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
中国经济的本轮崛起在很大意义上是全球化产能转移的结果。“外向型经济”和“买卖全世界”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战略。
而在今天,新的逆全球化环境包围了我们,这个战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通过科技创新完善国内的产业供应链,以及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成为了既主动又被动的战略选择。
比如在2019年,我国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57.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怎么才能提升内需中的消费比重,增加老百姓的消费呢?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和产业改革。
比如,要增加新的消费场景和空间,对企业要通过降税减费来提高它的投资热情和生产能力。对于居民利益,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比如医疗、教育、住房和养老等等,老百姓少了后顾之忧,消费自然提升。
结语
曾经,经济学界关于五年规划有过很大的争论。有一些市场派的学者认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凭什么要国家来制定产业规划呢?这个五年规划不过就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尾巴。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第一个五年规划制定于1953年。当时建国不久,刚刚打完朝鲜战争,国家出血严重,我们需要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中劈开一条生存道路,所以,“一五”计划的重心放在了工业经济建设上。
当时,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设了156个重工业项目,史称“156工程”。1959年,工程完工后,我们几乎扭转了建国之初在重工业产品上一穷二白的景象。
“156工程”之一海珠桥恢复通车
在今天看来,虽然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但它仍然是一个大政府型的市场经济。市场有规律,政府也有规则。
同时,在这个庞大的经济转盘中,我们还有一个体量硕大的国有经济体系,它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走向,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它的背后,蕴藏着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导向和制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未来经济市场的走向。
所以,五年规划在现有的中国经济治理结构中仍然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此次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书,是在安全发展这条大主线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依托,实现“两轻”“两重”发展的一次重要规划。
在未来的5年内,规划中出现的这些新名词,它们背后意味着很多产业的拐点即将到来,很多制度创新的窗口也会打开。
分析认为,根据十四五规划的内容,清洁能源、军工、消费电子、医药行业、高端制造等将是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投资者可以挖掘一下上述行业中的龙头个股,进行提前布局。
以上是爱股网小编整理的“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发展什么行业?”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上一篇:巴菲特:中国政府会让企业蓬勃发展 释放你的人民的潜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