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F10档案

中国银行(601988)融资融券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中国银行 融资融券

☆公司大事☆ ◇601988 中国银行 更新日期:2025-08-23◇
★本栏包括【1.融资融券】【2.公司大事】
【1.融资融券】
┌────┬────┬────┬────┬────┬────┬────┐
| 交易日 |融资余额|融资买入|融资偿还|融券余量|融券卖出|融券偿还|
|        | (万元) |额(万元)|额(万元)| (万股) |量(万股)|量(万股)|
├────┼────┼────┼────┼────┼────┼────┤
|2025-08-|124933.6|20928.13|21276.16|  274.83|   14.83|   63.06|
|   21   |       7|        |        |        |        |        |
├────┼────┼────┼────┼────┼────┼────┤
|2025-08-|125281.6|25112.24|24339.46|  323.06|   59.61|    8.46|
|   20   |       9|        |        |        |        |        |
├────┼────┼────┼────┼────┼────┼────┤
|2025-08-|124508.9|23766.86|29872.27|  271.91|   49.42|    3.54|
|   19   |       2|        |        |        |        |        |
├────┼────┼────┼────┼────┼────┼────┤
|2025-08-|130614.3|15575.02|14163.68|  226.03|    4.21|   38.39|
|   18   |       2|        |        |        |        |        |
└────┴────┴────┴────┴────┴────┴────┘
【2.公司大事】
【2025-08-22】
合肥市委书记费高云与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举行工作会谈 
【出处】证券时报网

  人民财讯8月22日电,据合肥日报,8月22日上午,合肥市委书记费高云与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一行举行工作会谈。费高云说,当前合肥正扎实推进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支持。希望中国银行发挥国有大行金融“主力军”作用,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共赢发展成果。葛海蛟表示,中国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加强产品服务创新,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合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2025-08-22】
金融赋能安徽“三地一区”建设提质增速 葛海蛟与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举行工作会谈并在皖调研 
【出处】中国银行官微

  8月21至22日,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在安徽合肥与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举行工作会谈并开展调研。中国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军参加活动。
  葛海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安徽考察调研,为新时代安徽创新发展明确方向、擘画蓝图。长期以来,中国银行积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民生改善与消费扩容等领域加大资源供给,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实现金融服务覆盖安徽全部县域,有力支持全面建设美好安徽。立足安徽发展所需,中国银行将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切实加强产品服务创新,大力助推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好服务政府招商引资,为安徽加快打造“三地一区”注入更强劲金融动能。
  梁言顺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葛海蛟一行表示欢迎。他说,当前,我们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希望中国银行发挥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期间,葛海蛟还与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费高云举行会谈,就支持合肥建设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等话题沟通交流;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调研,就探索银校合作新模式、新路径,共同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深入探讨;详细了解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在合肥蜀山支行调研网点业务发展、内控管理等,并看望慰问一线员工。

【2025-08-22】
小摩:对内银及券商股看法正面 首选中金公司及招商银行 
【出处】智通财经【作者】宋芝萦

  摩根大通发布研报称,对中资银行及券商股持正面看法,建议投资者对中资金融股采用铃策略(Barbell Strategy),即同时投资于高风险及低风险资产,预期市场资产轮动及过剩流动性增加,将成为股市上升的关键驱动力。
  该行预期今轮股市升势将进一步延续,因目前市场杠杆水平温和且估值不高,估计潜在资金轮动或为股市注入额外14万亿元人民币流动性,相当于可流通市值约16%。在券商股中首选中金公司(03908)、东方财富(300059.SZ)及华泰证券(06886),预期中金将最能受惠于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复苏与市况向好所带来的股权投资收益增长。小摩预期高息股将于第四季重拾动力,内银首选招商银行(600036.SH),同时亦推荐工商银行(01398)、中国银行(03988)及交通银行(601328.SH),均予“增持”评级。

【2025-08-22】
上半年净利1.5亿!中银消金股权变更获批,中国银行增持5.175%股权 
【出处】时代周报

  近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消金”)变更股权的批复,同意中国银行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博德创新投资”)持有的3.558%股权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红杉盛远”)持有的1.617%股权。
  受让完成后,中国银行对中银消金的直接持股比例将提升至47.98%,博德创新投资、红杉盛远并没有完全退出,其持股比例分别降至2.25%、1.02%。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银行受让股权背后的股东拥有一些创投背景,此次变动发生在中银消金刚刚扭亏为盈且行业整体面临资产质量压力的节点,不排除会被创投方面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退出节点。目前看,持牌消金领域所涉创投的情况并不是很多,且消金机构先行出现大额亏损、后扭亏为盈的情况属于少数,后续行业难以出现相似动作。
  中国银行获批受让中银消金5.175%股权
  中银消金成立于2010年6月,是我国首批试点的4家消金公司之一,初始注册资本5亿元,由中国银行、百联集团和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陆金发”)共同发起设立。其中,中国银行为第一大股东,出资比例为51%。
  此前,中银消金进行过两轮增资。2015年,中银消金引入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卡司”)、博德创新投资、红杉盛远等3家股东,其注册资本变更为8.89亿元。2019年,中国银行、百联集团、陆金发以及中银卡司对中银消金增资,其注册资本增至15.14亿元。
  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对中银消金直接持股42.80%,并通过中银卡司间接持股13.23%,合计持股比例达到56.03%,为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此外,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百联集团、陆金发、博德创新投资、红杉盛远等4家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2.08%、13.44%、5.81%、2.64%。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23日发布中银消金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显示,中国银行通过委派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方式参与中银消金管理,能够在资金、管理、品牌等方面 给予其一定支持。截至报告出具日,中国银行委派4名董事、提名1位监事。
  目前,中国银行受让中银消金5.175%股权已获监管批复。
  根据批复,中银消金应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完成上述股权变更事宜。同时,应加强股权管理,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严格控制股东关联交易,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
  近日,财政部等多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中银消金作为中国银行的消金子公司,也入选了此次消费贷贴息的经办机构。中银消金表示,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政策落地实施。此次股权变更后,中银消金或将获得股东更多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亿元
  不久前,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其中披露了中银消金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2025年上半年,中银消金实现营业收入36.81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1.5亿元,日赚约82.27万元,同比扭亏,去年同期亏损3.06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中银消金资产合计817.03亿元。
  此前在2021年至2024年,中银消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45亿元、67.58亿元、78.56亿元、75.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53亿元、6.32亿元、5.37亿元、0.60亿元。
  在积极调整股权结构与提升业绩的同时,中银消金也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8月19日,中银消金在银登网披露多个不良资产包转让结果公告。以披露期数计,当前中银消金2025年的不良资产包已披露至66期,2024全年为83期。
  苏筱芮表示,2025年,消费金融机构密集转让不良资产延续了去年趋势,一方面是由于监管部门近年来不断强化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机构立足于贷后管理现状,期望通过不良资产处置来及时化解潜在风险。“对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而言,不良贷款转让能够助力机构减轻历史包袱,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拓客、风控等业务上。”
  近期,中银消金多位高管履新。据上海金融监管局,2025年7月,中银消金独立董事黄海量任职资格获批;6月,中银消金副总经理牛晓峰任职资格获批;3月,中银消金董事何伟文任职资格获批。

【2025-08-22】
中国银行:8月21日获融资买入2.09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6.00%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银行8月21日获融资买入2.09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6.00%,当前融资余额12.4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10%,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8-21209281339.00212761591.001249336659.002025-08-20251122399.00243394646.001252816911.002025-08-19237668645.00298722659.001245089158.002025-08-18155750249.00141636810.001306143172.002025-08-15225145631.00189406818.001291802515.00融券方面,中国银行8月21日融券偿还63.06万股,融券卖出14.83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84.68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9%,融券余额1569.28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8-21846793.003600726.0015692793.002025-08-203379887.00479682.0018317502.002025-08-192747752.00196824.0015118196.002025-08-18229445.002092255.0012318635.002025-08-155450.001775610.0014181445.00综上,中国银行当前两融余额12.65亿元,较昨日下滑0.48%,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8-21中国银行-6104961.001265029452.002025-08-20中国银行10927059.001271134413.002025-08-19中国银行-58254453.001260207354.002025-08-18中国银行12477847.001318461807.002025-08-15中国银行33617425.001305983960.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8-22】
中国银行:以金融创新为笔 绘就人民币国际化新图景 
【出处】中国证券报【作者】吴杨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核心议题,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凭借百年跨境金融经验与覆盖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持续扮演着人民币国际化“主力军”角色。
  从搭建覆盖全球的清算网络到创新多元化跨境使用场景,再到联动全球伙伴共建生态,中国银行以实绩实效推动人民币在贸易结算、投融资、储备货币等领域的功能不断深化,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 本报记者 吴杨
  筑牢清算网络根基
  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高效、安全、便捷的跨境清算体系。中国银行深耕清算网络建设二十余年,从2003年全球首家人民币清算行落地,到如今构建起全面基础设施矩阵,持续夯实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大动脉”。
  中国银行积极拓展人民币在全球各地的使用基础,已成为全球人民币清算网络的重要构建者。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已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担任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关键区域,并包揽非洲地区全部三家清算行资格。
  今年6月,中国银行毛里求斯人民币清算行开业,进一步延伸非洲地区人民币服务半径,提升区域金融联通水平。在东南亚,中国银行已担任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三国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25年万象分行还获任老挝数字人民币清算行,为区域内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奠定了基础。
  2024年,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突破1300万亿元,同比增长40.05%,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这一成绩离不开中国银行深度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目前共有45家机构作为直接参与者加入CIPS,并代理全球超70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间接参与,36家境外机构实现CIPS标准收发器上线,成为促进人民币资金全球流转的主力军。目前,中国银行CIPS直参行、间参行数量以及网络覆盖面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完善的清算网络不仅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效率,也为中外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本币结算服务。以中老铁路项目为例,中国银行累计为项目相关客户提供结算、清算资金超200亿元人民币,开立保函超150笔,金额超55亿元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的创新应用,更进一步拓展了清算网络的边界。
  中国银行作为首批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的金融机构,不仅在境内实现零售、对公场景的广泛试点,更在跨境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深度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助力阿联酋央行完成首笔“数字迪拉姆”跨境支付交易;在老挝落地数字人民币清算服务,为东南亚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技术支撑;在澳门参与数字澳门元系统开发,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货币互联互通。
  赋能跨境使用场景
  清算网络是基础,场景应用才是人民币真正“活起来”的关键。
  中国银行围绕贸易结算、投融资、大宗商品等核心场景,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案,推动人民币从“可接受”走向“乐使用”,持续拓展人民币的真实需求与使用生态。
  在贸易结算领域,中国银行重点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常态化使用。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西港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如今已有175家企业入驻。中国银行金边分行在西港特区商户中积极推广手机银行和二维码支付,推动区内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12亿元,人民币账户数和存款余额实现倍增。
  在广西,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联动中通支付推出“中银跨境e商通·三方通”系统,落地广西首笔跨境电商间联收款业务,后续还接连完成全国首笔边贸场景数字人民币支付、全区首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等数币创新业务。
  投融资领域的创新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的金融属性。今年8月,中国银行在澳大利亚市场实现重大突破:以联合牵头承销簿记行等多重角色,为全球头部铁矿石生产商筹组落地142亿元人民币国际银团贷款。这是澳大利亚企业首笔人民币银团贷款,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非中资企业境外人民币银团贷款。
  熊猫债市场的开拓成为人民币投融资功能深化的重要抓手。
  中国银行连续十一年保持银行间市场熊猫债承销份额榜首,累计协助超70家境外发行人发行近300只熊猫债,融资超5700亿元人民币,并作为主承销商落地多笔“首单”项目:2023年协助埃及发行首单非洲可持续发展熊猫债,2025年助力非洲进出口银行发行首单非洲多边开发机构熊猫债,同年7月又协助摩根士丹利集团发行首单美资发行人熊猫债,吸引全球多元化投资者认购。
  大宗商品领域的人民币计价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突破方向。中国银行依托在能源、矿产领域的服务经验,推动铁矿石、纸浆、棕榈油等大宗贸易人民币结算。在马来西亚,推动棕榈油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刚果(金),为企业定制人民币采购与销售闭环,实现3000万元以人民币计价铜产品销售交易。
  联动全球生态伙伴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政策、市场、机构多元协同。中国银行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动境外央行、金融机构、企业及国际组织等,构建开放、共享、安全的人民币生态圈。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4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024年,中国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3.06万亿元,跨境人民币清算量1314万亿元,均居全球第一。
  与全球监管机构的合作是中国银行夯实人民币使用基础的重要路径。2025年6月,中国银行与CIPS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参与者网络拓展、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结算等领域深度合作;泰国子行与泰国汇商银行签约CIPS标准收发器合作协议,实现该设备在东南亚地区首次落地。
  中国银行连续12年发布《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为市场提供权威趋势指引;2025年在香港举办人民币国际化论坛,汇聚300余名代表参加;在印度尼西亚、阿联酋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宣介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强化市场共识,更切实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接受度和认可度。
  中国银行能够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力军,靠的不只是金融基础设施搭建、人民币使用场景拓宽,更是其长期深耕国际金融与本币国际化的能力积淀。中国银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让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银行推出“跨境支付通”业务,首日业务量突破万笔,香港居民通过内地手机银行即可完成跨境汇款,无需填写账户信息;此前推出的大湾区“开户易”产品,已为超30万香港居民见证开立内地账户。在海南自贸港,中国银行协助财政部发行60亿元离岸人民币国债,创澳门市场单笔债券发行规模新高,峰值认购规模达到365.2亿元人民币,认购倍数约6.1倍。
  从清算节点到场景贯通,从区域试点到全球生态,中国银行正以金融力量绘就人民币国际化的生动图景。

【2025-08-21】
中国银行举办“2025年中泰双边本币结算专题研讨会” 
【出处】中国银行官微

  近日,中国银行在京举办“2025年中泰双边本币结算专题研讨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泰国央行助理行长萍攀·姹乐宽(Pimpan Charoenkwan),泰国驻华大使馆投资处公使衔参赞、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北京办事处主任陈安,中国银行行长张辉等出席活动。来自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其他金融机构的150余名代表参加。
  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本次活动以“加强中泰双边本币结算,助力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推动中泰双边经贸发展、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双边本币结算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话题深入研讨交流。
  张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银行深耕泰国市场30余载,积极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切实助力扩大人民币在中泰跨境结算中的使用;有效完善双边本币合作基础设施,主动参与两国监管主导的金融创新;持续提升高质量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推动中泰经济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依托全球化优势,支持构建中泰双边互联互通合作机制,为畅通两国商贸、投资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战略进一步深度对接,中国银行将不断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两国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为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2025-08-21】
中行获批受让中银消金股权 距主要出资人要求仍差“临门一脚”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林汉垚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以下简称“上海监管局”)官网发布批复信息,同意中国银行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金”)3.558%股权,以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1.617%股权。
  受让完成后,中国银行对中银消金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47.98%。但上海监管局要求中银消金应加强股权管理,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
  根据2024年4月18日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即使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中国银行作为中银消金第一大股东,仍未满足《管理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的要求。
  股权结构仍待优化
  据了解,中银消金成立于 2010年6月,是我国首批试点的4家消金公司之一。成立伊始,中银消金注册资本为5亿元,由中国银行、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联集团”)和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金发”)共同持股,其中第一大股东为中国银行,出资比例为51%。
  2015年,中银消金引入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卡司”)、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德创新”)和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杉盛远”)等股东,其注册资本变更为 8.89亿元。
  2019年,中国银行、百联集团、陆金发以及中银卡司对中银消金增资,中银消金注册资本变更为 15.14亿元。
  2024以来,中银消金注册资本未发生变化。截至 2024年末,中银消金实收资本 15.14亿元,其中中国银行直接持股比例 42.80%,并通过中银卡司间接持股13.23%,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在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前,中银消金共有中国银行、百联集团、陆金发、中银卡司、博德创新、红杉盛远等6家股东,持股比例分别42.80%、22.08%、13.44%、13.23%、5.81%、2.64%。
  根据批复内容,中国银行将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扩大对中银消金的持股,持股比例升至47.98%。
  虽然中国银行进一步巩固其在中银消金的第一大股东地位,但中银消金股权结构仍未满足《管理办法》要求。
  《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出资人应当为中国境内外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并分为主要出资人和一般出资人。主要出资人是指出资额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50%的出资人。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中银消金的主要股东,中国银行通过收购其他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提高了持股比例,从而更接近《管理办法》提出的50%的要求。下一步,中国银行或将加大股权重组和收购的工作力度,待持股比例达到50%之后,才符合《管理办法》的规定。
  《管理办法》是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基础上,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的要求从持股比例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的最低持股比例提高有助于促进大股东更.积极地发挥支持作用,更好地承担起大股东的责任。提高这一比例,主要是为了推动大股东更有效地提供支持,更切实地压实其责任。同时,这也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准入门槛,有助于维护消费金融市场的适度竞争格局。
  发展模式转为线上为主
  在经营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银消金实现营业收入36.81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净利润1.5亿元,而去年同期,中银消金净利润亏损3.06亿元。
  2022年至2024年间,中银消金净利润逐年下降,分别为6.32亿元、5.37亿元、0.6亿元。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指出,2024 年,受资产质量承压、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规模上升及利息净收入下降的影响,中银消金净利润下降。
  资产质量管控上,中银消金不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4年,中银消金核销不良贷款70.09 亿元。此外,2024 年,中银消金还挂牌转让不良贷款本金为 72.16 亿元。
  今年以来,中银消金持续处置不良贷款,8月11日,中银消金发布2025年第64-66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批量转让项目招商公告。
  在业务方面,中银消金正逐步由线下模式为主转变为线上线下相融合、并以线上业务为主的发展模式。
  体现在数据上,最近三年,中银消金发放贷款金额、期末贷款余额中,线上业务占比均不断提升。
  2022年-2024年末,中银消金线上业务余额占贷款余额比例分别为52.24%、62.49%、72.84%;线上业务发放贷款金额占总贷款金额比例分别为84.4%、88.94%、93.72%。
  据了解,中银消金线上业务主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以信用贷款为主,产品主要包括“中银消费钱包”等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合营产品及自营产品“好客贷”。其中,“好客贷”为与中国银行联动研发的信用消费贷款产品,最高贷款额度 20 万元,为中银消金线上自营业务及行司联动的重点产品;“中银消费钱包”主要对接互联网合作方,通常为用户提供 5 万以内的线上信用贷款。
  线上自营业务方面,中银消金逐步构建开放获客模式,并持续挖掘控股股东相关资源,推动线上自营业务投放。线上合营业务方面,中银消金优化线上联营业务结构,与包括蚂蚁、美团等互联网平台加强合作。同时,中银消金还拓展与其他平台合作方合作,引入融担等业务模式。
  中银消金线下业务主要是借助区域中心等渠道进行拓展,在省会城市建立区域中心,逐步渗透地级市、县乡。截至 2024 年末,中银消金共拥有区域中心 24 家。中银消金线下业务产品主要包含综合信用贷及乐享贷。
  联合资信指出,2024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影响,线下客群还款能力弱化,中银消金线下业务资产质量下行,业务拓展难度提升,因此中银消金推进线下业务转型,通过拓展低风险客群以及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等措施,改善客群结构。

【2025-08-21】
中国银行:8月20日获融资买入2.51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1.93%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银行8月20日获融资买入2.51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1.93%,当前融资余额12.5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10%,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8-20251122399.00243394646.001252816911.002025-08-19237668645.00298722659.001245089158.002025-08-18155750249.00141636810.001306143172.002025-08-15225145631.00189406818.001291802515.002025-08-1487558415.00108540697.001256063702.00融券方面,中国银行8月20日融券偿还8.46万股,融券卖出59.6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337.99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28%,融券余额1831.75万,超过历史6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8-203379887.00479682.0018317502.002025-08-192747752.00196824.0015118196.002025-08-18229445.002092255.0012318635.002025-08-155450.001775610.0014181445.002025-08-142132196.0093576.0016302833.00综上,中国银行当前两融余额12.71亿元,较昨日上升0.87%,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8-20中国银行10927059.001271134413.002025-08-19中国银行-58254453.001260207354.002025-08-18中国银行12477847.001318461807.002025-08-15中国银行33617425.001305983960.002025-08-14中国银行-18969271.001272366535.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8-20】
对接5000+科技企业!激活创新发展引擎 
【出处】中国银行官微

  编者按:近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稳”的态势持续,“进”的步伐坚定,“新”的动能累积,“畅”的循环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银行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加码”发展新势能》栏目,系列报道中国银行加大力度推进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见效,在助力外贸展韧性、赋能科创显新意、促进消费添热力等重点领域的金融实践,以此展现金融之力助推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时代注脚。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伴随科创产业化全链条逐步成熟,对金融的需求正逐步从单一性提供金融产品,向协调资源提供综合性服务转变。
  “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正是中国银行顺应科创领域新需求,高效对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专业投资方和潜在合作伙伴,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有力实践。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南京和苏州等11个重点地区陆续开展科创生态圈建设,联合地方政府、投资机构、科研院所、产业龙头和科技企业,通过企业路演、圆桌会议、投融对接、行业论坛和项目恳谈等方式,汇聚更多市场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河北两家科技企业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银行“全周期服务”的最佳注脚。
  河北鹰眼智能科技,一家专注智能机器人三维视觉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国银行的缘分始于初创期。“当时企业只有10余人,拿着前沿的研发方案却找不到融资门路。”中国银行唐山分行相关负责人回忆,中国银行迅速为其发放首笔线上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如今,这家企业在职人员从三年前的10余人扩展至120余人,营业收入实现10余倍增长,鹰眼智能已成为机器视觉领域的“新星”。
  去年11月,“中银科创+”直通车撮合会在京举办,现场聚焦创业孵育协会、君联资本、中信建投、中银国际等机构的专业人士,为50家科技企业量身定制投融资方案。
  作为河北唐山高新区重点引进、专注于智能轮胎研发的初创企业,河北东来博科技有限公司在这次撮合会上提出了股权融资需求。中国银行迅速响应,高效定制股权融资服务方案并“牵线”创投机构与产业资本,经过半年多努力,促成一家智能视觉领域的头部独角兽企业对其进行天使轮投资,为境外技术引进和项目启动与初期运营提供了关键支撑。
  如果说全周期服务是“纵向深耕”,那么生态圈层联动则是“横向拓展”。
  中国银行与十余家产业园区、知名创投机构、研究院所建立紧密合作。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已与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联盟(深重投发起设立)近300家成员单位达成银企合作,为上百家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金额达数百亿元;
  中国银行举办的科技企业沙龙活动主题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氢能等领域,中国银行已为1200余家客户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科技企业的广度和深度,中国银行与各级政府及委办厅局签约合作,助力开展“资本招商”“基金招商”工作,推出“中银科创+”“中银基金金融+”“中银园区金融+”“中银并购金融+”等专属品牌,构建科技金融的“客户圈、朋友圈、生态圈”。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已在全国举办120场次主题活动,覆盖近7000家各类机构,吸引60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为5000余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股、贷、债、保、租”多元化金融需求对接服务。
  随着中国银行科创生态伙伴计划稳步推进,创新与合作的前景正逐步展现。中国银行将继续与生态伙伴一道,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2025-08-20】
金融创新服务 助力成渝经济圈唱好“双城记” 
【出处】中国银行官微

  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银行主动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措并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在重庆高新区含谷镇,由中电建(重庆高新区)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储能充电站犹如一个超级充电宝,一次可放电20万度电,满足约3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支撑起如此强大电能的项目,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中电建新能源公司总部在成都,项目建设地在重庆,融资贷款过程中面临异地授信审批流程长、难度大的问题。中国银行重庆高新分行联合四川高新支行创新推出“双城贷”服务方案,采用“专属金融产品(方案)+绿色审批通道”模式,通过“一点接入”“双城共享”,实现贷款审批和贷款投放的快速落地。目前,两行已累计为该项目发放贷款2.78亿元,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
  在为企业提供“协同创新”金融服务的同时,中国银行还支持“民生工程”引入,助力做优双城“生活圈”。在成渝双城医保服务站,成渝两地居民可以轻松实现“医保电子凭证申领”“异地转诊人员备案”等18项医保事务异地办理,真正实现群众进“一扇门”办两地事,不再“两地跑”。
  除了对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的支持,中国银行还在川渝高竹新区打造特色经营机构,专门服务新区的发展。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川渝高竹新区支行已服务超三千户新区市民和多家川渝企业。
  中国银行将继续深化重点领域金融创新、不断提升区域金融协同服务水平,为国家重点区域金融服务“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5-08-20】
中国银行与华为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出处】华为官微【作者】点击

  [中国,深圳,2025年8月20日]今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在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华为常务董事汪涛的见证下,双方代表完成了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
  中国银行与华为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ICT基础设施、云计算、数据库、人工智能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战略合作。双方将聚焦自主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筑牢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加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助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深化人才领域的合作与培养,促进面向未来的人员数字化技能提升。
  双方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2025-08-20】
用好“金融创新” 撬动“外贸增量” 中国银行为外贸企业注入金融动能 
【出处】中国网财经

  在安徽,一辆辆新能源汽车不定期从港口装箱,运往世界各地;在山东,一套套中国制造的优质石油设备输出至中亚、中东、北非;在河北,一批批最新研发的碳纤维智能单车远销欧美、东南亚……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顺应外贸产业向“新”向“绿”趋势,中国银行作为外汇外贸主渠道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自身全球化优势,创新推出系列专属产品和特色服务方案,以“金融创新”撬动“外贸增量”,为稳外贸培育可持续发展动能。
  “五位一体” 护航新能源“出海”
  盛夏时节的安徽芜湖港。
  集装箱运输车辆在港区穿梭忙碌,一辆辆载满能源汽车的滚装货轮正驶离码头开往海外,汽笛声此起彼伏。安徽聚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汽车出口持续跃升,新能源化转型全面加速。
  企业逐浪,金融护航。建立专项服务机制、强化龙头企业支持、促进产业链协同、提供跨境金融支持、搭建数字金融平台,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力依托集团全球化、综合化特色优势,创新打造“五位一体”全周期金融服务矩阵,以多层次、立体化的全价值链金融服务网络,全面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布局。
  从扎根长江之滨的民族品牌,到布局全球的国际化企业,安徽某汽车企业以中国制造为底色,成为民族汽车工业出海的典范。中国银行芜湖分行深度对接该企业全球战略需求,创新构建全球现金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对海外账户的智能化管理,为海外业务拓展提供精准金融保障。同时,通过“一点接入 全球响应”服务机制,芜湖分行联动中国银行海外机构,提供跨境授信支持,以专业化、全球化的金融服务助力中国智造海外扬帆。
  金融对产业链的赋能同样高效有力。
  针对合肥某汽车电子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国银行合肥分行创新运用科技金融专属授信模式和创新积分模型,从对接评估到资金落地仅用时一周,高效提供5000万元授信支持。
  中国银行滁州分行重点支持的某新能源科技公司“动力电池基地建设一期项目”,被纳入绿色产业目录。针对项目融资需求,滁州分行快速响应,核定3.5亿元信用总量并牵头银团贷款,目前已投放8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滁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
  “量身定制” 满足个性化需求
  如何更好盘活资金链?怎样高效解决跨境结算、资金周转等痛点?如何更快满足小语种、小币种金融服务需求?近年来,中国先进制造远涉重洋,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扩展海外“版图”,相应的跨境金融需求也水涨船高。
  在山东,杰瑞集团作为石油设备制造领域的先锋,近年来凭借卓越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高效的生产体系,加速布局海外市场,65%以上的海外承包工程项目集中在中亚、中东、北非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海外投标过程中,对手方要求开立小语种、小币别保函的情况较为普遍。
  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针对企业海外项目投标、履约保障需求,量身定制保函服务,近两年累计为集团提供跨境担保服务4.3亿元,覆盖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为集团参与国际竞标提供了坚实的信用背书。同时,山东省分行还提供贸易融资服务,依托贸易融资产品组合,帮助企业盘活资金链,提升海外订单承接能力。
  此外,山东省分行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联通”要求,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沿线高铁、电站、公路等基础设施支持力度,2024年以来累计为87家鲁企在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中提供近60亿元保函金融服务,覆盖4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普惠升级” 支持“小品牌”大发展
  在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集群是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自行车童车销量约占国内市场的50%、国际市场的40%。平乡县作为全国最大的自行车零配件和童车生产基地,对外贸易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地制宜、因势而行,面对县域经济“出海”潜力的不断挖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升级普惠金融举措,提升金融产品服务的针对性、可得性,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外贸贷”是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立足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集群特点,创新推出的综合化金融解决方案,有效整合贸易融资、跨境结算等金融服务,为县域企业“扬帆出海”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支持。
  在平乡县双创双服中心,某自行车公司最新研发的碳纤维智能单车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却因出口订单账期长面临流动资金不足压力。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迅速依托“外贸贷”,向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盘活企业资金链,为企业产品研发降下“及时雨”,同时还提供外汇结算、开户等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以金融活水助力“小”品牌走向“大”世界。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业态,从城市发展到县域突破,中国银行以特色产品为“支点”,积极撬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外贸潜力。中国银行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产品迭代,以专业陪伴企业成长,在稳外贸、促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2025-08-20】
中国银行上半年跨境电商总交易额同比增长42% 
【出处】中国经济网

  记者近日从中国银行获悉,上半年中国银行跨境电商总交易额超过5300亿元,同比增长42%,市场份额同业领先。
  交易额同比大幅增长的背后是中国银行持续强化海外仓金融支持,加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2.0等场景业务拓展力度。
  据了解,通过深化跨境金融业务数智化建设,中国银行持续迭代升级“跨境汇款直通车”“航运直通车”等服务功能,加快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3.0试点扩容重点项目实施,持续推动外汇展业试点工作扩围上量,以金融服务的线上化和智能化助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银行服务覆盖跨境结算客户数量同比增长超16%,国际贸易结算量同比增速领先同期外贸进出口1.2个百分点,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超17%,国际贸易结算和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均稳居同业首位。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积极适应跨境电商“小额高频海量”交易特点以及跨境电商品牌出海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全链条支持 全球化响应”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合作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头部客户覆盖率已达80%,同时正式上线跨境电商境外收款项目,服务链条进一步向全球范围延伸。
  中国银行表示,将进一步发挥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主力军作用,继续优化跨境贸易结算产品服务,加大力度支持外贸企业融资需求。(经济日报记者 陆敏)

【2025-08-20】
银行板块震荡拉升 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涨超2% 
【出处】本站7x24快讯

  银行板块震荡拉升,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涨超2%,江阴银行、中国银行、厦门银行跟涨。相关ETF方面,银行ETF(159887)涨0.51%,成交额9871.55万元,银行AH优选ETF(517900)成交额1676.25万元。暗盘资金正涌入这些股票,点击速看>>>

【2025-08-20】
获监管批复 中银消费金融主要股东战略增持股权 
【出处】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8月20日讯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8月19日发布批复,同意中国银行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所持中银消费金融3.558%股权,以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所持1.617%股权。此次变更后,中国银行直接持股比例升至47.98%。
  就此次变更,中银消费金融向中国网财经回应表示,主要股东此次战略收购旨在落实监管政策要求,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公司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注意到,中国银行还通过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对中银消费金融间接持股13.23%。

【2025-08-20】
中国银行:8月19日获融资买入2.38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5.10%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银行8月19日获融资买入2.38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5.10%,当前融资余额12.4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11%,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8-19237668645.00298722659.001245089158.002025-08-18155750249.00141636810.001306143172.002025-08-15225145631.00189406818.001291802515.002025-08-1487558415.00108540697.001256063702.002025-08-13161192063.00135295969.001277045984.00融券方面,中国银行8月19日融券偿还3.54万股,融券卖出49.42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74.78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32%,融券余额1511.82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8-192747752.00196824.0015118196.002025-08-18229445.002092255.0012318635.002025-08-155450.001775610.0014181445.002025-08-142132196.0093576.0016302833.002025-08-13482112.002038932.0014289822.00综上,中国银行当前两融余额12.60亿元,较昨日下滑4.42%,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8-19中国银行-58254453.001260207354.002025-08-18中国银行12477847.001318461807.002025-08-15中国银行33617425.001305983960.002025-08-14中国银行-18969271.001272366535.002025-08-13中国银行24112082.001291335806.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8-19】
创新服务模式 中国银行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腾飞 
【出处】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说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不仅向行业和市场提供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还常常作为突破性、引领性技术进步的诞生地,在创新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今年以来,中国银行聚焦科技领域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高端装备、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产业链、供应链的小微企业,推出“专精特新贷”“科创贷”等科技金融客户专属产品,积极服务链上企业,将金融之力从单点企业支持延伸到产业生态构建。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种子,其萌芽成长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亿航智能技术公司凭借全球率先获得三证齐全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不仅能自动驾驶,还能载人飞行,在城市交通、医疗应急等场景大展拳脚,重塑着城市交通与应急救援的未来图景。当亿航智能因规模化交付需求面临资金压力时,中国银行的专利质押贷款及时到位,助力其扩大产能,加速无人机商用市场布局。这是中国银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的一个缩影,也映射出金融与科技协同创新的强大力量。
  北京眼神科技公司从北京搬迁至雄安新区后,虽在人工智能虹膜识别领域占据技术高地,却因“研发投入占比超80%、固定资产不足”的行业特性,长期面临融资瓶颈。中国银行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特点,打通“知识”到“价值”的转化链路,持续放大政策的协同支持效应。中国银行联合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造 “政银企”协同模式,为企业提供“专属授信+专属服务”,通过专属信贷产品、专属服务方案,精准匹配企业金融需求,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让知识资产 “变现”,推动技术成果加速转化。
  为从更长周期考量投资回报和收益,应用好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中国银行创新考核方式,积极支持初创期“硬核科技”客户,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内,大量科创企业构建起从靶点发现到产业化生产的完整生态。面对企业 “研发周期长、市场风险高” 的融资难题,中国银行对初创期科技客户给予差异化考核,大大解放了基层“敢贷愿贷”意愿,并通过打造评估模型,联动政策场景和科技金融产品,迅速在生物医药谷形成示范效应。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已累计为园区28户企业提供授信2.564亿元,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中找到成长支点。
  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共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超13万户,授信余额超7000亿元,并形成科技金融“1+2+3+4”专属服务体系,即助企梯度培育和成长的“一条通道”,授信支持+综合金融服务的“双轮驱动”,助力企业创新转型、补链强链、国际化发展的“三大场景”,专项服务政策+专享服务平台+专属服务活动+专业人员队伍的“四大利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既是贯彻国家战略的使命,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锻造科技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契机。中国银行将不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和产品适配度,以金融活水浇灌创新沃土,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攀高向新。

【2025-08-19】
5300亿元,领跑跨境电商市场! 
【出处】中国银行官微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积极适应跨境电商“小额高频海量”交易特点以及跨境电商品牌出海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全链条支持 全球化响应”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合作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头部客户覆盖率达80%,正式上线跨境电商境外收款项目,服务链条进一步向全球范围延伸。
  上半年,中国银行跨境电商总交易额超过5300亿元,同比增长42%,市场份额同业领先。持续强化海外仓金融支持,加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2.0等场景业务拓展力度。
  通过深化跨境金融业务数智化建设,中国银行持续迭代升级“跨境汇款直通车”“航运直通车”等服务功能,加快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3.0试点扩容重点项目实施,持续推动外汇展业试点工作扩围上量,以金融服务的线上化和智能化助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
  上半年,中国银行服务覆盖跨境结算客户数量同比增长超16%,国际贸易结算量同比增速领先同期外贸进出口1.2个百分点,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超17%,国际贸易结算和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均稳居同业首位。
  此外,中国银行依托全球服务网络,积极搭建金融桥梁,助力中外企业共享机遇、共促发展:
  持续以最高层级战略合作伙伴身份高质量服务2025年春季广交会、消博会等国家级重大展会举办,深度参与支持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筹备与境内外招商招展、走进地方等活动,为企业扩大外贸朋友圈搭建金融桥梁;
  积极发挥中法、中意企委会和20多家境外商协会会长单位作用,助力服务国家外交经贸大局;
  在宁波、福建等地组织开展“‘精诚无界 共赢四海’企业出海东南亚专场交流会”和“福建省企业拓展葡语市场政银企对接交流活动”等多场活动,积极助力外贸企业出海。
  中国银行将进一步发挥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主力军作用,继续优化跨境贸易结算产品服务,加大力度支持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助力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注入澎湃金融动能。

【2025-08-19】
多家银行密集公告!信用卡资金禁入股市,违者或遭拒付、降额 
【出处】财闻

  伴随A股市场持续上行,投资者热情高涨。8月份以来,多家商业银行公告明确禁止信用卡资金用于炒股等投资领域。
  渭滨农商银行于8月14日发布公告称,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投资理财领域,如购买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产品、虚拟币、投资性贵金属、股权投资及其他权益性投资等。公告共明确了9项信用卡资金用途,还包括不得用于购买分红型保险、投资连结险、万能险等非消费型保险。
  华夏银行于8月7日公告,预借现金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或投资活动,如股票、有价证券等。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于8月5日公告,根据信用卡资金用途管理要求,于2025年9月18日起,将信用卡预借现金转账业务纳入信用卡资金受控金额,对该受控金额进行资金用途管理。
  早在8月1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便已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随后,陕西凤翔农商银行、陕西子长农商银行、云南河口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跟进。台州银行和河口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也强调信用卡不得用于证券投资,并可能采取降额等措施。
  在强监管背景下,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因信用卡业务违规收到罚单。例如,建设银行玉树支行因信用卡资金被用于申购基金、信用卡资金被用于购买股票等被罚20万元;中国银行长沙市天心支行因信用卡业务管控不到位被罚40万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信用卡资金用于股市存在违规风险,可能增加持卡人还款压力和银行不良资产压力。他建议银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优先考虑合规和风险管理指标。

【2025-08-19】
新疆金融监管局核准董菲中国银行维吾尔自治区分行副行长任职资格 
【出处】金投网

  2025年8月15日,新疆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称,《中国银行关于董菲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的请示》(中银报〔2025〕318号)收悉。经审核,现批复如下:
  一、核准董菲中国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
  二、中国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应要求上述核准任职资格人员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总局有关监管规定,自中国银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并按要求及时报告到任情况。未在上述规定期限内到任的,本批复文件失效,由决定机关办理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三、中国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应督促上述核准任职资格人员持续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风险合规意识,熟悉任职岗位职责,忠实勤勉履职。

【2025-08-19】
中国银行成功发行2025年第二期TLAC非资本债券,规模500亿元 
【出处】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中国货币网8月18日消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15日成功发行“2025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二期)(债券通)”,实际发行规模达500亿元人民币。本期债券为4年期固定利率品种,票面利率1.93%,附有第3年末发行人赎回权。债券采用单利按年计息,募集资金将用于增强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要求。本次发行由中银国际证券牵头,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建设银行多家大型银行及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共同承销,市场认购踊跃,超额增发规模达200亿元,体现了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信用实力的高度认可。

【2025-08-19】
中国银行雄安启园支行获批成立 
【出处】金融时报

  本报讯 记者赵萌报道 日前,中国银行雄安启园支行获颁营业执照,标志着雄安新区启动区迎来首家银行机构,填补了启动区金融基础建设的空白。据了解,雄安新区启动区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要承载地,随着首批疏解企业搬迁入驻,疏解人口正在加快导入。中国银行河北雄安分行主动配合,积极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对接准备。中国银行雄安启园支行获批成立后,将聚焦疏解企业和疏解人员的急难愁盼问题,率先打造适配疏解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疏解企业,将提供从总部落户开户、资金结算到项目融资的全周期服务,简化跨区域业务流程,助力企业快速扎根运营;针对疏解人员,推出社保衔接、房贷办理、子女教育金融支持等专属服务,让“新雄安人”感受到金融服务的便捷与温暖。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已为河北雄安新区建设项目及入区企业累计批复了超3000亿元授信总量,累计投放超1000亿元。

【2025-08-19】
中国银行:8月18日获融资买入1.56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17.57% 
【出处】本站iNews【作者】两融研究
本站数据中心显示,中国银行8月18日获融资买入1.56亿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7.57%,当前融资余额13.0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11%,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资买入额融资偿还额融资余额2025-08-18155750249.00141636810.001306143172.002025-08-15225145631.00189406818.001291802515.002025-08-1487558415.00108540697.001256063702.002025-08-13161192063.00135295969.001277045984.002025-08-12102840948.00140200500.001251149890.00融券方面,中国银行8月18日融券偿还38.39万股,融券卖出4.21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22.94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02%,融券余额1231.86万,超过历史5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融券卖出额融券偿还额融券余额2025-08-18229445.002092255.0012318635.002025-08-155450.001775610.0014181445.002025-08-142132196.0093576.0016302833.002025-08-13482112.002038932.0014289822.002025-08-121318214.00984274.0016073834.00综上,中国银行当前两融余额13.18亿元,较昨日上升0.96%,两融余额低于历史40%分位水平。交易日期证券简称融资融券变动融资融券余额2025-08-18中国银行12477847.001318461807.002025-08-15中国银行33617425.001305983960.002025-08-14中国银行-18969271.001272366535.002025-08-13中国银行24112082.001291335806.002025-08-12中国银行-36914376.001267223724.00说明1: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说明2:买入金额=主动买入特大单金额+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主动买入中单金额+主动买入小单金额。 更多两市融资融券请查看融资融券功能>>

【2025-08-18】
一国有大行,新增副行长! 
【出处】中国基金报【作者】马嘉昕

  【导读】中国银行副行长杨军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核准
  8月18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杨军该行副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自2025年8月14日起,杨军就任该行副行长。
  “跨行”迎来新副行长
  简历显示,杨军出生于1972年,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
  杨军于2025年加入中国银行,此前曾在建设银行工作多年。2024年12月至2025年6月,杨军任建设银行集团资产管理部(养老金融部)总经理;2020年12月至2024年7月任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行长;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任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此前,杨军还曾担任建设银行风险监控部、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兼市场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总经理,湖北省分行副行长等职务。
  7月18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经该行董事会审议,同意聘任杨军担任该行副行长,相关任职资格待监管核准。时隔一个月后,杨军的任职资格正式获批。
  年内高管人员多次调整
  2025年以来,中国银行的高管队伍接连发生调整。
  今年1月,中国银行原执行董事、副行长林景臻因年龄原因辞任。4月29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因职务变动原因,刘进辞任该行副行长职务。今年6月,刘进被委任为中国银行执行董事;同月,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小东因工作调动原因辞任。
  另外,今年中国银行也迎来了两位“跨行”副行长补位。在杨军之前,中国银行还引进一名副行长武剑。武剑此前曾任光大银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月24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表决,同意聘任武剑为该行副行长。2月24日,武剑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核准,正式担任该行副行长。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的高管层组织架构分别为:行长张辉,副行长蔡钊、武剑、杨军,风险总监赵蓉,董事会秘书卓成文。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银行资产总额为359871.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4%;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649.29亿元,同比增长2.5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43.64亿元,同比下降2.90%。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5%,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为198%,较上年末下降2.6个百分点。

【2025-08-18】
中国银行迎来70后副行长,曾长期任职建设银行 
【出处】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消息】8月18日,中国银行公告称,已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杨军该行副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自2025年8月14日起,杨军就任该行副行长。2025年7月18日中国银行董事会批准聘任杨军为该行副行长。
  简历显示,1972年出生的杨军长期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系统,2025年加入中国银行。杨军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
  2024年12月至2025年6月任中国建设银行集团资产管理部(养老金融部)总经理。2020年12月至2024年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行长。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任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此前曾任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监控部、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兼市场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总经理,湖北省分行副行长等职务。
  实习编辑:金怡杉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2025-08-18】
下好“一盘棋” 做强都市圈 中国银行助力勾勒协调发展的城市画卷 
【出处】中国银行官微

  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江河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一座座城市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筑起一个个增长极,优势互补,各展其长,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着眼全国“一盘棋”,不断完善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统筹机制和“1个总体方案+N个区域行动方案”的制度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加强资源统筹、丰富产品服务,为增强城市群、都市圈竞争力夯实金融引擎。
  燕山脚下、渤海之滨,雄安新区拔节生长,创新场景加速汇聚;共造“一辆车”,京津冀产业链群划出高质量发展上扬曲线;“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叫响京津......一个发展更协调、动力更澎湃、民心更凝聚的京津冀展现出愈加绚烂的前景。
  在河北保定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一排排宽敞的厂房错落有致,一条条轨道线路贯穿连接各个车间,通过“北京研发+河北制造”的模式,这里将为北京地铁22号线生产交付190余辆列车。在基地建设之初,中国银行即为其审批综合授信额度,既包含支持项目建设的固定资产贷款,也包含保障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贷款、非融资性保函等,以定制化、多元化的融资、结算等服务,助力这条智能化的生产线实现80天造出一辆车。
  授信支持中铁京雄高速公路项目顺利贯通,助力从北京西南五环驾车至雄安新区实现1小时内通达;在天津首发金融、人社、地方交通、城际交通“四网融合”的中银·中铁银通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作为银团牵头行,为天津地铁4号线建设核定授信额度,利用移动“智能柜台”在施工现场快速批量办理金融业务......中国银行用一项项实际行动,为打造更加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注入澎湃动能。
  连片的现代化厂房,平整宽敞的道路,繁忙有序的建设工地......四川广安与重庆渝北交界处的川渝高竹新区正加速崛起,成为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有力合音。
  自2023年成立川渝高竹新区支行以来,中国银行陆续为新区内60余户企事业单位及2000余户居民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投放贷款超8000万元,为推动新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为了有效解决传统银团授信中,因地域限制等多种因素导致信息不对称、审核节奏不一致、授信进度缓慢的问题,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与四川省分行紧密联动,创新推出成渝地区建设项目“双城贷”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简称“双城贷”),通过“一点接入”“双城共享”“快速审批”“一键放款”“协同贷后”5项革新,保障资金快速到位。
  “对我们这个总部注册地在成都,项目建设在重庆的公司来说,‘双城贷’不仅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我们在重庆下一步投资增强了信心。”第一家使用“双城贷”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双城贷”累计发放贷款数亿元,推动成渝地区金融合作锦上添花。
  登上338米高的澳门旅游塔,澳门、横琴尽收眼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3年多来,已成为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本”,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环。
  作为粤澳两地携手合作的首个综合民生项目,“澳门新街坊”项目也是深度合作区为澳门居民建设的优质居住生活空间。中国银行创新服务,为购买“澳门新街坊”项目商品房的首批澳门居民提供首期款外币收结汇服务和跨境人民币便利化结算服务。
  同时,为减少两地居民跨境金融服务障碍,中国银行在深度合作区首发全自动智能化保管箱业务,是区内首家能同时为境内居民和港澳居民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的中资银行,并推出了澳门居民医保中银“一站通”、跨境购房款结汇、“粤澳共享贷”、澳门“单牌车”保函等一批创新业务累计40多项,持续为谱写琴澳金融一体化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银行将继续牢牢把握“协调”这一关键词,坚定瞄准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积极投入更多金融资源,助力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以实际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5-08-18】
助企“出海”的中行解法 
【出处】中国银行官微

  近日,中国银行在深圳成功举办中银财资综合服务方案宣传暨助力企业“出海”主题活动。活动汇聚政府部门及60余家“走出去”企业代表,聚焦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出海”面临的财资管理核心挑战,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活动现场,中国银行发布全新升级的“中银财资综合服务方案”,以“全”与“智”为核心,实现全球化、专业化、数智化、生态化四大跃升,通过金融与非金融服务九项关键赋能,精准解决企业在全球账户管理、收付结算、资金统筹、避险增值、银企互联等领域的痛点,助力企业构建全球布局、高效运营、安全可靠、数智驱动的财资管理智慧新生态。
  活动邀请政府机构代表深入解读跨境政策支持举措。来自中国银行深圳、香港、澳门、新加坡四家境内外机构的专家围绕服务企业全球财资管理标杆案例与实践,进行深度分享与讲解。来自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财资中心委员会以及能源、高端制造等行业领军企业的代表聚焦全球资金统筹与风险管控,交流实战挑战与应对经验。
  中国银行依托全球化优势,已为跨国公司提供各版本跨境资金池超1000个,实现对有境外财资管理需求的央企客户服务全覆盖。中国银行将以此次方案发布为契机,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护航企业“出海”行稳致远,助力中资企业在世界舞台赢得更大发展。

【2025-08-18】
银行股半年报将密集披露 强势行情能否延续 
【出处】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张炜

  大金融板块的扫描与展望
  编者按
  在资本市场的版图中,大金融板块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之一。本期资本市场将深入剖析银行、保险、证券三大板块上半年的运行情况。银行板块,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不同银行业绩增速分化,但如果经济持续复苏,有望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保险板块,上半年保费收入的增长态势、业务结构的优化以及在资产配置上的新举措,都在诉说着行业的发展脉络。证券板块,45家上市券商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及市场交投活跃度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三大板块的梳理,以期勾勒出大金融板块的现状与未来轮廓。
  ■张炜
  在2024年大涨的基础上,银行板块2025年继续稳步走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股创历史新高,浦发银行、青岛银行等更是涨幅超过25%。近日,中小上市银行接连传来报喜的业绩快报。常熟银行率先披露半年报,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8月的最后两周,银行股将迎来半年报密集披露,其行情能否延续强势受到关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如果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银行板块有望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具有特色化经营优势和良好风控能力的银行,表现可能更为突出。
  01
  银行业绩增速或分化持续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为1.3万亿元。这种业绩变化在上市银行的一季报中已初露端倪,不同银行业绩增速分化,有的仍实现两位数增长,有的银行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
  “从目前趋势来看,上市银行半年报业绩增速分化大概率仍会持续。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由于规模大、业务综合性强,受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整影响更为显著。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传统息差收入空间被压缩,像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一季报业绩下滑就受此影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一些上市城商行和农商行,如常熟银行、青岛银行等,聚焦区域经济,深耕本地市场,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居民方面更具灵活性,能够快速适应区域经济变化,实现业绩正增长。另外,银行自身的业务结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数字化转型进度,也会造成业绩分化。比如,非息收入占比高、风险管控出色、数字化转型领先的银行,更容易在复杂环境中保持业绩增长。
  除了常熟银行半年报披露归母净利润增长13.51%外,青岛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业绩快报显示,其均实现业绩正增长。巨丰投资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常熟银行的半年报为中小银行树立了标杆。其核心亮点包括:非息收入驱动增长,投资收益贡献净利润超60%;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达37.6%,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长期低于1%;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增强股东回报。
  02
  净息差预计边际企稳
  净息差持续收窄是近年来银行业经营承压的主要因素。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投资学系主任翁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净息差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净息差收窄可能影响银行利息收入;而非息收入占比高的银行,收入结构更为稳定。
  翁辰预计,2025年下半年,银行净息差预计呈现边际企稳、小幅回升的态势,但整体仍面临一定压力,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资产端压力缓解。2025年5月存款利率降幅大于资产端,对后续息差形成支撑。下半年若央行继续实施降息政策,银行可通过调整贷款定价策略,逐步消化存量贷款重定价的影响,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有望减轻。
  其二,负债端成本改善。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持续释放效能,银行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加强负债成本管控,有望进一步降低负债成本。
  其三,政策支持。央行可能继续通过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为银行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间接支持净息差稳定。
  在叶小杰看来,2025年下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仍将面临一定压力。尽管负债端成本随着存款利率下调有所降低,但资产端受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疲弱、贷款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整体定价难有大幅提升,净息差或将在低位徘徊,不过下行空间可能收窄。
  另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2025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利息业务仍面临一定压力,但下行趋势将有所缓解。一方面,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基本完成,后续影响有限。另一方面,2025年新发放贷款价格呈现企稳态势。
  03
  经济企稳利好银行股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上证指数突破“9·24”行情高点,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然而,不少银行股出现回调,例如,交通银行8月15日较今年6月的高点回落10%以上。截至8月15日收盘,上证指数大涨0.83%逼近3700点大关,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大跌超过2%。
  银行股能否延续强势行情?
  叶小杰认为,银行股自2024年以来持续走强,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逐步复苏,市场对银行业绩改善预期增强。银行板块整体估值较低,股息率较高,吸引了大量追求稳健收益的资金流入。监管政策的稳定以及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也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未来银行板块走势,短期内会受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调整以及市场情绪等因素影响而有所波动。
  “长期来看,如果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业务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银行板块有望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不过,行业内部也会继续分化,具有特色化经营优势和良好风控能力的银行,表现可能更为突出。”叶小杰说。
  翁辰表示,银行板块未来走向受宏观经济、政策、资金面等多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呈现企稳迹象,PMI数据逐步回升,若经济持续复苏,企业信贷需求增加,银行资产质量有望改善,净息差压力缓解,利好银行板块。政策层面,央行可能继续通过降准、降息等政策工具稳定市场流动性,非对称降息策略有助于维持银行净息差。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长期资金对银行股的配置需求仍在上升,增量资金持续流入可以为银行板块提供资金支撑。当前,银行不良贷款率平稳改善,拨备覆盖率维持高位,资产质量的改善为银行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因此,银行板块未来大概率延续结构性行情。
  “投资者需关注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和资金动向等,合理配置资产,可重点关注净息差改善、非息收入增长、资产质量稳定且区域优势明显的银行,同时结合市场情绪,理性评估银行业绩表现。”翁辰表示。
  数读市?
   觥?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商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同比下降1.2%;平均资本利润率8.19%;不良贷款率1.49%。
  ■■上半年,保险指数累计上涨11.0%,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2.1%)8.9个百分点;个股层面,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分别上涨24.9%、13.2%、12.5%、12.4%,中国人寿下跌3.5%。
  ■■券商指数上半年累计上涨11.2%,跑赢沪深300(2.1%)9.1个百分点;个股层面,浙商证券上涨28.3%、华泰证券上涨15.7%、东方财富上涨14.6%、中信证券上涨13.8%,中金公司下跌2.4%。

【2025-08-17】
行业追踪|银行业市场(8月11日-8月17日):货币净投放量数量环比大幅上涨 
【出处】本站iNews【作者】机器人
   本周,银行业市场变动情况如下所示:央行投放和回笼资金数据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货币净投放量-3000.00-73.912025-8-151160.00亿元货币投放量95.08-54.242025-8-152380.00亿元货币回笼量-3.1761.592025-8-151220.00亿元   本周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追踪异动情况如下: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追踪一览表(按周涨跌幅幅度排序)品种周涨跌幅(%)月涨跌幅(%)日期价格/数量单位隔夜Shibor6.36-4.642025-8-150.01%1周Shibor2.05-2.592025-8-150.01%3月Shibor-0.48-0.772025-8-150.02%6月Shibor-0.190.942025-8-150.02%1月Shibor0.03-0.912025-8-150.02%注:Shibor利率上涨,说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反应到股市中投资者会认为资金不足,导致成交量减少,所以股市情况也不乐观。风险须知:本数据引用第三方信息源,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中国银行(601988)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