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3018 公司简称:中设集团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
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无
二 公司基本情况
2.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中设集团 | 603018 | 设计股份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姓名 | 胡安兵 | 辛赟 |
电话 | 025-88018855 | 025-88018838 |
办公地址 | 南京市秦淮区紫云大道9号 | 南京市秦淮区紫云大道9号 |
电子信箱 | ir@cdg.com.cn | ir@cdg.com.cn |
2.2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报告期末 | 上年度末 |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 |
总资产 | 8,051,821,899.17 | 8,074,368,191.32 | -0.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2,990,456,630.92 | 2,867,591,665.39 | 4.28 |
本报告期 (1-6月) | 上年同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421,153,563.77 | -459,912,648.50 | |
营业收入 | 2,015,743,689.43 | 1,914,521,740.35 | 5.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25,595,570.81 | 206,574,562.11 | 9.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211,509,690.64 | 180,599,078.45 | 17.1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7.56 | 8.01 | 减少0.45个百分点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41 | 0.37 | 10.81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41 | 0.37 | 10.81 |
2.3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截止报告期末股东总数(户) | 17,735 | ||||||
截止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 |||||||
股东名称 | 股东性质 | 持股比例(%) | 持股 数量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量 | ||
明图章 | 境内自然人 | 4.76 | 26,507,738 | 0 | 无 | 0 | |
杨卫东 | 境内自然人 | 4.00 | 22,268,695 | 115,654 | 质押 | 6,355,000 | |
邱桂松 | 境内自然人 | 3.76 | 20,951,652 | 0 | 无 | 0 | |
胡安兵 | 境内自然人 | 2.87 | 16,002,978 | 85,426 | 质押 | 1,362,192 | |
王辉 | 境内自然人 | 2.45 | 13,639,647 | 0 | 无 | 0 | |
上海迎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迎水潜龙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1.44 | 8,037,600 | 0 | 无 | 0 | |
上海迎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迎水巡洋6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1.30 | 7,257,048 | 0 | 无 | 0 | |
李郁蓓 | 境内自然人 | 1.15 | 6,428,423 | 0 | 质押 | 1,200,000 |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行业领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1.13 | 6,300,000 | 0 | 无 | 0 | |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投瑞银创新动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1.10 | 6,107,673 | 0 | 无 | 0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公司未知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安排。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 |
2.4 截止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2.5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6 未到期及逾期未兑付公司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3.1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0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1,603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91%。
报告期内,集团以战略思维为引领,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强中台建设为基础,以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为依托,构建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体系,筑牢企业的发展之基,打造“创意新、质量好、服务优、效率高”的中设品牌形象,推动集团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20年荣登ENR “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榜单第62位。
2020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1,574.37万元,同比增长5.29%;实现净利润22,817.33万元,同比增长7.48%;其中:勘察设计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4,423.35万元,同比增长8.33%。集团新承接业务额504,404.49万元,同比增长26.00%;其中:勘察设计类业务新承接业务额387,812.97万元,同比增长16.74%。
报告期内,突出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挑战。面对生产、防疫双重压力,集团高度重视、积极防范、科学应对,一方面坚持防疫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双管齐下”,另一方面采用大数据、云计算、远程办公等手段,满足项目推进需要和质量要求,多种措施稳生产、拓市场,切实将疫情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克服一季度疫情影响下,2020年2季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4,294.63万元,同比增长27.70%;实现净利润16,799万元,同比增长24.73%;其中:
勘察设计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1,725万元,同比增长21.74%。工程承包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367万元,同比增长171.54%,集团整体运行形势逐步向好。
报告期内,集团深入把脉交通行业发展未来,以高端规划为载体,积极打造中设智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继续承担国家行业级高端智库研究课题:完成中国工程院委托的《沪苏高铁一体化发展研究》并形成两个建议分别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和江苏省政府,完成中国工程院委托的《江苏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并形成两个建议分别报国家发改委和江苏省政府,正在开展中国工程院委托的《苏南中心区域高铁跨江一体化发展研究》;新承接中国民航局《民航高质量发展之综合交通体系相关指标研究与试点》课题。“走出去”战略持续推进,为全国多个省市提供交通规划服务:在去年承接江苏省、河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基础上,今年新承接了《河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2021-2050年)》、《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安徽省水运“十四五”发
展规划》、《阿拉善盟“十四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乌兰察布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呼和浩特市“十四五”公路水路发展规划》,为内蒙、黑龙江等省提供省、市两级“十四五”交通运输规划编制研究服务。报告期内,集团围绕着专业化、年轻化、市场化的方向,对董事会、经营层进行了换届以及高管选聘,“年轻化、有朝气、有拼劲”成为中设高管的新标签。报告期内,集团完成了以事业部框架为核心的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着力打造“大智库、大交通、大城乡、大智慧、大环保、大工程、大产业”业务板块,形成了以综合规划研究院、交通事业部、水运水利设计研究院、城建事业部、铁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智慧产业事业部、环保产业事业部、工程总承包事业部、工程检测事业部九大业务板块和长三角区域事业部、华南区域事业部、西南区域事业部、西北区域事业部、华北区域事业部五大区域事业部为引领的全行业、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报告期内,集团开展了《中设管理纲要1.0》的编制工作,对集团近60年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完成中设顶层设计,使之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纲领,形成集团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思想,指导集团战略发展及管理决策。报告期内,集团开展了以“拼搏者”文化为核心的集团员工绩效体系优化重构。集团开展新一轮信息化规划,启动了基于“云”的数字中设建设工作,逐步构建共享数据中心项目管理、业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中台,搭建了能力平台、服务平台和中设大学等相关中台。集团构建了中设“铁三角”运营模式。组建以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三个角色为主的项目团队。报告期内,集团已拥有3个国家行业级科技平台,10个省级科技平台,涵盖了公、铁、水、空交通方式,覆盖了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养护全产业链。2020年,成功申报省发改委“长大水下隧道智能设计、养护与运营综合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功申报了江苏省综合交通智能感知与管控重点实验室,使集团的智能交通基础研究水平踏上新台阶。报告期内,以“产业化”加快技术与资本的融合,实现了集团投融资、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的构建。2020年7月1日,沪通高速锦丰服务区正式营业,开启了集团服务区产业化业务拓展的序幕,未来将依托集团的经营网络,将锦丰服务区的先进理念,推
广复制到全国其它地区,打造中设集团领先的管理平台输出、服务平台输出的标杆与窗口。报告期内,集团积极响应交通强国建设和新基建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推进科技工作发展,集团适时优化科技管理和研发模式,积极打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建造全产业链,形成了一系列涵盖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性技术,力争成为引领交通智慧建造的领军企业。报告期内,集团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认证审核,为建设人才队伍强、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强、风险管控强的四强企业,实现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社会形象优、布局结构优的四优目标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报告期内,集团深入总结施工建造模式现状,紧抓行业痛点,积极推进工业化建造落地,与省交建局成立“江苏省交通工程工业化建造研发中心”,致力于达到数字孪生的工业化智能建造水平。中心已完成G312及S126改扩建工程近20km新型全预制装配式桥梁设计及多项省部级科研、标准指南编制工作;开展了预制构件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研发,牵头S126装配式桥梁智能建造基地的建设工作;目前集团正在开展全省工业化建造基地可行性研究,正加快推进工业化建造基地选址工作,联合省交通控股及南京、苏州、徐州、盐城等市交投开展产业化落地工作,依托京沪扩建项目打造具备中设特色的永久性基地。集团在智慧工地领域进行不断探索,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尝试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人员、设备、施工进度、材料控制等全要素、全过程的监管。报告期内,根据集团战略发展需求,在核心人才培养和引进上,自今年起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关键人才的引进。2020年重点引进新基建智能化与数字化细分专业方向、新基建轨道交通方向、EPC专业方向、城市规划专业方向、水利专业方向、水务生态方向、建筑设计方向、固废处理/土壤修复方向、铁路专业方向、隧道专业方向、材料技术方向等领域领军人才,目前已取得突破性成效,新引进领军人才在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为集团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3.2 与上一会计期间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
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了《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财会[2017]22号)(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公司根据财政部上述文件要求于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
新收入准则,对原采用的相关会计政策进行相应调整。
同时,根据“新收入准则”的要求并从合同中履约进度的角度考虑,新增和优化现有的收入确认政策中的里程碑节点,使之更符合公司的业务实质。自2020年4月1日起对原采用的相关会计估计进行局部调整。具体详见与本报告同时披露的专项公告。
3.3 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
董事长: | 杨卫东 |
董事会批准报送日期: | 2020年8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