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晨科技(300542)F10档案

新晨科技(300542)经营分析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新晨科技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300542 新晨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20◇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金融专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设计、提供。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 134717.46|  20385.51| 15.13|       99.83|
|其他                    |    231.60|     49.40| 21.33|        0.17|
├────────────┼─────┼─────┼───┼──────┤
|系统集成                |  65795.59|   5767.77|  8.77|       48.76|
|软件开发                |  46442.75|   9101.83| 19.60|       34.42|
|专业技术服务            |  22479.12|   5515.91| 24.54|       16.66|
|其他                    |    231.60|     49.40| 21.33|        0.17|
├────────────┼─────┼─────┼───┼──────┤
|华北                    | 107109.51|  14663.75| 13.69|       79.37|
|华东                    |  18867.11|   3779.92| 20.03|       13.98|
|其他                    |   8972.43|   1991.24| 22.19|        6.65|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银行                    |  25101.66|   3577.49| 14.25|       59.60|
|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    |  13947.87|   2098.66| 15.05|       33.12|
|其他                    |   2859.63|   1208.22| 42.25|        6.79|
|其他业务                |    206.87|     32.11| 15.52|        0.49|
├────────────┼─────┼─────┼───┼──────┤
|软件开发                |  18814.48|   3354.25| 17.83|       44.67|
|系统集成                |  11968.37|    986.93|  8.25|       28.42|
|专业技术服务            |  11126.32|   2543.19| 22.86|       26.42|
|其他业务                |    206.87|     32.11| 15.52|        0.49|
├────────────┼─────┼─────┼───┼──────┤
|华北                    |  30763.44|   5012.31| 16.29|       73.04|
|华东                    |   8909.60|   1431.26| 16.06|       21.15|
|其他                    |   2236.12|    440.80| 19.71|        5.31|
|其他业务                |    206.87|     32.11| 15.52|        0.49|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 173374.80|  30676.31| 17.69|       99.93|
|其他                    |    124.10|     64.23| 51.76|        0.07|
├────────────┼─────┼─────┼───┼──────┤
|系统集成                |  88011.99|   8804.47| 10.00|       50.73|
|软件开发                |  52323.22|  11374.29| 21.74|       30.16|
|专业技术服务            |  33039.60|  10497.55| 31.77|       19.04|
|其他                    |    124.10|     64.23| 51.76|        0.07|
├────────────┼─────┼─────┼───┼──────┤
|华北                    | 137736.46|  24596.65| 17.86|       79.39|
|华东                    |  23991.42|   4458.03| 18.58|       13.83|
|其他                    |  11771.03|   1685.86| 14.32|        6.78|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银行                    |  31907.74|   6430.20| 20.15|       63.02|
|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    |  12969.41|   2147.38| 16.56|       25.62|
|其他                    |   4188.05|   1425.14| 34.03|        8.27|
|军工                    |   1502.17|    351.29| 23.39|        2.97|
|其他业务                |     64.30|     56.85| 88.41|        0.13|
├────────────┼─────┼─────┼───┼──────┤
|软件开发                |  22957.02|   5683.10| 24.76|       45.34|
|系统集成                |  16114.80|   1741.73| 10.81|       31.83|
|专业技术服务            |  11495.55|   2929.18| 25.48|       22.70|
|其他业务                |     64.30|     56.85| 88.41|        0.13|
├────────────┼─────┼─────┼───┼──────┤
|华北                    |  34851.70|   7442.25| 21.35|       68.83|
|华东                    |  13148.53|   2450.22| 18.63|       25.97|
|其他                    |   2567.14|    461.55| 17.98|        5.07|
|其他业务                |     64.30|     56.85| 88.41|        0.13|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阶段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
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
“软件业”),所属行业代码为I65。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金融科技”领域为核心,围绕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发展方向不断强化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深化融合应用,并在低空信息
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助推公司稳健发展。
2、季节性特点
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集中在金融行业,金融客户通常遵照预算决策体制,在年初完
成IT投入预算的制定工作,年中完成立项工作,年底进行IT项目落地验收、付款,
其预算、立项和采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公司营业收入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即
上半年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少于下半年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3年度、2024年度,公司下半年营业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
比例分别为70.82%、68.79%,下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占全年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93.45%、82.43%。因此公司业务存在季节性波动
风险,投资者不宜以季度或半年度的数据推算公司全年的经营情况。
3、行业地位
公司在金融信息化领域已经有20多年的行业经验,使得公司在电子渠道及渠道整合
、支付结算、新一代中间业务、交易银行、云平台应用、数据交换等领域具有较强
的竞争力。此外,公司自2004年起致力于国家空管领域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应用,持
续聚焦国家空管数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覆盖空管各级管理单位的数据服务
保障能力。依靠以上核心技术的优势,公司在行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公司是国内
少数同时为金融行业和军工行业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的供应商之一。截至本报告披
露日,公司拥有“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优秀级(CS4)”、“CMMI开发模式认
证(五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GB/T19001-2008/ISO9001:2008”、“G
B/T22080-2016/ISO/IEC27001:2013”、“ISO/IEC20000-1:2011”、“GB/T24001-
2016/ISO14001:2015”、“GB/T45001-2020/ISO45001:2018”、“ISO22301:2019
”等资质。
(二)新发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报告期内,多项法律、部门规章的颁布实施,对行业的发展和合规运营提出了新的
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业领域
202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对《中华人民共和
国专利法》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和明确。该细则的修订旨在提高专利审
查的实施效率,促进专利的转化和应用,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2024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
密法》,旨在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同年7月,国务院修订发布《
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细化保密法有关制度规定,明确保密法具体实
施举措。
202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发《数字经济2024年工
作要点》,提出9方面落实举措,包括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数据
基础制度、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支持。
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保
障网络数据安全,促进网络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该条例的完善加强了我国网络
安全保障,维护了国家网络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2、低空经济领域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被正式定义为“国民经济新增长引擎”,标志着其
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4年3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
案(2024-2030年)》,明确2027年和2030年两阶段目标,提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深化示范应用(如物流、应急救援)、完善基础设施等20项任务,推动通用航空
装备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在中央
政策层面进一步强化低空经济的战略地位,明确将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推动技术与场景创新融合。
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全国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协调
空域管理、产业规划及政策制定,解决低空经济跨部门协作难题,标志着国家对该
领域的系统性支持。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展低空经济,将低空经济列为
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政策与产业协同。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优化市场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公司将
认真落实新实施和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保证业务运营行为合法合规,
确保公司依法合规经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新晨科技是以金融行业为核心,覆盖空管、军工、公安、媒体及大中型国有企事业
单位等行业的专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与服务的供应商,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专
业技术服务等多层次的行业信息化服务。公司主要为金融客户提供电子渠道及渠道
整合、贸易融资、新一代中间业务、交易银行、数据交换、大数据平台、区块链平
台、债券综合业务、家族信托管理等软件开发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规划
设计咨询、软硬件选型与部署实施等覆盖IT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系统集成解
决方案和服务。
自设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更。
(1)软件开发业务
公司具备雄厚的软件研发和项目实施实力,拥有强大的覆盖全国的技术支持服务体
系以及长期从事技术咨询、服务和项目实施的经验。其核心产品电子渠道及渠道整
合云平台、贸易融资结算系统、协作云平台、交易银行系统、交换平台、大数据平
台、区块链BaaS平台、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家族信托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和解决方
案在金融、军工、公安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包括以下细分领域:
(Ⅰ)渠道及渠道整合领域
公司在渠道建设领域有丰富的实施经验,产品和服务覆盖了电子渠道、自助渠道、
柜面等全渠道。公司渠道类应用解决方案主要分为前端类和后台类,前端类包括呼
叫中心、个人网银、企业网银、个人手机银行、企业手机银行等。后台类包括渠道
整合云平台(渠道中台)、渠道服务支撑平台等。
渠道整合云平台基于分布式架构构建,为各渠道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服务规范,
实现渠道交易信息的统一传递和交易数据的统一分发,以及统一的安全认证和授权
、统一的系统接入、统一的信息模型及转换、统一的流程管理、便捷的监控管理等
功能,以满足新业务的快速部署、多渠道发布、主动营销、统一客户视图等市场需
求。渠道整合云平台在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地区性商业银行都有成功应
用。
(Ⅱ)贸易融资领域
贸易融资结算系统是公司在金融行业核心业务层上的主要产品和解决方案。贸易融
资结算系统全面覆盖了国际结算的各项业务品种,提供外汇资金和清算的支持,系
统还包含国际支付前置、外汇监管报送、授信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多个子系统,能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贸易融资结算解决方案。目前已应用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
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农商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联社)等众多客户。
新晨科技贸易融资产品采用模型驱动架构设计,通过模型转换,能够满足不同银行
客户对自身技术架构的要求。
(Ⅲ)中间业务领域
协作云平台是公司在金融行业业务支撑层上的主要产品,符合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
划,能够进一步提升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产出,提高开发效率,最大程度在人力、
技术、创意等方面实现共享。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通过高质量底层公共组件和丰
富的第三方插件接口,提供微服务应用、敏捷应用的开发与交付能力。有利于快速
实现业务场景拓展,建立银行与外部合作伙伴的生态圈,实现服务输入输出、权益
互换,互利双赢,促进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化拓展。
(Ⅳ)交易银行领域
新晨交易银行产品以“整合”、“共享”、“互联互通”、“开放”、“体验”为
手段,以标准化电子渠道各类可售产品为基础,以平台化策略为支撑,以支持交易
银行为目标,通过构建新一代银行对公电子金融服务平台,支持银行对公电子渠道
转型和未来发展。交易银行系统,是集交易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互动平台
的四位一体的电子银行综合性平台,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和全方位的服务,
进一步降低银行对企业客户的服务成本,提高银行对公客户的满意度,提升电子银
行的整体收益。
交易银行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模式,前台负责与用户的交互界面的展示,不负责处
理业务逻辑,业务逻辑的处理集中在中台;采用组件化、松耦合、分层设计,识别
并定义交易银行金融服务平台所需的组件,按照组件化方式进行设计开发;各组件
相对独立,组件之间通过调用的方式实现交互;在平台架构设计中采取分层设计的
原则,保证各层组件间的功能独立性和组件松耦合性,便于组件及其功能的灵活扩
展。
(Ⅴ)数据交换领域
交换平台是公司核心技术平台,可为各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格式转换、统一的业
务路由、统一的事务管理、统一的监控管理,实现统一的信息数据交换。由于交换
平台核心服务——信息数据交换服务具有同质性,因此,交换平台被广泛应用到具
有信息数据交换需求的多个应用领域。
(Ⅵ)大数据平台
新晨大数据平台涵盖数据综合管理中台建设、情报分析工具、数据分析建模工具、
管理工具、数据治理工具、数据开发平台、数据展现发布平台,能为用户提供完整
成熟的解决方案,平台在大数据的知识图谱应用、可视化交互式数据分析研判以及
模型自定义平台上有较深耕耘。
(Ⅶ)区块链BaaS平台
区块链BaaS平台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即服务的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快速部署区
块链系统,提供链码部署、区块链运行状态监控、配置和管理等服务。
(Ⅷ)债券综合业务系统
新晨债券综合业务系统是基于债券发行交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系统。系统涵盖
了对发行计划的额度管控、发行定价策略的动态分析、招标发行投中标数据的直连
接入、存续期债券现金流动态测算,能够为债券发行人提供全业务流程管理的解决
方案,并可与交易后台直连对接,实现债券发行业务前中后台交易直通式处理。
(Ⅸ)家族信托管理系统
新晨科技的家族信托管理系统,致力于打造金融科技驱动的信托业务生态圈。既可
以为信托公司提供家族信托管理的平台,也可以为银行客户建立以银行为中心的家
族信托业务全流程闭环管理,银行掌握家族信托相关全部数据,依托金融科技,为
客户提供全面、实时、精准的优质服务,满足信息安全、监管审计、合规管理等要
求。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9个软件著作权认证证书,对公司开拓市尝提升品牌影响力产
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公司保持技术的优势,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系统集成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系统集成相关业务,形成了从设计规划、实施、管理到技
术支持与服务完整而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咨询、软
硬件选型与部署实施等覆盖IT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服务
,同时结合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IT基础设施增值服务。在系统
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及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
公司系统集成团队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300人,涵盖行业专家、技术专家以
及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可以为客户提供传统的系统集成技术支持,
包括路由、交换、主机存储、灾备、负载均衡和安全等,也可以为新的系统集成技
术,如算力中心、SDN、大数据、超融合、云计算等提供支持。新晨科技的系统集
成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系统建设、数据中心云计算/虚拟化建设、数据
中心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数据中心灾备系统建设、数据中心IT系统搬迁技术服务、
大数据平台系统建设、基于等保2.0的安全规划与建设、迅捷多厂商运维管理服务
等。
(3)专业技术服务
公司的专业技术服务主要是基于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及运
营维护等服务,是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不可或缺的支持手段。公司已形成了由
标准服务、高级服务和咨询服务构成的多级服务体系,从行业客户的战略方案制订
、系统策划、项目建设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产品升级和行业技术咨询服务与培训。
2、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为行业客户提供以自有软件为核心的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和项目实施服务,围绕
IT基础建设的系统集成服务,以专业化的流程体系和优秀的技术人才为支撑的技术
支持服务,以丰富的业务经验和专业技能为基础的顾问咨询服务,并从中获得收入
和利润。
(2)采购模式
在系统集成服务中需要采购的主要为软硬件产品,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
度和采购流程,供应商需要经过资质审核、内部评审、商务谈判等环节,才能入围
公司合格供应商目录。在采购环节,遵循多家合格的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原则。
同时,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采购审批制度,规范公司的采购管理。
(3)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研发团队,通过对目标市场的调研、目标客户业务需求的分析,开发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并以自有产品为核心,根据客户的业务要求进行定制应
用开发和部署。
(4)营销模式
公司通过自有的销售体系或者合作伙伴的渠道销售体系,向各终端用户推介本公司
软件产品及软件开发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支持服务及顾问咨询服务,通过投
标或单一来源谈判的方式获取订单。
公司的经营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在报告期内不存在重大变化。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长期以来,公司坚持“核心价值、核心产品、核心客户、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
核心价值是指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共性需求,能够实现跨行
业、跨客户以及跨业务的横向推广,同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实施成本,提高公司市
场竞争力。核心客户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了公司业务经营的稳步发
展,同时还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以及业务的创新提供了便利的落地实施机会。核心
产品和核心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深挖老客户需求、开拓新客户业务
的动力和源泉。
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来源于长期客户持续服务、新客户开发、新业务拓展三个
方面:
(1)长期客户持续服务
多年来,公司业务收入较大比例来自于长期客户,当该类客户大规模开展系统升级
或应用系统建设时,公司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当该类客户的业务需求趋于
稳定时,公司扩展业务规模的进度可能有所放缓。
(2)新客户开发
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良好的服务口碑以及过硬的资质,在客户新项目建设时
,有较大的机会扩展业务规模。报告期内,公司在金融、军工领域新客户群不断扩
大,成功开拓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客户,这些新客户将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
场机会。
(3)新业务拓展
IT服务市场整体上高度分散,其中包含多个细分领域,每个细分领域通过一段时间
的市场竞争,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其中部分细分市场集中度较高。在没有
行业性的业务机会或革命性的技术驱动前提下,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较难被打破,
服务商介入其非优势领域的难度较大。这种相对稳定的格局在出现新的行业性业务
机会或者革命性的技术驱动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并可能重构行业格局。公司未
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够准确把握行业机会与技术变革,推出满足客户
需求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持续研发及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紧跟金融行业IT解决方案的发展趋势,以电子渠道及渠道整合
、支付结算、新一代中间业务、交易银行为业务主线,在新型渠道类解决方案领域
已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公司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区块链、大数据、云
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的跟踪研究和应用落地。公司以提升金融行业信息化
水平为己任,通过不断创新、丰富、完善产品和服务,以技术创新支持客户业务快
速创新,不断提升专业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区块链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跟进相关主流的区块链平台以及开源社
区版本,借助公司在贸易融资领域的业务优势开展创新落地应用,积极对共识算法
、加密算法和跨链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工作。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三项区块
链领域发明专利。
公司的分布式云计算平台产品基于纯分布式、微服务、大数据架构设计,采用先进
成熟的消息中间件、数据库中间件,符合未来金融互联网化技术发展方向。提供涵
盖开发、测试、投产、运行、运营全过程支撑,工程提供产品、应用、技术、部署
、实施全架构设计。基于高效的分布式弹性架构以及便捷的自动服务管理平台,支
持整个系统无限扩充处理能力。
公司大数据平台涵盖数据综合管理中台建设、情报分析工具、数据分析建模工具、
管理工具、数据治理工具、数据开发平台、数据展现发布平台,在大数据的知识图
谱应用、可视化交互式数据分析研判以及模型自定义平台等方面能为用户提供完整
成熟的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也持续推进在金融领域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的优秀成果向空管领域转化,
通过将大模型技术与空管业务相结合,开展空管大模型研发和实践工作,打造具备
空管行业属性的大模型产品,为提升空管信息系统智能化水平和行业数据应用价值
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将云计算、大数据、大模型等先进技术与低空行业需求深度融
合,打造支撑低空监管、运行和服务三大体系的智能化信息平台,为国家低空行业
安全、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二)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金融行业提供满足各类不同需求的IT解决方案。在多
年发展过程中,公司积累了一批以银行业为主,涉及保险、债券等金融行业大中型
企业的优质客户,形成了涵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
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外资银行、大中型保险机构、国债公司、金融资
产交易所等在内的完整的、有层次的金融行业客户群,通过全面的软件产品及优质
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各阶段、差异化的信息化需求。在长期为金融行业信息化提
供服务的过程中,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许多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
合作关系,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均得到业界认可。
公司在空管行业拥有近二十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经验,在持续围绕空管数据信息服
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获得了从国家管理机构到各级管制单位客户的充分认可和高
度评价,为后续行业深化拓展积累了良好的客户资源。
(三)深厚的行业实施经验
金融行业信息化领域对
IT供应商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其在IT系统开发、服务等方面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更强调对银行客户的业务情况、业务流程、业务需求、管理体制等有深入的了解,
获取这些知识与经验均源于对金融客户长期的服务与积累。公司开发的软件产品能
够深度契合银行的相关需求,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公司在空管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在全国范围跨地域、跨机
构的大型复杂系统建设和运行保障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技术方向覆盖网络
通信、广域网传输交换、数据治理服务等方面软硬件产品研制,在空管行业数据信
息服务领域具备较强的能力。同时,公司将空管行业多年的业务和技术沉淀拓展到
低空领域飞行保障体系建设中,在行业监管、运行管理和飞行服务保障方面也积累
了丰富经验。
(四)核心团队及专业人才优势
金融信息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开发人员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复合的
知识结构以及技术积累。公司长期以来培养了一支融合了IT技术、金融业务知识及
行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对于高度复杂的金融信息系统开发具有独到的理
解能力和丰富的实施经验。公司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市场要求及公司实际的考核机制
,使得团队成员利益与公司发展保持高度一致。公司管理层深刻认同公司文化和经
营管理理念,对金融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方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
公司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建立了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实施与服务的人才梯队,目前
已拥有1800余名熟悉IT技术和金融业务的老、中、青结合、复合型的人才队伍,研
发、技术和项目实施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超过80%,充分满足了公司未来稳定发展
的需要。
公司注重对员工业务和技术能力的持续学习、提升和培养,对相关业务和技术知识
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有效培训使员工快速
领会和掌握,不断保持公司人才队伍专业性。公司在薪资待遇、发展方向、上升空
间、企业文化等方面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公司强化人才发展战略
,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探索与各大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
更好地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司通过建立健全长
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上市以来,公司针对核心技术和管理人才多次
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在实现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同时,彰显了公司在激励优秀人
才方面的决心,有利于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五)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公司建立了全国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报告期内拥有9家子公
司及10家分公司,形成了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全国性营销及
服务网络,公司的客户范围遍及全国。
全国性的战略布局不仅提高了公司对客户响应速度,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还有利
于公司对于区域性客户的拓展。
(六)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与华为、新华三、联想、浪潮、CISCO、IBM、Oracle等国内外著名产品供应商
保持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且对这些厂商公司的产品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厂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成熟
的技术和产品,利用新晨科技本地化优势,为国内客户提供行业内高标准、高质量
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并得到了业界及客户的广泛认可。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核心客户、核心产品”的经营思路,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开展研发、调整优化人员结构等一系列
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各项经营工作,继续保持了主营业务的盈利。由于公司部分子
公司全年经营业绩未达预期,公司对子公司相关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估算该资产
存在减值迹象,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故致使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为负。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4,949.06万元,实现营业利润-8,489.32万元,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45.95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37
,888.0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56,400.34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各项工作:
(一)坚持以金融科技为核心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在金融行业领域继续坚持“核心客户、核心产品”的双核心战略,
顺利实施了多个紧贴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态势的重要项目。
1、核心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核心客户的持续性、创新性业务需求,
发挥自身技术和研发能力,结合行业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公司积累的项目实施经验
,顺利实现了客户项目落地,保持了核心客户黏性。
(1)邮储银行
邮储银行方面,公司在该客户全面推进了渠道管理平台(涵盖传统渠道、电子渠道
及企业渠道)、远程银行系统、信用卡智能客服系统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多个关键
项目的功能迭代与优化需求落地。公司在达成客户既定需求的基础上,在电子渠道
系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技术突破,成功引入服务网格技术;远程银行与信用卡智能
客服顺利完成了国产化升级改造。在创新技术领域,公司成功中标并顺利实施邮储
银行语音智能化大模型项目,实现了创新技术应用与银行客户需求的有效结合。
(2)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方面,公司在该客户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保持了核心团队稳定,承接了
其信银国际企业网银配合现金管理改造项目、信银国际移动银行项目、中信银行数
智司库贸易融资项目、中信银行银河业务架构中心子系统建设实施服务项目等多个
项目,同时协助客户建设科技运营团队,为客户的系统技术运营服务提供了有力支
持。
2、核心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在核心产品方面以“双轮驱动”战略为指引,在项目实施与出海战
略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上线了中国光大银行国际结算系统重构
项目二期工程和兴业银行涉外汇款项目二期工程,高质量完成了中信国结外包项目
,实现团队规模稳定发展并顺利完成管理团队新老交替;邮储银行国际支付前置项
目严格遵循客户的战略规划,圆满完成了2024年全周期交付任务。此外,报告期内
公司成功落地新国结条线首个城商行标杆项目——黑龙江农信新国结系统,提前达
成阶段性开发目标。出海战略方面,通过系统梳理国结条线人才结构,公司组建了
精简高效的国际化支持团队支撑海外项目拓展需要,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阶
段性进展。
(二)稳步拓展低空经济业务空间
报告期内,在保持国家空管数据信息服务体系和低空行业应用建设成果平稳运行的
前提下,公司稳步开展空管行业数据应用和低空空域服务方面的技术研究和业务实
践,为完善数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提高低空行业保障服务能力提供了更多支撑
,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空管行业数据信息服务领域和低空运行保障领域的市场地位
和业务竞争力。
在空管行业数据应用方面,公司持续推进通用大模型平台技术迭代,结合对空管业
务和数据的分析研究,积极开展空管业务数据大模型应用的论证和实践,为进一步
挖掘空管数据价值,提升空管数据应用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手段。在低空空域服务方
面,公司持续推进空域服务和空域监视在气象人影部门和行业运行单位的应用拓展
,强化空域规划、活动审批、飞行监视、空域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管控能力,为公
司在低空行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矗
(三)持续开展创新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在创新方面持续开展研发投入,协助二十余家主要客户进行了基于
创新技术的场景探索。
在AI大模型领域,公司成功推出了包括大模型应用平台、多媒体智能质检、智能监
控、智能培训、智能知识库、智能助手、信贷报告生成助手,债券发行智能分析等
在内的十余款创新产品,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矩阵,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
影响力,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大数据领域,公司协助客户继续推进远程银行的智能营销策略平台建设,帮助客
户在营销业务领域打开新的局面。在区块链领域,公司继续发挥自身技术和业务优
势,在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成功实施了凭证式国债区块链项目,并且帮助邮储银行
、中信银行等核心客户持续拓展区块链生态。
在低空经济领域,面向未来低空多任务高密度规模化运行场景,基于多维度探索,
公司自主打造了市域一体化“低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采用空域网格技术
、多元融合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实现了5大核心业务能力,支持空域规划评估、
飞行计划一键申报受理,具备飞行态势实时监控和预警告警能力,能够实现全方位
飞行服务和安全保障。
(四)优化提高运营管理精细化程度
报告期内,公司着重提高运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明确工作目标、合理分配工作、
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设定清晰、具体的工作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确保
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公司执行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员工的能力和特长,
根据员工的特点分配任务,让每位员工清楚自己的责任和贡献,定期检查目标完成
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分工,避免资源浪费。此外,公司通过业务流程管
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手段,优化公司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实现更加科学、
高效的管理。
(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及激励机制,在薪酬与绩效管理方面进行相
关机制的优化与完善,结合公司业务发展模式,进一步细化绩效考核与激励政策,
实现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经营效益的趋同发展及互利共赢。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
建设,通过外部人才引进重点挖掘市尝技术类关键人才,推动公司新客户、新业务
的开拓,实现核心技术及新技术人才团队的搭建与完善。与此同时,公司关注核心
管理梯队及业务骨干的培养,持续开展后备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包括为高
层管理队伍做人才储备的鲲鹏班以及为中层管理管理队伍做人才储备的雏鹰班。公
司根据年度培训计划逐步落实中高层管理干部培养培训、人才资源池动态建设、管
理干部晋升任命等相关工作,为支撑公司高效运营、可持续发展不断培养并输送优
质人才。此外,为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在兼顾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优化
技术团队人员结构,不断提高公司经营产出效率,合理把控公司运营成本,提升组
织效能。
(六)推进品牌建设树立优质形象
报告期内,公司参加了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MWC上海)、2024空天信息大会暨数字地球生态峰会、上海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
展推进大会暨重点低空经济企业走进上海系列活动、“一带一路”企业出海论坛、
第八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新发展大
会等多项活动,参展了2024低空经济大会、第三届数据治理年会暨博览会以及第十
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有效推广了新晨科技品牌和市场形象。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了华为多产品钻石经销商的认证,获得了中信银行2023年度白
金合作伙伴奖和2023年度信息科技供应商优质服务奖、华为“行业卓越贡献奖”等
多个重量级奖项、第23届中国IT用户满意度大会暨首届工业产品满意度交流会相关
奖项、2024年度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2024京津冀物联网场景应用优秀品
牌企业等多项荣誉,公司业务获得了客户和行业的广泛赞誉。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
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
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
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
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金融科技领域
2025年是《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收官之年,中国金融科技正从
“立柱架梁”迈向“积厚成势”,全球趋势也与之呼应。新动向聚焦AI、区块链、
数字支付和绿色金融,而未来方向则指向数智化、去中心化和普惠化。然而,数据
治理、隐私安全和技术风险仍是需要解决的挑战。金融科技的下一步,将是在技术
创新与社会价值的交汇处,探索更高效、更公平的金融生态。
公司将充分发挥在金融渠道及渠道管理、贸易金融、中间业务、交易银行、债券和
信托等业务领域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优势,深度整合在大型语言模型、云计算、大数
据、区块链、元宇宙数字人以及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前沿创新领域的技术
专长,并凭借长期深耕金融领域的丰富交付实施经验,全方位助力金融客户的数字
化转型。公司将为金融客户提供全局、全生态的数字化建设支持,积极推动重点客
户的应用落地,并致力于将成功经验广泛推广至金融行业的更多客户群体。
2、低空经济领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健全现
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
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健全重
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发展
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推动收费公路政策优化。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
水平,推进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公司将立足于传统空管核心业务领域的深厚积累,稳健推进低空经济领域的参与程
度,充分利用大型语言模型、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的应用前景,通过构建低空支撑平台,实现低空监控、低空防务以及低空信息交换
与管理等一系列低空应用场景的落地与示范应用,打造以空管业务为特色的核心产
品体系。
3、创新技术领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健全因
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
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
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强关
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
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
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
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
。
近年来,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成功落地多项大语言模型业务应用,并实现了大量区
块链应用的落地实施。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尤其是大语言模型方向
以及区块链领域的投入,深度融合大数据、隐私计算、元宇宙数字人和边缘计算等
前沿技术,助力客户构建更广泛、更智能、更可信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扩充创新人才队伍,聚焦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区块链和
边缘计算等关键创新技术领域。公司将以核心产品为依托,逐步实现从创新技术知
识覆盖到能力覆盖,再到产品与服务覆盖的全方位拓展。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金
融和低空行业的创新科技应用落地,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具价
值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二)公司发展战略
1、整合公司资源,保证金融科技核心业务领域稳健发展,保障重点业务的资源投
入。在此基础上,尝试产品“出海”策略,围绕国家一带一路规划,重点探索布局
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借助现有服务客户优势,拓展相关国内银行海外分行、外资银
行境内分行等业务机会。
2、积极参与国家低空经济产业,推进空管行业信息化建设。依托低空经济快速发
展的新形势,公司将凭借多年在空管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聚焦低空产
业保障能力建设,以低空行业发展需求为指引,围绕低空行业监管、运行和服务保
障支撑能力打造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核心产品,提供全面、高效、安全的优质低
空飞行服务,有效提升低空空域使用效能,助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更好发展。
3、依托公司级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为产品和客户赋
能。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为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增长提
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尤其是大语言模型方向、区块链、大数据
、云计算等领域,并重点投入公司已具备行业优势的大数据、区块链平台技术,持
续在大语言模型、全栈云平台、隐私计算、元宇宙数字人、AIGC等创新领域加大投
入,力争保持在技术领域的行业领先性。鼓励内部研发成果的转化,完善并优化研
发激励机制。
4、创新技术和传统优势业务相互促进。借助在渠道和渠道管理、贸易金融、中间
业务、交易银行、债券和家族信托等领域的业务优势,积极推进相关创新技术融合
落地应用。此外,通过创新技术在相关业务领域的融合落地应用,在智能化、自动
化、全业务链和生态化上优化产品,提高其协助客户数字化转型竞争力的同时提升
公司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相关领域业务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经营计划
1、市场机会为先,注重高质量发展
2025年公司将继续注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拓展的投入,探索
多种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对重点的金融细分领域,加大市场和技术投
入,继续保持公司在这些领域的先发优势。同时,加强公司内部精细化管理,降本
增效。通过量化、导向性的考核指标,及时地进行考核和激励,提升公司内部活力
,形成业务增量与及时激励的正向反溃
2、依托分支机构整合资源,提高人员效能
重点依托武汉、深圳、合肥、成都、西安和长沙等多地的分子公司,引入和储备高
素质的毕业生,定向招聘各级别实施人员,灵活调整武汉、深圳、合肥、成都、西
安和长沙等多地实施人员在公司整个实施队伍中的比例。积极利用武汉办公场地,
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推进技术资源整合,提高人员复用率,加强对市场的支持能
力。
3、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强创新实力
扩大研发中心规模并专项引进研发型人才,通过创新产品研究应用、既有产品持续
优化和引进产品消化吸收并举,提升公司整体产品化程度,提高行业竞争力。
依托公司级创新中心,继续给予特殊的人才待遇和经费支持,对市场上的热点技术
包括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方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元宇宙数字人、AIGC等
,结合公司目前在客户端已落地项目的成功经验和自身丰富的业务经验,通过各种
形式做到知识领域全覆盖,逐步完成能力和产品(服务)的覆盖,提高行业知名度
。
4、抓住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拓展低空空管业务
公司将持续按照“围绕低空保障产业,聚焦低空飞行、低空安全和低空监视三方面
保障能力建设”的具体规划,不断提升体系化覆盖和行业服务支撑能力,夯实空管
行业数据信息核心服务商地位。
(1)低空飞行保障能力建设方面,目标是为低空监管、运行和飞行用户提供空域
管控、空域监视、安全监管、计划审批、任务规划、信息保障等主要管理与服务支
撑,依托低空空域申报平台产品,在持续推广人影行业市场的同时,拓展平台在空
域智能管控、飞行任务规划、空域态势感知、空域安全监管等方面能力,形成公司
低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产品,为低空行业运行提供体系化支撑保障。
(2)低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方面,目标是为重要区域低空空域范围内各类飞行活
动目标的发现、识别、锁定、追踪和反制提供一体化智能信息化手段支撑,通过整
合无线电、雷达、光电等无人机探测与反制技术,运用大数据、大模型和空间网格
等核心技术,基于低空综合监视系统,研制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下一代低空防务平
台,助力建设低空一体化体安防新型基础设施。
(3)低空监视能力建设方面,目标是为各级各类机尝起降点管理或运营用户提供
低空空域的态势感知、综合监视、智能管制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撑,通过开展低空监
视能力问题研究和技术论证,打造低空监视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
基础技术支撑。
5、发挥传统金融业务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增量市场
依托国家鼓励企业积极出海政策和“一带一路”的良好合作环境,公司制定产品和
创新技术能力国际化策略,梳理公司成熟度高、与海外适配性强的产品和创新技术
能力,按国际化标准推进适配、优化改造和资料准备等工作。围绕国内商业银行的
海外分行、外资银行的境内分行,以及在“一带一路”的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当地银
行,积极寻找和跟踪商务机会,积极尝试国际化落地工作。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核心业务所在行业呈现市场参与者多、竞争分散程度较高的特点,近年来相关
行业技术升级、产品迭代需求旺盛,吸引新进竞争者参与到行业竞争中,导致行业
竞争加剧,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风险。因此,公司将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市
场影响力、充分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强化市场开拓和业
务拓展,保障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2、人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行业内对高水平技术人才的争夺推动了员工薪酬的上涨。此外,随着公司在新技术
应用方面的深入探索,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人力成本普遍较高。如果营业收入增
幅与人力成本增幅不匹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公司将根据不同
的业务模式以及客户要求优化技术团队的人员结构,在保证交付质量以及风险可控
的前提下,将技术团队的费用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公司已在武汉、天津、合肥、
成都、西安、沈阳和长沙等地成立了人才基地,作为整个公司的技术资源池,以缓
解公司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3、大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排名靠前的客户收入占比较大,大客户集中度较高。因此,
公司在制定经营策略时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在与现有客户建立长
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持续跟踪新技术,开发新业务和新产品,以保持技术和
业务的领先性,并持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增加客户黏性,有效提升存量客户的忠
诚度;另一方面,利用技术和业务优势,积极开拓新客户。
4、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公司所在行业呈现技术更新迭代快、市场需求变化快的特点,近年来云计算、大数
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更新速度加快,对公司快速把握技术发
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公司将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加强公司创新能力,同时持续加强专业化人才团队建设,通过
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上海新晨信息集成系统有限公|       2000.00|     -181.45|     7903.42|
|司                        |              |            |            |
|上海点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9.90|      103.11|
|北京新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3000.00|     -289.13|     2654.08|
|北京清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200.00|     -190.65|     1619.55|
|北京瑞得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000.00|       68.68|     6952.33|
|广州新晨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        200.00|        9.66|      436.26|
|司                        |              |            |            |
|武汉新晨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2800.00|     -131.47|     2669.41|
|江苏新晨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       1000.00|      842.65|     7911.46|
|司                        |              |            |            |
|海南新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1000.00|       -8.73|      135.78|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新晨科技(300542)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