|     -|       15.65|
|东北地区                |   1207.22|        --|     -|        4.20|
|西北地区                |    463.85|        --|     -|        1.62|
└────────────┴─────┴─────┴───┴──────┘
【2022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51851.22|  18772.53| 36.20|      100.00|
├────────────┼─────┼─────┼───┼──────┤
|运营服务                |  34110.17|  11815.31| 34.64|       51.18|
|环境监测系统            |  14796.22|   6218.34| 42.03|       22.20|
|水质监测系统            |  13060.77|   5917.10| 45.30|       19.60|
|其他                    |   1823.45|     12.45|  0.68|        2.74|
|空气/烟气监测系统       |   1735.45|    301.24| 17.36|        2.60|
|其他业务                |    933.75|    587.28| 62.89|        1.40|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    187.64|    139.16| 74.16|        0.28|
├────────────┼─────┼─────┼───┼──────┤
|华中地区                |  11677.76|   3952.10| 33.84|       22.52|
|华北地区                |  10402.06|   2915.72| 28.03|       20.06|
|华东地区                |   9856.01|   3242.67| 32.90|       19.01|
|西南地区                |   9483.09|   4183.98| 44.12|       18.29|
|华南地区                |   8662.57|   3878.68| 44.78|       16.71|
|东北地区                |   1450.23|        --|     -|        2.80|
|西北地区                |    319.51|        --|     -|        0.62|
└────────────┴─────┴─────┴───┴──────┘


【3.经营投资】
     【2024-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是一家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商和环境监测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
业务为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运营服务,主营产品包括水质监测系统、
空气/烟气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为客户提供环境监测系统运营服
务、第三方检测及监测咨询服务。
(二)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以下模式获取收入和利润:
(1)环境监测系统的盈利模式
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水质监测系统、空气/烟气监测系统,其中大部分需要到站点进
行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少部分项目直接销售监测仪器。对于需要安装调试的项目
,主要成本为仪器制造成本、系统集成材料及配套设备成本、安装调试成本及费用
;对于直接交付给客户使用或需要承担少量安装调试工作的车/船载项目,如销售
核心监测仪器、监测车/船等,主要成本为仪器制造成本、系统集成材料及配套设
备成本。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客户类型,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环境、市场开拓
和业务推广目标,并兼顾合理的利润进行定价。
(2)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盈利模式
公司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成本主要为开发工作、系统集成、软件测试过程中
的相关人工成本以及服务器、防火墙、显示屏等硬件成本。
公司以工作量为基础,结合软件开发人员投入、通用软件及硬件设备的采购、站点
接入数量以及市场推广需要等因素进行综合定价、获取利润。
(3)运营服务的盈利模式
公司根据运营服务设备的品牌、监测因子、新旧程度、站点的分布、客户考核要求
,同时结合地区消费水平进行定价。运营服务的主要成本是仪器设备零部件、试剂
、人工成本、检测等费用。
公司通过对环境监测系统提供日常巡检、定期校准、试剂更换、设备养护等专业维
护和运营管理服务获取利润。此外,为抓住行业内运营服务方式创新所带来的业务
机会,公司也积极探索自主投入在线监测系统并进行专业化的维护和运营管理,通
过向客户提供监测数据服务的方式收取运营服务费用。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设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包括电磁阀、工控机
、显示屏等标准化零部件以及机箱、机柜等非标准化零部件。公司生产所需的标准
化零部件市场供应充足,非标准化零部件通过定购的方式向专业厂家采购。目前,
公司已建立起合格供应商名录,能够满足公司原材料供应的长期稳定需求。
3、生产模式
公司根据当前订单交付需求,并综合以往各产品销量合理规划生产。市场部获取产
品订单后,物料部根据订单情况协同生产部制定生产任务,生产部按照公司既定生
产装配工艺和测试手段进行生产、装配和检验。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等软件平台产品
,则直接由研发中心具体负责产品的开发和测试。对于经常性需求的监测设备,公
司采用预先生产的方式,保有一定量的库存,以提高供货反应速度。
除了在公司车间的生产环节之外,水质、空气/烟气监测系统产品还需要公司在客
户现场对系统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也需要公司根据客户的功
能需求和硬件环境,对软件进行开发和运行调试。
4、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销。
对于环保、水利、市政等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客户,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
产品销售。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后,由市场部组织市尝技术、研发等部门人员,针
对客户的需求拟定产品技术方案、制作投标文件,中标后签署正式供货合同。
对于企业客户主要以商务洽谈方式获取订单,也有少数企业客户自主开展设备的招
标采购,公司通过投标方式实现产品销售。
(三)行业发展环境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
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
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生态环
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一系列重磅
文件出台,环保、水利、水务、住建、市政、工业、农业农村、卫生疾控、公安禁
毒、应急管理等监测需求不断拓展,监测网络从国家、省级到地级、县级全面覆盖
,监测范围由环保领域向全方位多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空间从地面向地下、
天空延伸,监测指标由单一指标向全要素、多指标协同监测扩增。随着“十四五”
生态环境监测“真、准、全、快、新”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及人工智能、大数据、
数字孪生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下将推动环境监测仪器装备加
速向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带动智能化监测产品及多元化监测服
务产业的发展,支撑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助力构建现代
化监测体系,提高国家-省-地市跨级跨部门监测数据共享交换能力。
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建
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强生态质量监督监
测,推进生态环境卫星载荷研发。加强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噪声、海洋
、辐射、农村环境等监测能力建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测全覆盖。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水平。
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农
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解决农村突
出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明确,对黑臭水体的判断按照感官判断、公众评议、水质监
测三个步骤。
2024年2月,国务院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
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制定并严格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
制方案,使用依法经计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的计量器具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检验
检测。
2024年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总要求,以监测先行、监
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
标,以科学客观权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强化高效能监测管理,实
现高水平业务支撑,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
202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提出要加强监测预警,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
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重点
区域,分单元识别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治理差异化管控要求。发挥生态环境分
区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全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
的精细化管理。鼓励各地以产业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分
区管控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等协调联动改革试点,探
索构建全链条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指出:国家推进自然资
源统一确权登记,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监测支撑体系,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体系,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为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024年5月起,实施《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对地下水监测工程从建设、运
维、监测技术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促进我国地下水监测事业发展、构建完善
合理的地下水监测站网体系、提升地下水监测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4年5月,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积极开展以电力、
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
2024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海洋生
态环境监测调查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我国正逐步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的生
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海洋生态质量监测评估和预警监测,摸清底数,为海洋生态
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地下水水位监测体
系,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和生态流量泄放管理,健全生态流量预警响应机制;实施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全面提升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治理管理全
过程智能感知能力。
2023年4月1日起,城市供水全面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
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全流程保障体系和基本健全的城市供水应急体
系,提高供水检测与应急能力。
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关于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
2026年)》提出,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培育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
和新服务;加快多元数据融合,以数据规模扩张和数据类型丰富,催生新产业、新
模式。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推进气象、水利、交通、电力等数据融合应
用,支撑气象和水文耦合预报、受灾分析、河湖岸线监测、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
重污染天气应对、城市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等。
在进入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时期,随着各项生态环境保护、生
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催生生态环境、住建水务、水利水文、卫生疾控、公安禁
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工业过程等行业新的检测需求,亟需打破均质化扩张的
路径依赖,推进监测网络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四)技术研发与推广
公司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贴近市场,发掘、引导客户需求,继续保持技术创新
领先势头。报告期内,在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仪器设备国产化、拓展产品应用场
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水质监测产品研发及技术推广
依托已有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和仪器基础,持续开展新产品开发、产品和解决方案的
升级。
在水生态监测方面,突破了藻类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技术,
研制AlgaeAI-L1000藻类图像智能分析仪,实现进样、识别、分析技术全过程的自
动化、智能化,已实现多流域100种以上藻属的智能、精准识别,大幅提高分析速
度和识别准确度,目前已在江苏、广西等地现场应用。
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方面,突破了五参数自动核查、仪器运行状态自诊断、多元
化精准质控、数据智能审核等关键技术,升级研发了仪器-集成-平台一体化融合的
智慧化水站及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水站运维降本增效、水站运行质量提升以及信
息化监管效率提高,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三智一体”新模式提供了先
进的技术装备支撑,目前已在国控、省控等关键断面水站开展应用示范,开发了地
下水低速采样洗井分析系统,可实现地下水洗井、采样、多参数分析的自动化。
在自动化实验室检测方面,持续推出污水验毒采样器、便携式地下水采样器等水质
智能自动采样系列产品,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升级开发全自动AI水检系统,实现
了样品无人化转运,目前已在湖南、江苏等地现场应用。
在卫生疾控领域,研制了自动采样器和全自动病毒富集仪,实现了污水样品的自动
采集和水体样本高效、自动富集病毒,同时推出了《城市污水病毒监测整体解决方
案》。
2、大气监测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
在大气监测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国产化,进一步完善了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质
谱连续监测系统,将自主研发的层流差压流量计应用到系统中,替代进口部件,提
升产品了竞争力,产品拓展应用到半导体行业;自主研发了基于紫外差分烟气分析
仪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满足高量程、超低排
放的固定污染源监测需求,已在福建、广西、四川等地广泛应用;基于自主研发的
环境空气污染多参数自动监测仪器、智能化监测系统、智慧站房以及环境空气综合
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了环境空气污染监测的“精准诊断-智能审核-精细运维-在线
解析”全链条智能化应用体系,形成了环境空气污染物多参数智能监测成套仪器装
备及系统,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三智一体”新模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装备支撑,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常规站和组分监测网络建设中应用。
3、在技术成果推广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科研平台建设运行、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科研平台建设运行方面,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
24年1月成功举办了2023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6月发布了首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
开放基金项目,凝聚行业内优势资源共同攻关环境监测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设备
研制及技术标准建立,发挥中心行业引领作用。
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生物性污染物在线监测
关键技术与业务示范”“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预警设备及致毒物甄别新技术”“饮
用水全流程新污染物NQI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等项目均有序开展工作,顺利完
成了实施方案论证、中期绩效考核等阶段研发目标。
在科研成果评价与推广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环境空气污染物多参数智能监测成
套仪器装备及系统”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环保产品成果鉴定,在环
境空气污染物多参数智能化监测与远程监管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知识产权管
理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共242项,其中发明107项、实用
新型113项、外观设计22项;拥有软件著作权82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强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坚持以自主创新为
主的技术发展战略,重视研发投入,依托成熟的研发团队和多年的现场应用经验,
形成了突出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优势,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
共242项,其中发明107项、实用新型113项、外观设计22项;拥有软件著作权82项
。主持或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
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制定了30余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
公司拥有“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南省环境自
动监测仪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是中科院牵头的“大气污染和温
室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共建单位,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称号。参与完成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得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强化修复关键技术及应
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奖励20余项;主
持完成的“水质自动监测成套仪器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环境技术进
步奖一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牵头
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彰
显了公司在饮用水监测业务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与持续为国家饮用水的现代化安全
保障体系构建和技术装备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能力;公司持续提升大气领域产
品系统研发能力,自主研发的“环境空气污染物多参数智能监测成套仪器装备及系
统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鉴定,在环境空气污染物多参数智能化监
测与远程监管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研发的地表水水质多参数智能监测
成套装备入选2024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智能化水质自动监测
技术被认定为水利先进实用技术,并列入河南省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全自
动AI水检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大气组分
自动监测系统入选2024年度湖南省工业领域鼓励发展的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装
备和产品目录,提升了公司产品品牌推广知名度,拓展公司产品至水利业务领域应
用,体现了公司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及业务领域广泛性。
(二)产品及服务结构全面
公司具备环境监测核心仪器的开发与制造、环境监测系统自动化控制与集成、环境
监测管理软件开发能力,并提供环境监测系统运营服务和第三方检测服务,是环境
监测监管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水质监测领域,公司具有突出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牵头建设了“水环境污染监
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始终
坚持核心零部件和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在重金属、有机物、高氯酸盐等指标自动
监测技术及仪器研制方面发挥行业创新引领的作用;协助环保部门参加了数十次全
国性重大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或重大活动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多次获得生态环
境部专函致谢;承担了较多的国家及各级环保部门地表水水质监测建设项目,并承
担了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平台的软件开发;积累了丰富的水质监测系统建设、
管理、数据应用经验,在水质监测领域中的技术和品牌得到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在气体监测领域,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大气污染和温室
气体监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共建单位。公司紧跟当前市场需求的热
点问题,实施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着力于技术门槛较高的新赛道。针对我国大气
常规污染物监测与组分监测设备的核心部件卡脖子、成套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攻克核心检测器的自主研发和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部件国产化、高性能、低成
本、全链条、全参数的环境空气污染物组分自动监测成套装备及系统,实现150余
项指标的自动监测,仪器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实现进口替代,满足常规、
组分、交通站、走航监测以及应急保障监测等多场景智能监测与智慧运维管理的需
求,形成以快速、精准监测为基础的城市化服务模式,实现对大气多污染物、多参
数智能一体化监测,支撑污染来源解析、城市PM2.5和O3协同控制精细化管控。面
对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碳监测新需求,公司的大气碳排放监测解决方案适用于固
定排放源监测、无组织排放监测及工业园区整体监测、城市组分站及超级站建设等
,结合公司的大数据平台,可进行长时间跨度、大范围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为政府
部门进行碳排放总量的统计及控制提供决策支撑。
同时公司着力开拓第三方检测和环境监测咨询服务,推出了新一代环境监测咨询服
务模式,同步推进智能管控终端、无接触实验室智能水质检测成套装备的优化、定
制工作,采用自动或人工,在线、连续、即时等多方式、多模式的监测和信息化技
术,将排污企业、入河湖口、面源风险点等环境风险敏感点,组合纳入监测监管方
案,获取支撑政府决策的多维度、准确、可靠、可溯源的数据,应用AI技术、数据
模型、可视化表征等先进技术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厘清责任、精准溯源,向相关部
门提供专业措施、专题报告。
公司以数据信息安全可控和智慧化管理为基础,开发了多领域的智能化运维与智慧
化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公司自主研发了基于C++/Lua的自研微服务架构,适
配国产化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中间件等,打造仪器-基站-平台一体化适
配国产化软件体系,保障了数据自主安全可控。公司深度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数
字孪生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构建了基于地理数据+低延时+GIS技术+视频技术的环境
监测数视一体化智能平台,集合多源、多维度数据融合、时空展示和分析应用,为
政府部门在环境质量改善、园区监管、智慧缉毒、数字卫生等重要领域数字化监管
提供了技术支撑。
公司全面的产品及服务结构,可以满足客户对环境监测系统和服务的多样化、系统
化需求,增强了客户黏性,促进公司各项业务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提升了公
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产品质量和性能优势
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真实、准确、完整地提供监测数据。在各级环保部门
严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的背景下,环境监测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性能
已经成为事关环境监测系统生产企业长远发展、甚至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公司
作为行业为数不多采用自动监测仪器和系统集成自主研发、整装销售模式的研发、
生产、销售企业,彻底解决了仪器在线质控、故障远程诊断、多场景监测功能转换
等关键技术难题;持续推进高性能检测器、温压流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
,实现进口替代,研制国产化、稳定、可靠的自动监测仪器;致力于智能监测仪器
仪表的自主研发,着力开展仪器-集成-系统一体化融合智能化监测系统创新,为现
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三智一体”新模式的构建、工业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先进智
能检测技术装备支撑;基于长期的自主研发、现场应用研究的迭代优化,有效保障
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溯源性和监测系统运行
的稳定性,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四)市场推广和运营服务优势
公司从贴近市尝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在全国设立了东北、华北、西南、
华中、华东、华南、西北共7大业务区域,组建了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运营
服务团队,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市场推广和运营服务体系,能够高效获取和分
析客户需求,实现技术、产品向目标客户的定制化方案转化,并为公司客户提供高
标准的运营服务,有利于公司的市场开拓、售后服务及品牌建设,增强了公司的市
场竞争力。此外,前瞻性业务思维与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结合,也保持了公司在优
势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五)研发及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人才队伍的建设,采用项目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研发激励
机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
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人员稳定的研发队伍,涵盖了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生物
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学等多个学科
领域专业人才,获得了湖南省委组织部颁发的“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领军型团队”
称号,为公司保持并巩固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矗为更好地聚焦市
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分行业建立并完善了产品线研发及管理团队,同时
建立配套行业线市场营销团队,共同聚焦解决各行业领域问题与需求、打造满足不
同行业有竞争力的产品。
公司管理团队长期从事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业务,对公司所处
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和市场需求发展方向把握比较准确。优秀稳定的管理团队能够基于公司实际情况、
行业发展水平和市场前景制定合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能够以丰富的营运经
验和优秀的管理技能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为公司的发展持续提供驱动
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2024年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总要求,以监测先行、监
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
标,以科学客观权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强化高效能监测管理,实
现高水平业务支撑,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环
境监测设备行业的客户主要为环保、水利、市政等具有环境监测需求的政府部门或
事业单位及受环保部门重点监管的污染源企业,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政策驱动型特
征,未来如果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者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
发生变化,将可能会给行业整体需求带来波动。
(二)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全面建设,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参与竞争的本土
环境监测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已经具备了与国外领
先企业竞争的实力。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将持续加强,环境监测设备及运营服
务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行业
利润率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因此,公司面临因市场竞争加剧而导致销售收入增速
放缓、利润率水平下降的风险。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环境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坚持以自主创新为
主的技术发展战略,重视研发投入,依托成熟的研发团队和多年来的现场应用经验
,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优势。公司产品储备丰富,尚有较多特征污染
因子的产品和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的技术储备,有望在后续进一步提升水质考核指标
和提高系统功能的项目建设中进一步巩固行业份额。同时,公司通过承担国家重大
科研项目,参与行业标准、方法的制定,积极响应各级环保部门突发环境污染的应
急工作,积累品牌声誉,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抵抗竞争加剧的风险。
(三)新市场新业态开发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将继续推进第三方检测和环境监测咨询服务核心产品与配套软件的开发、多元
化服务方案的完善和应用示范,在保持高端需求营销和整体解决方案营销的同时,
业务面持续向地市、县区、工业园、污染源企业下沉。该业务目前尚未形成大规模
应用,且产品及方案仍在不断的市场探索中持续升级,可能存在市场开发不达预期
的风险。
该类业务预期将创造、引领环境监测监管新市场需求,重构环境监测行业格局,在
雄安新区白洋淀流域、成都泉水河流域、滇池流域及长沙高新区空气污染特护期保
障等项目中开展了应用示范,在服务生态环境监管、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取得了一定
成效,公司将加大力度,巩固和扩大该业务拓展成果。
(四)募投项目实施及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将对公司的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内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公司
不能根据未来发展的需要及时优化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增加人才储备特
别是关键干部储备,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新增产能可能无法及时消化,新增固定资
产折旧也将会给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带来一定压力,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产生
不利影响,从而使公司面临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募投项目的建成和投产有利
于公司扩大产能,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保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
公司将合理进行战略规划,积极开拓业务领域、创新业务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完
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绩效。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力合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       1090.00|           -|           -|
|北京亘古芯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1000.00|           -|           -|
|北京众合智能检测技术服务有|       1000.00|           -|           -|
|限公司                    |              |            |            |
|安徽中科智慧环境检测技术服|       1000.00|           -|           -|
|务有限公司                |              |            |            |
|广州瑞羊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           -|           -|
|武汉力合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江苏广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深圳力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湖南力合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       3000.00|           -|           -|
|司                        |              |            |            |
|重庆渝胜道科智能科技有限公|       1000.00|           -|           -|
|司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力合科技(300800)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