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这么一打,哎,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这个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但今后在北京,可能再难见到这“薄皮儿大馅儿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的“时代记忆”了。
近日,“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停业”登上热搜。这个曾经火上春晚的老字号的败退,为何被网友评价为“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狗不理要退出北京市场?
近日,有媒体报道,狗不理北京总店(前门店)大门紧闭疑似关店,前门店是狗不理官方承认的北京的最后一家门店。
3月29日上午,记者查询狗不理官网发现,北京已经没有狗不理门店。
29日下午,记者来到风波中的狗不理前门店。如果不是大栅栏街31号的路牌,已经很难发现它就是狗不理北京总店的所在地。目前,该门店大门紧锁,招牌已摘,透过窗户能看到里面还有一个上面写着“狗不理”三字的小柜子,但上面已经落了一层灰尘。
附近的商家告诉记者,该门店已关门很长时间,原因是“在装修。”当记者追问是否有再次开业的消息时,商家表示“听说得等一两个月。”
下午14:30左右,几名拿着木质展示架、绳线之类工具的工作人员打开了店门。面对记者的询问,工作人员也回复称“在装修”。
记者电话联系到狗不理集团一位工作人员,其回应称,狗不理北京总店(前门店)停业是因为合同到期。“这家门店是工会的房子,现在合同到期房主要收回,两方正在洽谈续租的事,还在交涉中,后续怎么样还不确定。”
至于狗不理在北京市场的后续发展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这是集团的战略,不太清楚。”
“狗不理”,为何一步步变成“人不理”?
资料显示,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至今已经有163年历史,它被称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更是慈禧太后“带货”的网红鼻祖。
最早的“狗不理”包子只是一家普通的包子铺,店主有个小名叫狗子。因为店铺生意太好,包子铺的主人也经常忙到没时间照顾客人,所以就有了一个“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的外号,久而久之“狗不理包子”的名字便慢慢传开了。
曾经因为味道鲜美而闻名全国、名扬中外的狗不理,近期却常常因为负面消息引发关注。上一次登上微博热搜,是因为一则“天津狗不理注销”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