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745 欣锐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24◇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车 | 223675.59| 25613.88| 11.45| 100.00|
├────────────┼─────┼─────┼───┼──────┤
|车载电源集成产品 | 208250.46| 18329.65| 8.80| 93.10|
|燃料电池相关产品 | 7667.93| 3179.18| 41.46| 3.43|
|其他业务收入 | 3181.07| 2068.24| 65.02| 1.42|
|车载DC/DC变换器 | 2559.87| 865.76| 33.82| 1.14|
|车载充电机 | 2016.26| 1171.05| 58.08| 0.90|
├────────────┼─────┼─────┼───┼──────┤
|境内 | 214897.83| 20690.98| 9.63| 49.00|
|华东地区 | 97818.42| 12344.61| 12.62| 22.30|
|华南地区 | 59208.11| 1594.81| 2.69| 13.50|
|华北地区 | 30971.78| 4149.00| 13.40| 7.06|
|中西地区 | 25879.72| 2247.16| 8.68| 5.90|
|国际 | 8777.75| 4922.91| 56.08| 2.00|
|西北地区 | 1006.50| 348.94| 34.67| 0.23|
|东北地区 | 13.31| 6.46| 48.51| 0.0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车载电源集成产品 | 76869.02| 5876.71| 7.65| 89.74|
|燃料电池相关产品 | 2947.05| 1310.35| 44.46| 3.44|
|技术开发收入 | 2507.98| 1563.38| 62.34| 2.93|
|车载充电机 | 1835.57| 1101.79| 60.02| 2.14|
|车载DC/DC变换器 | 1222.62| 533.29| 43.62| 1.43|
|材料收入及其他 | 274.58| 118.38| 43.11| 0.32|
├────────────┼─────┼─────┼───┼──────┤
|境内 | 77864.57| 6124.30| 7.87| 90.90|
|境外 | 7792.26| 4379.60| 56.20| 9.1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新能源汽车 | 141735.75| 18425.02| 13.00| 100.00|
├────────────┼─────┼─────┼───┼──────┤
|车载电源集成产品 | 113550.89| 5560.74| 4.90| 80.11|
|燃料电池相关产品 | 12006.50| 4199.09| 34.97| 8.47|
|其他业务收入 | 10558.34| 7125.87| 67.49| 7.45|
|车载DC/DC变换器 | 3873.35| 530.12| 13.69| 2.73|
|车载充电机 | 1746.68| 1009.20| 57.78| 1.23|
├────────────┼─────┼─────┼───┼──────┤
|境内 | 118361.26| 3175.77| 2.68| 45.51|
|华南地区 | 46608.59| 2203.22| 4.73| 17.92|
|华东地区 | 32029.06| -1262.78| -3.94| 12.31|
|中西地区 | 28742.24| 795.72| 2.77| 11.05|
|国际 | 23374.49| 15249.25| 65.24| 8.99|
|华北地区 | 10683.27| 1318.71| 12.34| 4.11|
|东北地区 | 280.57| 127.58| 45.47| 0.11|
|西北地区 | 17.54| -6.68|-38.09| 0.01|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车载电源集成产品 | 63278.75| 7827.24| 12.37| 74.73|
|其他业务收入 | 8302.13| 6228.59| 75.02| 9.80|
|燃料电池相关产品 | 8164.74| 2808.85| 34.40| 9.64|
|车载DC/DC变换器 | 3186.76| 322.28| 10.11| 3.76|
|车载充电机 | 1741.64| 787.72| 45.23| 2.06|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
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行业分类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
业—C367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公司所处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C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二)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公司所处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密切相关。新能源汽车行
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国汽车产
业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
下,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
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新车总销量的40
.9%,较2023年提高9.3%。其中,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较去年提
高10.4%。插混汽车的增长迅速,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加速渗透阶段,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呈现加速
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总销量为2,531.1
万辆,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36.7万辆,渗透率仅为5.4%。2021年渗透率提升至13.
4%、2022年渗透率再提升至25.64%、2023年渗透率达31.55%,2024年渗透率增长至
40.9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总销量3290万辆,同比
增长4.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类比早年的智能手机
行业,当渗透率超过10%之后,说明产品成熟度与消费者接受度已达到新的高度,
后续有望步入加速替代传统产品阶段。随着各地政府各项对于产业优惠政策的落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正处于产能快速扩张期,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车载电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之一,已在业务
实践与拓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优质客户资源,并确立了车载电源领域的优
势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行“品牌向上”的战略,持续积累优质客户资源,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车、小鹏汽车、长城汽车、
上汽通用、理想汽车和小米汽车等国内知名整车厂商,还逐步批量配套本田、现代
、奔驰、沃尔沃等国际整车厂商。公司稳步推进开拓市场的规划,立足国内客户,
进一步拓展合资品牌,逐步进入国外市常2024年,公司在海外市场项目取得新的突
破,获得德国制造商的OBC和DC/DC项目的委托开发。同时,公司参与多家整车厂商
的氢燃料电池专用产品项目,并取得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氢能与燃料电池乘用
车领域,公司为上汽大通、广汽埃安、长城、长安、红旗等提供服务;在商用车领
域,公司参与捷氢客车/重卡项目、潍柴重卡项目、亿华通客车/重卡项目、未势长
征重卡项目、华丰重卡项目、巴拉德客车项目等,为后续氢燃料电池产品配套储备
了良好的客户资源。
(四)主要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以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整车、关
键零部件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
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一)主要业务
1、新能源汽车业务概述
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核心产品是车载零部件,包括车载充电机OBC,车载DC/DC变换器
两个车载电源产品及以车载充电机OBC、车载DC/DC变换器为核心,集成了功率分配
单元PDU或其它控制器模块的三合一或多合一高压电控系统级产品。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
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较,新能源汽
车增加了三大核心部件,分别是:“电池”总成:指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机
”总成:指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器;高压“电控”总成:包含车载充电机、车载DC
/DC变换器、车载加热器、电动压缩机、无线充电模块和其他高压部件,其中车载
充电机OBC和车载DC/DC变换器为系统的核心模块。
2、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概述
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的核心产品主要为大功率DC/DC变换器产品(行业常规命名为D
CF),以DCF为核心的辅助电驱、电源模块,及高压配电模块组成的系统总成类产
品。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中卡、重卡等)和燃料电
池机车等。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可应用于道路交
通、轨道交通、船舶运输、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场景。
3、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概述
公司凭借在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开发上所取得的技术领先成果和行业经验积累,以
及多年全碳化硅的产品应用经验,全新开拓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板块。
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品包括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模块(SCM)、储能变流器模
块(PCS)、地面直流超级充电桩系统产品,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所有纯电动、插
电式混动汽车的快速充电,及光伏储能,将覆盖轨道交通、新能源产业、工程装备
等领域。
(二)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生产车载DC/DC变换器、车载充电机、高压“电控”总成、大功率充电产
品以及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专用产品DCF等。
备注:以上硬件产品包含以汽车行业Autosar架构为基础的嵌入式软件,以及适应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信息安全模块。
(三)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模式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按订单进行产品生产。因车载电源产品具有定制
化特点,公司严格按照客户所提供的产品参数特性、结构要求等标准进行产品的研
发设计、实验测试、物料采购、定制化生产。第二类是部分通用性强、生产周期长
的关键部件按照客户需求及合理预测进行先期储备生产。因产品生产中所需的部分
核心部件生产周期长,为防止出现客户下订单后不能及时生产交货的情况,由计划
物流中心提前收集客户需求,然后结合客户需求及内部资源,合理预测安排生产活
动。
公司产品具体生产控制流程如下:
首先公司客户计划部将订单进行评审后,将其提交给研发部;研发部根据订单上的
具体要求研发设计产品,并通过DV、PV测试和主机厂装车实验合格后形成产品生产
所需的物料清单,并将其提交给计划物控部;计划物控部根据物料清单制定物料需
求计划,并下达采购申请单给物料供应部;物料供应部根据采购申请单下达采购订
单,并将物料交期回复给计划物控部,由计划物控部确定物料是否满足生产计划要
求。若物料采购交期能够满足生产计划交付要求,则由计划物控部编制主生产计划
,该生产计划下达给制造中心。制造中心执行生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产品生产
完成后,由仓储物流部按照需求及时办理产品入库出库手续。
(2)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是直销。目前公司的客户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和整车厂商的
集成供应商。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平台化产品方案、定制化产品方案、联合开发等
多种形式获取订单。
依据与客户的合作模式,公司每年度/每半年度/每季度与客户进行谈判,签订年度
/半年度/季度等一揽子框架销售合同。框架销售合同只是确定供应关系,一般没有
具体供货数据,客户不定期地向公司下达具体的采购订单或计划,公司根据客户下
发的具体订单或装车计划等进行生产。公司产品订单交付和调试的整个销售过程均
由公司销售和技术服务人员提供全面服务与技术支持。
目前公司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在国内市场,公司根据客户的业务特点、资金
实力、信誉度、双方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结算模
式,分别为收取全额/部分预付款、款到发货以及票到月结30天到90天的信用结算
方式。由于公司产品一般根据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的不同车型定制生产,主要产品
的定价机制是:由公司与客户在综合考虑基准价格、非标产品再开发、客户采购数
量及金额、与客户合作关系、市场竞争态势等因素的基础上协商确定。
(3)采购模式
首先由计划物流部根据客户订单或相关需求(包括客户预测、内部样机需求等)在
SAP系统中制订物料需求计划;物料供应部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在系统下推订单,订
单在系统进行内部审批,审核完成后由MES系统发送给供应商。供应商在MES系统收
到订购单后打印回签订单,然后依照公司的需求计划进行备料生产,并按MES管控
要求交货,并在MES系统打印条码、送货单。仓储部依据供应商送货单暂收货物,
在MES系统做收料通知。然后由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部依《材料验收标准》执行进
料检验,检验合格的物料办理入库;验收不合格的物料由物料供应部通知供应商退
货。
为了保证原材料渠道通畅、质量稳定以及成本的优化,公司建立了《供应商规划表
》,对现有合格供应商分等级进行管理,以质量和成本以及交付能力为依据对供应
商做绩效评价分级,使得前期开发时候就能选择优质供应商进行开发,降低成本,规
避品质和交付风险。此外,对供应商引进的标准按欧洲车规VDA6.3进行要求,同时
明确供应商淘汰制度,使得整体供应链在有序的管理中不断得到更新和加强。
(4)研发模式
公司采用“欣锐DFx产品开发流程”,一个全面且系统化的研发模式。该模式涵盖
项目从初始概念到市场投放的每个关键阶段,确保产品质量和项目效率。通过三级
评审体系,保证每个交付阶段的高质量标准和最终的项目成果。开发流程包括六个
主要阶段:立项阶段、原理样机、A样、B样、C样、SOP。
1)立项阶段:项目前期阶段,主要对项目定点信息进行确认、明确项目开发团队
,确定项目目标,如需求范围、成本目标、技术方案、开发计划、资源匹配度等,
并完成对市场可行性的分析,包括不限于产品收益、订单、战略等内容,经过充分
的评估后完成项目立项。
2)原理样阶段:研发项目团队按照《客户SOR(需求规格书)》、《客户特殊特性
要求》及系统产品知识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开发资料输入进行设
计和系统性开发工作,依据公司内部定义的原理样阶段工作要求,开展项目过程交
付,包括不限于识别平台技术偏离,明确技术方案,完成专利分析,进行功能安全
设计,完成DFMEA(设计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相关工作;项目团队根据项目经
理制定的开发计划,有序实施研发任务,定期审视开发进展,并识别过程风险,达
到项目目标。在该阶段,样机基本满足原理设计要求,电性能满足要求,安规EMC
(电磁兼容性)方案完成部分导入。
3)A样阶段:项目团队按照项目计划实施项目开发,完成DV验证(设计验证),完
成设计冻结;该阶段要求样机性能能完全满足客户要求或设计要求,可用于DV验证
(设计验证)和整车产品验证;同时,项目团队需要明确供应链相关信息,如风险
物料、新增物料、定制件供应商定点信息等内容。NPI(新产品导入部)需要开展
准备工作,如明确工装夹具、冶具清单、标准作业指导书SOP等。
4)B样阶段:项目团队按照项目计划实施项目开发,完成PV验证(产品验证),完
成过程冻结;该阶段要求样机在满足客户要求或设计要求外,需要匹配整车要求,
可用于PV验证(产品验证)和第三方认证;项目团队完成样机交付计划同时获得客
户OTS(模具样件)承认;NPI(新产品导入部)在该阶段对产品的转量产进行工艺
过程设计及控制能力的范围进行确认和验证,建立P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影响分
析)和生产控制计划,召集相关项目小组成员进行制造过程设计输入的评审工作。
工程部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品保部制定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在PV(产品验
证)测试通过后,收集本阶段的输出文件,作为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评审会的输入
文件,并召开会议进行转量产交接评审。
5)C样阶段:项目团队按照项目计划实施小批量验证,进行量产爬坡,达到量产条
件;在该阶段量产线达到和满足小批量生产状态和条件,逐步达到全量产条件;获
得客户PPAP批准(生产件批准程序)和客户PSW(零件提交保证书)。
6)SOP阶段:项目团队按照项目计划,通过量产爬坡,达到量产条件,进入量产阶
段;该阶段计划物控部依据客户订单编制《生产计划》,由品保部采用控制图和其
他统计技术等工具来识别过程变差,进行过程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来减少过程的变
差。品保部跟踪客户产品质量表现和服务输出《顾客满意度调查表》。技术服务部
提供现场技术培训和服务。
(四)公司产能利用情况
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
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公司车载电源集成产品在销售量方面顺
应行业发展呈现增长,在生产量方面受公司设备增加及产线自动化升级影响均同比
增加;车载DC/DC变换器、燃料电池相关产品受客户需求调整,销量产量有所下滑
。
零部件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是直销。目前公司的客户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和整车厂商的
集成供应商。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平台化产品方案、定制化产品方案、联合开发等
多种形式获取订单。
依据与客户的合作模式,公司每年度/每半年度/每季度与客户进行谈判,签订年度
/半年度/季度等一揽子框架销售合同。框架销售合同只是确定供应关系,一般没有
具体供货数据,客户不定期地向公司下达具体的采购订单或计划,公司根据客户下
发的具体订单或装车计划等进行生产。公司产品订单交付和调试的整个销售过程均
由公司销售和技术服务人员提供全面服务与技术支持。
目前公司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在国内市场,公司根据客户的业务特点、资金
实力、信誉度、双方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结算模
式,分别为收取全额/部分预付款、款到发货以及票到月结30天到90天的信用结算
方式。由于公司产品一般根据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的不同车型定制生产,主要产品
的定价机制是:由公司与客户在综合考虑基准价格、非标产品再开发、客户采购数
量及金额、与客户合作关系、市场竞争态势等因素的基础上协商确定。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
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公司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车载电源产品研发
、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之一,具有深厚的技术研发优势,在新能源汽车车载电
源产品研发上,公司近年来保持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产品升级的频率,拥有丰富的
客户资源。
(1)深厚的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
范企业”,还是“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深圳
市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通道企业”、“南山区总部企业”,公司测试中心获得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公司在功能安全开发的
流程体系通过汽车电子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认证,全方位覆盖汽车级零部件的
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流程,达到汽车级功能安全标准。公司软件开发管理通过AS
PICE能力3级认证(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在ASPICE评估上取得的最高评级),此外,
公司获颁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管理ML 3证书(全国第5张),标志着公司的
产品不仅符合网络安全国际标准,且走在行业乃至全球前列。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领域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107项(其中包括1项美国专利管理部门授权
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37项、外观设计36项、软件著作权486项,专利及软
件著作权数量居行业前列。公司专利“一种磁芯、集成磁元件、有源钳位反正激电
路及开关电源”获得国家级“中国专利优秀奖”称号。
(2)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立足于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的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从汽车整车厂商开
发新车型之初即开始针对车载电源解决方案进行合作,从而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符
合其整车设计的车载电源解决方案,并最终成为其供应商。公司坚定执行“品牌向
上”战略,目前合作的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极氪、小鹏、理想、小米、
本田、现代、奔驰、上汽通用、沃尔沃等主机厂客户。公司已获得比亚迪“特别贡
献奖”、吉利汽车“最佳价值贡献奖”、小鹏“技术贡献奖”及“商务伙伴奖”、
上汽通用“技术创领奖”、广汽本田“ENG领域优秀合作奖”、捷氢科技“杰出合
作奖”、盖世汽车“OBC&DC/DC优质供应商”称号、全国汽车工业联合行动组委会
授予“2024质量表现最佳”等。
(3)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的经营管理原则,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念
,在执行“四大工艺、十六个工序、九道质量门”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IATF1694
9及VDA6.3的汽车级车载电源专业化制造体系,取得了IATF16949:2016证书(汽车
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公司关爱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履
行社会责任,取得了ISO45001:2018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 14001:2
015证书(环境管理体系)、IECQ QC080000:2017证书(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
等。公司从产品原理设计、元器件选型、样机生产及量产上均严格按照汽车级要求
进行,产品开发均经过专业的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测试、及整车兼容性测
试等。
为快速提升公司质量管理,公司在执行先期质量管理、自动化制造、生产设备物联
网以及管理平台开发与实施(MES-II)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更专业化的检测设备来
保证检测与测试能力和生产效率。公司全面实施MES-II制造执行系统、自动化,包
括在仓库和生产线领域利用条码扫描和RF无线数据实时传输,实现数字化仓库管理
;对生产全过程中关键工序进行防呆防错式的严格管控,有力地保障了质量控制举
措的有效落地和关键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在线化、自动化测试和设备控制;对生产
进度及质量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可实现物料及产品的全程可追溯;通过生产过程
持续改进监督和评估、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跟踪、RMA管理等,实现高效的流程化
运作,确保产品质量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公司获得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标准符合性
证书(叁级),标志着公司符合GB/T39116-2020、GB/T39117-2020国家标准,达到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叁级。
(4)行业经验优势
公司是最早一批从事车载电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之一,历经近二
十年的发展,已在业务实践与拓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公司于2013年
正式将科锐(CREE,现更名为Wolfspeed)的碳化硅(SiC)方案正式应用于车载电源
产品中,具备丰富的硬件工程能力。经过多年运营,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经验丰富
、充满激情的研发、营销与管理人才。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壬华博士是一位在电
力电子业界有二十余年的研发、市场和管理经验的资深专家。公司主要高级管理人
员长期在电力电子行业内从事科研、营销或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
的管理经验,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引领公司走
在行业的前列。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675.59万元,同比增长57.8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
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221.11万元,同比减亏4,730.97万元。报告期末,公司总资
产434,217.51万元,较期初增加13.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30,195.59万元
,较期初减少6.17%。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实现了显著的营收增长,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同时
在海外获得了头部厂商的认可,项目进入到技术开发阶段,行业影响力持续增强。
公司采取了积极的策略,强化了精细化管理。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亏损幅
度缩窄。
目前主要头部厂商的市场竞争策略主要围绕差异化市场定位与品牌升级、产业链垂
直整合、核心零部件的技术进步以及成本控制、全球化布局等因素来构建。在这一
市场环境下导致产品要求不断提升但产品销售价格普遍下降,毛利率随之减少,虽
销售数量大幅增加,但营业收入的增长有限,公司仍需持续投入创新技术研发和产
品迭代进步,满足全球化的客户需求。面对这些挑战,公司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
提高生产效率,以期在未来实现更好的业绩表现。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领
先地位,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多个关键领域的研发项目,致力于持续
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标准,公司对研发费用的投入持续保持在高水平,与上
一年度相比,研发费用同比增加了6,394.48万元。具体而言,公司加大了在车载电
源产品、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大功率充电设备的电源模块以及智能充电产品等关
键领域的研发投入。与此同时,为了支持这些研发活动,公司研发团队进一步扩充
,积极引进了众多高端研发人才,以增强研发实力。
报告期内,为了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系统和
工具,对内部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管理费用较上年增加1,923.67万元。此外,公
司还加大了对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团队的投入,以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客户满意度,
导致销售费用较上年增加1,151.06万元。这些举措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
本,但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
新能源汽车行业客户付款周期长,导致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大,部分客户回款不及预
期,应收账款回笼慢。公司对存货等资产的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进行分析评估
,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适当的资产减值准备,2024年度将计提信用减值准备、资
产减值准备等共计7,197.34万元。未来公司将加强客户信用管理,优化回款流程,
缩短销售回款周期,减少信用减值损失的发生。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加强存货管理
,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存货跌价风险。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逐步
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矗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欣锐科技始终坚持“品牌向上”的战略
,致力于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能量变换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了
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客户布局采取的是多维度策略:一方面,我们注重与现有优
质客户深化合作,加强战略客户的黏性。通过持续为他们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车
载电源产品及解决方案,深度参与其车型的研发与配套,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响应
速度,进一步巩固与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成长。另一方
面,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市场,强调分散布局,与更多的价值客户建立合作。新能源
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我们希望围绕国产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国际品牌
等多个维度实现客户全覆盖,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客户群体,从而增强公司在市
场波动和行业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矗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是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各项扶持政策的推出
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程度的逐步提高,公共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新能
源汽车发展迅猛,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自2015年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
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引
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加速渗透阶段,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呈现加速
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总销量为2,531.1
万辆,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36.7万辆,渗透率仅为5.4%。2021年渗透率提升至13.
4%、2022年渗透率再提升至25.64%、2023年渗透率达31.55%,2024年渗透率增长至
40.9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总销量3290万辆,同比
增长4.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类比早年的智能手机
行业,当渗透率超过10%之后,说明产品成熟度与消费者接受度已达到新的高度,
后续有望步入加速替代传统产品阶段。随着各地政府各项对于产业优惠政策的落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正处于产能快速扩张期,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成为全球电力电子行业领导者”的发展愿景,坚定“客户至上、锐意进
娶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以“品牌向上”为公司发展战略,聚焦战
略客户,服务优质项目,形成以深圳、上海两地为核心的“双核心”运营布局,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以“为客户、员工、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为经营理念,持续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水平,依托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电力电子
技术平台,将硬件产品与软件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优质的解决方案,
以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优异的产品品质为支撑,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优
化产品结构,努力成为全球电力电子行业领导者。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将在董事会的战略引领下,锚定电力电子赛道,以技术创新与高效运
营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动公司战略落地。一方面,聚焦核心业务的技术迭代与产
品创新,加速新场景、新市场与新产品的布局;另一方面,深化供应链韧性建设与
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股东、客户及合作伙伴创造可持续价
值。
2025年,公司将围绕“车储联动、充能一体”的战略方向,全面推进产品技术升级
与多场景应用布局:完成新一代高功率密度车载电源产品的开发与量产交付,覆盖
纯电动乘用车,并实现与主流车企的深度合作。在产品与技术端,开发集成化高压
连接器与高效热管理模组,提升新能源汽车能量传输效率与安全性;氢燃料电池构
建技术储备并完成样机验证,抢占新兴市场先机。在集成供应端,构建“精准预测
+柔性供应”的高效交付体系,全面提升订单响应速度与资源利用率;引入智能排
产系统与自动化生产线,缩短交付周期;推进物流与库存优化,进行数字化协同优
化,持续加强供应商质量协同。在营销服端,构建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覆盖产品
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客户进行回访调研,实现市场问题流程追踪,并建
立设计回复问题反馈数据库,规避历史问题重复出现。
在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将秉持以下核心策略:我们将实施全面的人才招
聘计划,广泛吸纳行业精英与优秀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引才渠道,为公司持续发展
构建高质量人才梯队。未来将以"想打仗、能打仗、打胜仗"为培养目标,系统化锻
造具备战略思维、执行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坚管理力量。建立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定
制化培养方案,通过分层分类的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和领导力,支撑
组织长远发展。完善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
酬"原则,将客户价值实现作为核心评价标准,激发团队内生动力。营造开放包容
的组织环境,鼓励员工突破创新,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实现个人
成长与公司发展的共赢。建立公平透明的成果分享机制,让每位员工的贡献获得合
理回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形成人才与组织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通过以
上措施,我们将持续打造一支兼具战斗力、创新力和凝聚力的高素质团队,为公司
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公司将通过上述计划的系统实施,持续巩固在电力电子领域的领先地位,以技术创
新与卓越运营驱动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与经营风险
(1)下游客户相对集中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主要原因系公
司主要客户为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集中度较高,行业竞争格局
基本奠定,头部效应凸显,导致公司客户相对集中。若未来公司客户主要车型销量
低于预期,将对公司的销售额产生直接影响,或者未来公司客户出现经营不利的情
况,可能会造成公司货款回收逾期、销售毛利率下降等问题。
公司将在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同时,积极拓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及高端装备制造业
务相关领域的客户,优化客户结构,降低客户相对集中带来的风险。
(2)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车载电源行
业的大幅增长。随着规模业绩增长的吸引,陆续增加了一批新的市场进入者,行业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虽然本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相关企业需具备一定的技术与
工艺水平、资金规模、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稳定的客户才能立足,但不排除其他具有
类似生产经验的国内外企业进入本行业;此外现有竞争对手也可能通过加大投资力
度,不断渗透到公司优势领域。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扩大产能规模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则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生产经
营产生重大影响。
(3)技术创新风险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技术升级与产品更新换
代迅速的特点。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公司必须不断完善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把握产品和技术研发方向,让技
术研发面向市场,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推出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保障技术
的创新性和领先性。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多项专利和软件著
作权,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并积累了丰富
的项目实施经验。技术优势是公司在行业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的重要保障。但随着
行业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如果公司无法持续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保持技术优势,保
障公司技术的持续进步与新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将存在技术竞争优势被削弱的风
险。
(4)业务管理风险
近年来公司的业务规模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益复杂,一定
程度上加大了公司经营决策和控制风险的难度。目前公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已经
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公司治理体系,并在实际执行中运作良好。此外,公司还注重人
才的选拔、考评、晋升、激励和培养,防止关键人才流失。
随着公司主营业务拓展和经营规模扩大,公司净资产规模将大幅增加,经营规模将
进一步扩大,将对公司的战略规划、组织机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
提出更高要求。如公司不能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优化管理体系,将可能影响自
身的长远发展,公司将面临管理风险。
2、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客户主要为整车制造厂商,与公司合作时间较长,信誉度以及资金实
力较强,但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影响,部分整车厂商客户资金周转需求较大、
资金困难等情形,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回款较慢,同时上游供应商的货款需要及时支
付,因此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在报告期内进一步加剧。如公司不能及时识别客
户风险,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将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增加流动资金压力,影响
经营规模持续增长。
公司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重点关注并监测客户的资信状况,加强风险预警。针对
可能存在的不良应收账款,及时启动内外部应收账款回收措施,将影响降到最低。
(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原材料主要由标准器件(半导体类部品、电气类部品、电容类部品、电阻
类部品、连接类部品及辅助材料等)、定制类器件(磁性元件、结构部品、五金&
压铸部品、PCB板、连接线束、包装及密封材料等)和指定类物料(由客户指定供
应规格型号及供应渠道的物料)组成。多变复杂的因素将导致公司原材料价格存在
波动的风险。
公司将积极扩展采购途径和渠道,建设安全的全球供应链和关键零部件供应链,提
前储备通用物料的合理库存,减少供应链原因可能对生产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
(3)车载电源产品销售单价下降风险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大幅度退坡,假定新能源汽车同一车型终端销售价
格不发生大的变化,在补贴下调的情况下则整车厂单车生产利润将有所下滑。为保
障其自身的利润,整车厂商通过降低零部件采购价格来降低成本,将补贴调整带来
的风险向行业上游的零部件厂商转移。如果公司在产品开发、技术更新或市场营销
方面跟不上市场变化,不能有效降低成本,则车载电源产品销售单价下降将对公司
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毛利率及业绩下降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和产品领域的扩大,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公司客户结构变化、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升、人工成本上升、研
发支出增加、国家政策变化、扩产建设进度变化和安全生产风险等导致的不确定因
素不断增多,公司存在未来业绩不能维持较快增长速度、业绩波动的风险。
公司毛利率水平的波动,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产品售价、产品单位成本、销售结构
变动及汇率波动影响所致。受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退坡及整车厂商向供应商转移降
价压力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行业总体毛利率水平将存在下降的可能性。若未来公
司不能良好应对产品毛利率下降风险,而又未能通过开发新产品及新客户来拓展业
务空间,则公司可能存在业绩下滑的风险。
公司将坚持发挥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
技术领先及规模效应的方式保持产品毛利率的相对稳定。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香港欣锐有限公司 | 906.22| -| -|
|武汉欣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500.00| 635.94| 10300.88|
|欣本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 | 1000.00| -| -|
|嘉兴诚毅欣锐股权投资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上海欣锐电控技术有限公司 | 5000.00| -1517.40| 60440.79|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