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影视业真的是太艰难了。”这是影视业目前的真实写照。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影院并采访了多位影视从业者发现,院线暂停营业、制作大多停产、融资越发艰难、企业不断退出,整个影视产业链几乎陷入冰封。
而作为行业排头兵的影视类上市公司情况亦不乐观。据统计,影视概念板块中共有30家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度亏损公司达20家,占比近七成。其中,多家公司已经连亏两年,今年一季度还在继续亏损,面临退市压力。
面对困境,卖房卖画、转卖股权、引入国资……影视上市公司和实控人掀起“自救行动”。原本复工有望,无奈疫情反弹,疫情重挫下的影视行业路在何方?
影院关门150余天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影视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影视业无疑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自2020年1月24日起院线电影陆续撤档及调档,如今距离影院关门已有150余天,是停业周期最长的行业之一。
记者近日走访了深圳、北京的多家影院发现,目前线下门店均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现场也没有留守的工作人员。又拨打多家影院的工作电话均无人接听,部分甚至传来“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停机”。
相比之下,具备国资背景的影院压力可能相对小些,但是日子也不好过。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北京西单地区一家国资电影院已经暂停营业近半年。记者了解到,暂停营业期间,电影院也推出了一些“自救”措施,比如低价外卖一些冰淇淋和食品,但这也是杯水车薪。
一名电影院负责外卖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外卖的收入很少,电影院现在很艰难,不能正常营业。“我们的同事大多放假在家,只拿基本工资,若不是国企,可能已经倒闭了。”
近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易聚集场所的防疫工作,与此同时,电影院、KTV等密闭式文娱场所暂不开放,影院开放又将面临重新规划。
而这些只是影视“寒冬”的一个缩影。整个影视产业链,从内容方到制作方,再到发行方无不感受着阵阵寒意。
6月初,博纳影业集团官微宣布博纳影业副总裁、资深电影人黄巍于6月10日凌晨去世,享年52岁。尽管并不能确定这是否与行业境况有关,但这一消息引发了人们对影院停摆已久的感慨。导演贾樟柯通过微博发声:“行业之悲”,并呼吁“影院该复工”了。
“疫”发艰难
影视“寒冬”不是一两天的事, 2018年税务风波、明星高片酬限价、收视率打假、监管政策频出、开机率骤降、资本退潮等一系列事件集中爆发。疫情影响下,2020年影视业更是雪上加霜。
慈文传媒副总裁兼董秘严明告诉记者,过去几年,视频网站跑马圈地争夺流量和内容的同时,大量的外部资本涌入催生了一大批公司低门槛进入行业,影视公司数量激增。而过度分散的市场格局导致产能过剩、内容同质化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恶性竞争抬高各环节的价格。在政策及市场的双重调控下,影视行业近三年都在持续调整中,倒逼行业加快供给侧的改革、加速制作方的洗牌,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行业深度调整叠加疫情影响,影视公司迎来“关门潮”。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截至6月19日),从事与影视相关的公司中,有1.23万家公司注销或吊销。
“受疫情影响,全国影院暂停经营,直接导致影视公司进一步陷入危机。每家影视公司原因不尽相同,但大部分是因为大规模的过度扩张所致,导致现金流紧张。”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
而这些从业绩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据统计,影视概念板块中共有30家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度亏损公司达20家,占比近七成。其中,华谊兄弟、唐德影视、*ST当代等多家公司已经连亏两年,今年一季度还在继续亏损。这意味着,如果2020年不能扭亏为盈,上述公司将面临退市压力。
“疫情的到来让院线停滞了大半年,不但没有收入还有硬性支出成本,但这并非引发影视‘寒冬’的根本原因。影片主要依靠票房收入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是影视行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向记者表示。
国资出手
面对种种困境,影视上市公司和其控股股东们抛出卖房卖画、卖股权、增发、易主 、转型等各种自救大招,其中民营影视上市公司引入国资纾困成为一种新趋势。
不久前,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以2.2亿港元出售其在香港的豪宅引发业内关注。据了解,王忠军此前还卖过艺术品。2019年8月,王忠军曾表示,“我最近卖掉了一批艺术品,来解决自己的流动性问题”,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么都可以卖掉”。
不仅如此,华谊兄弟还宣布引入国资、互联网巨头等战投定增“补血”。今年4月29日,华谊兄弟发布定增公告,拟募金不超过22.9亿元,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发行对象为阿里影业、腾讯、山东经达等九家公司。这其中,山东经达是济宁国家高新区直属全资国有企业,为国企背景。
华谊兄弟可以说是影视上市公司自救的典型范本。除华谊兄弟外,万达电影、*ST当代等影视公司近期也纷纷发布再融资预案,融资用途均以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为主。
此外,引入国资纾困也成为了不少影视上市公司的选择。近期唐德影视和北京文化纷纷宣布将易主国资。5月26日晚,唐德影视宣布,控股股东吴宏亮正在筹划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事宜,交易完成后将易主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更早之前,2月11日,北京文化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华力控股拟将其所持公司15.16%股权进行转让给文科投资牵头搭建的投资并购平台或指定的第三方(收购方)。据介绍,文科投资是北京市文投集团旗下的投资平台。若转让成功,这意味着北京市的国资平台将正式入股北京文化,华力控股将不再是北京文化的第一大股东。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近年来民营影视上市公司引入国资的案例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国资入股的A股影视公司有近10家,其中易主国资的案例不在少数,包括*ST当代、鹿港文化,慈文传媒、*ST中南、北京文化和唐德影视等。
下一篇:解密荣秀庄园的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