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942 新农股份 更新日期:2025-04-22◇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化学农药原药及制剂、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农药行业 | 52446.22| 16248.52| 30.98| 97.32|
|其他 | 1445.59| 700.16| 48.43| 2.68|
├────────────┼─────┼─────┼───┼──────┤
|制剂 | 26790.22| 13990.16| 52.22| 49.71|
|中间体 | 15006.02| 2195.74| 14.63| 27.84|
|原药 | 10649.99| 62.62| 0.59| 19.76|
|其他 | 1445.59| 700.16| 48.43| 2.68|
├────────────┼─────┼─────┼───┼──────┤
|国际 | 10932.81| 1364.55| 12.48| 100.0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农药行业 | 79853.23| 16933.40| 21.21| 97.26|
|其他 | 2250.00| 1126.37| 50.06| 2.74|
├────────────┼─────┼─────┼───┼──────┤
|制剂 | 35675.24| 16809.12| 47.12| 43.45|
|中间体 | 25656.44| 2336.37| 9.11| 31.25|
|原药 | 18521.55| -2212.09|-11.94| 22.56|
|其他 | 2250.00| 1126.37| 50.06| 2.74|
├────────────┼─────┼─────┼───┼──────┤
|国外 | 17218.20| 2494.83| 14.49| 100.0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农药行业 | 46880.47| 11859.46| 25.30| 96.69|
|其他 | 1602.98| 1009.62| 62.98| 3.31|
├────────────┼─────┼─────┼───┼──────┤
|制剂 | 22002.38| 11165.74| 50.75| 45.38|
|中间体 | 15534.16| 1753.95| 11.29| 32.04|
|原药 | 9343.92| -1060.23|-11.35| 19.27|
|其他 | 1602.98| 1009.62| 62.98| 3.31|
├────────────┼─────┼─────┼───┼──────┤
|国外 | 7509.03| 573.49| 7.64| 82.41|
|其他业务 | 1602.98| 1009.62| 62.98| 17.59|
└────────────┴─────┴─────┴───┴──────┘
【2022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农药行业 | 121261.73| 30472.94| 25.13| 97.15|
|其他 | 3554.99| 1396.37| 39.28| 2.85|
├────────────┼─────┼─────┼───┼──────┤
|中间体 | 56119.30| 9507.20| 16.94| 44.96|
|制剂 | 38693.29| 19546.51| 50.52| 31.00|
|原药 | 26449.13| 1419.23| 5.37| 21.19|
|其他 | 3554.99| 1396.37| 39.28| 2.85|
├────────────┼─────┼─────┼───┼──────┤
|国外 | 31773.88| 5621.86| 17.69| 89.94|
|其他业务 | 3554.99| 1401.87| 39.43| 10.06|
└────────────┴─────┴─────┴───┴──────┘
【3.经营投资】
【2024-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概述
2024年上半年,农药行业竞争依旧激烈,国内新增产能投产,大部分原药产品供过
于求,原药价格持续下滑;下游应用端需求不振,渠道库存积压,市场竞争加剧。
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公司保持战略定力,贯彻“决胜在专业,体系赢未来,深
化优化出成效”的年度方针,以年度目标为引领,坚定不移加强技术服务,深化推
进渠道和品牌建设;以创新为源,坚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新农特色的产品及
组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切实完善安全环保管控工作,有效组织生产,保障客
户需求。2024年上半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提升营销实力,巩固深化“杀细菌剂第一品牌”
报告期内,公司制剂业务持续优化具有新农特色的技术营销模式,通过聚焦“6+1
”核心作物,将技术服务持续深入到重点县、重点乡镇,不断巩固精诚店“桥头堡
”,精准服务目标用户和农户;渠道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布局挑选深化,加快
提升乡镇终端覆盖度,在市场需求紧缩的大环境下,核心产品碧生销量取得同比一
定幅度增长,渠道合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产品(“绿健萃”、“碧锐”等)在渠
道布局和技术推广得到加强,深入客户心智,销售质量明显提高;以“人效”为根
本,强化营销管理体系和组织能力建设,着力推进技术服务体系与作业体系优化和
深化,通过持续赋能培养、在岗实训,具备专业化、职业化素养的技术营销队伍进
一步得到夯实,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体系保障。
(2)全链高效协同,推进精益化运营
报告期内,公司以盈利为目标、以财务经营分析为抓手,坚实推进工业品业务“性
价比”策略,不断发挥一体化模式优势,提升精益化运营水平。市场端,聚焦重点
产品、重点客户,深入市场研究和竞争分析,巩固战略客户业务,大力拓展新市尝
新客户;技术端,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推动产品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成本
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生产端以“高品质、高保障、高效率、低成本”为标准和
要求,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确保稳定供应。报告期内,公司“销、产、供、技、人
、财”全链高效协同进一步加强,精益化运营持续深化优化,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
(3)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新实力是公司在农药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2024年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995.85万元,占营业收入5.56%;截止报告期末,累计获
得151件专利权证书(国内138件,国外13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在审专利31件
(国内25件,国外6件),其中12件为发明专利。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产品规划,自
主开发和合作引进并举,构建并开发具有新农特色及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及组合
;加大生物制剂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融合发展;通过优化装置
工艺,积极提高产品质量指标,升级产品品质、优化产品性能,以创新驱动提升竞
争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4)提升EHS管理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EHS法规和标准,全面夯实并持续优化EHS体
系。各子公司根据各自情况完成安全现状评价工作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完
成新老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实施安全监督检查,组织安全应急演练。公司认真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强公
司环保管理,修订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公司各子公司建立健全立体环保监控体系,
设置在线监控点位,实现在线参数24小时实时监控,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对异常情况及时整改,确保污染物排放100%达标。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安全、环
保事故。
2、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学农药原药、制剂及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
产品为噻唑锌、吡唑醚菌酯、毒死蜱、三唑磷等原药及制剂产品,以及乙基氯化物
、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苯肼及苯肼盐、1,3-环己二酮等中间体产
品。
(2)主要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
化学农药行业属于精细化工产业,位于整个化工产业链的末端,农药中间体、农药
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构成了完整的农药产业链。
3、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究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检测、销售体系,根据客户的
需求,结合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经营活动。
(1)采购模式
公司设立采购部,负责公司原辅料、备品备件和设备的采购工作。
对于原辅料采购,计划部门根据市场供应情况、订单情况通过ERP系统生成请购单
。采购部每年对合格供方进行评价,形成合格供方名录,并根据ERP系统的请购单
在合格供方名录中筛选物料供方,进行商务谈判、合同订立以及物资交付等工作。
仓库部门根据到货单进行报检,经质管部门检验合格的物料方能入库。财务部负责
合同审核并参与部分物料的商务谈判工作,并根据合同及发票支付相应的货款。
由于ERP系统已经充分考虑物料的运行周期及需求量,采购部一般根据系统的请购
单进行下单。对于市场紧俏尤其是预计将涨价的原材料,会进行适当备货。对部分
重点物料,为了保证优质优价以及优先供应,与供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战略
采购。部分重点物料的采购由采购部、财务部以及职能部门组成的采购小组实施采
购。
对于设备的采购,先由设备与技术部门进行选型,采购部门根据选型结果进行市场
的比价及采购工作,设备到货后由设备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
(2)生产模式
公司大部分产品“以销定产”,以满足订单需求为主,适当考虑安全库存,以确保
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设立计划部,主要负责公司的计划编制和计划组织协调管理,
根据营销部门的销售计划及实际库存编制下达年、月的《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
计划》。公司设立生产管理部,主要负责根据《生产计划》,编制《车间排产计划
》,并组织和指导各生产车间实施生产和控制等。生产车间根据《车间排产计划》
,负责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标准进行组织生产,按照目标控制好质量、成
本和安全环保等各项目标指标。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包括中间体、农药原药和制剂。公司生产的中间体用于自行加工原药,或
者出售给其他农药厂商继续加工原药;生产的原药由公司继续加工成制剂销售给经
销商,或者销售给其他的农药厂商继续加工复配成制剂。由于农药制剂产品的终端
用户极度分散,公司制剂产品销售采用了国内农药行业通行的经销商销售模式。
4、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全球农药刚性需求依旧,农药需求总体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全球人
口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扩大,对农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病虫害高发
地区,农药的需求量会大幅增加。根据QYResearch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球农药市
场销售额达到了6839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9847亿
元人民币,2024年至2030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3%。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全球农
业生产扩大、病虫害防控需求增加以及农药技术创新等因素的推动。
截至2024年6月底,国际市场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农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市场竞
争激烈。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以跨国公司拜耳、巴斯夫、科迪华、富美
实、先正达等为代表的农药巨头的业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各大跨国公司基本
将重心放在对现有产品新剂型、新配方、新应用场景的开发上,通过产品创新与升
级、市场拓展等手段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生物农药市场受益于环境驱
动发展态势良好,规模增速远超化学农药,随着化学农药使用的进一步减少,生物
农药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供需变化影响,2024年上半年我国农药市场整体维持低位
运行,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在产量方面,上半年国内农药原药产量保持增长态势
,1-6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190万吨,同比增长31%
。价格方面,农药原药价格继续呈现下滑趋势,价格处于历史低位,2024年6月30
日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报76.14点,同比去年下跌12.6%,跟踪的上百个产品中,
同比去年73%的产品下跌。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育全球20%的人口,粮食安全
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也长期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
理政的头等大事。而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提升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是满足粮食
需求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因此农药使用需求刚性,使用需求基本稳定。同时随着
在作物病虫防治上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高毒、高残留农药市场退出加快,
为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国内农药企业原始创新
能力不足,一体化布局处于起步阶段,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中国在原药生产和中间
体定制加工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制剂加工水平及品牌认可度相对较低,行业呈
现“原药强、制剂弱”的特征。这将推动农药行业加速整合,继续向集约化、规模
化方向发展。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有序推动农药行业积极整合产业资源,着力解
决企业多、散、弱的问题,大型国有企业发挥资金优势,积极并购优势资源,努力
打造世界级农化巨头,部分民营农药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兼并重组、加大创新投入
等迅速发展壮大。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中间体-原药-制剂”产业链一体
化企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具有研发创制能力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日
益显现。
5、公司主要产品对应市场的情况及现状
杀菌剂,是指用来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农药,主要可分为真菌、细菌、微生物病
害防治药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消费品质追求的提高,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
种植面积得以不断扩大,加上极端天气频发,新型病害流行等因素影响,作物细菌
性病害的防控迎来较大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引起作物病害的细菌种类超过50
0种,有200多种发生在中国;在中国年病害发生面积1.2亿亩次左右,造成减产可
接近20%,成为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病原物(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但是针对
细菌性病害的产品数量仅占防治病害类药剂的2.6%,且同质化严重,并且防治细菌
病害的创新药开发周期长、费用高,过去十多年已无新型的化学药上市,特别是环
境友好型的新药更是匮乏。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登
记杀菌剂产品11,174个,其中登记“细菌”病害的“细菌”药剂登记证为138个,
有效成分48个左右,以有机铜、抗生素或者两者的复配产品为主。随着人类社会的
快速发展,高品质农产品食品消费需求升级和生活生态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未来
不易产生抗药性、更加安全环保、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将迎来较好的市场机遇。
公司主要产品噻唑锌属于杀菌剂中的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噻唑锌(碧生)作为公
司2009年获得登记并推向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低毒高效创制杀菌剂,
以其独特的安全性、可混性、补锌保健等功效,广泛应用于粮食、果树、蔬菜等经
济作物,并进入国内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农药清单,弥补了市场上缺少优秀的绿
色防控细菌性病害产品的局面,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公司始终坚持差异化定位,
聚焦以噻唑锌(碧生)为核心的碧氏系列制剂产品、聚焦“6+1”核心作物,通过
十多年的技术营销和推广,产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用户口碑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
高,已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和创新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情报研究、合成技术研发、制剂研发、生物农药研发、应用与推广技
术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等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与研发体系,并在行业内率先引进自
动化数据采集与集散控制技术(DCS)生产装置,使得公司在技术管理与研发体系
上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先后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
优势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知识产权示
范企业、浙江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浙江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凭借在创新资源配
置和创新产出绩效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公司2006年-2007年连续两次跻身中国农药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2010年8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
后管委会核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6年7月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被认定为“
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公司秉承“创新促发展、科技增效益”的理念,持续对工艺技术进行重大改造和提
升,不断开发和研制新产品、新技术。其中“毒死蜱、三唑磷水性化制剂产业化开
发研究”等三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关键农药中间体——
乙基氯化物的工程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毒死蜱的清洁生产工艺开发”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噻唑锌杀菌剂
的创制开发”和“磺草酮的清洁生产技术”两个研发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
支撑计划”,“不对称催化氧化及(S)-羟基茚酮酸甲酯绿色制备技术项目”被列
入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
奖”三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等荣誉。2016年12
月,公司所申请的“噻二唑类金属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号ZL001321
19.6)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
。2018年4月,公司“安全高效杀菌剂噻唑锌的创制开发与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
术进步一等奖。2019年,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获评“浙江省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
。2022年公司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浙江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
23年6月,公司“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教育
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4年1月,公司“设施黄瓜新成灾病害关键防控技术创
新与应用”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151
件专利权证书(国内138件,国外13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实用新型52件,外
观设计专利40件;在审专利31件(国内25件,国外6件),其中12件为发明专利。
2、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公司产品包括中间体、农药原药和农药制剂,覆盖了整个农药产品产业链。公司原
药产品和大部分制剂产品所需中间体、原药由公司自产,不仅节省了中间各环节的
交易成本,并且保证了中间体到原药再到制剂各类产品的品质持续改进和稳定提升
,兼具综合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形成可持续的供货保障。因此,相比原药类
、制剂类的农药企业,本公司“中间体-原药-制剂”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更具竞
争优势。
3、产品优势
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环保的绿色农药原药、制剂和中间体,与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建立了坚实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国际农化企业巴斯夫、先
正达、FMC等多家农化类跨国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富有竞
争力和市场差异化的新产品。
(1)噻唑锌原药及系列制剂产品
噻唑锌是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产品,噻唑锌及其系列复配
制剂产品聚焦细菌性病害市场及细菌与真菌性病害混发市场,以其独特的安全性、
可混性、补锌保健等功效,广泛应用于粮食、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得到市场的
普遍认可。该产品的主要生产技术“噻二唑类金属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
利于2016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中国专利金奖”。2018年
4月,公司“安全高效杀菌剂噻唑锌的创制开发与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
等奖。2023年6月,公司“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4年1月,公司“设施黄瓜新成灾病害关键防
控技术创新与应用”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
(2)吡唑醚菌酯原药及系列制剂产品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广谱杀菌剂,能防治由子囊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和卵菌纲等
多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同时它又是一种激素型杀菌剂,能使作物吸
收更多的氮,促进作物的生长。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
环境均安全友好。公司掌握了吡唑醚菌酯从原药到制剂的一整套流程工艺,产品的
成本和品质均得到有效保障。
(3)毒死蜱原药及系列制剂产品
公司生产的毒死蜱系又一取代高毒农药的杀虫剂类产品,其生产工艺、产品质量、
制剂水平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毒死蜱系列产品曾获得国家科学技
术进步二等奖、获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知名产品。
(4)三唑磷原药及系列制剂产品
公司拥有国内首条三唑磷原药生产线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为我国取代高毒农药防治
水稻害虫发挥了重要作用,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
公司制剂类产品多为水性化剂型,具有环保、用药安全、不易产生药害、与其他农
药无交互抗性等特点,符合国家对农药产品发展的要求,市场前景广阔。
4、品牌和市场优势
公司具有三十多年高效、广谱、安全农药的销售经验、专业的销售团队及完善的销
售网络。国内销售网络覆盖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华北、东北、西北等20多个
省份;同时,公司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产品远销欧盟、美国、南美、东南亚、南
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海外客户主要包括巴斯夫、科迪华、拜耳、FMC等多
家国际知名农化企业。公司通过优秀的产品品质、稳定的供应和完善的服务,与海
内外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2000年至今,公司毒死蜱、三唑磷产品先后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毒死蜱产品
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吡唑醚菌酯原药于2020年
11月通过荷兰植物保护产品和杀生剂授权委员会(CTGB)的“欧盟等同认定”。“新
农”商标多次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12年2月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
”,2020年1月被评为“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020年11月被中国农药发展
与应用协会评为“2020年度农药出口知名企业”,2021年5月获得中国农药工业协
会“2020年全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称号,2021年度被评为浙江拾专精
特新”中小企业。
公司自主创新化合物噻唑锌及系列复配制剂产品,获得《首届中国绿色农药博览会
金奖》、《2020全国十佳领航“细菌性病害”防治产品》,《2020“品质柑橘”优
秀杀菌剂(碧生)》,并多次获得《我信赖的绿色防控品牌产品》、《农民心目中
的好产品》、《中国植保产品贡献奖》、《中国植保市场畅销品牌产品》等荣誉称
号。
5、安全和环保优势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安全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安全和环保能力直接关乎企
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通过多年的悉心经营
形成了以下的优势:
一是安全和环保的管理基矗公司将“100-1=0”和“企业可持续源于环境可持续”
的安全与环保理念通过长期的培训和实践形成了全员共识,扎根于全员的思想和行
动;与知名咨询公司合作,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
管理体系并通过行业和政府部门的认证。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持续自主优化,形成
了具有新农特色、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安全和环保技术研发能力。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20多年的紧密合作,从
源头上研发绿色合成工艺和安全环保型的制剂,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的竞争能力。
这些绿色合成或者清洁生产技术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金
奖一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三项。
三是长期注重安全和环保的投入。公司通过持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不断提高员工
综合素质,革新工艺,完善环保基础设施配置,形成了一整套三废治理的设施并建
立了环保远程监控网络,使公司环保工作从本质上得到了可靠的保障,环保管理达
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也先后获得省政府环保“六个一工程”先进企业、台州市环
保“十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风险
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农药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末,我
国现有规上农药企业826家,主要以生产仿制农药产品为主,企业多、孝散的问题
比较普遍。与此同时,国际农药行业巨头逐步进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
争。本公司在国内较早引入了三唑磷、毒死蜱等杀虫剂,并陆续研发成功噻唑锌(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农药)和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经过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
和生产工艺改进,公司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显现出良好的
发展前景,可能会吸引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细分市场,导致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加剧
,影响公司业绩。公司将持续加强产品技术改造,加大节能降耗挖潜,同时加快发
展新产品,增加新的赢利点,增强抗风险能力。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较大,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营业成本及毛利
率会有较大影响。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而本公司不能有效地将原材
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或不能通过技术工艺改进创新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将会对
本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采购控制,提升采购能力,努
力降低采购成本。
3、安全生产风险
本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农药原药、制剂及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生产,部分原料、半成品
或产成品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
艺,对操作要求较高。尽管公司配备了较完备的安全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事故预
警、处理机制,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但仍不
排除因设备工艺不完善、物品保管及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事
故,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将秉承“100-1=0”的安全理念,加
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并通过装备技术的创新,将先进的自动化数据采集与
集散控制技术成功运用到生产,实现了生产工艺连续化、装备自动化和过程密闭化
,努力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4、环境保护风险
农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废”)等环境污染物
。本公司一直注重环境保护,近年来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保证“三废”
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具备完善的环保设施和管理措施。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及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地方政府及企业的环保
责任大大增强,同时对企业执行环保法规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随着国家整体环保
意识的不断增强,未来可能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对农药生产企业提出更高的
环保要求。环保标准的提高需要公司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提高运营成本,可能对
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公司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将“企业的可持续源于环
境可持续”环保理念通过长期培训和实践形成全员共识,并致力于环保集成技术的
开发和应用、装备技术的提升和改进,通过工艺技术的集成创新,从源头上大幅消
减污染物的产生,持续提升环保治理的水平。
5、公司经营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IPO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市场及营收规模的不断增大,公司的资产
、经营规模、营销人员、销售网络将得到迅速扩大,对高水平研发、销售、管理、
财务人才的需求大幅上升,对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
能及时提高,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各
类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并胜任工作,存在着因公司业务快速成长而产生的管理风
险。公司将不断改进、完善集团化管理架构体系,统筹各生产基地、分子公司管理
,强化内部的流程化、体系化建设,加大风险管理力度。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06-30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浙江新农进出口有限公司 | 500.00| 11.16| 1169.32|
|浙江新农化工销售有限公司 | 1000.00| 760.91| 7957.20|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台| 10000.00| -| -|
|州新农精细化工厂 | | | |
|江苏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 20000.00| 1632.11| 25951.32|
|新农(杭州)生物技术研究院有| 1000.00| -42.76| 77.00|
|限公司 | | | |
|台州新农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0| 866.17| 23233.85|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