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星源(000005)F10档案

ST星源(000005)融资融券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ST星源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000005 ST星源 更新日期:2024-04-25◇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暂无数据
【2.公司大事】
【2024-04-22】
监管层加大监管力度 又有多家公司提前锁定退市 
【出处】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国斌)退市新规发威,上周又有多家公司提前锁定退市。
  继*ST民控、*ST美盛之后,*ST新纺提前锁定退市。按照目前股价测算,即便未来几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三家公司股价也无法回到1元上方,触发“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退市条款,提前锁定退市。值得注意的是,*ST美尚、*ST太安将触及多项退市指标而被终止上市。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包括*ST新海、*ST博天、ST贵人、ST星源、*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ST鸿达、*ST民控、*ST美盛、*ST新纺在内的12只股票已锁定退市或已完成摘牌退市。其中*ST新海、*ST博天因触及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其余10股均因面值低于1元而被强制退市。
  4月19日,*ST新纺股价再度跌停,报0.63元/股,跌幅4.55%,总市值5.1亿元。*ST新纺4月19日晚公告称,截至4月19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13个交易日低于1元,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此前,*ST新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于2024年3月2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业绩方面,*ST新纺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9亿元至2.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亏损79.41%至82.96%。
  在此之前,*ST民控、*ST美盛两家公司也因为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提前锁定退市。截至4月19日,*ST民控收盘价为0.47元/股,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17个交易日低于1元;*ST美盛收盘价为0.49元/股,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16个交易日低于1元。
  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19日,A股市场有144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2元/股,有12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1元/股。
  4月12日,中国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出台,其中提及加大规范类退市实施力度等。同时,证监会制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新的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财务类、重大违法类、规范类和交易类四类强制退市指标。
  政策出台后,ST板块和绩差股出现了明显下跌。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新“国九条”推动市场风格转变,未来对恶意“保壳”行为会严监管,对于长期不分红的公司也会严厉处罚。投资者应该拥抱绩优股,远离绩差股。

【2024-04-21】
行业追踪|环保-废气处理市场(4月15日-4月21日):碳配额大宗协议成交量数量环比大幅下跌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动情况如下所示:碳市场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碳配额大宗协议成交量-83.2952.912024-4-18152914.00吨碳配额成交量-54.94192.482024-4-19173151.00吨碳配额成交额-52.80217.812024-4-1916426194.00元碳配额最新价2.7811.202024-4-1994.39元/吨   本周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异动情况如下: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铂价-4.185.532024-4-19229.00元/克钯价-2.334.012024-4-19272.50元/克银价1.5418.462024-4-197457.00元/千克铑价0.782.392024-4-191285.00元/克   本周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异动情况如下: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商用车产量87.5587.552024-3-3143.70万辆商用车销量82.4782.472024-3-3145.80万辆乘用车销量67.7467.742024-3-31223.60万辆受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化影响的公司一览表股票名净利润(亿元)机构预测年度净利润(亿元)截止日期产品名称产品收入占比(%)产品毛利率(%)龙净环保5.057.962023-12-31环保设备88.98--华光环能6.428.372023-09-30环保设备及运营21.0927.71清新环境3.15--2023-09-30生态环保业10020.24雪迪龙2.032.312023-12-31环境监测系统58.3249.30菲达环保1.44--2023-09-30环保设备66.7110.07远达环保0.94--2023-09-30特许经营50.7917.78仕净科技1.652.102023-09-30环保设备99.9125.08永清环保0.670.802023-09-30环保10037.26创元科技2.70--2023-12-31洁净设备及工程50.5618.35(注:财务数据截止到该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报告日期)
  环保产业链概况
  环保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电子元器件等行业。这些行业为环保行业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等提供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环保行业的成本,进而对环保行业的细分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能源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都会增加环保行业的营运成本,从而对其盈利带来冲击。
  环保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钢铁、电力、水泥、冶金、化工等工业污染行业。政府部门是重要的环保治理需求方,这是因为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其需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政策。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4-04-20】
又一家,锁定退市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董添

  继*ST民控、*ST美盛之后,*ST新纺也提前锁定退市。由于股价过低,按照目前股价测算,即便未来几个交易日连续涨停,这些公司股价也无法回到1元上方,达到“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退市条件,提前锁定退市。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国九条”推动市场风格转变,未来对恶意“保壳”行为会受到严监管,对于长期不分红的公司也会严厉处罚。投资者应该拥抱绩优股,远离绩差股。
  提前锁定退市
  根据*ST新纺2023年半年报,公司主营业务是从事中高档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纱线系列产品等、坯布及面料系列产品。
  Wind数据显示,4月19日,*ST新纺股价再度跌停,报0.63元/股,跌幅4.55%,收盘总市值为5.1亿元。
  根据*ST新纺4月19日晚间公告,截至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十三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简称《股票上市规则》)9.2.1条的规定,若公司股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
  在此之前,*ST新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于2024年3月2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公司称,立案调查期间,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
  *ST新纺还提示风险称,公司因2022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了带持续性经营重大不确定段落的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修订)》第 9.3.1 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公司股票于2023年5月5日起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果审计机构对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出现其他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 8 月修订)》第 9.3.11 条相关指标的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
  根据交易所预约披露时间表,*ST新纺将于4月27日披露2023年年报。此前,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9亿元至2.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亏损79.41%至82.96%。主要原因是2022年因前期公司合并范围不完整、自查存货账实存在不符等情况采取追溯重述法对前期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此项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
  拉响退市警报
  在此之前,*ST民控、*ST美盛两家公司也因为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提前锁定退市。
  其中,*ST民控最新收盘价为0.47元/股,截至2024年4月18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16个交易日低于1元。
  *ST美盛最新收盘价为0.49元/股,截至2024年4月19日,股票收盘价连续16个交易日低于1元。
  在此之前,以ST星源为代表的部分公司,由于触发“1元退市”条件,已于近日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书。
  根据ST星源公告,公司于2024年4月11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主要由于公司股票在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5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股,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4月19日收盘,A股共有12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1元/股,其中,*ST美尚、ST世茂、中南建设、*ST太安、保力新等多家上市公司连续多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股。从行业角度看,房地产、基建行业成为“重灾区”。而业绩不佳是这些公司股价接连下跌的主要原因。
  关注市场风格转变
  4月1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共九大部分,被资本市场解读为新“国九条”。新“国九条”提出,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建立健全不同板块差异化的退市标准体系。科学设置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加大规范类退市实施力度。
  4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严格强制退市标准。提高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退市指标,加大绩差公司退市力度。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
  随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步发布新的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财务类、重大违法类、规范类和交易类四类强制退市指标。
  政策出台后,ST板块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跌。
  一些公司公开表态,认真贯彻新“国九条”要求,尽力规避退市风险。ST易联众称,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的相关工作要求,重视公司市值管理,努力提升投资者回报。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国九条”推动市场风格转变,未来对恶意“保壳”行为会严监管,对于长期不分红的公司也会严厉处罚。投资者应该拥抱绩优股,远离绩差股。
  他认为,出台新“国九条”,主要目的是推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进行高质量发展,让资金支持业绩优良的好公司推动经济转型,市场的趋势有望进一步强化,预计这一轮行情主导方向是经济转型受益方向的好公司,比如消费白马股、新能源龙头股、科技龙头股等带来的估值修复行情。

【2024-04-16】
2家A股公司锁定退市,还有多股拉响警报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王军

  在年报业绩即将披露之际,部分ST公司的股价持续大跌,收盘价持续低于1元,触发交易类退市情形。
  据证券时报记者计算,由于*ST民控、*ST美盛两只股票收盘价已连续多日低于1元,提前锁定了“1元退市”情形。此外,*ST美尚、*ST新纺、中南建设等多只股票也已经连续多日收盘价低于1元,退市警报也已拉响。
  近日,中国证监会制定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证券交易所修订完善相关退市规则,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其中,退市新规适当提高市值退市标准,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从而加大绩差公司的退市力度,推动市场化退市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加速资本市场优胜劣汰。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随着“退市新规”落地实施,A股因财务造假/财务指标而强制退市的比率或大幅提升,市场有望迎来加速出清。同时,大力降低“壳”资源价值,企业保“壳”、投资者炒“壳”的难度加大。
  *ST民控、*ST美盛锁定退市
  *ST民控近日多次公告,提醒投资者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根据证券时报记者计算,截至目前,公司股票已经提前锁定“1元退市”情形。
  截至4月16日,*ST民控的收盘价为0.55元,已连续14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根据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将被终止上市交易。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6个交易日内,*ST民控至少需要满足其中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1元,如此才能规避退市风险。但据证券时报记者计算,即使在剩余的6个交易日内,*ST民控连续涨停,也无法重返1元,由此提前锁定“1元退市”情形。
  *ST美盛的情况与*ST民控类似。
  *ST美盛的最新收盘价为0.58元,已连续13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在接下来的7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即使每日涨停也无法在第20个交易日前重返1元,由此提前锁定“1元退市”情形。
  实际上,除了面值退市风险外,*ST民控与*ST美盛所面临的财务退市风险也不小。
  *ST民控因2022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3年4月27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1月31日,公司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约为4500万元—1122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亏损13500万元—亏损6850万元。公司表示,2023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大,主要系公司对持有的“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计算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亿元,该项目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公司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760万元—盈利5340万元。
  公司在业绩预告中提示称,截至公告日,公司年审会计师正对公司收入进行核查,最终营业收入能否超过1亿元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经审计后的2023年度报告为准。若公司经审计后的2023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ST美盛因2022 年度被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于 2023 年 5 月 5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近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50亿元—10.50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500 万元—亏损9500 万元。近日,公司多次发布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除了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外,公司还表示,截至4月1日,公司2022年年报无法表示意见的相关事项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将影响公司2023年审计报告意见的出具,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后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
  另外,3月22日,公司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和实控人赵小强立案。
  截至目前,*ST民控的股东户数约为2.77万户,*ST美盛的股东户数约为5.33万户。
  退市机制不断完善
  2020年底修订后的退市相关规则发布以来,退市改革备受瞩目,截至去年底,A股年化退市率提升至1.0%。
  今年以来,已经退市并被摘牌的公司有*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ST鸿达、ST贵人,此外,新海退、退市博天的退市整理期即将结束,接下来也将被摘牌。ST星源也已收到交易所的退市决定,因公司股票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交易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今年4月12日,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证监会配套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北交易所同步修订相关退市规则,退市制度改革进入新阶段。
  在2020年退市规则的基础上,最新修订的退市规定进一步突出对财务造假、公司治理乱象的威慑力度,多措并举降低壳价值、鼓励主动退市,优化过渡期,加强投资者保护力度。
  “退市制度的完善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些业绩不佳、财务状况差的公司如果不能达到资本市场的标准,其持续存在对整个市场的发展都会构成较大的风险。而那些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也可以更加重视自身的经营和管理,通过提高公司的整体质素来争取重新上市。”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退市制度实际上对所有的上市企业都起到了良好的警醒和鞭策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存在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行为的害群之马,更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不仅要强制终止这类公司的上市资格,更要让相关责任人员承担经济和法律的后果,这对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奠定资本巿场的基石作用至关重要。
  东方证券表示,最新退市规定要求加大退市监管力度,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畅通多元退市渠道,精准打击各类违规“保壳”行为,健全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这对股票市场供给过大、投资回报率低、圈钱现象严重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意见,利好股市中长期发展。

【2024-04-15】
内控审计意见将纳入退市情形 哪些上市公司的内控报告连续非标? 
【出处】银柿财经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次出台的《意见》共9个部分,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加大退市监管力度是新“国九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畅通多元退市渠道是要点之一。随后,证监会制定了《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其中提到,要将内控连续“被出具无法表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等纳入规范类退市情形,增强规范运作强约束。
  银柿财经检索本站iFinD发现,2021年和2022年两年,共有20家上市公司被连续出具了非标内控审计报告。
  在一定程度上,内部控制可以被视为上市公司质量的“根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有效执行的企业,往往难以规范运作。
  这一点也可以从榜单中得到验证。在这20家被连续出具非标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尚未“披星戴月”的上市公司仅5家,ST或者*ST股占了绝大部分,其中,有不少正面临严峻的退市风险。
  已确定退市有ST星源。4月12日,ST星源发布了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公司股票在1月30日至3月5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ST星源前身为深圳市原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深交所最早一批上市公司之一,1990年12月份就登陆深交所。目前,ST星源主营业务为交通、清洁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的开发投资,实际控制人为丁芃、郑列列。此前的4月8日,丁芃、郑列列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二人被立案调查。

【2024-04-15】
市场化加速A股优胜劣汰 这些公司面临“面值退市”+“市值退市”风险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最新股价低于1元的上市公司(截至4月13日收盘)
  公司简称 收盘价(元) 总市值(亿元) 所属申万行业 目前状态
  新海退 0.26 3.57 通信 进入退市整理期
  退市博天 0.44 4.26 环保 进入退市整理期
  *ST民控 0.61 3.24 非银金融 锁定退市
  *ST美盛 0.64 5.82 传媒 锁定退市
  *ST新纺 0.81 6.62 纺织服饰
  ST星源 0.83 8.79 环保 收到终止上市决定
  中南建设 0.89 34.06 房地产
  *ST太安 0.89 6.82 医药生物
  *ST美尚 0.91 6.14 建筑装饰
  ST世茂 0.99 37.14 房地产
  随着2023年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一批业绩乏力或治理不善的公司股价纷纷跌破1元,退市风险逐渐加剧。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4月12日收盘,已有10家A股上市公司股价低于1元;3家公司已锁定退市。而今年以来,已有9家公司“面值退市”,去年同期仅为4家,可见市场化“出清”威力正在加速显现。
  4月12日,中国证监会制定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下称“退市意见”),证券交易所修订完善相关退市规则,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其中,退市新规适当提高市值退市标准,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从而加大绩差公司的退市力度,推动市场化退市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加速资本市场优胜劣汰。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表示,本次系列政策的重点之一就是完善注册制当中的一个短板——退市,这对于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优胜劣汰、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家公司“面值退市”危机起
  根据沪深交易所有关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北交所规定,上市公司连续60个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收盘,已有10只A股股价低于1元,其中新海退、退市博天已进入退市整理期,即将面临摘牌。ST星源已经收到交易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事先告知书,另有多只股票于近日陆续跌破1元,“面值退市”风险加剧。
  记者注意到,*ST民控、*ST美盛两只股票大概率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其中,*ST民控最新收盘价为0.61元,截至4月12日,公司股票收盘价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即使后续8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ST美盛也是如此情形。
  ST星源是深市“老五股”之一,其前身是“深原野A”,公司在1990年12月就登陆深交所,至今上市时间已近34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退市决定公布的前一天,ST星源的实际控制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除了上述股票已跌破1元外,当前还有不少股票股价较低,若进一步下跌,也面临滑落至1元以下区间风险。
  据记者统计,目前有92家公司股价介于1元至2元之间,其中有7家公司股价低于1.2元。
  整体来看,这些不足2元的低价股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其中,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房地产、建材、建筑装饰、钢铁等“地产基建类”公司家数最多,占比超过三成。如中南建设于4月3日股价跌破1元,至今已连续6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最新收盘价为0.89元。实际上,今年2月,公司股价曾经跌破过1元,其后又回到1元以上。
  此外,这些低价股中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较为糟糕。其中,已有99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报或者业绩预告,77家公司预计或已披露2023年业绩亏损,5家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两者合计数量占比超过80%。
  “市值退市”将显威力
  2020年12月的退市制度改革新增了“市值退市”指标,而此次退市新规进一步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将主板A股(含A+B股)上市公司的市值退市指标从低于3亿元提至低于5亿元,旨在进一步发挥市场化退市功能,有效推动上市公司提升质量。
  据记者统计,在股价超过1元的公司中,ST深天、*ST碳元等5家公司总市值都低于8亿元,其中ST美讯总市值已低于5亿元,为4.34亿元。这些公司如果不能扭转股价的下跌趋势,未来或触发“市值退市”离开A股市场。
  4月12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表示,“退市意见”着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的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
  对此,中泰证券表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净化器”,其基本功能是淘汰市场上的劣质企业,对提高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银河证券看来,随着完善交易类退市指标等一系列措施正式生效,将加快风险公司出清,健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付立春表示,新“国九条”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文件,前两次“国九条”的出台都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运行、融资、投资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次也不会例外,它标志着一个新的资本市场阶段的开启。“随着退市标准更严格、更多元,未来退市公司数量将会增加。尤其是包括‘市值退市’的交易类退市公司数量和比例会增加,市场力量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24-04-14】
行业追踪|环保-废气处理市场(4月8日-4月14日):碳配额成交额环比大幅上涨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动情况如下所示:碳市场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碳配额成交额900.10273.552024-4-1234801640.00元碳配额成交量860.80258.792024-4-12384300.00吨碳配额大宗协议成交量-43.13114.292024-4-12300000.00吨碳配额最新价4.766.852024-4-1291.84元/吨   本周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异动情况如下: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银价10.1520.282024-4-127344.00元/千克铂价6.707.172024-4-12239.00元/克钯价4.892.952024-4-12279.00元/克铑价0.005.812024-4-121275.00元/克   本周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异动情况如下: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商用车产量87.5587.552024-3-3143.70万辆商用车销量82.4782.472024-3-3145.80万辆乘用车销量67.7467.742024-3-31223.60万辆受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化影响的公司一览表股票名净利润(亿元)机构预测年度净利润(亿元)截止日期产品名称产品收入占比(%)产品毛利率(%)龙净环保5.057.962023-12-31环保设备88.98--华光环能6.427.962023-09-30环保设备及运营21.0927.71清新环境3.15--2023-09-30生态环保业10020.24雪迪龙2.033.402023-12-31环境监测系统58.3249.30菲达环保1.44--2023-09-30环保设备66.7110.07远达环保0.94--2023-09-30特许经营50.7917.78仕净科技1.652.802023-09-30环保设备99.9125.08永清环保0.670.802023-09-30环保10037.26创元科技2.70--2023-12-31洁净设备及工程50.5618.35(注:财务数据截止到该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报告日期)
  环保产业链概况
  环保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电子元器件等行业。这些行业为环保行业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等提供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环保行业的成本,进而对环保行业的细分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能源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都会增加环保行业的营运成本,从而对其盈利带来冲击。
  环保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钢铁、电力、水泥、冶金、化工等工业污染行业。政府部门是重要的环保治理需求方,这是因为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其需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政策。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4-04-12】
“一元退市”离场!ST星源摘牌在即,董秘办:还没聘请到主办券商 
【出处】华夏时报【作者】齐萌

  华夏时报记者 齐萌 张智 深圳报道
  4月11日晚间,ST星源发布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24〕)279 号)。因公司股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深交所相关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因此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同时,根据规定,因公司股票是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的,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将于本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在主板摘牌后,将由符合规定条件的证券公司(下称“主办券商”)转到三板市场交易。
  不过,据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目前还没聘请到主办券商,还在协商。”对于公司后续是否有恢复上市计划,该工作人员表示,“需要时间,目前公司经营正常。”
  退市后转至三板交易
  根据深交所决定书,公司股票在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5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9.2.1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9.2.5条的规定及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议意见,深交所决定ST星源股票终止上市。同时,按照深交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将于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对此,南开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秘书长李泳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交易类强制退市不设退市整理期,旨在快速清除市场风险,避免投机炒作,简化退市程序。其影响包括投资者退出机会受限、市场透明度降低及资产价值重估。
  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强制退市公司在股票被摘牌前,应当与主办券商签订协议,聘请该机构在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后为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并授权其办理证券交易所市场登记结算系统的股份退出登记、股份重新确认及登记结算等事宜。强制退市公司未聘请主办券商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可以为其指定主办券商,并通知公司和该机构。公司应当在两个交易日内就上述事项披露相关公告。
  不过,据上述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还没聘请到主办券商。”
  对于三板交易,李泳梅对投资者提醒道:“退市后转至三板交易,流动性低、投资者门槛高、信息披露相对宽松。股民应熟知市场规则,强化风险评估,关注公司动态,合理配置资产。”
  不过,有业内律师对本报记者表示:“因公司股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而被深交所终止上市的股票,投资者可能无法进行索赔维权。”
  公司及实控人立案调查结果尚未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ST星源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决定的前一天,公司刚刚发布实控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
  4月10日晚间,ST星源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丁芃、郑列列通知公司,其于4月8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二人立案调查。
  而早在去年12月8日,ST星源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目前调查结果尚未落地。
  如后续立案处罚落地后,在公司退市与被立案调查无关的情况下,股民可以申请索赔吗?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若处罚落地,且其违法行为与投资者损失存在关联,股民可以申请索赔,可以通过法院或向投资者保护机构申请调解。”
  据公开资料显示,ST星源前身为深圳原野实业有限公司(深原野A),于1990年上市,是深市主板上市的“老五股”。目前主营业务为交通、清洁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的开发投资;低碳技术集成、水处理设备销售和环境处理成套设备销售和环境工程服务等。
  自2020年度起,公司连续3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包括违规向关联人提供担保及借款,因此,2021年5月6日起,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在业绩方面,ST星源营收连续4年下滑,2020年—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3.99亿元、3.84亿元及2.84亿元。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进一步下滑,实现营收1.90亿元—1.96亿元。
  同时,公司净利润连续2年亏损且亏损逐年扩大。2022年ST星源净利润亏损1.56亿元,同比下滑212.24%,2023年公司预计亏损净利润2.20亿元—1.9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97%—21.75%;且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2020年—2022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54亿元、-2784.48万元及-1.15亿元,2023年公司预计亏损扣非净利润2.12亿元-1.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5.10%—58.91%。

【2024-04-12】
逾8万股东黯然!ST星源因触及“1元退市”红线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出处】深圳商报

  深交所网站4月11日发布关于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ST星源,股票代码000005)股票终止上市的公告。这意味着,这家已在深交所上市34年老牌上市公司,即将黯然告别A股市场。
  据公告,ST星源股票在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5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9.2.1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9.2.5条的规定以及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同时,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9.1.15条、第9.6.10条第二款的规定,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将于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深交所要求ST星源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终止上市以及后续有关工作。
  ST星源(000005)4月11日晚间公告,公司于2024年4月11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24〕)279号),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ST星源前身是“深原野A”,是深市主板上市的“老五股”,公司自1990年12月就登陆深交所,公司早期业务为酒店式公寓服务,于2008年开始从事交通、清洁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的开发投资等业务。截至2024年2月20日,ST星源股东户数仍有8.15万户。

【2024-04-12】
实控人涉嫌信披违规被查,老牌上市公司ST星源走向末路,超8万股东踩雷 
【出处】金融界

  金融界4月12日消息,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迎来终结,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于2024年4月11日正式宣布,因该公司股票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内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退市规定,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此消息一出,标志着这家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上市公司正式告别资本市场。
  据深交所公告,ST星源股票自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5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发了深交所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作出了终止ST星源股票上市的决定,且该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将在深交所作出决定后的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ST星源的前身是深圳原野实业有限公司,于1990年上市,是深市的老牌上市公司之一。然而,近年来公司业绩低迷,连续多年出现盈亏交替,甚至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此外,公司还涉及多项违规事项,包括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使得其股票面临退市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退市决定公布的前一天,ST星源的实际控制人丁芃和郑列列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一消息无疑加剧了公司的危机。据悉,丁芃和郑列列二人共同控制公司超过30年,如今却因涉嫌违规行为导致公司走向退市之路。
  随着退市决定的公布,ST星源的股价也定格在了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0.83元。据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该公司股东总户数达到8.1万户,市值仅剩8.8亿元。对于这些股东来说,退市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ST星源在停牌逾一个月后等来了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表示将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聘请符合规定条件的证券公司为主办券商,为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并办理证券交易所市场登记结算系统的股份退出登记、股份重新确认及登记结算等事宜。具体安排将另行公告。作为一家老牌上市公司,ST星源的退市不仅令投资者感到惋惜,也引发了市场对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关注。

【2024-04-12】
ST星源披露公告: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出处】金融界

  ST星源披露公告,当天公司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因公司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相关规定中终止上市的情形,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公司股东总户数为8.15万户。

【2024-04-12】
000005,强制退市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武卫红

  4月11日晚,ST星源披露公告,当天公司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因公司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相关规定中终止上市的情形,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公司股东总户数为8.15万户。
  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根据深交所决定书,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5日期间,ST星源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9.2.1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9.2.5条的规定及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议意见,深交所决定ST星源股票终止上市。同时,按照深交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将于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截至3月5日,ST星源收报0.83元/股,最后市值仅剩8.8亿元。
  曾是深市“老五股”
  公开资料显示,ST星源是深市主板上市的“老五股”,前身为深圳原野实业有限公司(深原野A),1990年便登陆资本市场。目前主要业务包括交通、清洁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的开发投资;低碳技术集成、水处理设备销售和环境处理成套设备销售和环境工程服务等。
  据公告资料,自2020年度起,ST星源已连续3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包括违规向关联人提供担保及借款。2021年5月6日起,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近年来,ST星源经营业绩连续下滑。公司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90亿元到-2.2亿元。公司称,亏损主要原因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应收款项和其他应收款收回进度缓慢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有所增加。
  针对上述业绩预告,深交所此前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做好各项减值准备测试及计提工作,核查是否存在未披露的违规担保及预计负债等情况。同时,深交所还关注到公司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存在被司法冻结和拍卖的情形。
  实控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在收到深交所正式退市通知的前一天,ST星源实控人刚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4月10日晚间,ST星源披露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丁芃、郑列列4月8日通知公司,其于4月8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二人立案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丁芃自1993年起担任ST星源董事局主席。郑列列在公司任职同样超过30年,现任公司总裁。二者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23年12月8日,证监会决定对ST星源立案调查。据公司公告,此次立案的相关事项是公司涉嫌重大违规担保及关联方资金往来未披露。据近期公告,公司尚未收到证监会就上述立案调查事项做出的最终决定。

【2024-04-12】
8万股东踩雷!深市“老五股”之一 终止上市 
【出处】证券时报e公司【作者】证券时报

  实控人因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的消息仅过去一天,ST星源迎来“终局”。
  深交所4月11日公告,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ST星源)股票在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5日期间,通过本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本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决定ST星源股票终止上市。同时,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不进入退市整理期,ST星源股票将于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1990年上市
  事实上,ST星源退市早有预期。今年3月11日晚间,ST星源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前告知书》(简称“告知书”)。告知书指出,公司股票在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5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上市交易。
  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ST星源股价报0.83元,市值仅剩8.8亿元。股东户数上,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该公司股东总户数为8.1万户。
  资料显示,ST星源前身为深圳原野实业有限公司(深原野A),早在1990年便登陆资本市场,是深市主板上市的“老五股”。
  目前该ST星源主要业务包括交通、清洁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的开发投资;低碳技术集成、水处理设备销售和环境处理成套设备销售和环境工程服务等。
  近年来,ST星源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较差。2003年,由于2001年、2002年两年连续亏损,公司证券简称变为*ST星源。面临保壳压力的公司在2004年实现利润转正,其后业绩基本呈现盈亏交替。
  自2020年度起ST星源已连续3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并于2021年5月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此外,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ST星源多项诉讼、仲裁以及资产被查封和冻结等事项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ST星源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公司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亿元至1.9亿元,同比下降40.97%至21.75%。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应收款项和其他应收款的收回进度缓慢,本期计提资产减值有所增加。
  实控人被立案调查
  近年来,ST星源多次收到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公司历年来的违规担保、关联交易、内部控制缺陷等被重点关注。
  2023年12月,ST星源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立案调查事项主要涉及重大违规担保及关联交易违规等。被立案后,公司股票一路下跌至0.66元,其后公司股价曾经连续8天上涨至0.92元。针对公司股价的异常上涨,ST星源收到了深交所发出的《关注函》,相关函件向市场再次揭示了公司面临的各项风险。
  4月10日晚间ST星源披露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收到立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丁芃、郑列列通知公司,其于2024年4月8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立案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丁芃今年73岁,自1993年起担任世纪星源董事局主席,已经执掌上市公司超三十年。郑列列今年70岁,拥有博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曾在威斯康星 MADISON大学任客座教授,在公司任职同样超过30年,现任公司总裁。二者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在停牌逾一月后,ST星源等来终止上市的决定。ST星源公告,公司于2024年4月11日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ST星源表示,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强制退市公司在股票被摘牌前,应当与符合规定条件的证券公司(简称“主办券商”)签订协议,聘请该机构在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后为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并授权其办理证券交易所市场登记结算系统的股份退出登记、股份重新确认及登记结算等事宜。强制退市公司未聘请主办券商的,深交所可以为其指定主办券商,并通知公司和该机构。公司应当在两个交易日内就上述事项披露相关公告(公司不再具备法人资格的情形除外)。
  关于终止上市后公司股票办理股份确权、登记和托管的手续及具体安排,ST星源将另行公告。

【2024-04-11】
ST星源:收到终止上市决定 
【出处】金融界

   ST星源公告,公司于2024年4月11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2024-04-11】
深交所: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出处】本站7x24快讯

  深交所公告,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5日期间,通过本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本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根据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9.2.5条的规定以及本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本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同时,根据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9.1.15条、第9.6.10条第二款的规定,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本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将于本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2024-04-11】
73岁董事局主席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深市“老五股”之一的世纪星源陷退市危机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4月10日,ST星源(SZ000005,停牌,以下简称世纪星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丁芃、郑列列通知公司,其于2024年4月8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实控人立案调查。此前,公司同样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世纪星源是深市“老五股”之一,目前公司主营环保业务、酒店经营、物业管理等。近年来,公司业绩较低迷,营收连年下滑,2023年预计亏损1.90亿元到亏损2.2亿元。今年3月11日,公司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实控人涉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丁芃今年73岁,自1993年起担任世纪星源董事局主席,已经执掌上市公司超三十年。郑列列今年70岁,拥有博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曾在威斯康星MADISON大学任客座教授,在公司任职同样超过30年,现任公司总裁。二者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4月10日,世纪星源公告称,丁芃、郑列列通知公司,其于2024年4月8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实控人立案调查。
  此前,丁芃、郑列列已多次因信披问题被罚。2021年8月,丁芃、郑列列等人因信息披露、回购股份事项等方面问题,被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023年1月,丁芃、郑列列因在2017年到2019年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0万元罚款。2023年1月,世纪星源及相关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提到,2019年11月,应前海东方财产保全申请,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查封及冻结世纪星源账面价值合计7.43亿元资产,被查封、冻结资产账面价值占公司2018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47.05%。但世纪星源时任董事局主席丁芃、总裁郑列列知悉上述重大事件后,要求时任董事局秘书罗晓春暂不披露。
  在此次二人被立案调查之前,世纪星源在2023年12月披露,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世纪星源正面临退市危机。今年3月11日,公司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在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5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相关规定中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公司股票已自3月6日开市起停牌,目前市值仅剩下不到9亿元。业绩持续低迷,营收连年下滑
  2022年年报显示,世纪星源前身为深圳市原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更名为深圳原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野公司),1990年12月10日,原野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A股历史上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后来,原野公司被实施重整,重整后原野公司更名为深圳世纪星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于1994年1月3日被深交所恢复挂牌交易。
  世纪星源早期业务为酒店式公寓服务,目前主营环保业务、酒店经营、物业管理等,其中,环保业务是公司当下营收的主要来源。2023年上半年,环保业务占公司营收比例为81.96%。实际上,公司业绩长期以来较为低迷,2019年以来营收更是连年下滑。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99亿元、3.84亿元和2.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7亿元、1.39亿元和-1.56亿元。
  世纪星源此前披露的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营收为1.90亿元到1.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0亿元到-2.2亿元。
  2020年至2022年,世纪星源连续三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包括违规向实控人及关联人提供担保及借款等。例如,审计机构发现,世纪星源2016年、2017年作为借款人分别向卢香宏、黄志雄累计借款8000万元、2800万元,上述借款事项发生时未履行相关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或未及时发现并纠正上述违规行为。
  今年2月1日,世纪星源披露了一笔超3亿元的合同订单。公司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收到经招标人——衢州通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确认的《中标通知书》,由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及浙江宏兴建设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为智造新城工业园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项目的中标单位。公司表示,中标项目总价为3.35亿元,中标项目的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4月11日下午,记者试图采访世纪星源。公司证券部门相关人士在电话中表示,公司已就终止上市问题提出了申诉,但还未收到交易所最终的决定。

【2024-04-11】
立案,退市,再立案 
【出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作者】王子霖

  锁定退市后,ST星源两名实际控制人被正式立案。
  ST星源4月10日晚间披露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收到立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丁芃、郑列列通知公司,其于2024年4月8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立案调查。
  而就在今年3月,ST星源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锁定面值退市
  3月5日,ST星源公告称,截至2024年3月5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已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规定的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3月11日晚间,ST星源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前告知书》。告知书指出,公司股票在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3月5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上市交易。
  根据相关规定,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强制退市公司应当在深交所作出终止其股票上市决定后立即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转让的相关事宜,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转让。
  ST星源前身是“深原野A”。该公司早期业务为酒店式公寓服务,于2008年开始从事交通、清洁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的开发投资等业务。
  公司、实控人先后被立案
  公开信息显示,ST星源曾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被证监会立案。
  2022年6月,ST星源因前期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项,被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2023年1月,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ST星源存在未依法披露重大仲裁及主要资产被查封冻结及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等情况。
  2023年12月8日晚间,ST星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公司彼时的公告显示,经公司了解,本次立案的相关事项因涉嫌重大违规担保及关联方资金往来未披露。
  而对于本次两名实控人被立案,ST星源表示,立案调查期间,丁芃、郑列列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生产经营正常。
  连续三年被出具否定意见
  内控存在重大缺陷的同时,ST星源近年来的经营也每况愈下。公开信息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已经连续多年下滑,近10年来仅有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正。2020年至2022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54亿元、-2784万元、-1.15亿元。
  根据ST星源此前披露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亿元至-2.2亿元,同比下滑21.75%至40.97%;预计营业收入为1.9亿元至1.96亿元,同比下滑33.04%至30.92%。公司称,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系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应收款项和其他应收款的收回进度缓慢、计提资产减值有所增加等。
  此外,2020年至2022年,公司连续三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包括违规向关联人提供担保及借款。
  深交所今年2月对公司下发的关注函指出,公司要督促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诚实守信,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维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共同利益;公司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履职过程中关注对外担保、关联交易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后续,深交所将结合证监会立案调查结果,依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则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2024-04-10】
证监会出手,立案!8万股民踩雷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忆山

  继公司被立案调查4个月后,4月10日,ST星源发布公告称,公司两位实控人也因信披违法违规,于近日被证监会立案。
  实控人也因信披问题被立案
  公告显示,4月8日,ST星源实际控制人丁芃、郑列列均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他们立案调查。
  资料显示,丁芃自1993年9月起任公司董事局主席,郑列列自1993年9月起任公司董事、总裁。二人还均在ST星源第一大股东(香港)中国投资公司担任董事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丁芃、郑列列此前已多次因信披问题被罚。
  ST星源2022年年报披露,2021年8月,董事局主席丁芃、总裁郑列列、董秘罗晓春因信息披露问题,被深圳证监局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023年1月,董事局主席丁芃、总裁郑列列、董事丹尼尔·保泽方、董事王群、董秘罗晓春、监事王行利,因在2017年至2019年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深圳证监局给予警告并合计处以410万元的罚款,其中丁芃、郑列列均被罚款100万元。
  此外,去年12月,ST星源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对于实控人被立案事项,ST星源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生产经营正常。立案调查期间,丁芃、郑列列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业绩持续亏损,即将终止上市
  资料显示,ST星源前身为深圳原野实业有限公司,早在1990年便登陆资本市场,是国内早期上市的公司之一。
  目前该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交通、清洁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的开发投资;低碳技术集成、水处理设备销售和环境处理成套设备销售和环境工程服务等。
  从财报数据来看,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下滑。其中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营收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3.86%、26.02%。2022年归母净亏损1.56亿元,同比下滑212.24%。
  另据2023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该公司预计归母净亏损1.9亿元至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75%至40.97%。营收预计1.9亿元至1.96亿元,同比也出现下降。
  此外,ST星源已于3月11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因该公司股票在1月30日至3月5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相关规定,深交所拟决定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ST星源股价报0.83元,公司市值仅剩8.8亿元。
  股东户数上,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该公司股东总户数为8.1万户。

【2024-04-10】
这些股,“1元退市”警报拉响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胡华雄

  临近年报密集披露期,一些绩差公司或问题公司的压力明显增大,近日陆续有公司股票股价跌破1元,相关公司股票“1元退市”风险大幅增加。
  根据沪深交易所有关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北交所则规定,上市公司连续60个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收盘,A股市场股价低于1元的A股股票共有9只,其中新海退、退市博天已进入退市整理期,即将面临摘牌,*ST星源已收到交易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事先告知书,另外多只股票则于近日陆续跌破1元,直面“1元退市”风险。
  比如*ST民控3月26日开始收盘价低于1元,此后股价总体呈连续下跌之势,至目前股价仅为0.67元,已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ST美盛3月27日收盘价开始低于1元,此后除了3月29日股价上涨外,其余交易日股价均下跌,至目前股价仅为0.70元,连续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ST新纺4月1日开始收盘价低于1元,至目前已连续6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公司最新收盘价为0.86元。
  中南建设今年以来走势反复,今年2月份曾跌破1元,其后又回到1元以上。公司股票最近一次跌破1元是从4月3日开始,至目前已连续4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公司最新收盘价为0.94元。
  *ST美尚也是类似情形,今年2月份曾短暂跌破1元,其后回到1元以上。公司股票最近一次跌破1元是从4月8日开始,至目前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公司最新收盘价为0.95元。
  *ST太安则是4月10日跌破1元,该股历史上首次进入1元以下区间。
  目前的1元以下股多数为ST类股或*ST股。从所属行业分布来看,若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包括通信、环保、非银金融、传媒、纺织服饰、房地产、建筑装饰、医药生物等行业;若按照上市板划分,1元以下股主要集中在主板和创业板。
  从股价表现来看,今年以来股价的下行使得上述相关股票陆续进入1元以下区间,目前的9只1元以下股今年以来总体跌势惨烈,9只股票年内跌幅均超过两成,其中6只股票跌幅超过50%。
  从2023年度业绩预告情况来看,若按预告净利润上限来计,上述9只股票中,除了退市博天预计2023年实现盈利(公司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10万元到7000万元)外,其余股票所对应公司预计2023年均将亏损。
  记者观察到,除了一些股票已跌破1元外,当前还有不少股票股价也已较低,若进一步下跌,也有可能滑落至1元以下区间。
  据数据,目前有超过90只股票股价介于1元至2元之间,其中有超过30只股票股价介于1元至1.5元之间,这里面,ST世茂、保力新、利源股份、ST德豪、鹏都农牧、ST华铁等股价均低于1.2元。
  观察这些低价股可以发现,相关股票也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其中房地产产业链股票相对较多,表明房地产产业链的不景气,对相关公司的业绩、上市地位等均产生了一定压力和冲击。
  总体上看,随着A股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增强,近几年A股市场退市率较以往已有明显提高,不过,在退市率大幅提升后,年度退市率仍不足1%,与一些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金证券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随着退市机制渐趋常态化,未来几年沪深交易所退市企业数量或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在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退市监管逐渐趋严,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交易类退市的数量未来或将进一步增加。

【2024-04-10】
ST星源: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公司实际控制人收到立案告知书 
【出处】本站7x24快讯

   ST星源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实际控制人收到立案告知书。

【2024-04-09】
年内9只股票退市 
【出处】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国斌)*ST太安4月7日公告称,汕头中院决定终结公司的预重整程序,不予受理申请人(债权人)广州众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上市公司提出的重整申请。此外,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且可能因内控缺陷等原因导致审计机构对公司2023年年报发表无法表示意见,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包括*ST新海、*ST博天、ST贵人、ST星源、*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ST鸿达在内的9只股票已锁定退市或已完成摘牌退市。预计在2023年报披露季过后,还将有更多企业因触及财务指标而退市。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从表面看,这些公司是因为股价跌破1元而触发终止上市。实际上,这些退市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恶化、违规占用担保、资不抵债等问题,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
  目前还有哪些公司存在退市风险?
  据本站数据统计,2023年(报告期为2023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营业收入及上一年该组合指标均低于一亿元的企业有26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2023年9月30日)审计净资产为负值的企业有33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2022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企业有14家;触发“可能暂停上市风险”的ST股有24家。
  近期,已有多家*ST公司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或快报,因营收低于1亿元且持续亏损、净资产为负值、非标意见难消除、证监会立案调查等因素,可能迎来强制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存在面值退市风险。截至8日收盘,A股市场股价低于1元的股票有*ST民控、*ST美盛、*ST新纺、中南建设、*ST美尚等5只;股价低于2元的股票超过90只,A股市场面值退市股仍在扩容。

【2024-04-07】
行业追踪|环保-废气处理市场(4月1日-4月7日):碳配额大宗协议成交量数量环比大幅上涨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动情况如下所示:碳市场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碳配额大宗协议成交量427.52383.592024-3-26527522.00吨碳配额成交额-69.02546.652024-4-33479826.00元碳配额成交量-68.09534.892024-4-339998.00吨碳配额最新价-2.208.302024-4-387.67元/吨   本周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异动情况如下: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银价6.1511.962024-4-36667.00元/千克铑价4.086.692024-4-31275.00元/克铂价1.825.162024-4-3224.00元/克钯价1.535.142024-4-3266.00元/克   本周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异动情况如下: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乘用车销量-36.97-52.262024-2-29133.30万辆商用车产量-28.75-36.342024-2-2923.30万辆商用车销量-22.53-31.042024-2-2925.10万辆受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化影响的公司一览表股票名净利润(亿元)机构预测年度净利润(亿元)截止日期产品名称产品收入占比(%)产品毛利率(%)龙净环保5.0511.432023-12-31环保设备88.98--华光环能6.427.382023-09-30环保设备及运营21.0927.71清新环境3.15--2023-09-30生态环保业10020.24雪迪龙2.032.312023-12-31环境监测系统58.3249.30菲达环保1.44--2023-09-30环保设备66.7110.07远达环保0.94--2023-09-30特许经营50.7917.78仕净科技1.652.122023-09-30环保设备99.9125.08永清环保0.67--2023-09-30环保10037.26创元科技2.261.812023-09-30洁净设备及工程50.5618.35(注:财务数据截止到该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报告日期)
  环保产业链概况
  环保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电子元器件等行业。这些行业为环保行业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等提供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环保行业的成本,进而对环保行业的细分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能源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都会增加环保行业的营运成本,从而对其盈利带来冲击。
  环保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钢铁、电力、水泥、冶金、化工等工业污染行业。政府部门是重要的环保治理需求方,这是因为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其需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政策。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4-03-31】
行业追踪|环保-废气处理市场(3月25日-3月31日):碳配额成交额环比大幅上涨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动情况如下所示:碳市场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碳配额成交额228462.50-97.492024-3-29914250.00元碳配额成交量200900.00-97.702024-3-2910050.00吨碳配额大宗协议成交量427.52383.592024-3-26527522.00吨碳配额最新价8.1514.082024-3-2990.66元/吨   本周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异动情况如下: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铑价5.816.692024-3-291275.00元/克银价2.339.762024-3-296422.00元/千克钯价1.527.662024-3-29267.00元/克铂价0.462.332024-3-29220.00元/克   本周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异动情况如下: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乘用车销量-36.97-52.262024-2-29133.30万辆商用车产量-28.75-36.342024-2-2923.30万辆商用车销量-22.53-31.042024-2-2925.10万辆受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化影响的公司一览表股票名净利润(亿元)机构预测年度净利润(亿元)截止日期产品名称产品收入占比(%)产品毛利率(%)龙净环保5.0511.512023-12-31环保设备88.98--华光环能6.428.502023-09-30环保设备及运营21.0927.71清新环境3.15--2023-09-30生态环保业10020.24雪迪龙2.033.402023-12-31环境监测系统58.3249.30菲达环保1.44--2023-09-30环保设备66.7110.07远达环保0.94--2023-09-30特许经营50.7917.78仕净科技1.652.102023-09-30环保设备99.9125.08永清环保0.67--2023-09-30环保10037.26创元科技2.261.812023-09-30洁净设备及工程50.5618.35(注:财务数据截止到该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报告日期)
  环保产业链概况
  环保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电子元器件等行业。这些行业为环保行业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等提供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环保行业的成本,进而对环保行业的细分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能源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都会增加环保行业的营运成本,从而对其盈利带来冲击。
  环保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钢铁、电力、水泥、冶金、化工等工业污染行业。政府部门是重要的环保治理需求方,这是因为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其需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政策。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4-03-26】
年内有9只股票 锁定或完成退市 
【出处】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记者 钟国斌)上周,*ST新海、*ST博天和ST贵人三家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至此,今年以来已有9家企业锁定或已完成退市。
  ST贵人22日公告称,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摘牌日为3月29日。*ST新海、*ST博天分别于19日、20日公告被强制退市。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包括*ST新海、*ST博天、ST贵人、ST星源、*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ST鸿达在内的9只股票已锁定退市或已完成摘牌退市。
  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孙金钜指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形成。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高峰尚未到来,今年以来已有9家企业锁定或已完成退市。
  根据记者梳理,重大违法退市、面值退市持续显现威力,成为企业被强制退市的主要指标,退市结构日趋多元。
  据本站数据,2023年(报告期为2023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营业收入及上一年该组合指标均低于1亿元的企业有26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2023年9月30日)审计净资产为负值的企业有33家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2022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企业有14家。
  近期,已有多家*ST公司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或快报,因此营收低于1亿元且持续亏损、净资产为负值、非标意见难消除、证监会立案调查等因素,可能被强制退市。

【2024-03-26】
停牌提示:5股今日停牌 
【出处】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数据显示,3月26日,青岛双星、长电科技、ST贵人、ST星源、*ST博天5只个股停牌。

【2024-03-24】
本周*ST新海、*ST博天和ST贵人接连公告股票退市 年内已有9只股票锁定或已完成退市 
【出处】金融界

   ST贵人周五盘后公告,股票被终止上市,摘牌日为3月29日。*ST新海、*ST博天分别于周一、周二晚间先后公告被强制退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今年来包括*ST新海、*ST博天、ST贵人、ST星源、*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ST鸿达在内的九只股票已锁定退市或已完成摘牌退市。其中,*ST新海和*ST博天为年内首例和第二例触及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案例,ST贵人等其余7家均属于先行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的情况。此外,ST鸿达公司股票和可转换公司债券于3月18日同时被终止上市,鸿达转债成为今年首只退市转债股及A股历史上第三只被强制退市的可转债。

【2024-03-24】
行业追踪|环保-废气处理市场(3月18日-3月24日):碳配额成交量数量环比大幅下跌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动情况如下所示:碳市场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碳配额成交量-95.00-99.982024-3-225.00吨碳配额成交额-95.00-99.992024-3-22400.00元碳配额大宗协议成交量-37.50-84.132024-3-14100000.00吨碳配额最新价4.796.072024-3-2283.83元/吨   本周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异动情况如下: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钯价-5.401.942024-3-22263.00元/克铑价-2.430.002024-3-221205.00元/克铂价-2.230.002024-3-22219.00元/克银价0.325.912024-3-226276.00元/千克   本周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异动情况如下: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乘用车销量-36.97-52.262024-2-29133.30万辆商用车产量-28.75-36.342024-2-2923.30万辆商用车销量-22.53-31.042024-2-2925.10万辆受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化影响的公司一览表股票名净利润(亿元)机构预测年度净利润(亿元)截止日期产品名称产品收入占比(%)产品毛利率(%)龙净环保5.0513.162023-12-31环保设备88.98--华光环能6.428.372023-09-30环保设备及运营21.0927.71清新环境3.15--2023-09-30生态环保业10020.24雪迪龙1.222.102023-09-30环境监测系统58.3249.30菲达环保1.44--2023-09-30环保设备66.7110.07远达环保0.94--2023-09-30特许经营50.7917.78仕净科技1.652.222023-09-30环保设备99.9125.08永清环保0.67--2023-09-30环保10037.26创元科技2.261.812023-09-30洁净设备及工程50.5618.35(注:财务数据截止到该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报告日期)
  环保产业链概况
  环保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电子元器件等行业。这些行业为环保行业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等提供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环保行业的成本,进而对环保行业的细分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能源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都会增加环保行业的营运成本,从而对其盈利带来冲击。
  环保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钢铁、电力、水泥、冶金、化工等工业污染行业。政府部门是重要的环保治理需求方,这是因为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其需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政策。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4-03-19】
A股强制退市频现,行业人士:资本市场发展的必要 
【出处】观察者网

  3月19日收盘后,*ST博天公告称,因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决定终止*ST博天股票上市。*ST博天将于3月2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4月18日。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的5个交易日内由上交所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截至3月19日午时,显示,今年已经有5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它们分别是ST鸿达、*ST爱迪、*ST泛海、*ST柏龙、*ST华仪,数量为去年同期的5倍,都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
  另外,*ST新海也于3月18日收到交易所下发的终止上市决定,理由是重大违法。除这些企业外,ST星源、ST贵人等公司已收到交易所下发的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原因也是“交易类强制退市”。
  连续财务造假被强制退市
  *ST博天主要从事水生态环境综合服务,涉及业水系统、城镇水资源、膜产品与资源化、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等领域。
  终止上市摘要,数据来源:*ST博天公告
  今年2月,*ST博天收到上交所下发的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显示,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ST博天披露的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ST博天虚假记载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虚假记载金额大、占比高,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ST博天披露的2020年及2021年资产负债表连续2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50%。上述情形已触及上市规则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上交所将对*ST博天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如*ST博天申请听证,应当在收到通知后5个交易日内,向上交所提交载明申请听证事项及申辩理由的书面听证申请。
  告知书提及的行政处罚为,北京证监局今年2月作出的。北京证监局官网显示,经查明,*ST博天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其主要方式包括:一是未及时对已终止的设备销售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并通过签署虚假委托付款协议的方式抵消虚增收入引起的往来款项,此类情形涉及合肥清溪项目;二是未及时对已竣工结算的项目进行会计处理,并通过签署虚假委托付款协议的方式抵消虚增收入引起的往来款项,此类情形涉及兖矿榆林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污水处理厂及回用水处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等 EPC 项目;三是使用无商业实质的验工计价凭证确认工程进度,并通过签署虚假债权债务转让协议、委托付款协议的方式,隐瞒虚增收入的情况,此类情形涉及雷州市村级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等PPP项目。
  其中2017年,*ST博天虚增营业收入3.47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 11.40%;综合考虑相关减值的影响,虚增利润1.18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70.68%;2018年,*ST博天虚增营业收入10.98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5.33%;综合考虑相关减值的影响,虚增利润5.01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23.80%。
  *ST新海则是在3月18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将于3月2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4月17日。公司股票于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摘牌。
  终止上市摘要,数据来源:*ST新海公告
  资料显示,*ST新海于2006年11月上市,其主营业务为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IDC业务,锂电材料、锂电池组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IDC数据中心产品和锂电材料产品。
  *ST新海3月18日晚间公告显示,证监会今年2月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ST新海2014年至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的事实及*ST新海已披露的年度报告,*ST新海2016年至2018年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值,2019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也为负值,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终止上市摘要,数据来源:*ST新海公告
  证监会官网显示,*ST新海通过参与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虚增销售收入、利润,导致2014年至2019年年度报告及2019年半年度报告虚假记载。
  具体来看,*ST新海董事长张亦斌在2014年3月与隋某力、郑某彬、吴某森、聂某龙、吴某、胡某平等人入股成立苏州新海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新海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专网通信业务。专网通信产品的虚假生产加工及购销,上下游、产品确定、合同签订、资金支付、虚假实物流转都由隋某力操控,相关业务构成虚假销售循环。经查明,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ST新海合并报表层面虚增销售收入共计37.41亿元,虚增销售成本共计32.1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共计5.63亿元。并且*ST新海会计差错更正处理错误、审计调整错误、确认预计负债不完整,导致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证监会决定,对*ST新海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张亦斌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10年证券市场禁入;对其它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警告并罚款。
  显示,截至2024年3月19日,*ST新海的股价为0.78元/股,仅相当于2015年6月时15.86元/股高点的4.92%,已经跌去了95.08%。
  某知名财经人士对观察者网表示,优胜劣汰可以让资金更好的流入优质或回报性强的公司,从而实现上市公司发展和股民获得回报的双赢局面。
  *ST新海股价摘要
  “严把入口,畅通出口”
  除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外,证监会官网显示,强制退市还包括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等。值得一提的是,截至3月19日午时,显示,今年5家退市公司的退市理由均为交易类强制退市中的“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
  退市摘要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观察者网表示,2020年以来,证监会调整了强制退市机制,退市公司数量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严重违法违规、丧失持续经营能力、被市场抛弃股价跌破1元,这些公司被清理出市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要。另外,虽然成熟市场的退市都是以主动退市为主。即当上市收益小于上市成本,上市后也不能方便融资,股东减持无人问津时,维持上市地位的意愿就会下降。但目前A股市场还没有发育到这个阶段,所以强制退市才显得很重要。
  显示,2020年至2023年退市企业数量分别为20家、23家、50家、46家。另外,截至2024年3月19日,今年退市企业为5家,为去年同期的2.5倍。
  观察者网根据数据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3月19日午时,今年共有56家公司发布终止上市或终止上市风险等有关公告。
  公告摘要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今年3月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现在,很多方面呼吁要加大退市力度,我们将付诸行动。一方面,设置更加严格的强制退市标准,做到应退尽退。另一方面,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进一步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也鼓励推动一些公司主动退市。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下一步都要加大力度。”
  某知名财经人士对观察者网表示,并购重组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中除了常见的购入优质或能产生协同效应的资产外,还可以通过资产置换,将部分盈利能力较差或未来前景不好的资产置出。不过,并购重组也需要注意防范利益输送,恶意掏空上市公司等行为。
  另外,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修订《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修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
  观察者网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3月19日午时,A股今年只有2家新受理的IPO企业,且均为北交所;截至3月18日,今年以来共有67家公司IPO终止,相较去年同期增长55.81%。并且新上市公司数量去年同期的56家下降至24家,降幅为57.14%,合计募资额缩水57.1%。
  王骥跃对观察者网表示,IPO会对真实性审核更严,对中介机构要求更高,上市标准提高,审核节奏放慢下来,时间让位于质量。只有改革的方向是为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才是市场的根本。市场化,首先是要市场本身机制健全起来,市场是建立在公平法治的基础之上的。
  值得一提的是,从3月18日起,转融券业务新规开始实施,正式由“T+0”变为“T+1”。今年以来,证监会多次表态对两融业务加强监管,坚决打击借融券之名行绕道减持、套现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两融业务平稳运行。
  某上市公司董秘对观察者网表示,监管层对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措施在逐步落实,同时股市扩容采取“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的监管办法,增强广大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就是“黄金”。

【2024-03-17】
行业追踪|环保-废气处理市场(3月11日-3月17日):碳配额成交额环比大幅下跌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动情况如下所示:碳市场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碳配额成交额-99.982005.262024-3-158000.00元碳配额成交量-99.981900.002024-3-15100.00吨碳配额大宗协议成交量-37.50-84.132024-3-14100000.00吨碳配额最新价-4.007.142024-3-1580.00元/吨   本周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异动情况如下:回收产业链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铑价2.494.222024-3-151235.00元/克银价2.118.272024-3-156256.00元/千克钯价1.4616.812024-3-15278.00元/克铂价1.364.672024-3-15224.00元/克   本周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异动情况如下:尾气处理产业链数据追踪(月)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乘用车销量-36.97-52.262024-2-29133.30万辆商用车产量-28.75-36.342024-2-2923.30万辆商用车销量-22.53-31.042024-2-2925.10万辆受环保-废气处理市场价格/数量变化影响的公司一览表股票名净利润(亿元)机构预测年度净利润(亿元)截止日期产品名称产品收入占比(%)产品毛利率(%)龙净环保6.409.892023-09-30环保设备88.98--华光环能6.427.352023-09-30环保设备及运营21.0927.71清新环境3.15--2023-09-30生态环保业10020.24雪迪龙1.222.102023-09-30环境监测系统58.3249.30菲达环保1.44--2023-09-30环保设备66.7110.07远达环保0.94--2023-09-30特许经营50.7917.78仕净科技1.652.222023-09-30环保设备99.9125.08永清环保0.67--2023-09-30环保10037.26创元科技2.261.812023-09-30洁净设备及工程50.5618.35(注:财务数据截止到该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报告日期)
  环保产业链概况
  环保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电子元器件等行业。这些行业为环保行业产品的生产及工程实施等提供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环保行业的成本,进而对环保行业的细分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能源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都会增加环保行业的营运成本,从而对其盈利带来冲击。
  环保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钢铁、电力、水泥、冶金、化工等工业污染行业。政府部门是重要的环保治理需求方,这是因为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其需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政策。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2024-03-13】
今年锁定退市股已达9家 
【出处】深圳商报

  清退劣质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一大看点
  【深圳商报讯】(记者 邹晓)今年以来,*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已因面值低于1元而被摘牌;ST鸿达、ST贵人已被终止上市。ST星源也已锁定面值退市。
  2023年,面值退市数量更是创出历史新高,两市合计达到20只,已与“财务退市”大体相当,较前两年增速明显。
  从表面上看,这些公司股价均跌破了1元,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恶化、违规占用担保、资不抵债等问题,实质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其中,有些公司触及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最终先行以面值退市的方式出清,如*ST华仪。
  除了7家锁定“1元退市”,还有2家公司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其中财务造假是主流。如*ST博天。
  与此前相比,监管更加强调坚决防止“一退了之”,保护投资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例如,ST贵人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明确公司控股股东、高管、实控人等尚有义务未履行,不能“一退了之”。
  今年以来,已经有约40家*ST公司发布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部分股票退市基本没有悬念,如*ST民控等。眼下,A股市场进入一年一度的年报窗口期,随着业绩披露深入,更多ST股和退市股将逐步浮现。
  业内人士指出,清退劣质上市公司,是今年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大看点,从监管层态度和着力点来看,业内预计今年将大概率是退市大年。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ST星源(000005)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