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15日就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4月经济运行情况如何?二季度经济能否企稳?中国经济何时走出负增长区间?对于这些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逐一进行了回应。
4月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刘爱华指出,4月份总体经济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的势头,主要指标呈现了积极变化。主要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
第一,复工复产扎实推进,企业的预期在环比来看都出现了一定程度改善。第二,生产需求逐步好转,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从上月下降1.1%转为增长。第三,转型升级态势持续,1-4月份,和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逆势增长。第四,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当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是6.0%,比上月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月度之间波动比较小;物价保持了平稳回落的态势,当月CPI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
刘爱华强调,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指标的改善有一定补偿性恢复的性质。当前境外疫情正在蔓延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还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国内的稳定复苏也面临很多新挑战。
二季度中国经济能否企稳?
对此,刘爱华称,对未来的走势判断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我们有底气。这个底气来自于我们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完备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的市场规模。这些优势在严重疫情冲击下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抗疫情过程中甚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底气也来自于转型升级的态势确立、新动能的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句话,我们有信心。从多个先行指标来判断,我们经济持续复苏改善的势头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第三句话,我们有挑战。从经济层面来看,复苏势头还没有回到全面的正常水平,就业压力还比较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所以还要保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