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交流

新闻 公告 提示 股吧

深海经济会议纪要完全总结

用户:三五小子 时间:07月03日 01:56

前言说明:内容为提炼自机构会议纪要,共计8篇。仅供参考,不做为投资建议。

一、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政策升级:

2025年3月:深海科技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定位为新兴产业(与航天、低空经济并列),从“科技创新成果”升级为战略性产业。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

地方推进:广东、上海、海南等沿海省份加速出台海洋经济规划(如上海建设100个深海观测站点)。

战略意义:

资源价值:深海(>1000米)占地球表面65%,蕴藏油气(待发现储量超50%)、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等稀缺矿产。

经济潜力: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产值超10万亿,深海油气贡献国内原油增量近80%。

国防安全:大国博弈下,水下攻防体系(声呐、潜航器)和深海监听网成为战略刚需。

国际倒逼:美国2025年发布《深海矿产总统令》,挪威率先批准商业化采矿,中国需争夺公海资源主导权。

二、产业链环节与技术突破

(一)上游:材料与核心部件

关键材料:

钛合金:深海耐压壳体唯一适用材料(西部材料、西部超导)。

密封件/浮力材料:橡胶、钛镍合金、陶瓷浮力球(水深>6000米需超强钢)。

核心部件:

声呐系统:水下唯一远距离通信技术(中国海防、中科海讯)。

传感器/成像设备:国产化率低,技术壁垒高(长盈通的水听器、九只羊成像装置)。

水下机器人(ROV/AUV):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30亿美元,2030年预计超100亿美元(时代电气、振华重工)。

(二)中游:装备制造

勘探装备: 中海油服“海金系统”(地震勘探)、“喊麦系统”(海底勘探)。

钻采平台: 超深水半潜式平台(如“蓝鲸1号”钻井深度15000米,中集集团)。FPSO(浮式生产储油船)降本显著,中海油单桶成本低于陆上开采。

通用装备: 系泊装置(巨力索具)、水下采油树(神开股份、迪威尔)、海缆(东方电缆)。

(三)下游:应用场景

深海油气:唯一商业化领域,中国作业水深达3000-5000米(中海油服、海油工程)。

深海矿产:多金属结核开发处于验证阶段,中国合同量全球领先。

其他方向:

海底数据中心:制冷能耗降低90%(海兰信)。

深海养殖:大型网箱/养殖工船(江龙船艇)。

海上风电:深远海资源占比70%(中天科技、振华重工)。

三、投资逻辑与标的推荐

(一)核心逻辑

国产替代加速: 半导体材料(神工股份的硅部件)、声呐、传感器等环节国产化率<10%,政策驱动替代。

军民融合:军用水下攻防技术(UUV、监听网)向民用溢出(如深海探测、通信)。

政策催化明确:与低空经济类似,属“多波次主题”,后续专项基金、社会资本参与政策可期。

(二)重点标的

方向

标的

逻辑

成长型

时代电气、振华重工

水下机器人龙头,产能释放+订单高增(时代电气收购英国SMD)。

业绩共振型

中国船舶、亚星锚链

船舶周期上行+深海装备“卖铲人”(锚链全球市占率80%)。

油服装备

中海油服、杰瑞股份

深海油气开发主力,日费达30万美元(北海平台)。

核心材料

西部材料、神工股份

钛合金耐压壳体唯一供应商;硅部件国产替代(2024年毛利率40%)。

新基建

海兰信、中科海讯

海底数据中心核心参与方;声呐系统技术壁垒高。

四、风险与挑战

技术门槛:传感器、成像设备等仍依赖进口。

商业化进度:除油气外,矿产、可燃冰开发处于早期。

国际竞争:美国主导深海采矿,中国技术差距约3-5年。

结论:深海科技是政策驱动型战略产业,短期看上游材料/核心部件(钛合金、声呐),中期关注中游装备放量(机器人、钻采平台),长期布局下游应用爆发(矿产、数据中心)。外部环境倒逼+内部政策加码,板块将经历“主题→产业共振”的升级。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