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988 华工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21◇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以激光加工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
的光联接、无线联接业务,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以及激光防伪包装
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 746649.74| 141556.11| 18.96| 63.77|
|备制造 | | | | |
|传感器及感知材料制造 | 409534.76| 108627.19| 26.52| 34.98|
|租赁及其他 | 14733.05| 2101.30| 14.26| 1.26|
├────────────┼─────┼─────┼───┼──────┤
|光电器件系列产品 | 397481.81| 33427.92| 8.41| 33.95|
|敏感元器件 | 366819.07| 94274.37| 25.70| 31.33|
|激光加工装备及智能制造产| 349167.93| 108128.19| 30.97| 29.82|
|线 | | | | |
|激光全息膜类系列产品 | 42715.69| 14352.82| 33.60| 3.65|
|租赁及其他 | 14733.05| 2101.30| 14.26| 1.26|
├────────────┼─────┼─────┼───┼──────┤
|国外 | 138146.17| 33472.11| 24.23| 100.00|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 332199.74| 73398.42| 22.09| 63.88|
|备制造 | | | | |
|传感器及感知材料制造 | 184355.70| 47472.94| 25.75| 35.45|
|租赁及其他 | 3455.57| 1010.52| 29.24| 0.66|
├────────────┼─────┼─────┼───┼──────┤
|激光加工装备及智能制造产| 172724.16| 60937.60| 35.28| 33.22|
|线 | | | | |
|敏感元器件 | 164448.64| 42158.66| 25.64| 31.62|
|光电器件系列产品 | 159475.58| 12460.83| 7.81| 30.67|
|激光全息膜类系列产品 | 19907.05| 5314.28| 26.70| 3.83|
|租赁及其他 | 3455.57| 1010.52| 29.24| 0.66|
├────────────┼─────┼─────┼───┼──────┤
|国外 | 56982.36| 17220.08| 30.22| 100.00|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 630066.87| 137708.48| 21.86| 61.72|
|备制造 | | | | |
|传感器及感知材料制造 | 374918.15| 95472.01| 25.46| 36.73|
|租赁及其他 | 15842.38| 2774.17| 17.51| 1.55|
├────────────┼─────┼─────┼───┼──────┤
|敏感元器件 | 324828.51| 77937.37| 23.99| 31.82|
|激光加工装备及智能制造产| 319020.39| 108238.87| 33.93| 31.25|
|线 | | | | |
|光电器件系列产品 | 311046.48| 29469.61| 9.47| 30.47|
|激光全息膜类系列产品 | 50089.64| 17534.64| 35.01| 4.91|
|租赁及其他 | 15842.38| 2774.17| 17.51| 1.55|
├────────────┼─────┼─────┼───┼──────┤
|国外 | 110017.02| 29904.99| 27.18| 100.00|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 330975.04| 72599.72| 21.94| 65.88|
|备制造 | | | | |
|传感器及感知材料制造 | 165516.79| 40452.88| 24.44| 32.95|
|租赁及其他 | 5875.49| 1462.24| 24.89| 1.17|
├────────────┼─────┼─────┼───┼──────┤
|光电器件系列产品 | 183650.54| 17822.46| 9.70| 36.56|
|激光加工装备及智能制造产| 147324.50| 54777.26| 37.18| 29.33|
|线 | | | | |
|敏感元器件 | 146108.51| 33855.04| 23.17| 29.08|
|激光全息膜类系列产品 | 19408.28| 6597.84| 33.99| 3.86|
|租赁及其他 | 5875.49| 1462.24| 24.89| 1.17|
├────────────┼─────┼─────┼───┼──────┤
|国外 | 54353.01| 14590.73| 26.84| 100.00|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光通信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披露
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Q1,全球有3万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以及超过1300个人工
智能基础大模型。大模型迭代加速的驱动下,海内外各大厂商持续加码AI算力领域
投入,在大模型、云计算、搜索及广告、生产力工具等赛道积极拥抱AI商业化浪潮
,发力布局AI大模型应用及产品服务,带动了算力基础设施产业链的高景气度,AI
相关产业链如光模块等持续受益。
根据《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推高
算力需求,中国智能算力发展增速高于预期。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 EFLO
PS,预计到28年将达到2,781.9 EFLOPS,CAGR达39.9%。智算中心来看,智算中心
规模有望从23年的879亿元增至28年的2,886亿元,CAGR达26.8%。
2、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稳步提升。按OICA统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销量共1,465万辆,其中近950万辆来自中国;2023年中国新增汽车新能源渗透
率达到31.6%,超过全球水平的15.8%。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超过3,
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200万辆,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展望
2025年,国家政策将大力推动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积分管理等
政策预计将延续与更新,推动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热
管理系统配套需求增长以及技术迭代升级带来的单车价值量提高,汽车热管理市场
规模有望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494亿元,其中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864亿元。
新能源汽车正逐步从电动化发展期转向爆发期,智能化技术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
键因素。DeepSeek等大模型的出现,不仅降低了自动驾驶大模型算力和算法的技术
门槛,还推动了“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广泛应用。从汽车设计、
制造到销售、维保,智能化技术将全面渗透,形成电动化与智能化双向驱动的良性
循环。未来随着系统高度集成化,叠加智能驾驶大模型的迭代升级,有望将汽车热
管理系统整合至智能驾驶模型中。此外,汽车热管理技术正逐步从车用领域拓展至
更多领域,包括数据中心、电力、储能、工程机械、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场景。
3、激光设备
近年来,激光加工技术凭借其精度高、速度快、加工效果好等优势正逐步实现对传
统加工技术的替代,已成为我国大力支持和推广的高新技术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结
构向先进制造业的升级转变,国内新能源汽车、船舶、轨道交通、机械制造、航空
航天等行业对激光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我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
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激光设备市场总体稳中向好,全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
收入已从2019年的658亿元增长至910亿元。
激光下游应用较为广泛,3C消费电子领域,得益于AI大模型的赋能,智能手机有望
迎来新一轮革新,2027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达5.22亿部,占40%市场
份额,复合年增长率达83%,可穿戴设备等AI应用推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半导
体领域,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市场在 2024年至2030年间预计将以接近13%的复合年增
长率迅速增长,到2030年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250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半导
体先进封装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227.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72%;新能源智能
电动汽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发展前景广阔,引领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深度融合;
受益于全球航运更新换代,船舶行业正进入新一轮周期性增长;激光技术与人工智
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未来将为激光设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于“中国光谷”腹地,脱胎于中国知名学府
——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
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集团,2015年被评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成立以来,公
司坚持“以激光技术及其应用”为主业,专注新技术、新市尝新领域深层探索,锚
定新能源汽车与数字赋能两大赛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过多年的技术、
产品积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
术为重要支撑的光联接、无线联接业务,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业务
三大业务格局,公司以“参与构建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成为全球有影响
力的科技企业”为目标,在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拉长创新
长板,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向,为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智能制造业务: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激光装备研发、制造技术和工业激光领域全产
业链优势,致力于为工业制造领域提供广泛而全面的激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致力
于为3C电子、汽车电子及新能源、PCB微电子、半导体面板、日用消费品、农用机
械、医疗等行业提供“激光+智能制造”行业综合性解决方案。全面布局激光智能
装备、自动化产线和智慧工厂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激光装备制造商之一,全球领先
的“激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际标准制
定参与单位、国家标准制定的牵头组织和承担单位。
联接业务:公司拥有光通信行业领先的一站式垂直集成解决方案,具备从芯片到器
件、模块、子系统全系列产品的战略研发和规模化量产能力。产品包括有源光器件
、家庭终端、网络终端、智能车载光等,广泛应用于全球无线通信和AI算力等重要
领域,在全球光模块厂商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八。公司围绕AIGC、5G/5G-A、F5G-A、
智能网联车四大应用场景,致力于构建智能光网络世界,服务全球顶级互联网服务
/数据应用商(AI计算)、NEM(网络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智能终端业务力
争打造个人、家庭智能融合通信终端的世界级企业。
感知业务:公司持续巩固全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和多功能传感器技术领导地位,自
主掌握传感器用敏感陶瓷芯片制造和封装工艺的核心技术,深度赋能新能源全产业
链智能化升级,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储能、智慧家居、智慧电网、智慧
城市等领域,提供全球领先的、多维感知和控制解决方案。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华工科技牢记习总书记“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嘱托,积极融入国
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担负起科技自立自强的
光荣使命。
1、技术创新
面对重大的变革挑战和发展机遇,华工科技始终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顶层战略
,围绕“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的重点部署,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
创新体系,纵向打造中研院与核心企业两个层级、四个梯度的研发架构。通过机制
变革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从创新生态培育、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打造等
多方面入手,统筹全集团研发资源,以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和产品首发为目标,切
实将中研院打造为公司的“创新资源聚集平台、创新人才集聚地、创新策源地”。
目前,中研院已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光谷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等 21家支持合作
单位开展协同创新,获批建设武汉市半导体激光装备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共建华
工科技-九峰山联合实验室、华工科技-武汉理工大学透明脆性材料先进激光加工企
校联合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材料等相关领域
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为我国光电子、激光领域战略安全提供保障,带动光电子
信息和激光制造产业及上游芯片、激光器及其核心部件,下游半导体、显示面板、
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等行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
公司高水平建设中研院两年来,在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成果、人才梯队建设、
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各级主管部门肯定,公司面向国家战略,
围绕市尝客户需求,通过引导重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创新,突破了超长跨距光-电
算力芯片技术、线性硅光集成芯片技术、半导体晶圆加工光场匀化和整形技术、半
导体行业视觉和切割软件、带热障涂层高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激光加工工艺
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航空发动机气膜打孔装备、全国产化高端晶圆激光加工/量
测装备、800G LPO系列硅光模块、1.6T硅光芯片及模块等一批重大关键新产品。20
24年申请专利421件(含发明 192件),软著 113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七届红光奖“激光工业装备创新奖”等20余项
,获评“AAA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3家子公司纳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
扣除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清单,新增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个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揭
榜挂帅项目、2家湖北省绿色工厂企业。
2、人才驱动
华工科技始终秉持“企业前途在创新,创新关键在投入,投入重点是人才”的发展
理念,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不拘一格招
人才、找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策略,人才数量与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公司以“
引进培养并举,激励约束协同”为原则,搭建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对员工的职业发
展实施有效管理,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以“人尽其才,价值共创”为出发点
,围绕“人人皆能”发展理念,持续迭代华工科技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在“青苗班
”、“菁英班”、“高管充电坊”三级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推进“产品线总经
理集训营”、“销售移动课堂”“院士在线”“拔节计划”“91人才课堂”“精益
人才成长中心”等特色人才项目,持续探索线上培训方式,全面推广OPE微学院,
将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鼓励员工自主学习、自我赋能,建设“人人要学、处处
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组织。发挥中央研究院人才集聚高地和创新策源地的定
位优势,以卓越工程师打造、工程硕博士培养、职称自主评审为抓手,形成政校企
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大人才观,即“以用为本”、“不为所有,但
为所用”,公司高水平建设中研院“智囊”团队,聘请包括10位院士在内的 27位
专家提供技术创新指导,全面加大“猎鹰计划”推进力度,将创新投入、高素质人
才向“全球首发、行业领先、专精特新”产品聚集,形成行业首屈一指的人才蓄水
池,为培养尖端人才注入新动能,护航公司高质量发展。
3、产业链布局
华工科技始终致力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企业携手并肩,集中优势力量,
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加速解决核心组件和基础共性难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及战略行业应用落地。公司以旗下投资平台为依托,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秀标的,
已在激光产业链和 ICT光电子产业链完成深度布局,并新拓展新能源、MEMS等传感
器领域,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通过投资参股、输送优秀管理人员、
协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式,做到深度产业赋能,培育出锐科激光、华日激光、
长光华芯、云岭光电等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30余家单位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协同创新,提高了能量光电子、信息光电子产业链的完整度、竞争力
,形成“研发—使用—改进—成熟”的产品发展路径,协助产品经营主体拓展新领
域、谋划新增量、发展新伙伴。
4、全球化经营
华工科技在全球已设立武汉光谷总部、鄂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华工科技孝感电
子产业园、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华工科技光电子研创园、华工科技荆门产业
园六大产业基地,在华中、华南、华东、华北四大片区设有60余个办事处;北美、
澳洲、德国、加拿大四大海外研发中心,40余个销售服务中心。年内公司全球化经
营全面提速,在海外业务拓展、海外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建设、国际化人才、全球化
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海外业务拓展迅速,在欧洲、北美、中东等市
场的出口订单均有明显增长,全年多个海外市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海外生产基地
和子公司新增落地,激光+智能制造业务越南及匈牙利公司、感知业务泰国公司、
联接业务泰国公司相继完成布局;人才国际化推进加速,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全球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有效保障海外业务的发展。
5、产品力打造
智能制造业务:在智能装备领域,围绕“单机智能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智慧化”
产品体系,加大AI及智能化套料软件研发力度,自主研发的第五代三维五轴激光+A
I智能切割装备,荣获“湖北精品”认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代表
着目前全球激光数控机床最高的技术水平;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重
工装备制造车间优化运行生产管控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
等奖。同时开发第二代轮胎模具在线式激光清洗智能装备,攻克了三维双头编程软
件、门环拼焊控制系统等10余款核心工业软件,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批量应用
。在船舶制造、轨道交通、机械制造等行业,自主研发了大幅面高功率激光坡口切
割智能装备,推出全面喷码划线智能装备,优化升级了重型管材激光切割智能装备
;首创基于迁移学习与知识复用的智能套料新方法,目前软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
家头部船厂的智能制造项目。
在激光微纳加工领域,依托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才智平台,面向半导体、
3C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深度开发激光应用技术及智能制造前沿科技创新
方案。开发“光灵”智能控制软件平台架构,搭建跨尺度复杂曲面激光微纳加工技
术平台,完成三维五轴曲面振镜加工设备一代原理机开发。半导体领域,围绕SIC
第三代半导体,升级激光表切智能装备、激光隐切智能装备,打造全自动晶圆激光
退火装备,实现量产验证及首台套销售;IC载板及陶瓷基板行业升级“自动化产线
整体方案”;3C电子领域,首推折叠屏手机细分应用专机“碳纤维精密切割智能装
备”;新能源领域,推出碱性电解槽极板自动焊接装备、PEM电解槽关键组件加工
装备及燃料电池双极板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农机领域,推出全天候智能除草机器人
,实现行业突破。
在整体解决方案领域,重点突破核心信息化技术,提升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软硬
件融合能力。实现数字孪生、机器视觉等核心单元技术突破,产品成功拓展到船舶
、电力装备等行业。少人工厂/灯塔工厂加速落地,公司连续五年入选盛市工业智
能化改造诊断咨询服务平台,荣获工信部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成功获评“绿色
工厂”,入选首批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集成商名单,桥梁板单元智
能化生产线项目获中船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联接业务:公司持续夯实全球光模块供应商行业领先地位,在AIGC、云计算、5G-A
、F5G-A行业应用等推动下,业务全面向高端升级。在AI业务领域,公司具备200G
、400G、800G全系列高速光模块批量交付能力,产品涵盖业界最新的全光源、全DS
P、下一代先进可插拔解决方案。成功卡位头部互联网厂商资源池,助力数字时代
全球算力需求提升。公司实现高端光芯片自主可控,具备硅光芯片到模块的全自研
设计能力;已成功推出业界最新的用于 1.6T光模块的单波 200G自研硅光芯片和多
种1.6T光模块产品(DSP和LPO)方案。在5G-A业务领域,4G/5G基站应用光模块持
续保持行业领先份额;客户侧10G/100G/400G/800G传输类光模块全覆盖。公司围绕
当前 InP(磷化铟)、GaAs(砷化镓)化合物材料,积极布局硅基光电子、铌酸锂
、量子点激光器等新型材料方向,自主研发并行光技术(CPO、LPO等),同时积极
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在下一代1.6T、3.2T等更高速产品应用,着力于打造全球领先
的智能“光联接+无线联接”产品解决方案。
感知业务:围绕新能源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感知层发展需求,积
极推进冷媒气体传感器、车载CO2气体传感器、MEMS MOX传感器、车载感知集成传
感器、温度/温湿度变送器等战略新产品开发。智能传感器四大类别光学与红外传
感器、气体传感器、空气质量与集成传感器、控制器/变送器逐步完善产品矩阵。
专精特新产品场景化应用落地加速,国内首条电机温度传感器自动化线投产,CCS
实现户储、工商储、大储、商用车、乘用车、船舶动力领域全面覆盖,获得行业头
部客户S级平台项目;压力传感器实现量产。热管理领域,公司PTC加热器朝着高功
率、超小型方向进一步迭代,整车热管理系统朝着集成式管理方向快速发展,与多
个主机厂进行方案对接。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聚焦
“感知、联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聚焦新能源
汽车、数字赋能两大赛道,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造专精特新产品。报告
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7.09亿元,同比增长13.5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21
亿元,同比增长21.17%。
(1)智能制造业务
在双碳目标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双重浪潮下,公司精准洞察市场需求,从“装备智
能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智慧化”三个层面为产业发展提“智”升级,从单点突破
走向生态圈融合共振。报告期内,公司智能制造业务营业收入34.92亿元,同比增
长9.45%。
公司智能装备事业群围绕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两大优质赛道,深化布局实现高质量发
展。在行业聚焦方面,新能源汽车、船舶等五大重点行业订单占比 87%,其中新能
源汽车行业订单同比增长 33%,船舶行业凭借全球首台喷码划线智能装备、超大幅
面激光复合铣焊产线等创新产品,在头部船企实现批量应用,订单同比增长134%。
国际业务持续突破,全自动铝合金电池托盘生产线批量出口欧盟,三维五轴激光装
备、多头激光落料自动化产线、轮胎模具激光清洗智能装备等高端产品在海外市场
取得较大增量,带动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34%。公司通过“技术驱动+场景深耕”战
略,巩固了在高端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全球产业智能化与低碳化转型提供核心
支撑。
公司精密系统事业群深化行业变革,向行业产品驱动转型。3C电子行业,手机中框
激光精密复合焊接、精密零部件智能装备、激光精密切割系列装备等实现订单较大
增长;脆材细分领域,第四代蓝宝石切割去除智能装备产品市场批量化应用,光刃
X5 Pro车载玻璃激光加工自动化产线成功推向海外市场;新能源行业,在行业龙头
客户建立全国首台套碱槽自动化产线及燃料电池双极板智能工厂应用标杆,储能电
池智能自动化产线在国际市场取得突破;半导体及先进封装行业,IC载板及陶瓷基
板行业升级为“自动化线整体方案”,陶瓷球体AVI检测装备、探针卡系列装备实
现首台套销售。同时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在海外筹建智能制造实验室、子公司及
销售办事处,有效提升技术创新、全球化开拓及服务能力。
(2)联接业务
公司围绕智能“光联接+无线联接”,产品全面贴合市场需求,向高端升级,在最
新一期LightCounting2023年全球光模块厂商排行榜单中蝉联TOP8。报告期内,公
司联接业务营业收入 39.75亿元,同比增长23.75%,营收增长主要在AIGC应用领域
,公司紧抓市场需求契机,400G、800G光模块规模交付,客户版图、交付份额进一
步扩充;在全球作为第一梯队交付400G硅光模块;成功推出800G OSFP 2*FR4 TRO
、800G LPO硅光、800G AEC有源电缆、1.6T-200G/λ硅光等多款业界前沿产品。在
5G-A业务领域,行业率先发布50G SFP56系列灰光、彩光模块并实现批量交付,4G/
5G基站应用光模块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份额;客户侧10G/100G/400G/800G传输类光模
块全覆盖,800G ZR/ZR+ Pro相干光模块量产,并在关键客户群处完成送样。在F5G
-A业务领域,25G PON OLT和ONU产品实现批量交付,50G PON OLT产品光电关键技
术突破,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正在积极布局下一代超高速光模块的研
发和生产,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项目建设。
(3)感知业务
公司继续保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和多功能传感器技术全球领导地位,报告期内,整
体实现营业收入40.95亿元,其中传感器业务营业收入36.68亿元,激光全息防伪业
务营业收入4.27亿元。新能源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销售占比超过60%。新能源汽车PTC
热管理系统业务持续增长,覆盖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国产及合资品牌,在海外市场获
得多个高端汽车品牌项目订单;传感器向汽车、光伏储能领域转型取得重大突破,
取得一系列新项目定点及新项目量产,光伏储能传感器上线智能制造平台柔性自动
化产线,在行业头部企业销售规模大幅增长;压力传感器基本实现陶瓷压力范围全
覆盖,在小型化、大量程方向不断拓展,2024年新品开发数量同比增长超过66%。
感知业务泰国工厂于2024年8月建成投产,海外业务同比增长超过30%,BSH、AI、H
IGHLY MARELLI、VESTEL、ARCELIK、SAMSUNG等海外大客户销售规模均有较大增长
;PTC加热器海外项目定点实现“0”突破。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5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华工科技将以积极发展、跨越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
绕“敢想敢干”,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国际
两个市场上,聚焦“创新、人才、质量、合规”等要素构建核心竞争力,坚定步伐
,紧抓机遇,谋划新篇。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1、多元定位开拓新业务
围绕向高处立,向远处进,向宽处走,向深处做,明确新的产品定位——“全球首
发,行业领先,专精特新”。深刻理解“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
发展思路,深入研究市场及政策,聚焦优势产品,确保可靠的业绩增长,积极布局
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方向。感知业务为新能源及其上下游产业链、智慧生活
、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关注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的传
感器需求;联接业务聚焦 AI增量业务,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围绕下一代AIGC、信
息通信网络及车联网,从芯片、材料、技术、工艺和应用,布局新领域;智能制造
业务瞄准新能源汽车、船舶、3C、半导体、高端钣金加工等优质赛道,坚持贯彻“
行业+大客户”营销策略,深挖高潜力市场,加大重点行业开拓力度。
2、创新驱动激发新活力
持续高水平建设中央研究院,真正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形成“技术驱动
为主,市场牵引为辅”的新共识促进公司持续发展,积极开发首发产品、行业领先
产品,支撑公司中长期发展。投资和产业持续双向赋能,夯实链主科技型企业CVC
定位,服务华工科技有组织创新体系,链接产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围
绕主营业务、新兴赛道、下一代技术,打造公司创新发展新支点。
3、人才战略赋能新发展
深入践行人才强企战略,持续加大高素质、行业顶尖的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以人
才为核心驱动科技创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
人”,着力提升人才密度,在现有的硕博士人才基础上,向前发力,坚定不移的落
实“博士500”计划,在全球化经营中持续推进人才国际化,对于顶尖人才“靶向
引进”,对于青年人才加大培养支持力度,以更高的人才效能,开发更多的行业首
发产品,支撑公司中长期发展。
4、全球化经营实现新提升
加速推进全球化经营,海外生产基地完善生产工艺,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提升产能;引进当地合格供应商,控制成本,落实原产地要求;构建一体化的物
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供应链,实现稳定、高效、高品质交付。明确集团总部和核
心企业、核心企业和属地间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完善海外子公司管理服务支持体系
建设。
5、治理完善引领新征程
公司董事会将继续严格按照《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
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制度的规定,充
分发挥在公司经营、重大决策等方面的领导作用,促进公司规范运作,不断提升公
司治理水平。
(二)可能面对的主要风险
1、地缘政治环境风险
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较高,政治格局分化。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海
外销售收入提升,全球宏观经济波动以及国际政治的高度不确定性,对公司国际业
务增长可能带来影响。
面对可能的地缘政治环境风险,公司将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积极发展新品类新业务,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积极开拓全球市场,努力降低海
外市场的运营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公司所处制造业、通信领域技术升级迭代速度加快
,可能出现国内外竞争对手更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使得公司技术优势和行业领先
地位受到挑战,从而导致公司竞争力降低的风险。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将坚持“专精特新”产品战略,巩固“三大能力”建
设,加快中央研究院建设工作,打造创新策源高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
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公司发展目标,聚焦前沿领域提升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3、投资风险
公司坚持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并举,将积极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拓展新业务,探
索发展新模式。在投资并购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风格及文化差异,可能产生整合
风险,导致投资并购项目的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公司将审慎选择投资并购对象,坚持公司和股东利益优先原则,加大对投资并购业
务的管控和整合力度,不断规范投资管理,切实做好项目投资分析、论证和评估等
工作,促进投资并购业务的持续成长。
4、货币政策风险
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主要以美元等外币计价,在美联储货币政策高度不确定的背
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产生波动,在海外销售增长的背景下,汇率波动可能
产生汇兑损益,对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变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公司高度重视汇率风险控制,制定了《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制度》及相关风险
控制措施,将结合汇率波动方向及时控制公司外汇存量,关注汇率走势,在确保安
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冲和规避汇率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青岛华工艾马尔新材料有限公| -| -| -|
|司 | | | |
|荆门华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 -|
|苏州龙驹智芯创业投资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苏州华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 -|
|绵阳华工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 -| -|
|湖北瑞创信达光电有限公司 | -| -| -|
|湖北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 -| -| -|
|司 | | | |
|深圳市华工赛百信息技术有限| -| -| -|
|公司 | | | |
|深圳华工量测工程技术有限公| -| -| -|
|司 | | | |
|深圳华工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 -|
|浙江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 -| -| -|
|司 | | | |
|河北华工森茂特激光科技有限| -| -| -|
|公司 | | | |
|江苏华工蓝天智能科技有限公| -| -| -|
|司 | | | |
|江苏华工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 -| -|
|武汉睿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 -|
|武汉瑞源创新创业投资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武汉润鑫达投资合伙企业(有 | -| -| -|
|限合伙) | | | |
|武汉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 -| -| -|
|公司 | | | |
|武汉武钢华工激光大型装备有| -| -| -|
|限公司 | | | |
|武汉武创华工管理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武汉武创华工激光及高端智造| -| -| -|
|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 | | | |
|合伙) | | | |
|武汉正源高理光学有限公司 | -| -| -|
|武汉正信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 -| -|
|武汉华日精密激光股份有限公| -| -| -|
|司 | | | |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 -| -| -|
|司 | | | |
|武汉华工肯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 -| -|
|武汉华工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 -| -| -|
|司 | | | |
|武汉华工瑞源科技创业投资有| -| -| -|
|限公司 | | | |
|武汉华工瑞源创业投资基金合| -| -| -|
|伙企业(有限合伙) | | | |
|武汉华工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 -| -|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 100000.00| 21387.24| 471614.18|
|司 | | | |
|武汉华工正源终端有限公司 | -| -| -|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 -| -| -|
|司 | | | |
|武汉华工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 -| -| -|
|武汉华工新高理电子有限公司| -| -| -|
|武汉华工图像防伪包装技术有| -| -| -|
|限公司 | | | |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 -| -| -|
|司 | | | |
|武汉华工国际发展有限公司 | -| -| -|
|武汉华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 -|
|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 -| -| -|
|司 | | | |
|武汉华工光合科技有限公司 | -| -| -|
|武汉云岭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 -|
|武汉东湖华科投资管理有限公| -| -| -|
|司 | | | |
|武汉东湖华科创业投资中心( | -| -| -|
|有限合伙) | | | |
|正源光子(泰国)有限公司 | -| -| -|
|成都光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 -|
|广西华工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
|山西太重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 -| -| -|
|司 | | | |
|山东华工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 -| -| -|
|司 | | | |
|宝鸡华工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 -| -|
|孝感华工高理电子有限公司 | 100000.00| 51470.24| 533331.09|
|哈尔滨灵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
|华工高理电子(泰国)有限公司| -| -| -|
|华工激光越南有限责任公司 | -| -| -|
|华工激光匈牙利有限责任公司| -| -| -|
|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 40000.00| 15875.64| 284421.03|
|公司 | | | |
|华工正源智能终端(孝感)有限| -| -| -|
|公司 | | | |
|华工星耀科技(越南)有限责任| -| -| -|
|公司 | | | |
|华工星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 -|
|华工数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 -|
|十堰华工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 -| -| -|
|司 | | | |
|凌云华工智能系统(武汉)有限| -| -| -|
|公司 | | | |
|上海华工艾马尔新材料有限公| -| -| -|
|司 | | | |
|上海华工恒锐激光科技有限公| -| -| -|
|司 | | | |
|Huazheng International Tra| -| -| -|
|de Company Limited | | | |
|HG激光韩国株式会社 | -| -| -|
|HG Surmount International | -| -| -|
|Corporation | | | |
|HGLASER CO., LTD | -| -| -|
|HGGENUINE USA CO.,LTD | -| -| -|
|HG-FARLEY LASERLAB CO.PTY | -| -| -|
|LTD | | | |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