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 ◇601058 赛轮股份 更新日期:2014-08-06◇
【2011-09-26】
赛轮股份(601058)1960万股限售股份将于9月30日上市
赛轮股份(601058)周日晚间公告称,公司首发网下配售的1960万股限售股份
将于2011年9月30日上市流通。
本次变动后,公司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减少至2.8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增加
至9800万股。
【出处】全景网【作者】
【2011-08-30】
赛轮股份(601058)轮胎实验室项目获批
赛轮股份今日公告,公司收到青岛市发改委日前下发的相关文件,通知青岛科
技大学、软控股份与公司联合申报的《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项
目资金申请报告》已经获批。
据介绍,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建设期为三年,实行项
目法人责任制、施工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法人单位为青岛科技大学,项目新增总投
资6574万元,其中国家安排投资1500万元。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08-26】
赛轮股份(601058)上市当日获私募建仓
今年6月30日登陆A股市场的赛轮股份在上市当天便获私募建仓。
今日,赛轮股份披露半年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一家机构身影。中
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新股信贷资产A3以50万股的持股数量,位列流通股
东榜的第九位。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其余股东均为个人投资者。
由于赛轮股份于6月30日登陆A股市场,当日即为其上半年唯一的交易日。依据
当天公开信息显示,国泰君安深圳福华三路证券营业部、国泰君安宁波彩虹北路证
券营业部和宏源证券长沙韶山北路证券营业部为买入前三位。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利润6209.13万元,同比上涨6.89%;净利
润5308.45万元,同比上涨5.98%;每股收益0.1896元。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
【2011-06-22】
赛轮股份(601058)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推介会精彩回放
嘉宾名单
赛轮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杜玉岱 先生
常务副总经理毛庆文 先生
财务总监 任家韬 先生
董事、董秘及副总经理宋军 先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投行二部总经理王晓行 先生
北京投行部副总经理,保荐代表人
张秀娟 女士
发行事宜
经营管理
问:此次发行采取了余额包销的方式,请问主承销商有压力吗?
答:赛轮股份有限公司运作规范、业绩良好、发展前景广阔。西南证券对赛轮
股份有限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广大投资者也会对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价
值表示认同。因此,我们对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发行充满信心。
问:软控股份2008年、2009年年报披露关于发行人的数据与发行人披露的有关
数据为何不一致?
答:数据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软控股份所披露的赛轮股份有关数据为未经审
计数,而赛轮股份披露的数据为经过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的数据
。软控股份2008年、2009年年报披露时间均为次年的3月份,而赛轮股份同期审计
报告出具时间较晚,均为次年的5月份。在此期间,赛轮股份进行了账务自查,在
会计师事务所进场后还进行了一些审计调整,因此发行人申报材料中的财务数据与
软控披露的数据有所差异。
问: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是否能够保证专款专用?
答: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募集资金管理及使用制度》,明确规定公司上
市后建立募集资金专项存储制度,将募集资金存放于董事会决定的专项账户集中管
理。具体情况参见招股意向书。作为公司财务总监,我也将履行监督义务,督促公
司按照募集资金运用计划使用资金,实现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经营管理
问:公司在过去3年收入增长大幅优于国内同行,请问公司是怎么做到的?
答:公司2009年较2008年营业收入增长67,166.13万元,增幅35.82%,2010年
较2009年营业收入增长150,341.20万元,增幅为59.03%,增幅优于国内同行,主要
得益于最近三年,公司以半钢胎产品投产为契机,不断提升轮胎产品产能规模,提
高产品质量,加上营销策略的成功运作及营销网络功能的发挥,使公司营业收入快
速增长,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的技术转让业务情况?
答:公司一直将技术创新视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经过近几年的科研积累
,公司的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末已取得53 项国家专利,并参与了4
1 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公司成立以来先后与14 家轮胎企业签署了子午
线轮胎技术输出协议,已经或正在承担这些企业从项目设计、工程建设、人员培训
到产品实现的全面技术支持。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产业链优势情况?
答:公司依托产学研机制、信息化和技术研发等核心竞争优势,在国内率先创
建了“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紧紧围绕着轮胎产业链,在重要环节利用先进
的技术进行突破。
“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具体可以归纳为如下产业链条: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
发机制——技术研发及技术输出——信息化管理生产轮胎产品——国内外市场营销
网络建设——轮胎循环利用产业。
问:请介绍一下行业的资金壁垒情况?
答:资金壁垒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轮胎行业的生产设备投资巨大,根
据《全国橡塑技术与市场研讨会论文集》有关资料分析显示,全钢载重子午胎每增
加30 万条,设备、软件投资约增加1.5 亿元;半钢子午胎每增加100 万条,设备
投资约增加1 亿元;其次,轮胎制造成本中原材料比例达70%以上,在生产过程中
要垫付数额巨大的原材料采购资金。
问:赛轮股份和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相比有何优势?
答:与同行业生产相近产品的上市公司相比,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尽管资产规模
不是最大的,但是公司拥有技术优势、信息化管理优势、产业链优势、品牌优势、
人才优势以及营销优势等核心竞争优势。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现代化
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相融合,为中国轮胎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问:介绍一下公司轮胎循环利用经营模式?
答:公司的轮胎循环利用项目主要包括轮胎翻新材料以及翻新轮胎的生产和销
售。
(1)轮胎翻新材料的经营模式。轮胎翻新材料包括胎面胶、中垫胶等产品,
消费群体为有轮胎翻新业务的厂家或经销商。原材料包括胶料和废旧轮胎。胶料由
公司采购部门根据订单量同轮胎产品的原材料同时采购。将不符合翻新标准的废旧
胎的钢丝与胶料分离,钢丝销售给钢丝厂,胶料制成胶粉,可作为轮胎生产的原材
料或直接对外销售。
(2)翻新胎的经营模式。翻新胎的消费群体主要为大型运输车队、公交公司
、个体运输者等。翻新胎的原材料包括上述翻新材料和废旧轮胎。废旧胎由公司循
环利用部门集中采购。符合翻新标准的旧轮胎在经过翻新处理和检测合格后,销售
给终端客户。轮胎翻新所使用的胎面胶均为本公司生产。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轮胎产品生产模式情况?
答:公司结合自身产品工艺特点、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采劝以销定产,产销
平衡”的生产模式。公司总经理对年度目标进行分解,针对市场需求设定生产计划
,并结合季度销售需求预测滚动计划,经每月产销平衡会议制定月度生产作业计划
。公司在工艺、设备、工装标准化等管理方法上不断完善,形成批量化、多品种同
时生产的灵活生产体系,同时借助公司信息化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开动、工艺
执行、生产进度进行实时监控,提升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并对不
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周期确定合理库存量,缓解产销矛盾。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品牌优势情况?
答:公司一贯注重品牌与形象建设,公司“SAILUN”牌全钢子午线轮胎先后荣
获“山东名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SAILUN”商标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
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目前赛轮的轮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了良好
的品牌形象,现已通过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
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C认证、欧盟ECE认证、美国DOT认证、巴西INMETRO认
证、马来西亚SIRIM认证、尼日利亚SONCAP认证和海湾GCC认证,2010年3月,发行
人S605全钢胎通过美国SmartWay认证(中国仅有2个品牌产品获此认证),为提高
公司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打下基矗产品远销北美、欧洲、南美、非洲、中东等
地。
未来发展
问:公司未来的整体经营目标有哪些?
答:建立符合产业化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继续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和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公司整体要以轮胎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实施为长远的发展
战略,积聚行业内众多国内外轮胎技术专家,不断进行轮胎设计的理论、方法、实
践的研究以及试验检测手段的改进;加强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搞好公
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强化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培育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管理,
使公司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提高。
问:公司未来面对循环经济产业链采用什么发展战略?
答:公司创新发展模式,在“赛轮品牌”国内外市场均已享有良好声誉的基础
上,借助公司先进的技术研发、信息化的生产流程等诸多优势,公司初步打造了产
业链循环经济模式(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发机制——技术研发及技术输出——信息
化管理生产轮胎产品——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建设——轮胎循环利用产业),未来
,公司借助产业链循环经济的经营模式,将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优势,努力实现
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的目标。
问:赛轮在国际市场发展规划与营销网络建设上有何计划?
答: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将始终保持长远发展的方针政策,保证稳定供货的前提
下不断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持续对赛轮品牌进行宣传投入,以打造中国品牌为己
任,提升赛轮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和地位,成为国际主流品牌。
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的国际市场规划主要围绕如下四方面开展工作:
(1)加大市场区域网络覆盖:目前公司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
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市场营销网络,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这些市场上,公司将继续和当地经销商共同努力,提高市场份额。同时随着公司
产能的提升,产品体系结构的进一步开发完善,公司还会开发其他海外市场,以提
高赛轮品牌的全球覆盖率。
(2)市场结构的优化:随着产品不断进入各个主要市场及产品销量的不断提
升,公司将深入市场进行了解分析,保证各主要市场区域下,赛轮产品能够完整覆
盖到下一层客户,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和分销层次,以提高竞争力。
(3)提升品牌影响力:品牌是公司市场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公司将主要采
用如下形式进行品牌推广:与各国家区域经销商一起召开经销商促进会,促进经销
商对赛轮品牌的了解;参加主要国际专业展览会,展示公司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参
与部分国际专业杂志广告媒体的宣传。
(4)国际营销网络建设计划:逐步建立北美、南美、欧洲、中东、非洲、东
南亚6大片区营销中心,进行市场信息收集、客户沟通、售后服务及新客户开发等
工作;未来寻求机会在6大片区建立中心服务仓库,与下一级经销商合作,采取租
赁、寄存的方式建立多个分仓库,以保证营销网络的覆盖能力和质量。
问:请谈谈赛轮未来三年的规划和远景目标?
答:1、整体经营目标。建立符合产业化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继续保持
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公司整体要以轮胎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
化实施为长远的发展战略,积聚行业内众多国内外轮胎技术专家,不断进行轮胎设
计的理论、方法、实践的研究以及试验检测手段的改进;加强经营管理,挖掘内部
潜力,进一步搞好公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强化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培育企业文
化,强化企业管理,使公司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提高。
2、具体业务的经营目标。依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将充分把握发展机遇,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服务水平。逐年加大
对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扩大和充实营销网络,在未来3年内实现公司
全钢子午线轮胎年产能26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年产能1,000万条,循环利用产业
整体实现年产15万条翻新胎和3万吨胎面胶的能力。
问:公司未来产品研发与技术开发有哪些计划?
答: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始终贯彻科技先导的发展战略,以自
主研发为手段,紧密跟踪国内外载重子午胎、工程子午胎、轿车子午胎及轮胎循环
利用领先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开发手段,不断提高产品科技
含量,在发掘内部潜力、加强外部合作的基础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提高
市场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从而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备充
足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产品储备优势,保持技术的国内领先地位,全面赶超国际先进
水平。产品研发秉承“品质至上,顾客满意,持续创新,预防缺陷”的质量方针,
以利润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稳定为原则,形成“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
一代”的台阶式发展模式。
西南证券北京投行二部总经理
王晓行先生致欢迎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和广大的投资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保荐人与主承销商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各位投资者参与本次网上路演推介活动表示衷心的
感谢。
本次我们保荐的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不是一家传统的轮胎企业,而是一家以“
技术”立足、以“模式”制胜的创新性企业。公司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了融管理创
新、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示范基地,以及面向橡胶轮胎行业开放的创新平台。
多年来,赛轮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
进行延伸,搭建了行业最优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具备了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赛轮
轮胎以稳定的产品质量、优异的使用性能、高标准的营销服务来实现全球用户的要
求,享誉世界市场,市场份额正逐年递增。
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本次募投项目将全部围绕主业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提
升公司科研能力,缓解产能不足的瓶颈,提升公司整体实力,稳固并发展核心竞争
力,在未来,赛轮将以振兴民族轮胎业为己任,以创建百年民族品牌为目标,为推
进轮胎工业的整体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公司迈向更加广阔发展平台奠定坚实的
基矗
作为本次发行的保荐人和主承销商,我们对赛轮股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尽职调
查和发行准备。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让投资者共同分享赛轮股份发展
的硕果。我们相信,赛轮股份一定能够利用本次发行上市的契机,审慎运用募集资
金,规范经营,加强管理,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努
力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实现与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共同成长。
在此,我们预祝赛轮股份新股发行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赛轮股份常务副总经理毛庆文致答谢辞
尊敬的各位投资者、各位网友:
大家好!
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路演马上就要结束了,在大家的共同
配合下,本次网上路演取得了理想效果。在此,我谨代表赛轮股份有限公司,感谢
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各界朋友的信任、支持及踊跃参与,感谢保荐机构西南证券付出
的辛勤劳动。
今天的网上路演,在赛轮股份与广大投资者之间架起了充分沟通的桥梁,也为
我们未来建立相互的信任奠定了良好基矗大家通过交流,加深了对本公司的了解,
也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很多中肯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知
,各位的期望正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审慎考虑、认真借鉴大家提出的意
见,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本次A股发行,是赛轮股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们相信,有监管机构、
保荐机构、各位投资者等社会各界对公司的关怀和支持,对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帮助。未来,我们将依
托资本市场,不断在轮胎产业内深耕细作,保持并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
对领先技术的不断追求,引领行业进步,在完善全球采购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基础
上,有计划地加快资本运作步伐,为推进轮胎工业的整体进步贡献力量。
三个小时的交流时间非常短暂,但我们与广大投资者的沟通渠道始终敞开。我
们真诚地希望大家在赛轮股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始终关注我们,支持我们,我们
将真诚实践今天的承诺:以优良的业绩,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为全社会创造
更多价值,为中国轮胎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投资者及各位网友对赛轮股份的信任和帮助!谢谢大家!
赛轮股份董事长杜玉岱致欢迎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投资者和所有关心赛轮股份的网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通过网络,就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
股和大家进行网上交流。首先,我谨代表公司董事会、经营团队和全体员工,向长
期关心和支持赛轮股份的各位投资者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2年11月,一群橡胶轮胎行业有识之士,在青岛创建了中国人自己的子午线
轮胎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赛轮。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便以振兴民族轮
胎业为己任,以创建百年民族品牌为目标,以轮胎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实施为长
远发展战略,打造国内轮胎业首家融信息化示范基地、科研示范基地、管理培训示
范基地、行业技术中心为一体的新型子午线轮胎企业,致力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传
统产业相融合,为中国民族轮胎业开辟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赛轮率先把信息化科技融入轮胎工业,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制造与信息技术、
自动化技术、系统科学技术等有机融合为一体,用信息化技术控制生产全过程,开
发了一整套轮胎企业信息化系统,掀起了一场对传统轮胎工业过程控制的革命。借
行业之东风,逢上市之良机,未来,赛轮股份将以更有力的姿态,更坚定的信念,
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助力中国轮胎产业腾飞!
今天,我们通过网络和大家进行真诚的沟通与交流,让广大投资者能够对赛轮
自身以及本次公开发行A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同时,也让大家能够深入、客观
地认识赛轮的投资价值。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推介活动,能获得大家更多的认同与支
持,让我们齐心协力促进赛轮股份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的建议我们将会认真听取,提出的问题我们也将尽力解答。最后,我们再
次感谢投资者朋友、社会各界对赛轮股份的关心,你们的积极参与,就是对我们最
大的支持与鼓舞,我们将用良好的业绩来回馈社会、回馈广大投资者!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11-06-22】
赛轮股份(601058)今日申购
沪市公司赛轮股份今日申购,发行价格区间为6.00元/股至6.88元/股,对应的
市盈率为20.91倍至23.97倍。申购简称为“赛轮申购”、申购代码为“780058”。
赛轮股份此次公开发行不超过9800万股,募资主要用于年产1000万条半钢子午
胎项目和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2010年,公司已形成年产220万条全钢子午胎
和690万条半钢子午胎的产能,公司在子午线轮胎产值、产量、出口交货量以及销
售收入等方面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
在昨日的网上路演中,赛轮股份董事长杜玉岱表示,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本次募投项目将全部围绕主业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科研能力,缓解产能不
足的瓶颈。对于市场关心的轮胎循环利用业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庆文表示,公
司轮胎循环利用业务集轮胎翻新及与轮胎翻新相关材料生产于一体,其翻新胎及翻
新材料已出口至美国等海外地区。公司轮胎翻新技术在国外先进的预硫化翻新技术
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翻新后的轮胎行驶里程可达到新胎行驶里程的80%以上。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王春晖
【2011-06-20】
赛轮股份(601058):魏东遗孀的内部人"IPO狂欢"
6月22日将进行申购的赛轮股份(601058)主要从事全钢载重子午胎、半钢子
午胎和工程子午胎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赛轮股份自2002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为
中国民族轮胎业开辟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到目前,赛轮股份在中国本土的轮胎制
造探索中还没有走出特别的发展之路,但在公司股权的结构上倒是挺有新意。以涌
金系原实际控制人魏东的遗孀陈金霞为核心的的创投"内部人"主导了赛轮股份的"I
PO狂欢"。
法人控股向自然人控股的转变
赛轮股份的前身"赛轮示范基地有限公司"于2002年11月,由杜玉岱、青岛海川
博易投资有限公司、山东金宇建筑集团、青岛雁山集团、青岛软控(现软控股份(0
02073),股票代码002073)发起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除海川博易、雁山
集团、金宇集团(600201)分别以现金4000万、1500万、1500万元现金出资外,青岛
软控和杜玉岱以无形资产--"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制造技术软件"作价3000万,
分别持有20%、10%股权。
此后几年中,赛轮股份历经三次重大的股权转让和三次增资扩股,股东逐步以
法人为主导,演变成为绝对的自然人控股的过程。
2006年5月,主要生产军用轮胎的沈阳三橡轮胎有限公司以3530万元增资,获
得15%股权。
2007年2月,海川博易彻底退出,将所持有的股权分别转让给杜玉岱1882.3万
股、沈阳三橡特种轮胎有限公司1764.75万股、自然人孙健352.95万股。同时,三
橡轮胎将其持有的公司1765万股按原价转让给控股股东沈阳双龙天宝橡胶有限公司
。
有意思的是,此次海川博易股权转让现出了"同股不同价"。三橡特种、孙健受
让价均为2.6元/单位注册资本,但杜玉岱则按1元/单位注册资本的优惠价格受让,
这较当时1.35元的每股净资产折价巨大。
对此,公司的解释是,海川博易当时出资4000万参与是基于对杜玉岱的多年了
解、信任及相互支持,为满足杜玉岱对组建公司的融资需要以及对杜玉岱发展事业
的扶持。2007年,海川博易因自身发展战略调整有意收回对发行人的投资才愿意退
出。杜玉岱的"面子"确实很大,海川博易不仅作为"天使投资人"抉杜玉岱上路,而
且临走,还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白送"给他3000多万元"再送一程"。此时,杜玉岱
的持股比例升至24.5%,稳坐第一大股东位置。
事情的发展按传统的思路,接下来将会是杜玉岱如何继续增持,持股比例进一
步扩大,或者直接持股,或者叫人代持股。这是很多新近上市公司常看到的路径。
但赛轮股份的股权演变完全是另外一个版本。
2007年9月,双龙天宝和金宇建筑分别将持有的15%、12.75%全部转让给包括崔
平、阎秀英、何宝镛、胡梅雪、于海洋、王壮利、周家燕、张逸云、张伟建和延金
芬、刘芬芳11位自然人。令人蹊跷的是,与海川博易非常详细的交待了转让价格不
同,此次自然人受让股权的价格并没有公告,只是非常含糊的说不低于当时的每股
净资产1.65元。这些自然人也从未在公司任职。这些人是否存在"内部人"情况无从
查询。
2007年11月,包括孙戈、陈金霞在内的34位自然人以5元/单位注册资本的价格
增资,共投入2.9亿元。对于此次增资背景,公司解释称是当时的全钢子午胎处于
满负荷生产状态,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增资扩产。但此次增资后的一个月
,公司便进行股份制改造,这不得不令人怀疑,更多是开始进行上市前的一些准备
工作,而34位自然人成功实现第一时间"抢位"。
此次增资后,孙戈、陈金霞分别持有7.4%、6.26%股权,是仅次于杜玉岱的最
大自然人股东。至此,除了青岛软控、三橡有限(三橡特种更名)、雁山集团三位法
人拥有29.98%股权外,其他70%多的股权全部由46名自然人持有。杜玉岱作为第一
大股东,持股比例仅为16.41%。
上市前的创投狂欢
2009年6月,赛轮股份进行上市前的最后一轮增资扩股,陈金霞以及15名新增
股东以4.4元/股的价格增资。在这一轮增资中,一系列市场中大名鼎鼎的创投机构
蜂拥而入,包括苏州新麟创投公司、上海磐石投资、盈峰投资控股集团、常州力合
创投、苏州工业园区资产管理公司、上海顺泰创投,以及与这些创投有关联关系的
自然人虞然、许强、孟卫华、陈波等人。
由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此次增资后,以苏州工业园资产管理公司为核心的创投
关联人士及公司包括--陈金霞在内的涌金系;与孙戈关联的苏州新麟创投、常州力
合创投;与涌金、软股股份都有关联的王健摄夫妇;自然人许强、孟卫华等。
苏州工业园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陈金霞控制的涌金实业(集团)持有20%
股份;孟卫华持股66.67%的上海元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有15%,并且担任公司的
总经理;虞然的爱人王健摄持股40%的北京运时投资公司持有27%。许强则担任苏州
工业园区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
陈金霞还持有软控股份2.16%股权,而虞然爱人王健摄是软控股份第二大股东
,持股3.25%。此次增资进入的另一位自然人股东靳春彦在软控股份全资子公司青
岛软控精工有限公司任综合管理部副部长。
而自然人股东陈波除直接持有赛轮股份0.61%股权外,作为上海顺泰创业投资
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股东,透过上海顺泰创投还持有赛轮股份0.82%的股权。
此外,还有一位自然人股东孙戈除直接持有5.29%赛轮股份,成为第五大股东
外,还与苏州新麟创投公司共同合资设立北京天一众合科技公司。而苏州新麟创投
与同时增资的常州力合创投拥有共同的股东--苏州联硕企业管理服务公司。
经过此轮增资后,杜玉岱的股权比例被摊低至11.84%。而这些创投以及关联人
士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股权接近35%。作为公司创始人,杜玉岱的控制权在理论上
已经岌岌可危。随便几位股东联合成为一致行动人,杜玉岱便可能被架空。
为此,杜玉岱分别于2009年6月、2011年5月联合三橡有限、23名自然人股东签
订《股权委托管理协议》,约定将他们持有的共计39.06%的发行人股份中除处置权
和收益权以外的其他股东权利,均授权委托给杜玉岱先生行使。由此,杜玉岱控制
了50.90%股份的表决权。
但这样的"协议"是很脆弱的。在赛轮股份招股前的最新一份股权结构表中,20
11年5月13日约定的自然人股东何东翰、刘涛分别持有的4.64%、1.64%股权却未列
入委托杜玉岱管理的范围之内。如果此次发行成功并上市,杜玉岱作为第一大股东
,其持股比例已经降至8.77%。作为创始人的杜玉岱,未来赛轮股份的命运是否能
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也都没有肯定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待到解禁之时,创
投的狂欢之夜便开始了。
【出处】股市动态分析【作者】
【2011-06-16】
赛轮股份(601058)上海推介获认可
日前,赛轮股份(601058)结束了在上海的现场路演推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
术研发平台和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等优势,得到了与会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赛轮股份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为科研院所、国内外技术专家等提供实验和研发
平台,先后与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橡胶行业技术中心、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并成为其实习、示
范基地。赛轮股份也是青岛科技大学的学生实习基地,双方在基础材料研究、人才
培养等方面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此外,赛轮股份是国家唯一的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科研示范基地
和山东省橡胶行业中心依托单位,双方在针对轮胎行业工艺和控制领域的重大关键
、基储共性技术难题开展合作研发。
截至目前,赛轮股份共获得国家专利53项、受理国家专利申请18项,参与制定
或修订了4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部分设计水平已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赛轮股份依托产学研机制、信息化和技术研发等核心竞争优势,在国内率先创
建了“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紧紧围绕着轮胎产业链,在重要环节利用先进
的技术进行突破。
“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具体可以归纳为: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青岛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技术研发及输出—信息化管理生产轮胎产品
—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建设—轮胎循环利用产业。
另外,在推介会上,提及美国特保案对公司的影响时,赛轮股份表示公司目前
轮胎产品主要为全钢子午线轮胎和半钢子午线轮胎,由于本次特保案只是针对轿车
和轻型卡车用子午线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因而公司出口美国的全钢子午线轮胎业
务没有受到直接影响。
美国特保案对赛轮股份半钢子午胎出口带来一定的压力,随着公司半钢产能的
不断提高,赛轮股份加强了与全球经销商的紧密合作,及时调整产品销售策略,同
时不断提高超高性能轮胎、雪地胎等高端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2010年公司出口美
国轮胎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较2009年增长31.73%,并实现毛利2423.27万元,毛利
率4.84%。
【出处】证券时报【作者】贾小兵
【2011-06-15】
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赛轮股份(601058)今启动路演推介
昨日刊登招股意向书的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将于6月15日在上海、深圳、北京三
地进行路演推介。该公司打造的产学研结合、轮胎信息化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是
其一大亮点。
赛轮股份主营业务为全钢载重子午胎、半钢子午胎和工程子午胎的研发、制造
和销售;轮胎制造技术的开发、转让和相关服务以及轮胎循环利用相关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2010年公司已形成年产220万条全钢子午胎和690万条半钢子午胎的
产能,最近三年公司业务发展迅速,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营业收入分别达
到18.75亿元、25.47亿元及40.50亿元,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和传统轮胎行业相比,赛轮股份自成立起就立足高端,专注于子午线轮胎的生
产和销售,并没有上马普通的斜交轮胎项目。公司先后与14 家国内外企业签署技
术输出协议,国内有能力进行子午胎技术转让与服务的企业不多,目前公司已经成
为国内最大的子午线轮胎技术转让与服务提供商。技术转让业务一方面彰显了赛轮
股份在业界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公司轮胎生产销售业务的有益补充。
同时,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制造带“电子身份证”的轮胎——RFID 智能轮胎
。目前赛轮股份已率先成为国内有能力小批量生产RFID 智能轮胎的厂商,并已经
将RFID 智能轮胎安装在汽车上试用。目前正在研发的第二代RFID 芯片能够收集、
传输轮胎在行驶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参数,既可预警又起到“黑匣子”的作用。
作为公司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重要一个环节的废旧轮胎回收翻新的循环利用
技术,目前公司在该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掌握了轮胎循环利用的
全套技术。2009年1月,公司被批准成为中国首家轮胎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200
9年12月,公司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进口旧轮胎再制造的试点企业。
据相关政府部门规划,到2015 年,国内旧轮胎翻新水平将有较大提高。载重
轮胎翻新率提高到25%,巨型工程轮胎翻新率提高到30%,轿车轮胎翻新实现零的突
破。培育10 家左右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知名企业。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王春晖
【2011-06-14】
赛轮股份(601058)今起招股 拟发行不超过9800万股
赛轮股份今起招股,公司此次公开发行不超过98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
.93%,公司拟登陆上交所。公司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1000万条半钢子午胎项
目和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
赛轮股份主营业务为全钢载重子午胎、半钢子午胎和工程子午胎的研发、制造
和销售;轮胎制造技术的开发、转让和相关服务以及轮胎循环利用相关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2010年公司已形成年产220万条全钢子午胎和690万条半钢子午胎的
产能,公司在子午线轮胎产值、产量、出口交货量以及销售收入等方面处于行业中
等偏上水平。
最近三年公司业务发展迅速,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
18.75亿元、25.47亿元及40.50亿元,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公司全钢胎已
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海外市场逐步拓展;半钢胎目前主要销往海外,销售网
络遍及美、欧、亚、非等国家和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掌握了轮胎循环利用的全套技术,总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2009年1月,公司被批准成为中国首家轮胎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2009
年12月,公司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进口旧轮胎再制造的试点企业。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王春晖
【2011-05-20】
赛轮股份主板IPO申请昨过会
昨日,赛轮股份主板IPO申请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成功过会,又将为青岛
资本市场增添一笔亮色。据预披露显示,赛轮股份此次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9800
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3.78亿股。公司主营业务为子午线轮胎的研发、生产和
销售;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的开发、销售及相关服务;循环利用产业相关产品及其
他。2008-2010年营业收入为18.75亿元、25.46亿元、40.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
有者的净利润2630.2万元、1.24亿元、1.13亿元。
【出处】证券日报【作者】
【2011-05-17】
整改后转攻主板 赛轮股份二次IPO仍存瑕疵
与特锐德一同上报材料冲击首批创业板公司却最终被否的赛轮股份,此次将目
标锁定在沪市主板。在公司“孜孜不倦”谋IPO之时,2007年底入股的两名高管却
选择了“原价退出”,这折射其上市征程中的微妙与隐忧。
二度上会 转冲主板
5月18日,证监会发审委将审核青岛赛轮股份的IPO申请。据披露,赛轮股份此
次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9800万股,募集资金6.03亿元用于包括技术研发中心和年
产1000万条半钢子午胎项目的建设。
这不是赛轮股份第一次叩响A股大门。2009年7月,创业板开启后,青岛两家企
业——特锐德电气和赛轮股份同时递交了申报登陆创业板的申请材料,结局却不尽
相同,特锐德在9月份成为全国首家过会的创业板企业,赛轮股份却无缘首批上会
名单。
至2009年11月27日,证监会公告赛轮股份IPO预披露材料。该公司拟在创业板
发行不超过9800万股的A股股票,募集资金5.14亿元,同样用于上述两个项目的建
设。然而发审委2009年12月1日公告,赛轮股份首发未获通过。
一年半载之后,赛轮股份再度谋求A股IPO,但改换“门庭”之后,能否顺利过
会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披露内容仍存瑕疵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赛轮股份第一次被否可能出于四方面因素——股权结构分
散;募投项目新增产能存重大不确定性;利润水平波动明显,持续盈利能力待考;
发行股本过大,不适合创业板。
对比最新招股书,第一及第三项原因仍存,如2008-2010年度,赛轮股份营业
收入分别达到18.75亿、25.46亿及40.5亿;相比之下,公司的净利润则分别为2630
万、12437万和11325万。
第二项的影响在日渐削弱。招股书介绍,公司已采取三项措施应对:首先,立
足美国市场的策略不变,并进一步适时加大对美国的市场推广,借“特保案”对市
场的竞争格局的影响,力争尽快提高在美国的品牌知名度;第二,积极开拓美国以
外的海外市场,减少“特保案”的不利影响;第三,提前着手准备半钢胎的国内市
场销售,力争尽快实现国内市场的突破。
第四项更为有趣,虽无直接监管条文规定创业板企业的发行上限,但民间传闻
中上交所与深交所关于发行股数的“楚河汉界”或许也是此次“转板”IPO的缘由
。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中赛轮股份所披露的关联交易情况与公司股东软控股份
于2010年年报披露的内容存在差异。
软控股份2010年年报显示,2009年3月,该公司高管袁仲雪、张焱辞去赛轮股
份有限公司董事的职务,软控股份与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不再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关联
方。软控股份将赛轮股份作为历史相关人,只披露了2010年一季度的关联交易4848
.68万元。
然而赛轮股份招股书却显示,软控股份持有公司8.13%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2010年全年,软控股份及其子公司与赛轮股份发生关联交易2.13亿元。
两名高管半路“下车”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二度冲击IPO的赛轮股份已准备充分,但仍有两名高管在
半途中原价“退票”要求“下车”,奏响些许不和谐之音。
招股书披露,公司原股东刘玉文于2010年5月17日去世,其继承人李红于2010
年6月12 日与王德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取得该股权价格150万元转让其持有
的34.15万股。
同日,公司原股东孙永乐与大股东杜玉岱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
34.15万股按原取得价格150万元转让给后者。
对原价转让,李红表示,因继承获得上述股权,不善于管理此类股权投资资产
;孙永乐则表示,因个人原因需要资金变现。
资料显示,2007年11月18日,赛轮有限股东会同意刘玉文、孙永乐等34人以5
元/单位注册资本的价格增资。公司表示,意识到核心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对企
业发展的重要性,为提高其工作动力实施本次增资。
招股书并未明细披露刘玉文、孙永乐分别在赛轮股份从事何种工作,但查招股
书可见,公司曾在2008年为孙永乐预借出国费用达72万元之巨。
与此同时,此前突击入股的史玉柱、陈金霞、涌金系关联公司,虽然被广泛质
疑,但眼下来看,他们丝毫未减持公司股权。两相对比,两高管的原价退股就尤显
得耐人寻味。
【出处】上海证券报【作者】郭成林 魏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