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000973 佛塑科技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12-02】
佛塑科技(000973)5人遭罚 律师称投资者可提起诉讼
董秘对5人是否留任避而不谈,并表示处罚只针对个人,公司未受影响
近日,中国证监会通报了佛塑科技(000973.SZ)有关人员内幕交易案,没收了5
人的违法所得,共计43.26万元,并对当事人处以同等额度的罚款。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特聘委员杨兆全律师接受《证券日报》记者
采访时表示:“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对内幕交易行为,罚款的幅度是违法所得
的一倍到五倍之间。此次证监会是按照该幅度的最低限进行的处罚。按照法律的一
般解释,最低限应该适用于最轻微的违法行为,此次证监会给予最低限处罚,表明
证监会认为该内幕交易行为的情节属于法定的最轻的情节。”
他还提示,“内幕交易还涉及到民事赔偿责任。我国证券法规定,内幕交易对
其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目前,我国司法界对内幕交易的
民事赔偿诉讼已经启动,佛朔股份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损失的具体情况对相关责
任人提出民事赔偿的诉讼。”
12月1日佛塑科技董秘罗汉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事情
早就已经解决,只不过现在证监会把这个事情当做典型拿了出来,都是对他们个人
的处理,对公司没影响。”当记者追问以上5人是否在佛塑科技继续留任时,罗汉
均则拒绝对此作出回应。
杨兆全表示,“此次涉及内幕人员属于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相关法规没有对法
律责任之外的其他处理作出规定。因此,是否还有其他的处理措施,要看佛朔股份
内部的规定。”
他还对记者说到:“除了证监会给予行政处罚之外,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内
幕交易违法者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刑法》规定,内幕交易情节
严重的,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5年到10年得有期徒刑
。”
据杨兆全介绍,近两年来,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明显加大。特别是内幕交易,在我国证券市场发生面广、危害大,已经引起证监会
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数量,也以内幕交易案件占多数。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11-11-17】
佛塑科技(000973)转让子公司16%股权意在分拆上市
佛塑科技(000973)今日公告,公司拟将持有的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
公司16%股权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出让给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或其下属的全
资公司,转让的目的是为金辉公司股改上市创造有利条件。转让后,佛塑科技尚持
有金辉公司32.125%股权,为金辉公司第二大股东。
公告显示,以金辉公司截至审计、评估基准日2011年6月30日账面净资产值为1
.73亿元,净资产评估值10.05亿元,本次16%股权转让价格确定为2.38亿元。佛塑
科技表示,公司转让金辉公司16%股权,是为了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为金辉公司
股改上市创造有利条件,推动金辉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佛
塑科技选择稀释股权的方式,是向同属广东省国资委的恒健投资转让股权。
金辉公司是佛塑科技下属最为投资者看重的板块,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747
.73万元,为佛塑科技贡献了将近20%的净利润。本次转让16%股权,佛塑科技因转
让溢价可产生的净收益预计约为2.03亿元,预计本次交易产生的净利润占公司最近
一期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因此本次交易尚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金辉公司股权结构为:佛塑科技32.125%、恒健投资16%
、比亚迪香港公司39.375%、佛山金科达投资有限公司12.5%。2009年10月20日,金
科达公司第一次出现在佛塑科技关于金辉公司扩股增资的公告中,金科达公司向金
辉公司增资188.08万美元,占金辉公司12.5%股权,而金科达公司的股东,则为金
辉公司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如果以本次佛塑科技转让金辉公司股权价格计算,
金科达公司所持金辉公司股权价格已达1.26亿元,而其2009年投资成本为1200余万
元。
佛塑科技的前高管也将因此受益。担任金辉公司董事长的吴耀根此前还曾担任
佛塑科技的董事、总工程师、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并还曾担任大股东佛山市
塑料工贸集团公司法人代表。而在2009年8月28日,吴耀根刚刚辞去上市公司董事
职务。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11-11-17】
铺路金辉高科分拆上市佛塑科技(000973)"让位"
佛塑科技今日详细披露了出售金辉高科16%股权的交易,并表示出让股权是为
金辉高科股改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据披露,截至2011年6月30日,金辉高科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17345.94万元
;净资产评估值为100489.64万元。结合金辉高科的经营状况及未来成长情况,本
次16%股权转让价确定为23760万元。
本次交易对方恒健投资是广东省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而佛塑科技的最终控制
人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告称,按照相关规定,恒健投资不属于公司的关联人,此
次股权转让不属于关联交易。
资料显示,金辉高科主要经营特种电池用离子渗析微孔薄膜,佛塑科技持有48
.125%股权,香港BYD持有39.375%股权,佛山金科达持有12.5%股权。2010年度和今
年上半年,金辉高科分别实现净利润6736.42万元和4747.73万元。据匡算,金辉高
科对佛塑科技2010年度、2011年1-6月净利润贡献比例分别为18.73%、19.41%;金
辉高科16%股权对应的净利润贡献比例分别为6.23%、6.45%。
佛塑科技表示,本次转让金辉高科16%股权,是为了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为
其股改上市创造有利条件,推动金辉高科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11-17】
佛塑科技(000973)丢掉金辉高科控股权 被批"得不偿失"
因旗下子公司从事锂电池隔膜业务,佛塑科技(000973)被市场划入锂电池板块
,股价也因此在二级市场上走得风生水起。不过,11月16日,佛塑科技发布公告称
,公司将对外转出子公司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金辉高科)16%股
权;17日公司进一步公告称,此举是为金辉高科股改上市作准备。
据悉,金辉高科锂离子电池所用隔膜新产能即将在明年上半年释放,这令外界
对佛塑科技明年业绩寄予厚望,并将其视为佛塑未来业绩的增长点。虽然本次交易
能令上市公司一次性收获2.03亿元净收益,但业内多认为公司此举过于短视公司持
股比例将由交易前的48%下降到32%,由第一大股东位置退居第二。有研究员就直言
,"丢掉控股权得不偿失"。
转出金辉高科16%股权
佛塑科技16日公告表示,公司拟将持有的金辉高科16%股权以协议转让方式对
外出让,受让方为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或其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恒
健投资)。
令外界诧异的并不是交易价格过低。相反,截至2011年6月30日,金辉高科经
审计后的账面净资产为1.73亿元,经评估后的净资产评估值则为10.05亿元,增值
率高达480%;金辉高科16%股权对应的净资产评估值为1.61亿元,但最终双方敲定
的交易价格为2.38亿元,原因系 "结合了金辉高科的经营状况和未来成长情况"。
扣除各项成本后,佛塑科技最终将有1.73亿元可计入本年度收益,而佛塑科技
2010年净利润也刚好在1.73亿元的水平。
研究员:丢掉控股权不划算
《每日经济新闻》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联系业内,研究员多表示事情来得太突
然,不能理解公司此举意义何在。
对机构投资者来说,金辉高科是他们关注并看好佛塑科技的最主要理由。这家
公司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所用隔膜,而在整条锂电池原材料产业链上,技术难度
最高、国产化率最低、目前严重依赖进口的就是隔膜和六氟磷酸锂 (生产电解液
的关键材料)。这两块产品在今后存在着广阔的进口替代市场,就上市公司情况看
,进入隔膜领域的公司数量要远少过涉入六氟磷酸锂的公司。
因此就稀缺性而言,佛塑科技更甚多氟多(002407)、九九久(002411,)以及江
苏国泰(002091,)这几家有六氟磷酸锂业务的厂商,原因在于佛塑科技是A股目前唯
一实现锂电池隔膜量产的公司。
机构对佛塑关注点也集中在金辉高科产能拓展和释放上。佛塑科技定期报告显
示,去年至今有嘉实、华夏、易方达、泽熙投资、广发证券(000776,)、平安证券
等数十家公私募基金和券商赴公司调研,内容均包括金辉高科业务进展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金辉高科系佛塑股份于2006年与比亚迪(002594,)香港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比亚迪香港)联合设立。转让前佛塑科技占有金辉高科48%股权,但
因公司对其生产经营具有实际控制权,一直将金辉高科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转让后
佛塑科技持股比例降低至32%;此前的二股东比亚迪香港 (持股39.375%)晋升为
第一大股东。
多位研究员向记者表示,相比可获得的1.73亿元净收益,本次交易完成后,佛
塑科技丢掉对金辉高科的控股权显得"得不偿失"。
金辉高科准备单独上市
有研究员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金辉高科当前隔膜产能为6500万平米,今年
上半年新投建的三期4500万平米产能将在明年上半年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达1.1亿
平米;以当前隔膜市场上最低单价5元/平米计算,2012年金辉高科总营收至少能有
5.5亿元;去年金辉高科净利润率48.5%,充分考虑产品价格下跌和原材料及人工成
本上升因素,取30%作为金辉明年隔膜产品净利润率,计算下来的净利润将达1.65
亿元。考虑到未来金辉的成长性,长远来看佛塑科技本次股权转让,并且还让出控
股权其实"根本不划算"。
鉴于受让方恒健投资是广东省国资委旗下公司,而佛塑科技大股东广新控股集
团有限公司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全资子公司,因此业内推测,本次股权转让恐非出于
佛塑科技自己意愿,背后或许是广东省方面有意将金辉高科运作上市。17日最新公
告证实了这项猜测,佛塑科技表示,本次交易是出于进一步优化金辉高科股权结构
、为金辉高科股改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未来佛塑科技还会不会继续转出所持金辉高科股份?记者就此联系了佛塑科技
董秘罗汉均,得到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考虑"的答复。
也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从目前进展看,金辉高科股改尚未启动,距离上市
还相当遥远。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11-11-16】
佛塑科技(000973)转让子公司股权有望增利1.73亿
佛塑科技今日披露,公司拟将控股子公司金辉高科16%股权协议转让给广东恒
健投资或其下属全资公司,作价为2.376亿元,将使公司本年度增加收益1.73亿元
。从接盘方恒建投资的国资背景看,此次股权转让或是广东省国资委资源整合大戏
的一部分。
资料显示,金辉高科是2006年由佛塑科技与比亚迪香港共同设立的中外合资企
业,主要经营特种电池用离子渗析微孔薄膜,佛塑科技持有55%股权。经数次增资
后,佛塑科技目前持有48.125%股权,香港BYD持有39.375%股权,佛山金科达持有1
2.5%股权。
据公告,截至2011年6月30日,经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金辉高科
的账面净资产值17345.94万元;经广东中广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净资产评估
值100489.64万元。结合金辉高科的经营状况及未来成长情况,本次16%股权转让价
确定为23760万元。股权转让完成后,金辉高科不再是佛塑科技的控股子公司,不
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之内。
从收益情况看,本次股权转让将为佛塑科技带来巨额回报。据披露,本次转让
溢价预计产生净收益约20304万元,公司拟从中计提3000万元作为研发费用。计提
后,预计对本年度公司收益产生影响约17304万元。2010年,佛塑科技盈利1.73亿
元,今年前三季盈利1.37亿元。
由于本次股权转让预计产生的净利润占佛塑科技最近一期会计年度净利润的50
%以上,该项转让需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且股权转让尚需经广东省国资委批
准。
值得一提的是,金辉高科是佛塑科技旗下重要子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6753
.89万元,同比增长76.4%。然而,佛塑科技并未解释为何出售如此优良的股权资产
。从受让方背景分析,恒健投资与佛塑科技的最终控制人均为广东省国资委,本次
交易很可能是国资体系内部的资源调配。
此前,围绕贵糖股份的股权腾挪,亦显示出广东省国资委的资源整合大戏或将
开启。今年9月,通过一系列股权交易,恒健投资受让贵糖集团100%股权,进而间
接控制贵糖股份25.6%的股权,成为新任控制人。但2个多月后,贵糖股份公告,广
东省国资委为实施《广东省省属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纲要》,
加快广东省属企业相关产业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拟将恒健投资所持贵糖集团100%
股权无偿划转给另一国企广业资产。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09-02】
佛塑科技(000973)增资参股公司
佛塑科技今日公告,公司参股的杜邦鸿基公司拟增资引进年产27000吨环保新
能源应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设备,项目投资总额9765.24万美元。为此,杜邦
鸿基公司新增注册资本3255.08万美元,其中佛塑科技新增出资额1594.99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10510.98万元),参股公司另一股东杜邦帝人薄膜中国有限公司新增出
资额1660.09万美元。
公告显示,杜邦鸿基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注册资本4660.5万美元,其中佛
塑科技出资2283.65万美元,占49%股权,杜邦帝人公司出资2376.86万美元,占51%
股权。杜邦鸿基公司主要生产、加工、销售各种用途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双向拉
伸聚酯薄膜的批发、进口业务。截至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资产总额10.99亿元
、负债总额1.52亿元、净资产9.47亿元,2010年度实现净利润2.61亿元。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05-09】
佛塑科技(000973)"边卖边买"子公司 甩掉包袱为了跑起来
"多子"本是好事儿,但佛塑股份的"多子"却是另一种状况。
2008年,佛塑股份的15家子公司中,有7家亏损。其中,三水顺通亏损3022万
元,冠丰塑胶2052万元,另有三家在千万以上。
光是这些亏损金额,加起来就接近1亿。2008年,佛塑股份净利润亏损1.94亿
元。
佛塑股份是佛塑科技(000973)的前身,2011年4月13日正式更名。这时的佛塑
科技,与两年前相比,不仅执掌在不同的股东手上,也倾向不同的产品结构。
清理子公司
2009年8月,原本的第一大股东--佛山塑料工贸集团公司,将持有的1.27亿股
份全部转让给广东省广新外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新外贸")。
自此,广新外贸以20.78%的股权,成为佛塑股份的第一股东。广新外贸实际控
制人是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股东的变动,成为佛塑股份战略转型的第一步。随后,佛塑股份开始风风
火火地清理亏损子公司。
佛塑股份持有佛山冠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94.53%的股份。2008年、2009年冠达
复合连续亏损1352万、517万元。2009年8月,佛塑股份终止经营并清算冠达。
2010年6月,佛塑股份转让对子公司--涿州东华包装材料有线公司51%的股权。
涿州东华包装两年连续亏损超过千万元。出让后,佛塑股份购回了生产设备,改造
后投入高端产品项目。
同年,佛塑股份受让了另一个相似子公司--无锡环宇剩余50%的股权。无锡环
宇2008、2009年连续亏损1987万、3237万。受让完成后,佛塑股份拥有无锡环宇全
部股权。
无锡环宇目前有两条BOPP生产线,年产能共40000吨。2010年底,佛塑股份预
将产能较低的一线转让出去,当时预计价格不低于1991万元。
向高端新材料转变
之前,佛塑股份的主营业务是薄膜制品、人造革制品、复合编织制品、PET/PV
C/PS制品。2009年以来,佛塑科技有意缩减人造革业务,该业务两年收入同比下降
都超过90%。至2010年末,人造革制品业务已经终止。
佛塑科技开始冲击高端新材料产品。
2011年3月,佛塑股份公告,全资子公司金辉高科拟投资1.266亿元建设锂电池
隔膜三期项目。
这将成为佛塑科技跨步高端新材料的标识。
另外,佛塑股份还拟用1000万资金注册地产公司。2010年11月,预增资至1.8
亿元,成立佛山市合盈置业有限公司。
佛塑股份战略转型以来,业务表现稳定。
2009年营业收入36.99亿元,净利润628万元。2010年营业收入37.52亿,净利
润1.73亿元。201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47亿元,净利润8240万元。
【出处】理财周报【作者】
【2011-04-13】
佛塑股份更名佛塑科技(000973)
佛塑股份公告,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批准,公司证券简称由"佛塑股份"变更为"
佛塑科技";证券代码不变,仍为"000973"。
公告还表示,4月12日,经佛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变更登记,公司名称由"
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朱文彬
【2011-04-13】
平安寿险一季度狂购佛塑科技(000973)
昨天,佛塑科技发布今年一季报,其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9.47亿元,同
比增长20.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29.66万元,同比增长201.40%
;基本每股收益0.103元。
记者从报告中发现,四只华夏系基金一季度大幅出逃。其中,华夏盛世精选和
华夏回报已经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而华夏优势增长和华夏蓝筹核心则分别减持20
0万股和71.01万股。
虽然基金出货,但平安寿险旗下的三只产品却闪电般跻身佛塑股份前十名无限
售条件股东行列,共持有1428.18万股。
同时,佛塑股份还表示,参股公司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杜
邦鸿基公司")于4月11日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人民政府签订了项目进驻意向书,
拟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就投资开发环保新能源应用双向拉伸
聚酯薄膜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杜邦鸿基公司同意在新厂区先投资3条生产线,生产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使该公司在佛山的年产能从5万吨增加至7.7万吨。
昨晚,佛塑股份再发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将自4月13日起变更为"佛塑科技"
,证券代码不变。
【出处】中国资本证券网【作者】v
【2011-04-12】
佛塑股份(000973)一季度净利6330万元 同比增201%
佛塑股份(000973)周一晚间发布一季报称,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
6329.66万元,每股收益0.103元,同比均增长201.40%。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20.07%。
公司称,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因是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推动精细化管理,经营
质量提升,盈利能力增强。
【出处】全景网【作者】曹胜杰
【2011-03-28】
佛塑股份(000973):转型薄膜增利26倍
谁能想到一度困难重重的佛塑股份(000973.SZ),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6.55
倍。佛塑股份公布的2010年年报显示,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达1.73亿元,同比增长
2654.67%。
佛塑股份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7.52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营业利润2.84
亿元,同比增长435.50%,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其去年的销售净利率为6.68%
,较2009年增长了5.66%。
东北证券认为,佛塑股份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司的转型
之路初见成效;公司锂电池隔膜、偏光膜、电容膜等高端产品逐步发力;传统业务
的市场逐步好转。
佛塑股份内部人士3月23日对《投资者报》表示,公司净利大增,佛山纬达光
电材料公司、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公司、佛山杜邦鸿基薄膜公司三家子公司及
参股公司贡献最多。
然而,这家给投资者带来惊喜的公司,曾经深陷亏损泥潭。2008年佛塑股份净
利润亏损达1.95亿元,情况在2009年8月广新集团入主后发生改变,2009年当年公
司即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628.4万元。
随后,佛塑股份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将业务重点调整为发展各类薄膜新材料
,应用领域主要为新能源和节能等新兴产业。佛塑股份自主研制开发的TPE(热塑
性弹性体)无孔防水透湿膜已研制成功,并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作为新材料明星公司,佛塑股份在新材料领域的看点还不止于此。2011年,公
司锂电池隔膜、偏光膜、电容膜等高端产品市场仍然看好。其中,锂电池隔膜是最
受市场关注的热点,目前与比亚迪共同设立的由公司控股的子公司金辉高科已实现
了2000万平方米产能,新增4500万平方米产能将在2011年中期建成投产,产能充分
释放预计在2012年。
佛塑股份偏光膜在液晶显示领域应用广泛,公司控股子公司纬达光电目前已拥
有100万平方米产能,2011年将扩展到180万平方米。2010上半年,纬达光电实现净
利润5540万元。此外,公司电容膜位居行业第四,新增300吨安全型金属化膜产能
的逐步释放均将给公司的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从年报中可以看出,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材料项目收益能力显著提高。佛塑股份
持有杜邦鸿基49%的股权,该公司以生产国内高端用途的BOPET双向拉伸薄膜为主,
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3.8%,贡献EPS达0.21元。
平安证券认为,BOPET薄膜利润快速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市场
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是行业产能增长暂时处于真空期。BOPET薄膜新建项目周期较
长,需要一年以上,预计供应紧俏状况在2011年将持续,该项目高利润率状况也将
贯穿2011年全年。
此外,公司在聚合物薄膜领域的实力超群,目前正处在上升期。未来动力电池
隔膜、PVDF膜、智能节能膜等高端产品的开发都有可能给公司的业绩带来惊喜。
华泰联合证券认为,佛塑股份的转型初见成效,新材料大放光彩。不考虑房地
产业务的贡献,上调公司2011年~2012年的每股收益分别至0.41元、0.55元。
3月24日,佛塑股份的收盘价为16.05元/股。平安证券认为,考虑公司良好的
发展态势和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其合理价格在25元左右。
【出处】投资者报【作者】
【2011-03-25】
子公司逾亿元增资锂电 佛塑股份(000973)推进转型
转型之后收获业绩增长26倍,佛塑股份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佛塑股份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金辉公司拟投资1.266亿元建设锂离子电池隔
膜三期项目,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36亿元,铺底流动资金2300万元,资金将由
金辉公司自筹解决。
公告披露,该项目建设期18个月,建成后金辉公司预计可新增锂离子电池隔膜
生产能力4500万平方米,约合479吨,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13亿元,税后利
润达3980万元。此外,金辉公司锂离子电池隔膜二期项目预计于7份月建成试产。
据了解,金辉公司是由佛塑股份出资443.23万美元合资成立的子公司,持股比
例48.125%,主要经营范围是产销离子渗透微孔薄膜、功能性聚合物膜片、各种用
途半透膜等环保用有机膜,是国内少数生产电池隔膜技术相对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
之一。
公司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加金辉公司的产能规模和经营效益,可其
巩固市场竞争地位和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适应新的行业发展需要
。
之前,佛塑股份发布2010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1.
43%,净利润达1.73亿,同比大涨2654.67%。大股东广新集团入主后,佛塑股份走
上了转型之路,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朱文彬
【2011-03-25】
佛塑股份(000973)投建锂电池隔膜三期
佛塑股份(000973)控股子公司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
锂离子电池隔膜三期项目,项目投资总额1.2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
铺底流动资金2300万元,项目投资资金由金辉公司自筹解决。该项目建设期为18个
月,项目建成后,金辉公司预计可新增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能力4500万平方米(约
479吨),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13亿元、税后利润3980万元。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向南
【2011-03-02】
26倍业绩增长 佛塑股份(000973)享受转型期的甜蜜
2010年是佛塑股份的转型年,佛塑股份的年报很好地诠释了这次转型:在营业
收入微增的状况下,净利润实现了26倍的增长。更值得期待的是,前两年的产能扩
张将在2011年释放,这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转型期的想象力
佛塑股份被新股东广新外贸集团控股后,在2009年扭亏为盈,2010年净利润大
幅增长,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7.52亿元,增长1.43%;净利润1.73亿元,增长26.5
5倍。其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收入增加和成本降低。
佛塑股份转型后的方向以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为主。2010年最值得关注
的动作是加大了高端产品的产能投入,包括锂电池隔膜新增4500万平方米产能,偏
光膜80万平方米产能和电容膜新增300吨产能。2011年,上述高端产品产能将逐步
释放。
佛塑的主要产品以及研发方向包括锂电池隔膜、偏光膜、电容膜等均属于新材
料领域的高端产品,隔膜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决定了锂电池的容量、
内阻、循环、储存、安全等性能,隔膜占整个动力电池成本的30%,生产设备、技
术要求非常高。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比较大的一
个短板。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佛塑旗下子公司金辉高科主要产品,金辉高科的净利润增长
率达76.4%。据记者了解,由于设备和技术的原因,目前国内能够生产隔膜的企业
很少,仅有星源科技和金辉高科两家技术相对成熟。所以金辉高科未来在动力电池
隔膜上的技术突破将会是佛塑股份股价的重要刺激因素之一。一位调研过佛塑股份
的分析师表示,这块暂时没有确定的时间表,从技术上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具体何
时爆发无法估算。
日前佛塑股份公告自主研制开发的TPE(热塑性弹性体)无孔防水透湿膜已研
制成功,并进入市场推广阶段。该产品在服装、医疗、建筑和食品包装等领域都有
很好的应用前景。
东北证券分析师潘喜峰表示,公司在聚合物薄膜领域的实力超群,目前正处在
上升期。未来动力锂电池隔膜、PVDF膜、智能节能膜、TPE等高端产品的开发都有
可能给公司的业绩带来超预期的变化。
-->华夏系潜伏其中
佛塑股份转型之初即引起了基金等机构的积极关注,截至2009年底,该股前十
大流通股股东还难觅机构的踪影,而一个季度之后,华夏系四只基金和上投摩根一
只基金齐齐进驻,同时新进的还有两只社保基金组合。按成交均价估算,这些机构
的持股成本大概在9-11元之间。二季度该股股价变化不大,华夏蓝筹和华夏行业精
选退出,但银华-道琼斯88、诺安股基、华商动态阿尔法等新基金加入。
从三季度数字看,华夏系并没有放弃佛塑股份,华夏蓝筹核心1188万股(二度
杀进)、华夏盛世精选715万股(三季度新进),佛塑股份的股价从8月中旬开始强
势上攻,11月中创出新高。华夏系在三季度少量出货锁定利润之后,四季度的回调
中又补充了一些筹码。
两会之后,如果有新能源规划出台将会带来刺激因素,不过股价上涨的重要支
撑还是在于公司主业的实质性进展,比如动力电池隔膜的技术突破。
东北证券潘喜峰、东莞证券莫景成均看好佛塑股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信达证
券分析师王艺默认为,随着"十二五"规划逐步出台,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佛塑股份
在合理的估值上享受一定程度的溢价。
【出处】南方都市报【作者】陈元元
【2011-03-01】
佛塑股份(000973)2010年净利1.73亿 同比增26.55倍
佛塑股份(000973)周一晚间披露年报,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1.73亿元,同
比增长2654.67%。
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37.52亿元,同比增长1.43%,每股收益0.283元。
公司表示,公司通过强化财务与资金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实施产品结构调
整,整合供应链资源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经营状况的明显好转。
【出处】全景网【作者】陈丹蓉
【2011-03-01】
销售规模扩大费用反降 佛塑股份(000973)净利暴增26倍背后
佛塑股份(000973)曾因"洋垃圾餐盒"事件饱受诟玻今日,公司发布了2010年
年报,净利润大增26.55倍让人大跌眼镜。虽然佛塑股份称是销售规模扩大和毛利
率增加导致的业绩变脸,但有分析人士表示主要还是2009年基数比较低。值得注意
的是,年报显示,公司去年高管薪酬386万元,今年也已经飙升到490.45万元。
专家称业绩暴增缘于基数低
资料显示,佛塑股份生产多种塑料薄膜产品,产品涵盖了塑料薄膜中的BOPP、
BOPA、BOPET三大类别。公司产品上游塑料原材料价格和石油价格高度相关,下游
主要为塑料包装等相关行业。而从佛塑股份十大流通股东看,除了大股东和关联股
东外,其余8席为清一色机构,是一只典型的机构重仓股。
今日年报显示,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2亿元,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43%
,然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10.42万元,比2009年增长26.55倍。
对此,佛塑股份在业绩快报中曾表示,公司2010年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
润与上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进一步深化调结构,强管理,强
创新的工作,通过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强化财务与资金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实
施产品结构调整,整合供应链资源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经营状况的明显好转。
但中证投资张志民表示其业绩暴增主要还是由于2009年基数较低导致的。
2008年,佛塑股份净亏损达1.95亿元,同比大降1726.89%。但2009年8月广新
集团入主后,对佛塑股份进行一系列"脱胎换骨"式的改革,2009当年公司即实现了
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628.4万元。
销售规模扩大
销售费用为何降低?
然而,从今日发布的年报来看,公司虽然表示销售规模扩大,毛利率增加是业
绩大增的原因。但从销售费用来看,2010年销售费用只有5980万元,而2009年的销
售费用却有6878万元。广告费、业务经费都比去年微降了一些。但销售费用中的销
售服务费,2010年只有431万元,2009年则为1114万元。也就是说,2010年的销售
服务费还不到去年的四成。"正常情况下,销售规模大增,销售费用一般也会随之
增长。"一位会计师对记者表示,"如果说销售规模扩大了,但是营业收入却没有增
加,那意味着产品单价降低了。"
根据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产品薄膜制品营业利润率2010年达到了20.42%,去年
是14.65%,复合编织制品达到21.21%,去年是19.24%。但这样的营业利润率增长能
支撑起26.55倍的净利润增长吗?毕竟从2008年巨亏1.9亿元到两年后劲赚1.7亿元
,这样的业绩起伏着实令人吃惊。
记者拨通了公司董秘罗汉均的手机,对于利润大增的原因,董秘非常谨慎,其
仍然引用了年报中的说法,"调结构、创新以及精细化管理,去年淘汰了7万吨的落
后产能。"随后便挂断手机。
接手亏损企业何时盈利?
董秘淘汰落后产能的说法却与公司的行径相背离。
佛塑股份2010年底刚刚退出亏损的BOPP通用型薄膜业务,出售子公司涿州东华
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东华包装)51%的股权予涿州市恒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接着
却又花费千万巨资收购同样从事BOPP通用型薄膜业务的控股子公司无锡环宇包装材
料有限公司(无锡环宇)剩下的50%股权。
年报显示,无锡环宇2010年净利润为-1915.01万元。资料显示,无锡环宇自20
07年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下滑,自2008年起连续亏损.2007年至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
分别为4.66亿元4.11亿元和2.36亿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再度降至0.77亿元;2008
年,2009年,2010年1-6月的净利润分别为-1987.55万元,-3236.50万元,-1339.9
3万元。
明明是亏损资产,为何公司要接下烂摊子,而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何时才能
盈利?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许洁
【2011-03-01】
佛塑股份(000973)转型见效 净利激增26倍
广新控股集团入主佛塑股份(000973)之后,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并对企
业实施了产业加减法。
公司今日公布的2010年度报告称,过去的一年里,在营收略微增长的情况下,
净利润激增了26倍,转型之路已初见成果。
年报显示,2010年,佛塑股份共实现营业收入37.52亿元,同比增长1.43%;净
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2655%;每股收益0.283元。东北证券周思立对此表示:“
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主要原因在于新的大股东带来新气
象,目前锂电池隔膜、偏光膜、电容膜等高端产品逐步发力。同时,传统业务的市
场也在逐步好转。”
2010年,是佛塑股份的转型之年。广新控股集团入主后,不仅有效改善了佛塑
股份的债务结构,淘汰传统行业的落后产能,还积极加大了高端产品的产能投入,
其中包括新增锂电池隔膜4500万平方米产能,偏光膜80万平方米产能和电容膜新增
300吨产能。据悉,这些新增产能将于今年得到释放,这为该公司的持续增长提供
了强力的支撑。
今年一月份,由佛塑股份自主研制开发的TPE无孔防水透湿膜研制成功,开始
进入市场推广阶段。据了解,该产品在服装、医疗、建筑和食品包装等领域都将有
很好的应用前景。据了解,在高端产品方面,佛塑股份仍有较多储备,目前均处于
研发或试产阶段。
为防止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2011年,佛塑股份将对PTA、PVC、LLDPE
三个品种的塑料原材料进行期货交易。
佛塑股份表示,根据市场和企业经营情况,预计2011年度开展期货套保交易的
保证金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
【2011-03-01】
佛塑股份(000973)近半收益来自投资
去年净利润大涨2654.67%
本报讯 (记者葛丹)今日,佛塑股份(000973)发布2010年年度报告称,公
司利润总额逾2.8亿,同比上涨383.3%,净利润达1.73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大涨265
4.67%,每股收益涨至0.283元。佛塑股份2010年成绩靓丽。
投资收益贡献近一半利润
2010年佛塑股份的营业总收入为37.5亿元,同比增长1.43%,然而其净利润同
比狂增2654.01%。年报显示,佛塑股份2.83亿的营业利润有近一半是收益都来自其
投资收益。公开资料显示,佛塑股份2010年营业总收入37.5亿元,营业总成本为36
.09亿元,然而其营业利润则高达2.83亿元,远远大于佛塑股份营业总收于与总成
本之差,而2010年佛塑股份投资收益达1.4亿元,占其营业利润的49.47%。
此外,佛塑股份利润的增加也得益于其营业成本的下降。2010年,佛塑股份营
业总成本为36.0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5%。
二级市场
接棒牛散 机构持续加仓佛塑股份
2009年,佛塑股份的前十大股东还是钱毅升、岳丽英等牛散的天下,到了2010
年初机构投资者陆续买入佛塑股份,接棒牛散席位,并且持续加仓佛塑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年末,佛塑股份的前十大股东中有八位都为机构投资者
,尤其是华夏系基金对佛塑股份颇为青睐,有四只华夏基金持有佛塑股份股票,其
中华夏优势增长型证券投资基金以持有2939万股占据前十大股东席位第三位。以一
季度末,佛塑股份收盘价11.39元计算,截至2010年末,华夏优势已浮盈1.12亿。
2010年以来,机构投资者对佛塑股份连续进行加仓操作,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佛
塑股份的未来比较看好。
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基金持股6209.8万股,到了二季度末,基金持股增
加至7062.5万股,而到了三季度末,基金持续加仓,总共持有8318.4万股。
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末,基金继续加仓达8492.73万股。
【出处】广州日报【作者】葛丹
【2011-01-19】
佛塑股份(000973)2000万增资子公司
佛塑股份(000973)拟对全资子公司佛山市三水顺通聚酯切片有限公司增资20
00万元,将顺通公司的注册资本由8000万元增加至1亿元。增资资金用于充实顺通
公司生产经营流动资金。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程文
【2011-01-19】
佛塑股份(000973)2000万元增资子公司
佛塑股份今天发布公告称,拟对全资子公司顺通公司增资2000万元,将其注册
资本由8000万元增至1亿元,增资资金用于充实其生产经营流动资金。
据介绍,顺通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产、销售聚酯切片和化纤制品、各类高分子
聚合物和塑料化工新材料,经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截至2010年
12月31日,顺通公司(未经审计)总资产1.48亿元,净资产3495.59万元,营业收
入5.5亿元,净利润464.69万元。而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数据则为亏损1910.91万
元。
公司表示,本次增资是为适应顺通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其营运能力,推动
其进一步发展,不会对佛塑股份经营产生风险或不良影响。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朱文彬
【2011-01-11】
佛塑股份(000973)无孔防水透湿膜产品上市
佛塑股份(000973)自主研制开发的TPE无孔防水透湿膜目前已研发成功,正
式推出市常据了解,TPE无孔防水透湿膜与布料复合成面料可用于服装,鞋材、户
外运动用品等,具有防风保暖、防水和透气的功能;与无纺布复合成面料,可用于
高防护要求的医疗卫生及其他防护产品、干燥剂包装等。该产品实际销售情况取决
于市场开拓力度等多种因素,该产品上市不会对今年财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
同时,佛塑股份2010年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7.8亿
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净利润约1.7亿元,同比增长2654.01%;每股收益0.28元
。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建业
【2011-01-11】
佛塑股份(000973)净利暴增逾26倍
佛塑股份(000973)今日发布2010年度业绩快报。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81亿元,同比增长2.2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3亿元,同比增长26
54.01%;基本每股收益为0.28元。
【出处】北京商报【作者】
【2011-01-11】
转型很"给力" 佛塑股份(000973)2010年业绩同比猛增26倍
今日,佛塑股份提前公布了2010年颇为靓丽的"成绩单":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73亿元,同比狂增2654.0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0.28元。与
此同时,2009年佛塑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还仅仅为0.55%,一年之间公司"脱胎换骨
",净资产收益率上升到了13.12%。
此外,今日,佛塑股份还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TPE无孔防水透湿膜目
前已研发成功,正式推出市常
转型促净资产收益率
"脱胎换骨"
佛塑股份业绩的转变与公司新任大股东广新集团的入主密不可分。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佛塑股份净利润亏损达1.95亿元,同比大降1726.89
%。此外,当时公司还出现了资金链紧张的窘境。2009年8月,广新集团正式入主
佛塑股份,对其业务进行整合。2009年当年,佛塑股份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净
利润628.4万元。
随后,佛塑股份的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高高举起"新材料"的大旗。公司的定
位转变为重点发展各类薄膜新材料,应用领域主要为新能源和节能等新兴产业。
而从佛塑股份近3年业绩"三级跳"来看,转型也确实相当"给力"。以净资产收
益率为例,2009年尚仅仅为0.55%--还不如当年的一年定期存款利息,但到2010年
就大幅上升到了13.12%。
对于2010年业绩的大幅攀升,佛塑股份自身亦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公司进一步
深化了"调结构、强管理、强创新"的工作,通过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强化财务与资
金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实施产品结构调整,整合供应链资源等一系列举措,实
现了经营状况的明显好转。
推出新产品
巩固薄膜领域优势地位
对于佛塑股份的转型,目前市场各方多报以乐观的预期。如东北证券认为,未
来公司的看点较多,锂动力电池隔膜、高档偏光膜、高端电容膜、太阳能背板用PV
DF膜和智能节能膜等高端膜产品的开发都有可能获得突破,从而给公司得业绩带来
大幅提升的可能。
而今日,佛塑股份就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 TPE无孔防水透湿膜目前已
研发成功,正式推出市常
据悉,TPE 无孔防水透湿膜应用广泛,与布料复合成面料可用于服装,鞋材、
户外运动用品等,具有防风保暖、防水和透气的功能;与无纺布复合成面料,可用
于高防护要求的医疗卫生及其它防护产品、干燥剂包装等,具有透气、阻隔细菌以
及防止液体渗透的功能。
佛塑股份表示,该产品的成功研制,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薄膜领域的优势地位
,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公司也称,该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取决于未来市场开拓力度等多种因素
,该产品的上市不会对公司今年的财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谢岚
【2010-11-26】
佛塑股份(000973)1.7亿元增资地产开发项目
佛塑股份公告,拟对全资子公司合盈公司增资1.7062亿元。
佛塑股份表示,新增资本中,货币出资占4418.78万元,以公司合法拥有的国
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1.26亿元。该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汾江北路82号,面积4581
8平方米。公司出具的评估数据显示,以2010年3月31日为基准日,采用剩余法和市
场法进行评估,该土地使用权价值经评估为3.085亿元,除去拆迁补偿价值人民币1
.821亿元,共1.264亿元。
据了解,合盈公司于本月刚成立,成立目的是对该地实施房地产开发。注册资
本1001万元,经营范围是房地产经营及对外投资、物业管理,以及自有物业出租与
管理、室内清洁服务。上述地块是佛山市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项目之一,还有
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轻工三路9号、11号两幅地块。公司表示,此次增资是便于对禅
城区该地实施自主开发。
公司还同时公告,董事会还通过了对控股子公司金辉公司增资1410万元扩建锂
离子电池隔膜项目的议案,追加投资将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据了解,原项目投
资总额1.05亿元,目前已进入基建施工阶段。公司表示,项目建成后,金辉公司预
计可新增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能力4500万平方米,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销售收入22
903万元、税后利润6250万元,与追加投资前经济效益相比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朱文彬
【2010-11-26】
佛塑股份(000973)增资电池隔膜项目1400万
佛塑股份(000973)今日公告称,子公司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为了
提高设备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拟对"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追加投资1410万元,追
加投资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添置模头等设备、增加环保、消防基建投入、
改进部分配套设施及公用工程等。
佛塑股份称,此次追加投资的1410万元由金辉公司自筹解决。目前,该项目已
进入基建施工阶段。建成后,金辉公司预计可新增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能力4500万
平方米(约542吨),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销售收入2.29亿元、税后利润6250万元
,与追加投资前经济效益相比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李小平
【2010-11-05】
佛塑股份(000973)吃"回头草"
亏损业务卖了又买
佛塑股份吃起了"回头草",前脚刚刚退出亏损的BOPP通用型薄膜业务,出售子
公司涿州东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51%的股权予涿州市恒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后脚
却又花费千万巨资收购同样从事BOPP通用型薄膜业务的控股子公司无锡环宇包装材
料有限公司(无锡环宇)剩下的50%股权。
佛塑股份11月3日发布的公告称,公司拟以1700万元人民币收购无锡环宇股权
,收购完成后,无锡环宇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资料显示,无锡环宇自2008年
起连续亏损。2008年、2009年、2010年1-6月的净利润分别为-1987.55万元、-3236
.50万元、-1339.93万元。
【出处】投资快报【作者】
【2010-11-04】
加码亏损业务 佛塑股份(000973)难懂的收购账
核心提示:佛塑股份,前脚刚刚退出亏损的BOPP通用型薄膜业务,出售涿州东
华51%的股权予涿州市恒达。后脚却又花费千万巨资收购同样从事BOPP通用型薄膜
业务的无锡环宇剩下的50%股权。
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佛塑股份却吃起了"回头草"。佛塑股份,前脚刚刚退
出亏损的BOPP通用型薄膜业务,出售子公司涿州东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东华包装
)51%的股权予涿州市恒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后脚却又花费千万巨资收购同样从
事BOPP通用型薄膜业务的控股子公司无锡环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无锡环宇)剩下
的50%股权。
佛塑股份11月3日发布的公告称,公司拟以1700万元人民币收购无锡市包装有
限公司所持有的无锡环宇25%股权;以9美元收购住友商事化工株式会社持有的无锡
环宇9%股权,以9美元收购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持有的无锡环宇9%股权,以7
美元收购住友商事亚洲私人有限公司持有的无锡环宇7%股权。收购完成后,无锡环
宇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资料显示,无锡环宇自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下滑,自2008年起连续亏损。
2007年至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66亿元4.11亿元和2.36亿元。今年上半年营
业收入再度降至0.77亿元;2008年、2009年、2010年1-6月的净利润分别为-1987.5
5万元、-3236.50万元、-1339.93万元。
不过,对于佛塑股份的收购行为,二级市场给予负面回应。截至当天收盘,佛
塑股份大跌4.03%,收报17.40元。
吃"回头草"为哪般?
此前,佛塑股份于今年7月刚以4100万元的价格出售了东华包装51%的股权。股
权转让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东华包装股权。此前,东华公司以生产BOPP通用型薄
膜为主,2008年至2009年连续亏损,2010年1-4月仍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200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624万元、营业利润-681万元、净利润-788万元
。2010年1-4月实现净利润-293万元。
佛塑股份称,公司转让东华公司股权是为了将公司资源倾斜于高附加值产品,
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改善盈利状况,增强综合竞争力。
跟东华包装一样,成立于1993年的无锡环宇也一直从事BOPP包装薄膜的生产销
售。2008年在前期行业内过度投入而竞争激烈,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及无锡环宇未
能及时转换经营模式去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无锡环宇发生较大
额亏损。
2009年10月,基于在中国业务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住友化工、住友中国、住
友亚洲等三方股东向公司提出以解除其对无锡环宇贷款所提供担保责任为条件无偿
转让股权。
佛塑股份表示,由于另一方股东无锡包装则不具备提供担保和继续投入的能力
,又不同意公司单独受让日本住友出让的股权。这严重影响了无锡环宇的融资贷款
及正常运营,使无锡环宇自2009年至今仍然亏损。
截至目前,BOPP薄膜是公司的主营业务。而无锡环宇是公司BOPP包装薄膜产品
的重要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4万吨。而无锡环宇所处的华东地区是国内包装基材
的主要市场和集散地,其中BOPP薄膜需求量占全国总需求量的50%以上。
佛塑股份称,如果立即对无锡环宇进行清算的话,清算后公司权益将所剩无几
。经测算,流动资产按70%变现将减值1345万元,固定资产将减值3892万元,建筑
物报废将减值1930万元,员工安置费用约424万元,各种税费及清算费用约904万元
,土地变现增值约4214万元,以上各项合计约4281万元,6月30日经审计无锡环宇
所有者权益为4551.96万元。
不过,按照公司预计,收购后无锡环宇短期内并不能实现扭亏为盈。估计2011
年无锡环宇亏损额约950万元,对公司业绩影响为-950万元(同比减亏250万元),
2012年起扭亏为盈,实现盈利约200万元。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晓晴
【2010-11-03】
"膜王"佛塑股份(000973)再增持:无锡环宇成全资子公司
在协商一年多后,"膜王"佛塑股份(000973)终于吃下了控股子公司无锡环宇
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剩余的50%股权,收购完成后,无锡环宇将成其全资子公司。这
也进一步巩固了佛塑股份在华东薄膜市场及全国包装市场的地位。
据悉,此次收购股权与不同的交易方,交易价格不同,其中无锡市包装有限公
司持有的25%股权交易价格为1700万元,而收购住友商事化工株式会社、住友商事(
中国)有限公司、住友商事亚洲私人有限公司25%标的股权的交易价格仅为25美元。
无锡环宇成立于1993年,一直从事BOPP包装薄膜的生产销售。2008年在前期行
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过度投入,由于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及无锡环宇未能及时转
换经营模式去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无锡环宇发生较大额亏损。自2007年主营业务收
入持续下滑,自2008年起连续亏损,2008年、2009年、2010年1-6月的净利润分别
为-1987.6万元、-3236.5万元、-1339.9万元。2009年10月,基于在中国业务发展
战略调整的需要,日本住友三股东有意退出,但另一方股东无锡包装不同意公司单
独受让日本住友出让的股权。
佛塑股份表示,BOPP薄膜是公司主营业务,无锡环宇又是公司BOPP包装薄膜产
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4万吨。而无锡环宇所处的华东地区是国内包装基
材的主要市场和集散地,其中BOPP薄膜需求量占全国总需求量的50%以上,是中国
包装市场的桥头堡和重要基地,保持华东市场占有份额对公司在包装市场的领先地
位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为理顺股东关系,公司开始与无锡包装进行长达一年的
协商,无锡包装最终同意以1700万元价格出让其所持有的25%股权。
本次收购完成后,佛塑股份对无锡环宇享有的损益将由收购前的50%增加到100
%,并表示将采取相应措施扭转无锡环宇经营局面,其中包括加强经营团队建设,
将无锡环宇纳入公司供应链管理整合范围内,降低无锡环宇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对
设备实施技改升级,实现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积极开拓高端市场和优质客户,转
换营销模式等。
佛塑股份预计,2011年无锡环宇亏损额约950万元,对公司业绩影响为-950万
元(同比减亏250万元),2012年起扭亏为盈,2012年盈利约200万元,对公司业绩
贡献200万元。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成城
【2010-10-25】
佛塑股份(000973)股东减持621万股股份
佛塑股份10月23日公告,2月22日至10月20日,公司股东佛山富硕宏信投资有
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621万股,占总股本1.01%。减持后,富硕宏
信仍持有公司4219万股流通股份,占总股本的6.89%。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10-10-15】
佛塑股份(000973)2010年三季度净利增逾8倍
佛塑股份(000973)今日发布三季报称,7-9月公司实现净利润5794.80万元,
同比增长398.49%;营业收入9.48亿元,同比下降12.24%。1-9月公司实现净利润1.
13亿元,同比增长841.95%。
【出处】中国资本证券网【作者】
【2010-10-15】
佛塑股份(000973)转型见效业绩攀升 华夏系基金再度加仓
自去年广新外贸集团入主后,佛塑股份即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年初扭亏
后业绩节节攀升,公司今日披露了靓丽的三季报。
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9.4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2.24%,而实
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95万元,同比大涨398.49%。在此背景下,公
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为1.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841.95%。虽然公司营收
较去年同期减少,但净利大幅增长,显示公司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产品结构调
整,整合供应链资源等一系列产业升级举措初见成效,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引人注意的是,自一季度始“押宝”佛塑股份的华夏系旗下4只基金,在第三
季度又加仓1690万股,华夏优势、华夏蓝筹、华夏盛世、华夏回报分别持有2739万
股、1189万股、715万股、586万股,位列流通股股东榜第三、四、八和十位;其中
,华夏蓝筹和华夏盛世为新上榜。
此外,公司仅9月份即接待4批次调研,涵盖媒体、基金、券商等不同机构,调
研内容皆指向控股子公司金辉高科和纬达光电的产品业务情况以及公司的土地开发
情况。而三季报显示,1至9月少数股东损益同比增加171.33%,主要应归功于金辉
高科和纬达光电的业绩增长;1至9月收到的税费返还同比增加190.43%,主要是由于
纬达光电本期出口销售扩大,收到的出口退税增加。
据9月份曾前往公司调研的湘财证券研究报告称,纬达光电年产偏光片100万平
方米,扩产项目80万平方米产能将于明年中期释放。此外,尽管金辉高科的电池隔
膜业务蒸蒸日上,但动力隔膜短期难获突破。金辉高科目前产能为1200万平方米,
二期工程将于2011年下半年新增4500万平方米产能。
有业内人士表示,动力隔膜短期内难以突破;近期金辉高科的主要看点仍来源
于产能扩张和对小型锂电池隔膜的进口替代。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赵晓琳
【2010-10-15】
塑股份(000973)2010年前三季净利1.13亿 同比增长逾八倍
佛塑股份(000973)周四晚间披露季报称,2010年1-9月份公司实现净利润1.1
3亿,同比增长841.95%。
今年1-9月份营业收入26.99亿元,同比下降5.94%;每股收益0.184元,同比增
长841.95%。
今年7-9月公司实现净利润5794.80万元,同比增长398.49%;营业收入9.48亿
元,同比下降12.24%;每股收益0.095元,同比增长398.49%。
公司称,1-9月净利润大增,主要是由于公司今年通过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强化
财务与资金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产品结构调整,整合
供应链资源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经营状况的明显好转。
佛塑股份周四收报15.87元,跌5.42%
【出处】全景网【作者】王永飞
【2010-08-25】
佛塑股份(000973)联手中科院开发复合智能节能薄膜
8月24日,佛塑股份(000973)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下简称硅
酸盐所)在佛山达成战略合作并就"复合智能节能薄膜开发项目"签约。该项目为双
方首个实质性合作项目,市场潜在需求巨大,研发成功之后佛塑股份新能源材料产
业的话语权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硅酸盐所研究领域涵盖了人工晶体、特种玻璃、无机涂层、生物环境
材料、能源材料、复合材料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是新能源材料科研
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的研究所。本次与佛塑股份的战略合作协议内容主要包括:新
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并承担各级政府的科技任务;将对
硅酸盐所相对成熟的科研成果择优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成为可应用于企业产业化生
产的科技成果。
佛塑股份人士介绍,复合智能节能薄膜开发项目是双方战略合作启动的首个实
质性合作项目。该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双向调节的智能控温功能。原理是在高分
子基温控层中添加一定比例VO2,使温控层在薄膜中起到开关作用。当温度低于相
变温度时,温控层增加太阳光红外线透过率;当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温控层就减
少太阳光的红外线透过率。通过双向自动调节,可以起到冬天保暖、夏天隔热的效
果。这种智能控温薄膜属国际前沿技术,不仅性能优于现有市面上进口的隔热膜产
品,价格与隔热膜产品相比也将大幅下降。竞争优势明显。
据资料统计,全国建筑和汽车玻璃贴膜存在巨大市场空间,玻璃贴膜市场年增
幅超过20%,潜在需求惊人。美国专业能源机构研究预测,中国将在3年内取代美国
成为世界玻璃贴膜市场中的最大买家。从中可见复合智能节能薄膜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项目研发成果也将成为继锂电池隔膜、偏光膜等高技术新材料产品之后,佛塑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上的又一力作。
广新外贸集团2009年8月控股佛塑股份后,公司确定了"产业高端化"的发展战
略,不到一年时间,淘汰了大批落后产品和产能,并致力于开发各种新型聚合物膜
材料。近年开发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显示用聚合物偏光材料和电工、电容薄膜
材料等已大获市场认可。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杨涛
【2010-08-25】
携手中科院 佛塑股份(000973)新能源技术有靠山
佛塑股份(000973)的新能源转型之路获取强大的技术支持。昨日,公司与中
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战略合作暨"复合智能节能薄膜开发项目"签约仪式在佛
山市举行。此举意味着佛塑股份通过牵手中科院,加强了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培育
,进而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此次战略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项目合作、
承担各级政府的科技任务,还将对硅酸盐所相对成熟的科研成果择优进行二次开发
,促进其成为可应用于企业产业化生产的科技成果。据悉,复合智能节能薄膜开发
项目是佛塑股份与中科院启动的首个实质性合作项目。
资料显示,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一家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
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研究所,研究领域涵盖了人工晶体
、特种玻璃、能源材料、复合材料等,是目前该领域科学研究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
的研究所。
据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高彦峰介绍:"复合智能节能薄膜属于全新
一代功能薄膜,不仅高效节能,而且智能环保。这种具有智能控温特性的薄膜,属
目前国际前沿技术,不仅性能优于现有市面上进口的隔热膜产品,而且价格与隔热
膜产品相比也将大幅下降。在实现产业化之后,其产值可达10亿元,价格将比进口
产品低1/2。"
佛塑股份称,公司今后发展的重点将是面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应用的新型薄膜
材料和产品。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刘莎莎
【2010-08-17】
佛塑股份(000973):鸿华将退出一次性餐具业务
昨晚(8月16日),佛塑股份发布澄清公告称,有关媒体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
。
公告称,鸿华公司的发泡制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和工业用片材)2010年6月总
产量为397吨,而非报道中的"2539万吨"。
同时,管理鸿华公司的鸿基分公司是公司下属分公司,鸿基分公司不具有独立
法人资格,公司与鸿基分公司之间不存在报道中提及的投资收益和关联交易。
另外,目前鸿华公司已主动召回涉嫌违规产品,并决定彻底退出一次性餐具生
产经营业务。
昨日佛塑股份收报12.96元,涨8.18%。
近期央视曝光了佛塑股份子公司等企业"洋垃圾餐盒"事件。
8月12日,广东省国资委表示,佛塑股份子公司"违规使用废料制造餐盒"一事
,造成的社会影响大过经济效益,对其控股股东亦造成伤害,国资委将全程督查此
事。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2010-08-17】
佛塑股份(000973)"洋垃圾餐盒"原料为边角料
针对近日相关媒体的报道,佛塑股份(000973)今日发布公告称媒体报道不实
,并称一次性餐具采用的原料为自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
佛塑股份介绍,某媒体在其报道中称:鸿华公司的发泡制品2010年6月总产量
为2539万吨,佛塑股份对鸿基的投资收益为3879万元。预测2010年全年,佛塑股份
与鸿基之间的关联交易金额大约1.6亿多元。
但经佛塑股份核实,报道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其中鸿华公司的发泡制品(包
括一次性餐具和工业用片材)2010年6月总产量为397吨,而非报道中的"2539万吨"
。同时,管理鸿华公司的鸿基分公司是下属分公司,全称为"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鸿基分公司"。公司大部分长期投资企业均通过公司下属的东方分公司、经
纬分公司、鸿基分公司、双龙分公司实施管理。鸿基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公司与鸿基分公司之间不存在报道中提及的投资收益和关联交易。
在媒体普遍质疑鸿华公司生产餐具原料为洋垃圾的问题上,佛塑股份称经过进
一步查实,鸿华公司生产一次性餐具所添加的再生料全部来源于自身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边角料。目前,鸿华公司已主动召回涉嫌违规产品,并决定彻底退出一次性餐
具生产经营业务。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程文
【2010-08-16】
佛塑股份(000973):餐盒事件成转型催化剂
“洋垃圾餐盒”事件成为佛塑股份(000973)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近日,佛塑股份致电本报,就下属鸿基分公司管理的佛山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
司涉嫌违规经营的行为进行了说明,并表示该事件的发生更加坚定了公司进行产业
转型的决心。
佛塑股份称:“2010年8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放了《垃圾如何变
餐具》的报道,对报道反映的下属公司涉嫌违规经营行为,公司感到十分震惊,连
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核查工作。当即责成由下属鸿基分公司管理的鸿华公司停止全
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同时成立事件调查处理专责小组,严肃追究相关人
员责任。”
经核查,由佛塑股份下属鸿基分公司管理的中外合作企业鸿华公司的餐具车间
确实存在涉嫌违规添加再生料生产部分一次性发泡餐具产品的情况。本次事件发生
后,佛塑股份全部终止了该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同时全力追回已发出的问
题产品予以销毁。目前,鸿华公司餐具车间的相关设备和产品已被佛山市质量技术
监督局查封。
2009年8月,在广东省广新外贸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后,佛塑股
份确立了“产业高端化”的发展战略和“调结构、强管理、强创新”的工作方针,
决定彻底退出低档产品的生产经营,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领
域发展,以高品质产品、高质量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围绕上述发展战略和工作
方针,短短几个月,佛塑股份相继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隔膜二期项目、偏光膜二期
项目、微孔透气膜扩产项目、安全型电容器用金属化膜生产线项目、多功能新型薄
膜研制开发试验生产线、晶硅太阳能电池用PVDF膜及背板研发等多个项目。同时,
关停了高能耗、技术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造革、植绒制品、普通光膜、低值
流延膜、彩印等低效产能。因此,鸿华公司的一次性餐具产品既违背了佛塑股份向
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其经营效益又一直处于亏损边缘,已列入
关闭淘汰计划。
“但是,由于鸿华公司属中外合作企业,关闭一次性餐具业务需与外方股东进
行协商,同时因停产涉及的员工安置等问题须审慎安排,因而影响了该业务的退出
进度。”佛塑股份解释称。
佛塑股份进一步表示,该事件更加坚定了公司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公司
将按照“产业高端化”的既定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彻底退出低档产品生产
经营,加快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发展步伐。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刘莎莎
【2010-08-16】
佛塑股份(000973)加快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8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报道佛塑股份(000973)下属公司涉嫌违规
生产一次性发泡餐具,公司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核查工作,立刻停止全部一次性
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佛塑股份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次事件更加坚定了公司
向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决心,公司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经核查,由佛塑股份下属鸿基分公司管理的中外合作企业鸿华公司的餐具车间
存在涉嫌违规添加再生料生产部分一次性发泡餐具产品的情况。本次事件发生后,
佛塑股份当即责成鸿华公司立刻全部终止该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同时将全
力追回已发出的问题产品予以销毁。目前,鸿华公司餐具车间的相关设备和产品已
被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封,佛塑股份表示将全力配合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该
事件调查工作,同时成立了事件调查处理专责小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为
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分公司上述涉嫌违规经营行为向社会道歉。
据佛塑股份有关人士介绍,鸿华公司的一次性餐具产品早已列入关闭淘汰计划
中。由于该公司属中外合作企业,关闭一次性餐具业务需与外方股东进行协商,同
时因停产涉及的员工安置等问题须审慎安排,因而影响了该业务的退出进度。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已相继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隔膜二期项目、偏光膜二期项
目、微孔透气膜扩产项目、安全型电容器用金属化膜生产线项目、多功能新型薄膜
研制开发试验生产线、晶硅太阳能电池用PVDF膜及背板研发等多个项目;同时,关
停了高能耗、技术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造革、植绒制品、普通光膜、低值流
延膜、彩印等低效产能。(龚小磊)
【出处】中国证券网【作者】龚小磊
【2010-08-13】
亏本也要生产毒餐盒?佛塑股份(000973)子公司或临巨额罚款
深陷"洋垃圾门"的佛塑股份(000973,SZ)正受到各方的强烈质疑。昨日(8
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浏览各大论坛发现,网友对这家上市公司旗下企
业非法生产违规产品,且"中外有别"的做法表示出极大愤慨。有专家和律师向记者
表示,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佛塑股份不但要受到执法部门的处罚,也应当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这一事件,股民也纷纷选择"用脚投票",昨日佛塑股份股价大跌4.75%,
收报12.23元。
"中外有别"引起舆论哗然
根据央视报道,佛塑股份鸿基分公司采购进出口部的陈跃文承认,一般出口餐
具添加的废料都不大,而内销没人管,好糊弄,卖得出去就行。这就意味着,该公
司的产品分为两个体系,质量较好的出口,添加大量废料的则卖给国人。这一做法
引起舆论哗然,有质疑者表示:"难倒国人就该用洋垃圾做的餐盒?"
根据和讯网对"洋垃圾门"事件的调查显示,截至昨晚9时,在"如何看待此事"
的调查项中,认为不可容忍的占了95.87%;在"应当承担什么责任"的调查项中,认
为处以高额罚款的比例为29.2%,认为应该关门整顿的占了31.04%,认为应该赔偿
投资者损失的比例为39.76%。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目前由于
出口要求严格、价格更高,企业一般会生产质量相对较好的餐盒,而剩下的边角料
、废料生产出来的餐盒主要流向国内市常他表示,国内监管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
,也使洋垃圾餐盒得以在中国市场畅通无阻。
业内人士称,其实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出口也不合法
。此外,更令人费解的是,佛塑股份旗下企业非法制造有"毒"餐盒,最终还落得个
"亏损"的命运,这让人连呼看不懂。
佛塑股份8月11日晚间的公告显示,由佛塑股份持股、鸿基分公司管理的鸿华
公司今年上半年涉嫌违规产品有1667吨,涉嫌违规产品营业收入为2010万元,但涉
嫌违规产品的营业利润为-104万元。
对此,部分网友直呼"看不懂"。作为一家知名上市公司,旗下企业竟然亏损10
0余万搞违法经营,还得成天提心吊胆,真让人匪夷所思。董金狮告诉记者,他并
不清楚为何佛塑股份公告的上述违规产品营业利润为负,但他表示,根据他掌握的
情况,干这一行亏损的很少,"都是24小时开机,如果亏损,为什么要干?"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鸿华公司在前期有人力或物力等较大投资,前
期出现亏损也有可能。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郭荣村
【2010-08-13】
董金狮:佛塑股份(000973)不可能不清楚子公司违规生产餐盒
佛塑股份被爆用洋垃圾做餐盒,一时间,该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
公司在11号晚间发布了公告。公告称,公司持股70%、由鸿基分公司管理的中
外合作企业佛山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华公司")的餐具车间存在涉
嫌违规添加再生料生产部分中低档一次性发泡餐具产品的情况。该车间相关设备和
产品已于2010年8月10日被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封。
然而,舆论似乎对公司的这一道歉公告并不买账。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记者,佛塑股份不可能不清楚子公司用废
塑料生产餐盒,这只不过是公司推脱责任的一种说辞。
佛塑股份早知子公司
用洋垃圾做餐盒而放任不管?
佛塑股份称,此涉嫌违规经营行为完全违背了公司"追求卓越,为社会创造价
值"的经营宗旨,与公司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为公司
所不容!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鸿华公司
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已经十五六年了,佛塑股份不可能不清楚子公司用废塑料
生产一次性餐盒的问题,这只不过是公司推脱责任的一种说辞。
他还表示,行业协会就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问题跟相关企业开过很多次会,
打电话发短信与很多企业沟通过,但没有什么效果。今年四月份的时候还亲自去过
鸿华公司,跟他们的总经理交流过,告诉他们无论如何不能用废塑料来生产发泡塑
料餐盒,但是公司不承认。目前业内有30多家企业在生产这种餐盒,上市公司就佛
塑股份一家,隐蔽性的小企业多一些。
佛塑股份董秘罗汉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鸿华公司的发泡制品
只是一个车间的一个副产品,不是主打产品,早就列入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名单。这
次已经终止全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了。
佛塑股份承认,公司作为鸿华公司的大股东,未能有效履行大股东的职责,未
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该公司的涉嫌违规经营行为,对此事件负有内控失察、监管不到
位的责任。已责成鸿华公司立即终止全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全力追回已
发出的问题产品予以销毁。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李春莲
【2010-08-12】
佛塑股份(000973)卷入"洋垃圾餐盒"事件 违规车间被查封
佛塑股份今日证实了此前央视报道佛塑子公司用"洋垃圾制作餐盒"一事,该公
司董事会就该事件向社会公众致歉。昨日,机构云集的佛塑股份跌1%。
公司今日公告称,其持股70%、由鸿基分公司管理的中外合作企业佛山鸿华聚
酯切片有限公司的餐具车间存在涉嫌违规添加再生料生产部分中低档一次性发泡餐
具产品的情况,该车间相关设备和产品已于8月10日被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封
。
据此前报道,广东省一些上游加工企业采用进口洋垃圾制成的废料颗粒,制作
发泡餐盒并在国内出售。其中,佛塑股份下属公司用该洋垃圾制作餐盒,每个月产
量高达1千吨,即制作餐盒约2亿个。
佛塑股份今日表示,已责成鸿华公司立即终止全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
,全力追回已发出的问题产品予以销毁;并成立专门小组彻查事件。此外,还对公
司及控股子公司全面排查,结果显示,其他产品均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生产经营
,没有发现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公司未披露该事件预计将造成的损失情况。但公司公告称,鸿华公司的发泡制
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和包装用片材)今年1-6月总产量为2539吨,其中涉嫌违规产
品1667吨。这意味着违规制品占该子公司产量超过六成。公告还称,鸿华公司今年
1-6月营业收入约3495万元,其中涉嫌违规产品营业收入2101万元,占上市公司总
营收1.2%;今年1-6月涉嫌违规产品营业利润为-104万元,上市公司今年1-6月营业
利润为10482万元。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涉嫌违规产品营业利润处于亏损状态,但该事件社会影响
十分恶劣。佛塑股份今日也表示,此涉嫌违规经营行为完全违背公司的经营宗旨,
与公司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公司将深刻接受本次事件
的教训。
佛塑股份今年以来在剥离亏损企业、进军新能源领域上动作频频,且上半年实
现净利5467.43万元,同比增303.98%。这也使得去年底无机构驻扎的该公司,在今
年一季度吸引了7家机构同时入驻。至二季度末,驻扎机构仍为7家,但前10大无限
售条件流通股股东榜单中,合计持有1350万股的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六零一组合
集体消失,而华夏系基金也由4只减至2只,不过,华夏优势增长仍持有2939万股居
榜单第三位。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吴芳兰,赵晓琳
【2010-08-12】
被曝用洋垃圾做餐盒 佛塑股份(000973)子公司设备被查封
用由洋垃圾制成的塑料颗粒做成餐盒并在市场大量销售,广东知名上市公司佛
塑股份(000973,SZ)突然身陷"垃圾门"。
8月10日晚间,央视经济频道曝出佛塑股份下属鸿基分公司违规用廉价再生塑
料颗粒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且每月产量高达1千吨,约2亿个"毒餐盒"流入市
常昨日(8月11日)晚间,佛塑股份发布公告称,涉及到的子公司车间相关设备和
产品已经被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封。此外,公司将立即终止一次性发泡餐具的
生产经营,并就此事向社会公众致歉。
每月数亿个"毒餐具"入市
8月10日晚间,央视经济频道《消费主张》栏目以《垃圾如何变餐具》为题,
报道了部分企业用从欧洲等地进口的废旧塑料,加工成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以
每月数亿个的数量流入市常其中,涉及佛塑股份下属鸿基分公司。
根据央视报道,鸿基分公司采购进出口部的陈跃文承认,公司大部分用于内销
的发泡餐具,都是拿那些进口回来的垃圾做的。他甚至表示,一般出口餐具添加的
废料都不大,而内销没人管,好糊弄,卖得出去就行。
《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
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
据了解,央视记者在鸿基某厂房暗访时看到了废旧塑料颗粒,并发现了再生塑
料添加比例配方卡。
昨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事件致电佛塑股份,公司内部人士称,
已经获知央视的报道,但无法就此评论,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佛塑股份致歉
昨日晚间,佛塑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用垃圾做餐盒报道属实,涉案的佛山
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华公司)餐具车间相关设备和产品已被佛山市
质监局查封。
据悉,2007年,佛塑股份出资收购佛山市华洋实业公司持有的鸿华公司股份,
并取得控股权。目前鸿华公司注册资金为210万美元,该公司是由佛山塑料持股70%
、由鸿基分公司管理的中外合作企业。
记者发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威控(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称顺德威控)是为
鸿华公司提供再生塑料颗粒原料的上游公司。据央视报道,顺德威控公司使用从欧
洲进口的洋垃圾制造废料颗粒,这些洋垃圾通常是废弃的一次性杯子等日常用品。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顺德威控公司法定代表人林先生,林先生否认与
鸿华公司有任何业务往来。
公告显示,鸿华公司的发泡制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和包装用片材)今年1~6月
总产量为2539吨,其中涉嫌违规产品1667吨;今年1~6月营业收入共为3495万元,
其中涉嫌违规产品营业收入2101万元,涉嫌违规产品营业收入仅占本公司营业收入
的比例为1.2%。
公司表示,事发后当即对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各项业务进行了全面排查,结果表
明,其他产品均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生产经营,没有发现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公
司董事会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的监督,并就此事件向社会公众致歉。
佛塑股份还称,该公司责成鸿华公司立即终止全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
,全力追回已发出的问题产品予以销毁。并立即成立事件调查处理专责小组,彻查
事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作者】郭荣村,彭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