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与精加工机床
金属加工机床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亦称工作母机或工具机。金属加工机床按作业过程 中是否发生金属材料的分离,可以分为两大类:成形机床和切削机床。按控制方式的不 同,机床可分为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数控化是先进制造用机床发展的大趋势。
国产产品低端化,高端依赖向日德进口。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 年,消费额为 223.1 亿 美元,进口 96.6 亿美元,出口 40 亿美元。从进出口产品的单价来看,2019 年我国进口金属机床的单价为 11 万美元/台,出口金属加工机床单价为 4 万美元/台,产品高端化 不足,高端产品进口依赖日德两国。
从具体的产品来看,我国加工中心、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组合加工机床、特种加工 机床、锻造或冲压机床、车床、冲床、铣床呈净进口,并且加工中心(即数控机床)与 磨床的进口金额较大,建议关注该领域的国产替代。
(4)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航空发动机
英美两国公司垄断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我国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一定生产能力。航空发动机分为民用与军用两个领域。其中,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主要被美国的 GE 公 司、英国的罗罗公司及其合资公司垄断。从 2017 年民用航空发动机的交付量来讲,CFM (GE、法国 Safran 集团旗下的 Snecma 合资)市场份额为 58%,GE 公司占 14%份额,罗罗公司占 13%市场份额,中国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依赖进口。军用航发机领域,目 前全球仅有美、俄、英、法、中五国独立掌握大推力军用发动机的独立设计制造技术。 中国航发的太行发动机以及涡扇 13E 发动机目前技术较为领先,但是与美国的发动机 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我国的军用航空发动机谱系不全。
民用航空发动机依赖英美两国,阻碍了我国大飞机国产化进程。“双循环”政策背景下, 航空发动机属于重点突破的“卡脖子”领域,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燃气轮机
重型燃气轮机,作为迄今为止热/功转换效率最高的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机械驱动(如 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目前国际上大的重型燃气轮机厂家,主要就是美国 GE、日本 三菱、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萨尔多 4 家。因此重型燃气轮机行业属于垄断格局,与之 合作往往附带苛刻的条件:设计技术不转让;核心的热端部件制造技术不转让;仅以许 可证方式许可本土制造非核心部件。
目前我国现已具备轻型燃机(功率 5 万千瓦以下)自主化能力;但重燃(功率 5 万千瓦以 上)仍依赖引进。2014 年,国家“十五”863 计划重大专项、我国第一种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重型燃气轮机 R0110,通过了科技部高新司专家组组织的课题验收。这标志着我 国已具备了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制试验能力。但 R0110 处于 E+级技术水平,而且还只 是试运行阶段,并未在发电领域完全推广。2019 年 5 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重型燃气轮 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破了西方在该领域的封锁,目前 F300MW 重型燃机的概念 设计阶段已经完成,同时在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和试验工作正在 稳步进行,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大尺寸高温透平叶片的自主设计及材料、冶炼、制造等国 产化,但是重型燃气轮机进入实用阶段还需要耐心等待。
“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专项方 面,重点聚焦涡扇、涡喷发动机领域,同时兼顾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涡轴、涡桨和活塞发动机领域,主要研发大涵道比大型涡扇发动机、中小型涡扇/涡喷射发动机、中大功率涡 轴发动机等重点产品;燃气轮机专项的主要目标为,2020 年实现 F300MW 燃机自 主研制,2030 年实现 H400MW 燃机自主研制。在“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的民用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需要降低对美进口,实现自主可控。
3、医药内循环:制药&医疗设备&IVD
制药
我国医药品进口量增长迅猛。随着我国人均 GDP 的上升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医药消 费支出不断上升。2011 年,我国医药品的进口金额开始超过出口金额,并且呈现加速 上涨的趋势。2019 年,我国的医药品进口额 357 亿美元,出口额 173 亿美元,净进口 184 亿美元。
尽管需求旺盛,但是我国制药公司竞争力偏弱。美国制药经理人发布的 2020 年全球 50 强制药公司名单中,美国公司占 30%,日本公司占 20%,而中国仅有三家公司上榜, 分别为云南白药、恒瑞制药、上海医药集团,排名为 37/43/48。从 A20 大制药公 司与全球前 10 大制药公司的对比来看,两者的收入存在量级的差距。并且,大制药企 业的研发强度大都在 15-23%,但是我国的制药公司研发强度几乎均低于 10%,甚至较 多公司在 0-3%之间。
我国具有较大的医药消费市场,在“双循环”政策背景下,我国需要补齐医药生产领域 的短板。制药业会成为未来增长较快的行业,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医疗设备
我国具有巨大的医疗设备市场,但是主要的医疗设备国产率较低。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以 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较大。单就医用医疗设备而言,2018 年我国 市场规模为 2065 亿元,同比增长 17.3%。我国每年医疗设备进口量较大,核心医用医 疗设备国产率不足,并且对美德日三国的依赖度较大。根据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截止 2019 年,我国目前内窥镜的国产率约为 10%, MRI 与 CT 的国产率约为 25%,超声、 骨科植入设备的国产率约为 40%。目前,我国在 B 超、彩超、MRI 等设备上已经攻破 核心技术,具备了国产替代的基础,但是在内窥镜等领域仍有待突破。
我国医疗设备国产率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企业的技术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优质医 疗设备具有较大的用户粘性,医院更倾向于采购过往使用过的品牌。在“双循环”政策 背景下,医疗设备的消费有望向国内品牌倾斜,国内品牌将实现份额上的提升。
上一篇:刚刚发布2021年工资调整 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