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首页 > 最新公告 > 返回前页

圣湘生物: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27

公司代码:688289 公司简称:圣湘生物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2 重大风险提示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50%,与行业整体情况一致,主要系国内外公共卫生防控政策变化,导致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及仪器需求急剧下降,相关业务收入下降所致。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持续经营能力未发生重大风险。

在国家全力推进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根据外部环境及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策略,凭借早期前瞻性战略规划与投入布局,在多赛道、多领域的战略布局逐渐进入发力期,内生驱动与外延增长齐驱并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具体的业绩拓展情况受宏观经济、行业波动、客户需求、市场推广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存在业绩增长不及预期、下滑或亏损的风险。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2023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如下: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登记的公司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

2.00元(含税),本次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为588,459,803股,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数14,937,59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14,704,442.60元(含税)。该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圣湘生物688289不适用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黄强刘思齐
办公地址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松路680号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松路680号
电话0731-88883176-60180731-88883176-6018
电子信箱dmb@sansure.com.cndmb@sansure.com.cn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围绕全民健康主题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研发了传染病防控、妇幼健康、血液安全、癌症防控、伴随诊断等一系列覆盖全生命周期不同人群的产品1,000余种,可提供各类检测服务2,200余项,形成了集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分子实验室共建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基因技术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成为让普通大众用得起、用得好的惠民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的具体情况如下:

1、试剂类

产品系列产品用途

病毒性肝炎系列

病毒性肝炎系列体外定性或定量检测肝炎病毒核酸及基因分型、基因突变位点
生殖感染与遗传系列体外定性或定量检测性传播类病原体与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用于生殖道
产品系列产品用途
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和女性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及遗传基因筛查或辅助检测
肠道感染及儿科系列体外定性检测肠道病毒及儿科相关疱疹类病毒、遗传基因及呼吸道疾病相关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系列体外定性检测呼吸道疾病相关病原体核酸
核酸血液筛查系列高敏定性筛查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毒核酸,用于临床血源性病原体筛查及用血安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病原体筛查检测
科研及公共卫生系列用于科研需求、突发疫情或公共卫生防控需求、以及动物疫病检测
核酸提取系列生物样本的保存及样本(全血、血清、血浆、鼻咽拭子、粪便、尿液、痰液、组织等)中核酸(DNA/RNA)的提取或纯化
免疫系列对免疫靶标(抗原、抗体等)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形成了多种急慢性疾病免疫检测产品系列,涵盖POCT(感染性疾病快速检测)、电化学发光检测(心血管疾病、脓毒症检测)等。

2、仪器类

产品系列产品用途
POCT移动分子诊断系统系列集核酸提取、PCR扩增、结果分析与报告打印于一体,可对多种病原体和基因靶点进行精准检测,将分子诊断由小时级转变为分钟级,提升检测效率,适用场景广泛
核酸提取系列包括多种通量的全自动及半自动核酸提取仪,实现了原始样本前处理、常温裂解、核酸提取、PCR反应体系构建等全流程的一站式自动操作,高通量、高精度、高效率、防污染
核酸扩增系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拥有领先的控温系统、光学系统、软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基因的定性检测及定量分析,实现多种病原体的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
样本前处理系列包括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和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自动实现样本管开盖、液体点样过程,操作自动化且快速、简易,智能化提升检测效率
基因测序系列构建了包括核酸提取、文库构建、靶向捕获、多重靶向扩增、测序等实验流程和生物信息分析及临床解读报告流程的高性能基因检测体系,致力于打造“仪器-试剂-芯片-软件”全平台解决方案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平台安赛YnY系列,是一种集电子发光技术、纳米微粒技术、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电磁场分离整合为一体的自动化标记免疫分析系统;单人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Surelite,提供全面的临床免疫检测,涵盖了诸如肿瘤标记物、感染性疾病、内分泌激素、心血管标志物、炎症等检测项目。

3、检测服务类

服务系列服务内容
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设有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生化发光、免疫、临检等9大专业实验室,可提供各类检测项目2,200余项,搭建了覆盖省—市—县—乡镇—社区五级销售与冷链物流网络服务体系,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高效、优质、
价格合理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科研服务、健康管理等服务
科研服务主要包括二代测序服务、生物信息分析服务、科研合作服务等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围绕体外诊断行业所需,结合目前疾病防控重点,深度打造“仪器+试剂+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公司向合格供应商采购所需原材料,通过自主研发及组织生产形成体外诊断试剂、配套检测仪器等产品,向医疗机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疾控中心、科研院校等用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产品销售模式包括直销与经销。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平台,通过全资子公司湖南圣维尔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对外开展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服务。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购内容包括四类:第一类为原材料,主要包括仪器、试剂配套的元器件和原辅料;第二类为资产购置,保障生产运营配套的设备和信息系统以及其他固定资产投入等;第三类为公司正常生产运营以外的非生产类物资,包括办公用品、外协服务等采购议价;第四类为工程类物资。公司设立采购部统筹负责原材料、外协服务、资产等采购事宜,并制定了相关的采购工作流程保障业务的有效运行。

生产类和经营类物资设备按照请购需求,在合格供方下达采购订单,重要战略合作方会签订合作协议、质量协议等以保障双方合作权益,质管部对采购物资进行确认验收;非生产类物资主要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合作供方,一般以邀标招标或者公司平台公开招标需求,采购部主导招标流程,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招标参数、质量验收条款和时间限制,参与招标文件的确定和评标过程,采购参与商务标议标,业务部门主导技术标的评标,最终通过评标小组确认合作中标方。

公司建立了规范的供应商准入与评价机制,采购部依据《供应商质量管理规程》,建立供应商管理档案,并组织质管、研发、生产、物料等相关部门参与供应商评审确认,由管理者代表进行批准,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在确认与供方合作前,采购会协同研发及质管部门参与双方质量标准对标以及质量协议的签订,合作过程中,研发及质管部门会参与供方辅导以及供方的月度绩效评估,出现质量问题时,要求供方出具预防与纠正措施,最终通过供方的交付改善效果确定发展或者停用的决策。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基于战略规划、市场需求及年度销售目标进行生产,生产运营模式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量建立的“按需生产”模式。

在产品生产环节,公司通过了ISO13485、ISO 9001等一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对产品生产、检验与质控等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进行既定的生产加工任务,保障公司年度供货能力,同时保证一定的安全库存。生产部门实时跟踪销售部门收到的订货情况,并结合公司安全库存标准,依据往年销量制定投产计划。确定投产计划后,生产部门按计划进度下达生产任务单,随后进入具体生产流程。生产部门根据销售提供的月度需求,结合安全库存量、实时库存量制定月度生产计划,按计划安排生产工作,每批次生产过程中,配制环节和包装环节完成后均送检至质管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生产人员在领料后逐步进行配制、分装及包装等环节,最终完成入库。公司生产部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强化现场管理和隐患排查,以确保消除隐患,减少安全事故。

3、营销模式

公司实施市场、医学、研发、营销、客户服务五位一体的协同作战机制,构建了一支管理扁平化、覆盖无盲区的销售队伍,从高端到基层、从医院到疾控、从检验到临床,推动全员开发,采取饱和式攻击模式强化战略产品的开发覆盖,并通过强化线上线下的学术推广及技术服务,着力打造规模标杆医院、标杆市场,构建并扩大从检验到临床的三级专家网络,进一步强化战略产线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品牌效应,推动战略产线产品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产品销售模式包括直销与经销。在经销模式下,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代理商遴选、评估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遴选经销商须具有国家规定的医疗器械销售的资质,更须具有终端覆盖能力、学术推广、技术服务意识和能力,并且对经销商的合规情况经过严格背调后予以确定。公司充分利用经销商销售网络和地域优势,不断挖掘潜在客户,增强产品市场推广能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经销商销往终端医院,公司营销团队通过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协助经销商共同完成渠道开发和客户维护工作。直销模式下,客户主要为国内第三方实验室及部分的大型综合医院,产品的渠道开发和客户维护全部由公司营销团队完成,产品价格以中标价或双方协商价为准。

4、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方式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设置了生命科学研究院总体负责公司研发工作,分成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三大专业模块,鼓励研发人员聚焦专业深度,保证和提高研发产品的效率和质量。产品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通过若干项

试剂需求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入库

库存分析

库存分析库存分析

检验合格

目团队承接具体的产品开发任务。同时公司的技术产品除自主研发以外,根据战略规划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与行业翘楚积极合作,提高竞争优势。产品开发全过程严格按照YY/T0287标准,对产品研发的各环节进行控制。具体流程如下: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及基本特点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医药制造业(分类代码 C27);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属医药制造业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分类代码 C358)。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属于《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体外诊断试剂,血液筛查产品属于医药制造业中的生物药品制造(C2761)。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tic)是指在人体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体外诊断在医疗领域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现代检验医学和精准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应用贯穿了疾病预防、风险评估、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等疾病诊疗的全过程,为医生提供大量有用的临床诊断信息,越来越成为人类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检验原理和方法分类,体外诊断可以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POCT(即时诊断)等。

据柳叶刀诊断委员会相关报道数据显示,全球仍有47%的人口有限或无法获得诊断常见疾病所必需的关键检测和服务,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有约81%的人口无法获得最简单的诊断检测。在此现状下,高品质的人人可及的精准诊疗产品和服务成为全球市场的刚需。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对于疾病的风险预测、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领域都有更

高的要求,体外诊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占我国医疗支出的比重将不断提高。未来,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科技创新及精准医学的深化将持续推动体外诊断的发展。

2、主要技术门槛

体外诊断尤其是分子诊断行业汇集了生物、化学、医学、机械、光学、电子(微电子)、计算机、工程学、流体控制、工业设计与制造、软件设计、信息工程学等相关专业技术,技术门槛高。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和更新,新应用也随着基础研究深入而不断更新,客观上缩短了行业技术的更新周期,对企业技术的积累和创新以及人员的专业要求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品牌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行业地位日渐凸显,相继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和荣誉。公司登榜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 100榜单,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入选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医疗器械50强、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湖南企业100强、三湘民营企业百强等荣誉榜单;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知名商标品牌等多项荣誉;公司六项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试剂获中国体外诊断优秀创新产品金奖;董事长戴立忠先生获“中国侨界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公司作为分子诊断行业的领军企业,聚焦行业健康发展,累计主导或参与近60项国内外行业标准及标准物质制定,包括代表中国参与WHO肝炎试剂参考品世界标准制定、参与国家标准《磁珠法DNA提取纯化试剂盒检测通则》以及行业标准《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呼吸道病毒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制定等,同时还参与制定了体外诊断行业的技术要求和专家共识,如《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核酸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等。

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全力打造精品工程,致力于解决行业痛点难点,自主研发了传染病防控、妇幼健康、血液安全、癌症防控、伴随诊断等一系列覆盖全生命周期不同人群的产品1,000余种,可提供各类检测服务2,200余项,形成了集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分子实验室共建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银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近60项,获批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10余个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承担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近60项,填补国内行业多项空白,有力打破进口垄断,全球惠民“圣湘方案”赢得国内外广泛认可,构建起分子诊断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新生态。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

(1)新技术

分子诊断的技术方向目前主要聚焦于简便化、高精化、自动化、系统化、移动化。多重PCR、NGS、高分辨熔解曲线、分子POCT、基因芯片、快速提取、单分子测序及检测、恒温扩增、CRISPR等技术是研究与应用的主要方向。

(2)新产业

体外诊断上游层面,许多公司积极布局分子诊断原材料领域和自动化设备智能制造,降低对外部的依赖,同时积极与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合作,解决核心技术和核心原材料“卡脖子”的问题;中游层面,国内企业进口替代提速,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国内IVD发展新趋势;国内出台一系列创新激励政策,鼓励科研院校与医疗机构及企业共同产学研和医工转化,LDT试点等政策为体外诊断创新发展和应用转化提供更好支撑;下游层面,国家医疗政策陆续出台,高质量医疗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健康中国建设等都为IVD企业创造新机遇。

(3)新业态和新模式

一是体外诊断生产制造公司积极与国际巨头或者与研发、流通领域强强联手,积极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协同发展;二是基于已有的产品线和全球市场基础,布局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开拓;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机遇,推进网上医院建设,同时积极布局家用体外诊断市场;四是体外诊断公司积极参与医院的LDT试点,探索LDT新业务模式。尤其是生命科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家门口”医疗资源供给能力提升、到家诊疗模式创新医疗消费的升级,已成为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方向。

2、未来发展趋势

(1)精准医学推动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发展

分子诊断主要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由于分子诊断可以从基因层次进行检测,因此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优势较为明显,可在感染初期识别病毒或者提早确认基因缺陷,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诊断服务,在传染性疾病检测、呼吸道疾病精准检测、血液筛查、生殖感染、产前筛查、肿瘤早期筛查及个体化诊疗、遗传性疾病筛查、药物代谢基因组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动以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民众对核酸检测分子诊断技术产品的重要意义认知程度不断加深,愈加重视预防性医学,分子诊断市场将随着精准医学发展不断扩大。

(2)核酸检测能力基础建设完备,分子诊断市场将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建立了庞大的核酸检测能力,是我国社会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宝贵财富,除了应对突发疫情,还可在我国传染病防控(如呼吸道感染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手足口病等)、肿瘤防控、慢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强调病毒性肝炎、艾滋、结核、宫颈癌、癌症筛查、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传染病和慢病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方向,尤其提出需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的实施。随着近年国内相关企业不断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审批政策改革,分子诊断项目将更多应用于临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分子诊断领域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3)应用场景多元化,三级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子POCT设备大有可为

分子POCT产品具有集成化、小型化、自动化、高速化、简易化等优点,可对传统中心化PCR实验室难以覆盖的碎片化检测需求进行补充,应用场景极为丰富。凭借高度可及性、便捷性,分子POCT不仅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充分使用,还可以用于大医院的急诊、门诊、手术前的传染病筛查、院内感染监测,疾控的突发性公卫事件、车载现场检测、帐篷医院、海关、出入境的现场检测,学校、社区诊所、基层医疗机构等场景的精准检测,以及海外冷冻食品检测,监狱、戒毒所等封闭场所内部传染病的监控等。

(4)LDT模式将促进分子诊断市场进一步扩容

LDT是指实验室自行研发、验证和使用的检测方法,随着医学实践进入基因组与精准医学时代,临床实验室检测快速发展的有效机制之一是LDT模式。我国LDT与国外相比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具备长期成长性,其发展潜力与市场容量具有较大拓展空间。LDT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国外检测机构如美国LabCorp、德国SYNLAB开展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已多达5,000余项,而目前我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的检验项目仅在500项左右。从分子技术角度看,国外检测项目达到2,000余项,而中国不足150项;在应用普及方面,据2021年俄亥俄州立大学詹姆斯分子实验室数据,美国目前合法开展LDT的医学检验实验室有17万余家,而我国目前合法开展试点的医学检验实验室仅有几十家。未来随着LDT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普及,将为分子诊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加速行业发展。

(5)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医疗”到家诊疗新模式提速医疗消费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民众对于医疗健康需求全面升级,呈现需求多样化,消费医疗进入

高速发展阶段。例如2023年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疾病交替流行,全国多地多家医院儿科门诊、呼吸道门诊、发热门诊患者激增,医疗负担加重。期间,多家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盘活优质医疗服务资源,让患者在面对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情况下,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大幅度减少患者诊疗难度、降低人群聚集交叉感染风险,部分减轻了医保压力,构建了“互联网+医疗”“线上购买服务+线下配送送检+线上后续管理反馈”的闭环链路。在数字技术快速融合应用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成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基层的重要途径,以数字化技术和平台经济推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优化效应逐步显现。“互联网+医疗”能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创新医疗模式引导下沉基层精准首诊,减少人员聚集,让患者在家即可享受院级诊断资源,从而建立社区传染病防控和预警体系,及时响应并提前应对病原流行高峰,未来将针对居民慢病、常见病,为更广大的人群提供精准及时的健康检测及信息咨询服务,有助于常见及慢性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有效降低发病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1年
总资产8,454,204,974.009,173,762,083.74-7.847,090,370,148.2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201,271,019.357,500,616,529.33-3.996,368,907,121.24
营业收入1,007,118,933.746,450,356,637.86-84.394,514,539,266.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3,721,131.711,936,800,511.21-81.222,242,696,395.5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649,353.761,834,519,279.39-96.092,150,544,616.2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539,567.112,558,946,923.35-98.301,877,070,615.1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8827.29减少22.41个百分点39.02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623.31-81.273.81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623.31-81.273.81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增加18.17个百分点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195,173,984.72232,521,813.48204,847,590.73374,575,544.8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012,907.1131,663,205.97208,047,445.1763,997,573.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576,794.2527,603,760.50-10,654,424.5351,123,223.5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7,883,795.651,186,305.85-52,882,403.32213,119,460.23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21,954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20,482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不适用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不适用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不适用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包含转融通借出股份的限售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戴立忠0190,042,34832.2900境内自然人
湖南圣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037,196,5966.3200境内非国有法人
陈文义032,917,3705.590质押32,917,369境内自然人
朱锦伟-21,060,47729,301,6934.980质押6,000,000境内自然人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16,034,40416,034,4042.7200其他
上海迎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迎水绿洲16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1,768,00011,768,0002.0000其他
湖南圣维鼎立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07,567,0861.2900其他
湖南圣维华宁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07,267,4921.2400其他
刘欲晓06,399,6341.0900境内自然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7,464,1133,292,2450.5600境外法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戴立忠持有湖南圣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86.96%的股份,为其实际控制人;持有湖南圣维鼎立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3.25%出资额,为其执行事务合伙人;持有湖南圣维华宁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7.08%出资额,为其执行事务合伙人。除此之外,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0,711.8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4.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372.1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1.22%。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附件: ↘公告原文阅读
返回页顶

【返回前页】

股市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