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财经新闻 > 正文

全球股市巨震!A股后市如何?

时间:2020-03-29 17:01:42
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即将收官,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外股市巨震下,A股市场先扬后抑,不少投资者收益坐了“过山车”。当前,海外疫情继续蔓延,国内外股市多空交织,股市行情在二季度将如何演绎,牵动每个市场参与者的神经。
为前瞻性研判A股二季度走向、结构性机会以及海外股市的发展趋势,中国基金报记者在股市巨震的当下,紧急采访了五位公募基金行业的投资高手,他们分别是银华中小盘基金经理李晓星,华泰柏瑞基金投资研究部副总监吕慧建,融通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彭炜,银河蓝筹精选基金经理袁曦,富国新动力基金经理于洋,共同为投资者把脉市场的趋势和机遇。
李晓星认为,若市场出现非理性的大跌,我们会坚持在优质公司估值合理或估值较低时“越跌越买”,在市场底部获得更多的筹码。
吕慧建认为,短期来看,A股面临一个较为困难的局面,但是A股长期投资价值显著,行业景气分化的现象仍然在延续,A股仍然有可能走出结构性行情。
彭炜认为,A股即使受海外拖累暂无法走出独立的指数行情,但部分受益于国内稳增长和内需刺激,或者与疫情弱相关且自身处于产业趋势改善的行业,依然会有不错的结构性机会。
袁曦认为,虽然短期A股受到美股的牵连,但后面如果美股能够稍微稳定的话,从全球视野比较的话,A股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于洋认为,“我们会根据市场进行动态调整,我的投资风格是尊重市场,在市场任何时候都会选择风险收益比合适的标的进行投资。”
一季度疫情“突袭”全球股市
短期再度大幅下跌的概率不大
中国基金报记者:一季度A股市场波折不断,您如何看一季度的市场行情?采取了怎样的调仓换股操作?
李晓星:去年四季度,我们预计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将稳步上行,同时因为农产品的价格会上升,通胀压力较大,流动性边际会收缩,所以我们过早地减持了估值较高的科技股,增持了经济上行和通胀上行表现较强的消费股。今年1月份上半月,因为消费旺盛,消费股热度较高,但从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开始,市场预期宏观经济将下行,政策实施稳增长、稳就业举措,控通胀的优先级下降,市场流动性更为宽松。我们减持的一些科技股表现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基金净值阶段性吃亏。
我们春节后的观点是,科技股是短期买点,中期卖点,长期没有问题;而消费股是短期卖点,中期和长期的买点。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增加了消费股中必选消费的配置,以农业、食品和调味品为主,一度产生净值亏损,目前市场必选消费的估值已经修复,基金年内亏幅已经基本收复。
于洋:一季度市场波动较大,核心变量是疫情。一般来说,A股的大跌有几种情况。首先是流动性的紧缩,目前来看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二是基本面受到外围的冲击,目前来看,一季度的市场波动主要反映了外围冲击的影响。虽然在国内的疫情控制情况还不错,但是全球是一个共同体,外需会反过来对国内产生影响。
我们会根据市场进行动态调整,我的投资风格是尊重市场,在市场任何时候都会选择风险收益比合适的标的进行投资。当前我们根据市场对疫情的反应在仓位上做了适当择时,减仓明显受损标的。
吕慧建:一季度出现了突发重大事件,就是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股市走势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欧美国家未能在疫情初期采取有效措施,疫情扩散远超预期,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们需要谨慎评估疫情冲击下,投资标的的景气度能否延续。这个问题泛泛而论是不够的,要仔细区分不同行业的情况,有的行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行业影响不大,有的行业有正面影响,例如医药、手游、在线办公和教育等。总的来说,行业景气分化的情况仍然在延续,如果疫情发展没有出现极端的情况,A股仍然有可能走出结构性行情。
一季度中国的货币环境总体将保持偏宽松状态,利率趋势向下。大水漫灌的可能性不大,股票市场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调整带来的资金流入。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显著,对海外资金吸引力较大,外资将持续流入。短期来看,A股面临一个较为困难的局面,但是A股长期投资价值显著,结构性牛市的可能依然存在。
近期以来,全球各国股市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已经基本消化了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有可能进入相对平稳阶段,走出一个L型走势。即使经济在三四季度后进入持续衰退,股市下跌也应该是几个月以后的事,短期再度大幅下跌的概率不大。
彭炜:回顾一季度行情的演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0年的政策基调是稳增长,叠加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正式签署带来中美关系的缓和,A股市场在年初开启了春节躁动行情。紧接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引发恐慌到全国采取严防严控措施后,新冠疫情数据逐步好转,市场在创业板的带领下走了一波V字行情。
然而,海外疫情突发恶化,引发海外市场连续下跌甚至出现流动性风险导致的负反馈。目前在各国政府陆续推出积极的“货币+财政+抗疫”三大政策叠加后,市场进入阶段性企稳。事实上,导致一季度市场运行节奏出现如此较大变化的导火索是新冠肺炎疫情从国内到国外的蔓延。
袁曦:今年一季度,市场波动较大,春节前的市场继续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趋势,以电子为代表的科技板块表现突出。而春节后,尤其是在海外疫情快速爆发的阶段,市场开始担忧全球经济危机,而受外需影响较为明显的板块,如电子等,调整幅度巨大,而以内需为主的医药、食品饮料开始表现明显。
更看重股市中长期走势
2700附近投资赚钱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二季度影响市场最核心因素是什么?
彭炜:二季度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海外防疫的进展,需要警惕时间战线拉得太长引发企业经营层面的风险;其二是国家出台经济稳增长政策的力度、措施的有效性。
李晓星:我认为二季度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还是疫情防控的进展,包括美国、欧洲等国家能否及时控制住疫情蔓延,欧美市场疫情防控的拐点何时出现,如何有效控制疫情继续蔓延等,都会成为市场最关心的核心要素。另外,伴随着疫情防控,各国出台怎样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对股市有很大的影响。
吕慧建:疫情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是海外疫情的发展,对经济冲击有多大;另一方面是中国能否管控住境外输入,防止造成二次爆发,避免对中国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进入二季度,对于疫情的评估不再停留在情绪和预期层面,而是逐步落实到企业盈利影响的具体分析上。有两个因素市场都会予以关注,一个是一季度业绩,评估疫情对企业盈利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另一方是复工进度,企业未来的盈利趋势会呈现怎么一种情况。
袁曦:目前的时间节点来看还是全球疫情情况。从海外情况来看,目前海外各国的确诊病例在进一步上升,处于加速上行的阶段,市场担忧出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但客观上讲,除非海外疫情失去控制、大面积扩散,否则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悲观情绪可能已经大部分反应在股票市场中了。目前,主要疫区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比如,封城、封国、限制居民外出等。我们相信,这些积极的防疫政策,将会对海外疫情的控制带来积极的效果。
于洋:影响二季度的核心因素还是疫情走向。对于疫情的发展,有几点假设:一是病毒本身能够变异,病毒如果说只是目前的一种亚型,疫苗的研发可能在下半年某一个时间点会出来,于是疫情在秋冬第二次流行爆发之前就应该能够控制得住。二是如果病毒不变异,那么我觉得应该是能在秋冬季节,三、四季度交叉的时间能够控制得住的,但如果说出现变异,那么可能还会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
相对来说比较幸运的一点,我们目前还没看到变异,所以我们大概地认为病毒能够在下半年某一个时间点能够控制住。但这样其实对于整个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病毒影响的不光是健康,对消费行为、各类行为活动都是产生了巨大的一个影响,我们平时也会主动减少外出行为,包括外出就餐、外出旅游,所以对很多行业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标签阅读:全球股市 A股

上一篇: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2万 全球确诊接近65万例

下一篇:全球要闻:美股股指期货开盘下跌 道指期货一度跌超400点

财经新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