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彭博预测,至2022年,韩国将加息一次,幅度25基点。韩国2020年以来,已降息75基点(金融危机期间降息325基点)。
彭博还预测,马来西亚将在未来2年加息1次,幅度25基点,马来西亚2020年以来已降息125基点(金融危机期间降息150基点)。而泰国的加息预期背景是疫苗接种下旅游业有望开始复苏,将在未来2年加息1次。而泰国2020年以来,已降息75基点(金融危机期间降息375基点)。
与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相比,主要发达经济体则选择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3月19日宣布,继续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英国央行3月18日表示,由于疫情下的英国经济前景仍面临不确定性,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的历史低位,同时维持8950亿英镑的债券购买计划。澳大利亚央行3月初也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的历史低位不变。
中国年内会加息吗?
面对变幻莫测的局势,中国会加息吗?多名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来看,加息的概率不大。而3月2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年期LPR利率是3.85%,5年期LPR利率是4.65%,与上期保持不变。
中国民生银行(5.220, -0.01, -0.19%)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我国情况好于这部分新兴经济体,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经济仍处于领先恢复中,暂不必对美国通胀升温和新兴经济体开启加息潮过分担忧。
安信证券分析师池光胜认为, 中国当前方向性收紧货币政策的概率不高。 首先,虽然海外通胀预期会对国内物价产生一定的外溢效应,但考虑到国内资本存量增速下降主要来自于制造业资本存量下降,因此,输入性通胀对国内PPI的传导可能会比较高效,但预计对CPI的影响相对较低。 同时考虑到基数等原因,预计PPI下半年趋于下行。因此,输入性通胀导致国内货币政策方向性收紧的概率较低。
其次,中国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的概率极低。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在疫情后率先复工复产,2020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未来将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2021年我国也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市场稳步对外开放,对外资吸引力增强。 经济基本盘持续改善和金融深化改革开放决定了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的概率极低。
2020年5月,中国货币政策就逐步开始转向正常化,当前货币政策已处于正常区间,而非像发达经济体一样维持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货币政策明显收敛的概率也不高。但是,很难判断资金宽松何时结束,在货币政策难以方向性收紧的背景下,预计未来资金利率上行的幅度可能也不会太大。
以上是爱股网小编整理的“2021年中国会加息吗?土耳其里拉暴跌”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