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双循环”战略下二十三个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1、消费内循环
(1)消费高端品牌崛起:服装服饰&日化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消费品多半以 OEM 或者贴牌的形式进行生产,不太注重品牌建 设和维护。而双循环背景下,大量消费需求将会转向国内,同时,90/00 后消费群体崛 起,这些群体对于海外品牌并没有特别的青睐,因此,对于国内消费品来说,迎来了绝 佳的机会。
服装服饰
消费量与出口量大,但集中度与发达市场相比更低。根据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18 年中国服装服饰行业的销售额为 2.08 万亿元,进口金额 547 亿元,出口金额 1.04 万亿元。然而,尽管我国纺织服装的产销量均较大,却缺乏品牌效应,行业格局较为分 散。2018 年中国服装市场中前 5 大品牌市占率仅为 6.9%,相比之下日本、美国分别为 25.7%、15.8%。中国前 10 大品牌市占率为 CR1010%,而日本为 36%,美国为 22.5%。
本土企业品牌效应较弱,在国内与海外的竞争力均弱于国际大牌。2018 年,我国服装 市场前十大品牌中,有五家为海外品牌,其中阿迪达斯与耐克居前两位。对比全球知名 服装品牌与国内品牌 2019 年的营业收入和海外营收占比,可以发现,国际品牌的营收 远大于国内品牌,并且由于它们具有强大的品牌,其海外营收占比往往在 80%以上。对 比之下,中国服饰品牌的海外营收占比仅为 20%-40%。
在“双循环”政策背景下,消费市场将逐渐转向国内品牌,我国的高端服装品牌有望崛 起。并且,由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能过剩,低端工厂产能将逐渐退出,行业集中度得 到提升,利好龙头企业。2019 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纺织服装鞋帽类产品的零售额为 1.35 万亿元,如果整体行业集中度提升至 20%,头部企业的营收将大幅提升。而在“双循 环”政策下,国内头部品牌将获益更多。
化妆品及护肤品类
近年来我国日化品进口增速不断提升。2019 年我国化妆品零售额达 2992 亿元,进口 额达 912 亿元。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化妆品进口额加速上涨,与化妆品零 售总额的比例从 2014 年的 7.4%上涨至 2019 年的 30.5%。
国内品牌难以与国际大牌竞争,与日韩等国相比,中国本土品牌较弱。中国日化市场市 占率前五大品牌分别为宝洁、欧莱雅、资生堂、高露洁与联合利华,全部是海外品牌。 并且,宝洁和欧莱雅在中国的市占率合计近 20%,远高于其他品牌。与韩国相比,一方 面韩国日化行业集中度大于中国,另一方面,韩国市占率最高的两个日化品牌均为本土 品牌,爱茉莉太平洋和 LG 市占率合计达 43%。
与海外大牌相比,中国的丸美、珀莱雅等品牌仍有较大成长空间。从各大日化品牌 2019 年的营收来看,欧莱雅、安利等国际大牌的营收达到万亿以上,但是国内的上海家化、 丸美、珀莱雅等品牌营收均不足 10 亿。在国内大循环以及 90/00 后新一代消费势力崛 起背景下,国内的化妆品、日化品品牌有望崛起。
(2)农产品进口替代:大豆&植物油
大豆、植物油进口依赖度大,关注国内产能培育。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我国大多数 的主要粮食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例如大米与玉米,我国几乎都是自产自销,进口量与出 口量均十分小。但是,国内的大豆、菜籽油与棕榈油以及牛肉对国外的依赖度较大。具 体来看,2019 年我国的大豆消费量 11190 万吨,其中从国外进口 9650 万吨,自产 1759 万吨,自给率仅为 15.7%,其中约有 75.7%向巴西进口,18.5%向美国进口。此外,我 国菜籽油、棕榈油的自给率分别为 56.4%、2.3%,也较大依赖进口。财政部在《2020 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的财政政策展望中提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 产量,深入推进大豆振兴计划,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 策和玉米、大豆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机制,支持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
上一篇:刚刚发布2021年工资调整 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