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控制的公司往往带有很大的决策风险,中国的家族公司大多将经营权、管理权、决策权都高度集中在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长手里,这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在创业初期时一般是高效率的,然而当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时,对控股家族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而且家族内部的矛盾常常会影响到公司的运作。由于人事关系比较复杂,家族内部的矛盾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运作。而且,在家族控股的企业里,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事情可能更容易发生。比如通过控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和股权交易等方式达到自身收益最大化,然而却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6.“小灵通”类公司
曾经风光一时的”小灵通“让以“小灵通”为主营业务的UT斯达康一举冲进纳斯达克上市,但如今小灵通早已风光不在,根据工信部的要求,各地运营商正在拆除小灵通基站,小灵通的频段要让给4G网络使用。
虽然UT斯达康公司声称“小灵通”的退市对公司的影响不大,公司的业务增长点早已转到IPTV,但是在全球范围内,该市场还是相对疲软,过去几年中,UT斯达康几乎年年巨额亏损。尽管公司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像“小灵通”这种具有过渡性质的公司,随着技术的进步,便宜的优势很快就会消失,想必股价也会随之大幅跌落,如果这家公司没有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等待它的可能只有退市了。
7.他们的客户太单一了
有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不低,而且业务发展很快,但是如果它的业绩只是来自几个大客户,比如40%只是来自一家巨无霸公司,那么这家市场占有率还不错的公司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特别是代工企业,这种问题尤为突出。2012年9月以来,在大盘持续疲软的情况下,A股中有17家苹果概念股借力iPhone5的发布,从A股苹果概念股发布的中报情况来看,A股苹果产业链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也仅为苹果公司利润的零头,而且这些公司在产业链话语权缺失,对单一客户依赖程度过高。
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这些苹果概念股一旦失去“苹果”这棵大树,后果难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