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提示☆ ◇688052 纳芯微 更新日期:2025-04-22◇
★本栏包括【1.最新提醒】【2.最新报道】【3.最新异动】【4.最新运作】
【1.最新简要】 ★2025年一季报将于2025年04月30日披露
┌─────────┬────┬────┬────┬────┬────┐
|★最新主要指标★ |24-12-31|24-09-30|24-06-30|24-03-31|23-12-31|
|每股收益(元) | -2.8600| -2.8600| -1.8600| -1.0500| -2.1500|
|每股净资产(元) | 41.6923| 42.6997| 42.6902| 42.9786| 43.5457|
|净资产收益率(%) | -6.6500| -6.4800| -4.3100| -2.4300| -4.7900|
|总股本(亿股) | 1.4253| 1.4253| 1.4253| 1.4253| 1.4253|
|实际流通A股(亿股) | 0.9334| 0.9334| 0.9334| 0.9263| 0.9169|
|限售流通A股(亿股) | 0.4919| 0.4919| 0.4919| 0.4990| 0.5084|
├─────────┴────┴────┴────┴────┴────┤
|★最新分红扩股和未来事项: |
|【分红】2024年度 |
|【分红】2024年半年度 |
|【分红】2023年度 |
├──────────────────────────────────┤
|★特别提醒: |
|★2025年一季报将于2025年04月30日披露 |
├──────────────────────────────────┤
|2024-12-31每股资本公积:43.22 主营收入(万元):196027.42 同比增:49.53% |
|2024-12-31每股未分利润:-2.82 净利润(万元):-40287.82 同比减:-31.95% |
└──────────────────────────────────┘
近五年每股收益对比:
┌──────┬──────┬──────┬──────┬──────┐
| 年度 | 年度 | 三季 | 中期 | 一季 |
├──────┼──────┼──────┼──────┼──────┤
|2024 | -2.8600| -2.8600| -1.8600| -1.0500|
├──────┼──────┼──────┼──────┼──────┤
|2023 | -2.1500| -1.7700| -0.9300| 0.0200|
├──────┼──────┼──────┼──────┼──────┤
|2022 | 2.7000| 2.6900| 2.3200| 1.1100|
├──────┼──────┼──────┼──────┼──────┤
|2021 | 2.9500| 2.0400| 1.1900| 0.4500|
├──────┼──────┼──────┼──────┼──────┤
|2020 | 0.6800| --| --| --|
└──────┴──────┴──────┴──────┴──────┘
【2.最新报道】
【2025-04-21】国产化潮涨,汽车芯片自主可控还要多久
“这两天来展台的基本上都是来看国产替代的。”在近日落幕的2025慕尼黑上海电
子展上,有头部汽车芯片的代理商FAE告诉记者。“先问晶圆是哪里的,再问材料
供应商是谁……一系列流程问下来,主要围绕国产化率。”
当前,汽车芯片市场由海外企业主导。根据IDC数据,截至2024年上半年,汽车半
导体市场前十大汽车半导体公司均为海外厂商,前五大厂商英飞凌科技、恩智浦半
导体(NXP)、意法半导体(ST)、瑞萨电子和德州仪器(TI)合计市场占有率超
过47.8%。
但随着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后又对芯片等电子产品豁免所
谓“对等关税”,关税大棒阴影之下,国产替代成为“热词”。
同样在4月中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家Tier1了解到,该公司计划系统替代美
国的电源芯片、通信芯片、驱动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
从整车看,汽车芯片可分为计算芯片、控制芯片、通信芯片、功率芯片、驱动芯片
、传感芯片、电源芯片、模拟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等类别。该Tier1拟替换
的芯片,是汽车芯片中的中低端类型。
这与汽车芯片的自主化顺序基本一致:IC厂商通常从中低端开始起步,慢慢往高端
进阶,如本土模拟IC厂商多以电源管理芯片切入汽车市常
而眼下,随着OEM、Tier1对国产车规芯片的态度由观望转为拥抱,汽车芯片有望迎
来国产化加速。
秀肌肉
慕展期间,英飞凌、ST、TI的展台前人头攒动,国产汽车芯片厂商也展出了在功率
半导体、传感器、MCU等关键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技术突破。
功率半导体是热门单品。华润微(688396.SH)展出的主驱模块基于成熟量产的第
二代车规SiC MOS平台;飞锃半导体展出了1200V/2mΩ SiC MOSFET DCM模块和1200
V/7mΩ SiC MOSFET TPAK产品。
多家厂商带来了最新的MCU:中微半导体(688380.SH)发布了车规级BAT32A4x9系
列,专门针对车身域、连接域、热管理、小三电等应用;纳芯微(688052.SH)展
出了联合芯弦推出的实时控制MCU NSSine 系列。
此外,国芯科技(688262.SH)展出了最新车规级MCU、DSP芯片等;武汉芯必达微
电子有限公司首次发布了SBC产品——IM1169,支持8Mbit/s CAN SIC。
但汽车芯片的推出,并不意味量产,更不意味着成功“上车”。
尽管目前在MCU、SoC、传感器芯片、IGBT领域,国产品类已经有非常多的上车案例
。但整体而言,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仅从过去不到5%上升至15%左右,仍然较低。
为何较低?
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始于2020年。慕展期间,有汽车芯片设计企业负责人告诉记
者,2019年之前汽车芯片“难以取代”,但自2020年“缺芯潮”开始,车规级芯片
迎来国产化窗口,逐步从低端往高端替代。
但目前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仍然较低,一方面缘于汽车芯片的替换成本巨大。
从时间成本来看,汽车芯片在生产与装车之间的周期较长,OEM没法说换就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汽车芯片生产出来后,首先要被纳入Tier1/OEM的审
核名单,和同类产品竞争后获得Tier1/OEM的定点。定点后Tier1/OEM使用芯片进行
产品研发和测试,经过零部件级测试后进行装车,再通过整车级测试和实验,才能
实现装车量产。而装车也要经历从小批量装车再到大规模装车这一漫长的过程。即
使在整体流程都顺利的情况下,也要花上3—4年的时间。
从管理成本来看,Tier1/OEM一旦选定一款汽车芯片,再替换要面临较大挑战。
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生命周期很长,以5年为
例,如果前2年和后3年该零部件经历了芯片切换,会导致市面上该零部件存在两种
硬件状态,这两种硬件状态下的软件不一定兼容。如果软件不兼容,则会导致无法
统一进行OTA升级。芯片切换导致的软硬件变更也会大大增加Tier1和OEM软硬件管
理成本,他们需要长期维护不同软硬件之间的排列组合。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EE架构总工程师曹常锋也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
,大部分的国产芯片在工具链和软件的生态上不统一,导致OEM的替换成本较大。
另一方面,国产芯片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与国际汽车芯片厂商相比,本土汽车芯片
在中低端已经可以实现替代,但在高端芯片方面差距较大。
曹常锋指出,国内缺乏完整的车规级芯片测试人认证流程和能力。举例而言,芯片
要通过AEC-Q100的认证,但AEC-Q100测试可以自声明,测试认证过程中一部分的测
试项是自声明的,可能导致问题频发。
“好在这几年,中国的自主品牌需要国产芯片,国产芯片需要车企品牌,有相互奔
赴的时间窗口期。只要有机会上车就有机会迭代,有机会迭代就有机会做得更好。
”有业内人士坦言。
联手突围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电源芯片、通信芯片、驱动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IGBT
、MOSFET、SiC)的国产化率相对较高,而高端MCU、SoC以及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域控芯片的国产化率仍相对较低。
其中,功率芯片的国产替代进展较快,IGBT主驱模块在电动化浪潮中率先实现国产
替代。
在此背后,近几年间,车企通过自建、合资、投资入股等方式布局各类汽车芯片,
尤其在功率类芯片布局较为积极。
车企之所以积极布局功率半导体,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中,电驱动总成(主要包括
电机、电控、减速器)成本约占整车的10%。其中,电机是非常成熟的产品;电控
有一定技术门槛,核心模块在于IGBT。对于车企而言,只要掌握了IGBT,电机、电
控让第三方自研,则相当于掌握了系统核心。此外,800V快充技术的普及,也推动
车企深度布局功率半导体。
在其他细分赛道,车厂、Tier1、汽车芯片厂商也在联手突围:广汽集团与裕太微
电子、仁芯科技等公司联合开发了12款车规级芯片,覆盖电源管理、底盘、集成安
全等多个领域;芯驰科技等本土创新企业,通过与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紧密合作,
争劝上车”机会。
这也启示汽车芯片厂商与主机厂深度融合。国信证券研究指出,随着软件定义汽车
出现,部分主机厂逐步加入至核心零部件设计中,使得汽车供应链中间商减少。供
应链简化后,核心半导体零部件厂商能否与主机厂深度合作成为竞争要素。
“汽车芯片厂商有本土优势:相较海外供应商,本土芯片厂商可以在设计之初了解
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有业内人士建议,本土汽车芯片厂商可以组成行业联盟,以
良性竞争加速国产化浪潮。
【3.最新异动】
┌──────┬───────────┬───────┬───────┐
| 异动时间 | 2025-04-11 | 成交量(万股) | 759.115 |
├──────┼───────────┼───────┼───────┤
| 异动类型 | 有价格涨跌幅限制 |成交金额(万元)| 135119.270 |
├──────┴───────────┴───────┴───────┤
| 卖出金额排名前5名营业部 |
├──────────────────┬───────┬───────┤
| 营业部名称 | 买入金额(元) | 卖出金额(元) |
├──────────────────┼───────┼───────┤
|机构专用 | 0.00| 160319374.82|
|机构专用 | 0.00| 113234267.23|
|沪股通专用 | 0.00| 74170738.06|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心路证券营| 0.00| 44735260.70|
|业部 | |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南城鸿福路证| 0.00| 30516308.84|
|券营业部 | | |
├──────────────────┴───────┴───────┤
| 买入金额排名前5名营业部 |
├──────────────────┬───────┬───────┤
| 营业部名称 | 买入金额(元) | 卖出金额(元) |
├──────────────────┼───────┼───────┤
|机构专用 | 117029633.52| 0.00|
|沪股通专用 | 76199473.27| 0.00|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农业路证券营| 59906543.60| 0.00|
|业部 | | |
|机构专用 | 50782861.32| 0.00|
|机构专用 | 38734386.03| 0.00|
└──────────────────┴───────┴───────┘
【4.最新运作】
【公告日期】2024-04-26【类别】关联交易
【简介】2024年度,公司预计与关联方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明皜传感科
技有限公司发生采购商品,销售商品的日常关联交易,预计关联交易金额2450.0000
万元。
【公告日期】2024-04-26【类别】关联交易
【简介】2023年度,公司预计与关联方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明皜传感科
技有限公司发生采购商品,销售商品的日常关联交易,预计关联交易金额8110万元
。20230516:股东大会通过20231228:本次新增预计金额720万元。20240426:202
3年度实际发生金额5490.2499万元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