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益智造(002600)F10档案

领益智造(002600)经营分析 F10资料

行情走势 最新提示 公司概况 财务分析 股东研究 股本变动 投资评级 行业排名 融资融券
相关报道 经营分析 主力追踪 分红扩股 高层治理 关联个股 机构持股 股票分析 更多信息

领益智造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002600 领益智造 更新日期:2025-04-12◇
★本栏包括 【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经营投资】【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1.主营业务】
    向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制造服务与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2024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AI终端                  |4073148.89| 709090.36| 17.41|       92.13|
|汽车及低空经济          | 211686.48|   3621.25|  1.71|        4.79|
|其他                    | 136287.08| -15350.94|-11.26|        3.08|
├────────────┼─────┼─────┼───┼──────┤
|AI终端                  |4073148.89| 709090.36| 17.41|       92.13|
|汽车及低空经济          | 211686.48|   3621.25|  1.71|        4.79|
|其他                    | 136287.08| -15350.94|-11.26|        3.08|
├────────────┼─────┼─────┼───┼──────┤
|境外销售                |3170997.23| 563138.94| 17.76|       71.72|
|境内销售                |1250125.21| 134221.72| 10.74|       28.28|
└────────────┴─────┴─────┴───┴──────┘
【2024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消费电子                |1760805.02| 290332.03| 16.49|       92.09|
|汽车                    | 101820.98|  -1459.26| -1.43|        5.33|
|其他                    |  49351.52|  -2024.73| -4.10|        2.58|
├────────────┼─────┼─────┼───┼──────┤
|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及模组|1421650.08| 271531.57| 19.10|       74.35|
|充电器及精品组装        | 300685.76|  13178.61|  4.38|       15.73|
|汽车产品                | 101820.98|  -1459.26| -1.43|        5.33|
|其他                    |  49351.52|  -2024.73| -4.10|        2.58|
|材料                    |  38469.18|   5621.85| 14.61|        2.01|
├────────────┼─────┼─────┼───┼──────┤
|境外销售                |1366252.37| 207463.39| 15.18|       71.46|
|境内销售                | 545725.15|  79384.65| 14.55|       28.54|
└────────────┴─────┴─────┴───┴──────┘
【2023年年度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消费电子                |3057278.42| 661108.56| 21.62|       89.59|
|其他                    | 185410.39|  10617.79|  5.73|        5.43|
|汽车                    | 169681.79|   8734.62|  5.15|        4.97|
├────────────┼─────┼─────┼───┼──────┤
|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及模组|2316918.86| 621507.95| 26.82|       67.90|
|充电器及精品组装        | 669440.31|  30730.36|  4.59|       19.62|
|其他                    | 185410.39|  10617.79|  5.73|        5.43|
|汽车产品                | 169681.79|   8734.62|  5.15|        4.97|
|材料                    |  70919.25|   8870.26| 12.51|        2.08|
├────────────┼─────┼─────┼───┼──────┤
|境外销售                |2366841.33| 542108.18| 22.90|       69.36|
|境内销售                |1045529.27| 138352.79| 13.23|       30.64|
└────────────┴─────┴─────┴───┴──────┘
【2023年中期概况】
┌────────────┬─────┬─────┬───┬──────┐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营业利润( |毛利率|占主营业务收|
|                        |万元)     |万元)     |(%)   |入比例(%)   |
├────────────┼─────┼─────┼───┼──────┤
|消费电子                |1347306.79| 292031.96| 21.68|       88.12|
|其他                    | 110311.49|  16936.46| 15.35|        7.22|
|汽车                    |  71254.64|   4250.94|  5.97|        4.66|
├────────────┼─────┼─────┼───┼──────┤
|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及模组| 988300.41| 263952.03| 26.71|       64.64|
|充电器及精品组装        | 325842.54|  24753.10|  7.60|       21.31|
|其他                    | 110311.49|  16936.46| 15.35|        7.22|
|汽车产品                |  71254.64|   4250.94|  5.97|        4.66|
|材料                    |  33163.83|   3326.83| 10.03|        2.17|
├────────────┼─────┼─────┼───┼──────┤
|境外销售                |1088064.01| 249062.01| 22.89|       71.17|
|境内销售                | 440808.90|  64157.35| 14.55|       28.83|
└────────────┴─────┴─────┴───┴──────┘


【3.经营投资】
     【2024-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概述
作为全球领先的AI终端硬件核心供应厂商,公司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
能制造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涵盖AI 手机及折叠屏手机、AI PC及平板电脑、
影像显示、材料、电池电源、热管理(散热)、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精品组装
及其他、传感器及相关模组、机器人等相关硬件产品领域。凭借先进的模切、冲压
、CNC加工及注塑等工艺制造技术,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AI终端设备、汽车及低空
经济、清洁能源等行业,并助力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
(二)报告期内所处行业情况
1、AI终端相关行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人工智能(AI)定义为“一种基于机器的系统,可
以针对给定的由人类定义的目标,做出影响现实或虚拟环境的预测、建议或决策”
。AI虽然是一种无形的技术系统,但它需要强大的物理基础设施和硬件来实现其功
能。AI终端电子产品包含但不限于AI 手机及折叠屏手机、AI PC及平板电脑、AI眼
镜及XR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企业级商用电子设备及创新型电子
终端产品。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领域快速落地,推动了“AI+硬件”的融合创
新。消费电子终端作为生成式AI重要端侧接入口,越来越多的手机和PC厂家在其产
品搭载云端或本地大模型。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硬件性能,还会加速智能终端全
场景多种生态的融合,促使行业迎来新一轮创新和换机热潮。
1.1  AI手机及折叠屏手机
AI手机凭借其内置的人工智能功能,借助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
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能够精准分析用户行为模式,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智能建
议。它可实现自动性能优化、智能语音交互以及高效图像识别等功能,极大地提升
了设备的智能化与人性化体验。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不再局限于传
统的通讯与娱乐功能,而是逐步演变为功能强大的个人智能助手。通过融合先进的
AI算法与强大的硬件支持,AI手机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个性化体验和服务。根据
国际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始盛行,智能手机市场充满
新动能。AI手机出货量预估将同比增长364%达2.34亿部,渗透率约19%。预计2025
年有望继续增长73.1%,2028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达9.12亿部,预计2023年至202
8年的年复合成长率为78.4%。
折叠屏手机凭借其较高的技术门槛及高附加值属性成为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新的增长
点及重要发展机遇,其中柔性OLED、铰链、转轴及UTG玻璃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
逐步突破,供应链稳定性大幅提高。折叠屏手机凭借创新的外观设计和差异化的体
验及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娱乐性等要求不断提高,各大厂商纷纷将折叠屏手机作为
抢占高端市场的新赛道,相关产品发布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估行业将进入集中
爆发期。市场研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2027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在高端
手机细分市场份额达到39%。
折叠屏手机的基础性功能优化是当前各品牌厂商发展的关键重点。各大厂商正通过
前沿技术不断调整和研发铰链结构、保护支架、电池材料和屏幕材质,以进一步优
化折叠屏手机在机身厚度、重量和折痕等方面的基础配置。当前手机厂商对折叠屏
的设计理念主要分为性能导向型、轻薄导向型和轻薄全能型。由于性能导向型产品
厚重的体积,便携性较差且消费者接受度相对较低。轻薄导向型的厂商通过升级硬
件以降低折叠屏的重量,提高了便携性,但在部分功能上做了取舍。如今国内头部
厂商已经跨越了单一的轻薄阶段,在折叠屏手机中加入了更多的旗舰功能,得到了
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产品设计开始向轻薄全能型的方向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
主要趋势。
1.2  AI PC及平板电脑
随着AI大模型不断发展,PC及平板电脑端将能够提供更主动,更个性、更智能的服
务,成为多场景切换、软硬件协调和多终端连接的核心驱动力。AI技术将从传统辅
助工具进化为连接用户、大模型与硬件生态的虚拟枢纽,构建智能交互桥梁。它能
够根据用户需求灵活调配资源,提供定制化服务,拓宽应用边界,使PC和平板电脑
成为多场景智能终端,为用户带来更智能化、个性化的体验。
AI PC指的是配备专门处理AI工作负载(如NPU)的芯片或模块的台式机和笔记本。
众多AI PC上市或推动PC换机周期到来,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统计,2024年全年AI
 PC占PC总出货量达到17%,随着各大处理器供应商的AI PC规划逐步推进,AI PC供
应量和用户采用率将显著提升,2024年出货量将达到4,400万台,2025年有望达到1
.03亿台。考虑到AI在提高生产力、促进应用落地创新的潜在能力,国际研究机构I
DC预测,AI PC有望在2027年渗透率达到85%。IDC预期2025年PC市场整体向好,AI 
PC的新需求不断产生和游戏需求的保持,将成为高端PC市场的重要拉力,高性能PC
产品的市场份额将有所提升。整体PC市场价格在未来几年将逐渐向中高端升级。ID
C预计,到2028年PC市场1000美金以上价格段占比将达到19.3%;2024-2028年复合
增长率达到6.3%。平板电脑方面,显示技术和集成AI功能等领域的创新进一步吸引
消费者的关注,尤其是高端平板电脑。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统计,2024年全球平
板电脑总出货量达到1.476亿台,同比增长9.2%,相比2023年呈现出稳健复苏态势
。人工智能将赋能打造更具智能化、更加完善并且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驱动功能
升级,不断增强电子设备的功能体验以及多设备间的互联能力、娱乐性。
1.3  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整合到用户衣服或配件中的便携式设备,
通过内置传感器、无线通信、集成芯片等技术实现信息交互、健康监测、生活娱乐
等功能。产品涵盖AI眼镜、XR头显设备、智能耳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目前
,全球可穿戴设备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其在工业、医疗、信息娱乐等行业的作用
日益凸显。在可预期的未来,可穿戴设备将在专业服务领域继续深耕,创造更多需
求。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统计,全球可穿戴产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
的1,573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6,954.6亿美元,在2024-2032年的预测期间内年复
合增长率为34.6%。
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是指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
个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是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和增强现实(AR)等沉浸式
技术或设备的总称。
AI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推动XR设备的革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手势识别等技术,
AI极大地提升XR设备的交互体验,使得用户能够以更自然、直观的方式与虚拟世界
互动。同时,AI生成内容技术可根据用户偏好和行为模式生成个性化虚拟内容,显
著增强用户体验的个性化和沉浸感。此外,AI在优化XR设备的性能和功耗管理方面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其在处理高负载任务时更加高效和稳定。这些技术的融合不
仅促进了XR设备在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还为智能家居、旅游、社
交等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5G、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XR设
备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展,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和便捷
的沉浸式体验。国内市场方面,国际研究机构IDC预计2025年中国AR/VR市场将迎来
期待已久的回暖,出货量同比2024年将增长114.7%。全球市场方面,根据市场研调
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对全球XR设备销量的最新预测,XR头显的出货量预计
将从2021年的1,100万台增长到2025年的1.05亿台,增长约10倍。
AI智能眼镜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眼镜,具备实时语音交互、图像识别和导航
等功能,提供便捷智能体验。凭借视觉交互优势和与AI大模型的高度契合,它成为
AI落地的理想硬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巨头入局,AI智能眼镜
有望在功能和性能上实现更大突破。国际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
眼镜市场预计出货1,205万台,同比增长18.3%。其中不具备显示功能的音频眼镜及
音频拍摄眼镜预计出货547万台,同比增长101.9%。据Wellsenn XR预测,预计2025
年无显示AI正式开始走向大规模增长,2029年,AI智能眼镜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
万副,在2035年AI+AR智能眼镜最终实现传统智能眼镜的替代,达到70%的渗透率,
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和终端。
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包括AI耳机、智能手表等产品。其中,AI耳机作为智能音频
设备的前沿代表,融合了传统耳机功能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它使耳机成为了用户
与AI互动的高频入口,能够实现语音命令控制、环境音监听等先进特性。据Fortun
e Business Insights统计,到2032年,全球智能耳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62亿美
元,2023年至2032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5%。智能手表是集信息处理、健康监
测、智能通知等功能于一体的可穿戴设备,其功能包含健康管理、运动监测等。未
来,智能手表将深化健康监测功能、拓展应用场景,并与智能家居等设备深度融合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为335.8
亿美元。预计该市场将从2025年的385.3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1,052亿美元,预测
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15.43%。
1.4  机器人相关行业
2024年机器人发展迎来关键加速期,2025年有望开启机器人产业商业化量产的新纪
元。
在AI大模型的持续赋能下,机器人凭借其高度仿真的感知交互能力、人体工学设计
的肢体结构以及自然流畅的运动方式,正加速融入人类社会的各种环境。它们将成
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不仅在简单重复劳动和危险环境中承担重任,更能在复杂技能
场景中提供有力辅助,提升效率与精准度。同时,它们还将走进商业和家庭,提供
贴心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人形机器人正从技术突破迈向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
式,开启人机协作的新篇章。随着硬件技术的持续精进,人形机器人在性能提升、
稳定性增强和安全性保障等方面将迎来重大突破。在全球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背
景下,尤其是中国等制造业大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
,制造型企业纷纷转向自动化解决方案,其中智能工业机器人成为首眩通过引入智
能工业机器人,企业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直接劳动成本,还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的一致性,减少因人为错误带来的损失。特别是在重复性强、工作环境恶劣
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岗位上,机器人可以完全替代人类工人,从而改善整体工作条
件。因此,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直接刺激了市场对智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成为
推动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人形机器人正逐步迈向产业化的新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产业化落地的前
期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全球多家企业开始加码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将进一步加速。根据觅途咨询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售量将达到
7.6万台,市场规模达49.60亿美元。
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构成机器人的核心组件,占据了总成本的最大部分,
是机器人实现高效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减速器负责降低电机的转速并增大输出扭
矩,确保机器人能够平稳且精确地执行任务;控制系统凭借复杂算法和软件架构,
赋予机器人智能化的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灵活适应环境变化;伺服系统通过提供精
准的位置、速度和扭矩控制,保障机器人动作的高度准确性和响应性。随着机器人
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推动了技术的创新,为各行各业提供了
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在机器人量产节点渐进的背景下,处于供应链核心地
位的主要厂商将会受益。
2、汽车及低空经济相关行业
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汽
车从传统交通工具转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新能源汽车成为主要驱动力。根据中汽
协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3,14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
86.6万辆。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预计销量将达到3,200万至3,290万辆,其中新能
源汽车销量有望接近1,400万辆。政策支持如“以旧换新”等措施将继续推动汽车
消费,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
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成本下降、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共
同推动。据标普全球汽车(S&P Global Mobility)专家预测,2025年全球纯电动
汽车(BEV)销量将达到1,510万辆,在全球汽车销量中占据16.7%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中,电池、电机和电控是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合计占整车成本
约50%,其中电池成本占比最高,约为4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估算,2024年中国动
力锂电池行业市场出货规模达768GWh,全球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出货规模达1,164G
Wh。
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在电池成本中占比通常约为8%,主要负责提供支撑、保护
以及能量传输等功能,包括铝制或钢制外壳、盖板、连接片以及安全结构件等,它
们不仅负责传递电能、固定支撑电池内部组件、提供外观装饰,还是电池安全防护
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紧急情况下,结构件能够及时切断电路,防止锂电池过度
充电,保障电池安全。该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涉及金属材料学
、机械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实现规模效应并持续研发新技
术以适应锂电池技术的快速迭代。终端客户对供应商要求严格,认证周期长,因此
与知名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结构件厂商具备显著竞争优势,体现在技术实力、
资金实力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上。在全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
视的背景下,电池结构件市场前景广阔。根据EV Tank等机构的报告预测,到2025
年锂电结构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700亿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低空经济是指在 1000米以下的空域范围内,通过运用低空交通工具和相关技术,
促进航空产业、旅游、物流、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经济增长和产业融合的经济形态
。其主要特点是高效性、成本低、安全性高和灵活性强。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低空经济的上游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包括空管系统、飞行基
地等软硬件设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低空经济的中游为低空制造,包括eV
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低空飞行器的设计、研
发、生产,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的重要支撑;低空经济的下游为低空运营及飞行服
务,以低空飞行器为载体,在众多场景融合应用,是低空经济持续规模发展的关键
。从产业应用角度来看,目前主要涵盖了借助低空飞行器进行人或物的空间运输;
以低空飞行器为平台搭载各类工作载荷;开创大众新型生活模式等方面。
低空经济的活动包括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涉及多种低空交通工
具,能够快速完成物流运输、地理测绘、环境监测等任务。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到2.32万亿元。
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低空经济“起飞”的关键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飞行器的外壳及桨叶通常使用工程塑料制成,但这种材料在抗冲击强度和抗腐
蚀性能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正逐渐被碳纤维复合材料所取代。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
轻质高强,还能实现一体化成型。未来,随着飞行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
扩展,碳纤维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3、清洁能源相关行业
全球多个国家已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主要任务,
2022年欧盟颁布分阶段屋顶光伏立法,要求到2026年所有屋顶面积大于250平方米
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商业楼必须安装屋顶光伏,所有符合条件的现存楼栋则需要在20
27年安装完成,2029年后所有的新建住宅楼强制安装屋顶光伏。欧盟委员会发布了
RE Power EU计划的方案,方案中具体的欧盟太阳能战略提到,计划在2025年欧盟
整体光伏累计装机达到320GW,2030年达到600GW。
在国内,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
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推
动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
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
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开发先进适用的智能光伏组件,发展智能逆变器
、控制器、汇流箱、跟踪系统等关键部件。
光伏微型逆变器是一种高效、安全且智能化的即插即用设备,可将单个太阳能组件
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小型商业光伏系统。其核心优势包
括转换效率较高、安全性强、维保期长以及智能化程度高,技术壁垒较高,行业集
中度明显。目前微型逆变器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北美和欧洲部分国家,住宅用电和商
户用电是两大主要应用场景。据市场调研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
4年微型逆变器市场规模预计为31.5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77.4亿美元,复
合年增长率为19.70%,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型逆变器需求量将达12.44GW。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以“细”颗粒度、“深”科技为核心驱动力,引领高效率和
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精益化、数据化、自动化及绿色化的新四化智能制造
,实现了从制程能力、产品能力到解决方案的全面提升和跨越。如今,公司已成功
从传统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厂商转型升级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专注于为全球客
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制造服务与解决方案。
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精品组装及其他、传感器及相关模组、机器人等相关硬件
产品领域。凭借先进的模切、冲压、CNC加工及注塑等工艺制造技术,公司产品广
泛应用于AI终端设备、汽车及低空经济、清洁能源等行业,并助力推动行业创新与
发展。
(一)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2024年,公司在多个重点项目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涵盖折叠屏、XR智能穿戴、VC散
热、服务器散热、高功率电源产品、机器人等领域。同时,公司与海外机器人龙头
客户、国内机器人龙头客户、AMD、Brembo等客户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
公司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如下:
1、AI终端硬件
AI终端设备板块涵盖了广泛的人工智能(AI)终端电子产品,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
(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企业级商用电子设备
(如数据中心服务器、大型服务器、工控机、电源设备等),以及创新型电子产品
(如扩展现实(XR)设备)。此外,该板块还重点拓展了机器人业务,涵盖人形机
器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多品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工业和医
疗等领域。
公司AI终端硬件相关产品是指AI终端设备相关硬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服务
,按照终端产品应用可以分为AI手机及折叠屏手机、AI PC及平板电脑、影像显示
、材料、电池电源、热管理(散热)、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精品组装及其他、
传感器及相关模组、机器人等业务。公司持续关注机器人相关前沿技术的创新和升
级,也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运用到自动化生产的工业整体解决方案,结合自
主研发的多种类、多功能的数控化、自动化设备,致力于建设技术装备水平国际先
进、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车间,打造高效的现代化智慧工厂。
公司AI终端硬件相关业务的主要产品、服务如下:
(1)影像显示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普及和用户对手机摄影功能需求的不断提升,手机摄
像模组已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端手机摄像模组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
趋势。高端手机摄像模组通常配备更先进的镜头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
,以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摄像头模组是影像捕捉的核心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智
能手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智能终端,用于完成光学成像、拍照摄影、信息捕捉
与分析、视觉交互等功能。手机摄像模组(CCM)是手机内置的摄像/拍摄模块,主要
包括镜头、成像芯片(COMS)、PCBA线路板、以及与手机主板连接的连接器等部分
。
屏幕组件作为智能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随着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屏幕组件的需求呈现出多
元化的趋势。同时,消费者对显示屏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屏幕组件技术的
不断创新和升级。
公司影像显示领域代表产品:
(2)材料
碳纤维、保护膜类、泡棉、胶带、磁性材料等电子材料在电子设备的制造和运作中
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材料按功能可分为三大类:电子功能材料、封装与装
联材料以及工艺与辅助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具备电、磁、声、光、热等物理特性,
能够实现信息的检测、转换、传递、处理和存储,直接影响电子系统和设备的核心
性能。封装与装联材料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和元器件的支撑、连接和封装,为系统构
建提供物理支撑。工艺与辅助材料涵盖电
子元器件、功能材料及封装基板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材料,是制备工艺的基矗这三类
材料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了电子元器件及相关组件的应用体系,对电子产业的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
电子功能材料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涵盖了集成电路、5G通信、智能终端设备、清
洁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众多新兴行业。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市场对电子功能材料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显著增加,更在质量和技术层面提出了更
高要求,有力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升级。AI终端产品向轻薄化、高性
能、低功耗和轻量化方向升级,而XR、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产品的不断涌现,也
将进一步提升对电子功能材料的需求量和产品附加值。
碳纤维材料属于新一代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型增强型纤维材料,在电子功能材料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在AI终端、体育用品、航空航天、风
力涡轮机叶片、交通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制备过程是在超过1000
℃的高温下对有机纤维进行裂解碳化,最终形成含碳量超过90%的高性能材料。碳
纤维不仅保留了碳质材料的固有属性,还兼具纺织纤维的柔韧性和可塑性。
碳纤维凭借其高强度、低密度、良好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在AI终端设备(如折叠屏
手机、AI眼镜等)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轻量化与高性能、散热管
理、折叠屏与柔性设备等方面。在轻量化与高性能方面,碳纤维能够显著减轻设备
重量,同时提升结构强度和耐用性。例如,光大同创已成功将其应用于折叠屏手机
的中框和铰链,增强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在散热管理方面,碳纤维具有良好的
导热性,可用于制造散热器和散热片,有效提升设备的散热效率,满足高性能AI设
备的散热需求。在折叠屏与柔性设备方面,在折叠屏手机和XR眼镜等柔性设备中,
碳纤维可应用于支架和屏幕背板,实现轻薄化、高散热和坚固性,减轻设备重量并
提升抗摔性和抗弯折能力。
公司材料领域代表产品:
(3)电池电源
随着数据中心设备及AI服务器功耗的持续提升,电源管理在服务器运营中的重要性
愈发凸显。服务器电源作为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核心,其重要性随着AI算力的提升
而不断升级。先进GPU对AI服务器电源的功率和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
功率约为10.2kW的H100服务器机架需配置19.8kW电源,而功率约为120kW的NVL72机
架则需配置198kW电源。传统服务器电源功率密度大多不到50W/立方英寸,而AI服
务器电源功率密度可达100W/立方英寸,这不仅对电源的拓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
要求,也对元器件的应用提出了挑战。
未来,AI服务器电源将朝着更高功率密度、更优能效比、更强动态响应能力的方向
发展。随着边缘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的兴起,电源模块的小型化和标准化设计将变得
尤为重要。此外,电源管理系统将与AI算法深度融合,实现电源的智能预测、动态
调度和故障预警,从而为数据中心的绿色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AI算
力提升与服务器轻薄化趋势的推动下,先进AI电源需求将持续升级。
公司电池电源领域代表产品:
在服务器散热领域,随着AI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计算设备
、数据中心、AI服务器等关键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张,图形处理器(GPU)、中央
处理器(CPU)等核心部件也不断朝着更高性能升级,这进一步推动散热管理系统
需求提升。市场调研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4年数据中心热管理市
场规模为165.6亿美元,到2029年预计增长到345.1亿美元,24至29年CAGR为15.82%
。随着数据中心设备及AI服务器功耗日益提升,GPU、CPU等算力芯片朝着更高性能
升级,市场对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核心组件中电源管理系统及散热
系统的价值量显著提升。同时,OpenAI-GPT、Claude、LLaMA等系列大模型迭代升
级,以及OpenAI-o1/o3/Deep Research、DeepSeek-R1等高性能推理模型的发展,
带来了新的算力增长趋势,算力翻倍时间明显缩短。高强度、高精度的运算需求不
仅仅带来了高能量的消耗,同时也产生各种发热和散热等现实问题。散热成为制约
算力提升的核心瓶颈之一,也是限制AI终端产品创新升级的关键因素。
在AI终端散热领域,根据散热场景热源功耗、散热要求和空间结构等特点,散热产
品通常会单独或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散热需求。其中,VC均热板凭借其卓越的
散热效率,逐渐成为AI手机和PC散热的主流方案。目前,VC均热板正加速向超薄化
、结构简单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技术迭代不断加速。未来随着5G时代高功率、高
集成、高热量趋势的加剧,VC均热板将成为AI终端的“硬核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例如,3D VC利用三维两相均温技术,突破了传统材料的导热限制,将散热能力
大幅提升,有望广泛应用于AI服务器、5G基站等高功率领域。此外,材料创新和制
造工艺改进也将进一步推动VC均热板的性能提升。
相关行业研究机构的研报指出,随着AI手机运算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发热
量不断增加,而手机散热空间有限,急需更高效、高价值的散热方案。散热方案从
石墨片逐步迭代至热管、VC、3D VC,实现了从一维到三维的转变。目前,传统散
热方案难以满足AI手机需求,以VC为主、石墨及石墨烯为辅的散热组合将成为主流
。VC均热板通过内部液体循环相变散热,由金属壳板、毛细结构层和液体构成,壳
板材质可选用铜、不锈钢、钛等。随着AI终端高性能、高集成、轻薄化发展,超薄
VC均热板需求增加,钛材质的超薄VC均热板对智能手机轻薄化尤其重要。在AI算力
提升和手机轻薄化趋势下,散热方案向VC+石墨烯组合及3D VC创新方向发展,手机
散热行业规模增速将大幅提升。
在热管理领域,公司具备完整的研发与制造能力,专注于高效散热解决方案,核心
产品涵盖均热板、热管、多轴腔体散热元件(Big MAC)、AI算力芯片及服务器散热
模组、石墨片、导热垫片、导热胶等关键组件。公司与全球客户在GPU、CPU及AI应
用(包括服务器、笔记本、PC、显卡、智能穿戴设备、机器人等)的散热产品上合作
,公司整合自主研发的热管与均温板技术,助力显卡等高算力、高性能、高功耗、
高热流密度的应用场景,并晋升为AMD核心供应商,并设备实现稳定高效运行。
依托自主研发、核心元件自制与工艺整合优势,可提供系统化散热解决方案,针对
不同应用场景量身定制优化,满足高性能设备的严苛散热需求。产品广泛应用于智
能手机、智能穿戴、XR设备、服务器及各类AI终端电子产品,确保设备在高算力、
高负载运行环境下保持卓越散热性能与长期稳定性。
公司为客户提供铜、不锈钢和航空级钛合金以及钢铜等多种复合材料的均热板散热
方案。均热板基于相变导热原理,可将导热率在传统导热器件的基础上大幅提升,
其铜材质产品采用纯铜内壁,内壁布满毛细结构并填充纯水作为冷凝液,通过传导
、蒸发、对流和凝固等步骤形成汽液双相循环系统。不锈钢材质的均热板在减轻重
量的同时可保证较高的散热效率以及较高结构强度,适用于高端产品;而纯钛材质
均热板则专为高端机型及折叠屏手机设计,可实现更轻、更薄的效果。公司的超薄
均热板及散热解决方案已成功搭载于多款中高端手机机型,并实现量产出货。
公司石墨散热材料涵盖合成石墨、天然石墨和石墨烯。除了多层石墨结构产品,公
司还生产包裹石墨产品,兼具缓冲、导电和电磁屏蔽功能。公司通过将石墨与铜箔
、导热硅胶等材料复合,整合不同材料优势,满足多样化性能需求,同时降低了下
游贴装成本。
公司最新研发的高阶散热产品——多轴腔体散热元件(产品名称:Big MAC),适用
于高热密度组件的热传导。在与市场先进AI服务器所用的3D VC的对比测试中,Big
 MAC在400W-1000W功耗条件下的表现更优。Big MAC不仅提供卓越的散热性能,还
实现材料成本降低30%、制造成本降低30%、交付周期缩短35%以及良率提升5%,为
用户带来更理想的高阶散热方案。
公司热管理领域代表产品:
(5)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
公司深耕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领域,专注于AR、VR、MR和AI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
的核心组件与技术研发。凭借对AI终端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公司为全球相关领域
头部客户提供软质功能件、注塑件、散热解决方案、充电器等关键零部件,并与终
端品牌紧密合作,携手提升行业竞争力。
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领域代表产品:
(6)精品组装及其他
AI终端产业链中游是将上游零部件转化为终端产品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产品的组
装及封测过程。其中,ODM/OEM(原始设计制造商/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是中游制
造商与品牌厂商合作的重要方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AI终端产品。
作为AI终端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精品组装通过供应链整合和规模化效应,能
够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先进制造及物流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在生产、设
计、研发等多方面全方位助力下游终端品牌的发展。中游制造商需要整合上游提供
的芯片、传感器、显示屏、电池等零部件,通过高效的生产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
保产品的性能和品质。AI终端产业链中游是将上游的零部件转化为终端产品的关键
环节,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公司精品组装及其他代表产品:
(7)传感器及相关模组
公司传感器及相关模组领域代表产品:
(8)折叠屏终端硬件
在折叠屏终端硬件领域,公司专注于为全球头部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核心产
品涵盖中框、VC均热板、屏幕支撑层、功能件、结构件、充电器、不锈钢、钛合金
、碳纤维折叠屏支撑件等关键组件,广泛应用于双折叠屏手机、三折叠屏、折叠屏
笔记本电脑、车载柔性屏等终端电子产品。其中,折叠屏屏幕支撑层材料主要包括
不锈钢、钛合金、碳纤维等。
碳纤维作为屏幕支撑板的关键零件,具有高强度、低密度、模量优异、导电及散热
性能佳等特性。公司通过热固性碳纤材料的热压工艺,可实现厚度0.15~0.2mm的产
品,其加工的碳板、碳纤维支撑层已大量出货。不锈钢材质的支撑板在优化成本的
同时,能够保证较高的折弯寿命和结构强度,适用于对重量敏感度低的产品。此外
,钛合金材料凭借高强度、轻量化、抗疲劳、耐腐蚀等特性,也成为折叠屏支撑板
的理想选择,能够显著提升设备的耐用性和用户体验。
公司折叠屏终端硬件领域代表产品:
(9)机器人业务
公司机器人业务发展里程碑如下:
公司具备机器人设计制造和应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能力,以及自动化方案设计等系
统集成服务能力。公司研发的工控机器人、控制系统及相关技术应用于包括并联机
器人、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六轴工业机器人、微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码垛机器人
、仿生双臂机器人等。公司研发的智能工业控制器具备驱控一体高度集成,图形化
编程,适用广,可驱控各型工业机器人。公司研发的CSV减速器属于RV减速器的进
化类型,在传统的摆线针轮减速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结构紧凑、高刚性、高
精度、低噪音、速比范围大、体积轻巧、小型高效等特点。
人形机器人属于公司产品应用下游,公司重视人形机器人市场机遇的开拓,公司旗
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领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鹏智能”)已与Hanson
 Robotics Limited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就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优化升级、量产
测试等方面展开合作。公司拥有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人形机
器人执行层的核心技术,已为人形机器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灵巧手总成、四肢总
成、高功率充电和散热解决方案等核心硬件,在联合开发和整机组装有成熟经验,
目标成为机器人本体总成制造商。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动机器人在工厂的各种场
景中应用和迭代;持续开发减速器、控制器、执行器、灵巧手等核心部件,解决机
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的精准、效率和可靠性等痛点问题。
针对各类型机器人在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领鹏智能采用智能驱控一体化设计理念
,深度整合控制器与外设,推出了一系列控制器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控制器
与伺服/步进驱动器分离的设计存在的系统安装空间大、配置繁琐、设备状态监控
不便以及多关节高速联动同步性能欠佳等诸多问题。控制器解决方案不仅有效突破
了同类产品的性能瓶颈,还显著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和整体性能表现。近期,领鹏
智能凭借“高压大功率伺服驱动系统”的技术攻关成果,荣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资委、深圳市人民政府等部门联合开展第二届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揭榜”
推进活动优胜单位。
随着自研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不断迭代,公司逐步自主开发减速器、运动控制器、执
行器、伺服驱动器、和PLC等核心零部件,2014年推出的减速器原型机LRV-20E获得
国家发明专利,2019年推出伺服驱控一体控制器“大胜”,2022年推出驱控一体控
制器“得胜”,2023年推出六自由度磁悬浮平面电机,2024年推出中空绝对式光电
编码器,目前公司推出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中内含多个型号的自研减速器和控制器。
公司利用自研控制系统及机器人产品不断提升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自2006年起,公
司便开始从事消费电子领域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和制造,2009年,公司自研的自动化
技术开始服务于主要客户的产线,并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截至目前已推出多个系
列机器人:2009年推出Delta机器人(并联机器人)“斑鸠”,2015年进行迭代,2
022年推出6轴“斑鸠”机器人;2015年推出“小Q机器人”,并实现大批量上产线
;2018年推出双D机器人和巧手机器人,将手工线变为十几米长的全自动巧手线202
3年推出仿生双臂机器人“有加”,2024年推出“有加”穿戴式外骨骼示教器。
公司机器人技术全面赋能智能制造自动化产线:
2、汽车及低空经济
公司已布局动力电池结构件产品,包括方壳、电芯钢/铝外壳、圆柱电芯铝壳、顶
盖、盖板、防爆阀、正负极软连接、转接片等,以及柔性软连接母排、注塑件等汽
车相关精密结构件。这些组件用于传输能量、承载电解液、保护安全性、固定支承
电池和外观装饰,并具备可连接性、抗震性、散热性、防腐蚀性、防干扰性和抗静
电性等功能。在动力锂电池材料成本中,精密结构件占比约为10%-16%之间。公司
还切入车用刹车系统一线品牌客户体系,并布局车内电子元器件,如无线快充和自
研快充线圈,适配品牌方充电协议,可满足多设备充电需求。基于AI终端硬件累积
的精密制造和研发设计能力,公司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凭借领先的精密制造、研发设计和商务拓展能力,公司在动力电池结构件细分领域
迅速崛起,成为北美新能源大客户的重要供应商。2023年8月公司子公司与德国某
整车厂(OEM)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签订了《提名协议》,供应动力电池盖板、模切
件以及相关注塑、冲压件。协议履行预计将在2025年至2029年增加约人民币22亿元
收入。公司正积极拓展汽车散热模组、车内软包产品、充电产品和车载充电机等。
公司研发的碳纤维飞行器旋转桨叶产品实现了技术升级,首次采用了热固性单向CF
材料,并结合轻量化夹心三明治结构设计。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显著减轻了桨叶的重
量,还提升了其强度和硬度,同时增强了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抗恶劣环境能力。
3、清洁能源
公司光伏储能板块的核心产品包括微型逆变器、储能PCS/ GUI及光伏无线网络通讯
模块等,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效、智能的光伏储能解决方案。相关产品主要用于将
太阳能模组的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并通过自主研发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
达到99.8%的发电效率。公司与国际领先的光伏储能领域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为其提供微型光伏逆变器等产品的代工服务。相关终端产品在全球市场覆盖率保持
领先。凭借在AI终端硬件领域的精益智造、自动化、智能化、和规模化供应能力,
公司光伏储能业务与原有业务协同性较强。
(二)公司核心制造工艺介绍
作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公司坚信“细”颗粒度、“深”科技能够引领高效率和
可持续发展。公司在模具加工、设备开发、工艺处理、对原材料的深入理解、以及
对多样化产品的集成等多方面深入实践,积极结合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出智能AOI
检测系统及全自动产品检测反馈调节系统、高速精密冲压技术、冲压一件流、无人
绿色阳极生产线、CNC智能车间等多种先进核心制造技术及工艺,将多种行业领先
的精密制造能力发挥到极致。
以下为相关核心制造工艺介绍:
1、智能AOI检测系统及全自动产品检测反馈调节系统
公司自动调节系统技术成熟,拥有自主硬软件专利,智能AOI检测系统在AI深度学
习基础上导入轮廓线法用于零件边缘检验,通过自有产品数据集训练减少Escape/O
verkill比率,实现目标功能缺陷0%漏判,实现No Touch工艺。同时公司设计研发
了独有的检测光源光照系统,对于不同产品设计定制化的检测光源及光照方案,搭
配不同滤镜、暗场显微镜、角度、颜色等打光方式验证,可满足复杂形状,不同材
质及反光情况产品的检测需求。
全自动CCD及AOI产品检测反馈调节系统实现生产实时反馈调节,建立在PID算法上
的实时反馈调节机制,根据CCD及AOI检测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系统进行实时调
整,实现对生产误差的实时控制。该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在重点功能件产品、结构
复杂及套切尺寸要求严格的产品的生产中,保证高精度生产的同时节省大量后续检
查的人力。
2、模切一线流生产线体
公司模切加工设备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来生产复杂的产品,模切生产线体
上有两个典型的技术创新:
(1)套切工艺:套切即把原本生产大尺寸产品所产生的废料同步用来生产小尺寸
的产品。在线体设计上,可以实现同一个材料被切割成2个形状,从而最大程度提
高材料利用率,在此过程中对质量管控同步提出了更高要求。
(2)不停机换料模组:传统的模切设备,在每卷材料用完换新材料时都必须停机
,从而导致整个模切行业的稼动率较低。公司开发并已实现了原材料、废料和成品
的不停机换料技术。这种突破性的技术使稼动率可以提高2倍。
过去模切环节会产生废弃的树脂原材料,但应用循环造粒技术之后,能够将原本的
废料按照“塑料薄膜废料-破碎-造粒-拉膜”的过程,实现再利用。
3、高速精密冲压技术
冲压速度一直是冲压工艺挑战的技术难题,高速精密冲压技术是兼具冲压速度与高
精密度、效率极快的冲压生产工艺,高速精密冲压是设备、模具加工、模具设计、
智能控制等技术的结合体,可有效减少模具开发量,适合精密件的大规模生产,最
能充分体现一家现代化制造企业的技术层次和软硬件实力。公司的高速冲压技术,
其速度较普通冲床提高了10倍以上,其稳定性依赖于专业的模具设计、模具加工以
及整套保养系统。为了匹配高速冲压,公司还开发出高速包装机。其整合了尺寸和
外观的自动化光学检测,同步导入了不停机换料技术。高速冲压与高速包装可以将
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公司已在AI终端设备、连接器、汽车电子元器件等方面全
面应用高速精密冲压技术,具有一人多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4、冲压连续流生产线体
冲压连续流生产线体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场地集中的高效生产方式,广泛应
用在小型冲压连续模零件、需焊接或贴合组装类产品领域,主要结合料带冲压、清
洗、焊接、检测、落料等工序连线作业,且AOI及摆盘包装工序在同一个区域完成
,可根据产品工艺增减连线工站。公司利用连续模料带连接所有的制程,包括冲压
、清洗、焊接、检验和包装。典型的技术创新有:
(1)循环清洗系统:冲压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水和清洗液来清洁产品。公司开
发了循环清洗系统来节约用水,一条红色管道用来收集使用过的废水,并集中输送
到中央处理系统,经过过滤后,另一条蓝色管道会重新将其注回清洗机内。此外,
三层垂直清洗机可以将清洗效率提高3倍,并节约了设备占地面积。通过导入这套
循环清洗系统,共可以节省 70%的水、60%的清洗液和30%的占地面积。
(2)模块化焊接设备:每一代的冲压产品都会有新的特征,对自动化也有新的要
求,因此自动化设备的通用性至关重要。模块化焊接设备在不同生产工序之间实现
了装置的共用。当线体需要从产品A切换到产品B时,只需替换一部分装置。该设计
可以缩短30%以上的线体切换时间,提高线体的稼动率,减少设备投资。公司已经
将模块化设计理念也延升至检验和包装等其他工序的相关设备上,有利于进一步提
升线体的标准化水平。
冲压一件流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少,产品一致性程度较高,工艺流程中通过AO
I检验包装在线进行,无中间仓储及物流过程,有效反馈并控制产品质量,工站增
减灵活,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5、无人绿色阳极生产线
公司的CNC车间配备自动导向车(AGV)与机器人,有序管理生产节奏。AGV自动实
现CNC的装夹工作,通过数据信号指引,将已经加工完成的产品从机器中取出。AGV
也会进行新刀具更换和旧刀具回收。夹具装卸和刀具更换都在生产管理系统下精准
进行,大大提高设备稼动率。此外,CNC智能车间还配备一键测量实验室。前期每
台检测机都会配备一名操作员进行零件测量,升级后的一键测量技术可以通过AGV
来替代操作员进行自动装夹,提高检测设备的利用率。检测完成后,数据可以自动
传输到生产管理系统,并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与加工参数的自动补偿,大大缩短了
机台的调试时间并节省技术资源。
公司的全自动阳极氧化生产线可以实现实时监控配方并回收化学品和废水。阳极氧
化生产车间有大量自动引导车(AGV)在同步运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与产品
的接触。AGV在生产线之间实现产品的搬运时与上下料设备自动对接,在机械手的
配合下,完成阳极氧化的产品从阳极氧化线体搬运至自动上下料线体。整个阳极生
产过程已实现自动化上下料、自动化周转,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保证更高的产
品质量。
6、其他核心技术
(三)行业地位
公司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卓越的产品品质、稳健的营收增长、良好的资本市场形
象以及高效的综合运营能力,在多个关键领域稳步积累经验与优势,为推动行业的
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三、公司经营体系
聚焦组织创新升级,“四个圈”准则协同联动: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降
低运营成本与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竞争力。公司秉持
“成本想要下来,能力需要上去”的工作方针,聚焦由商务(BD)、研发(R&D)
、运营、职能组成的“四圈”准则,四圈协同联动支撑公司的稳健发展。
首先,商务遵循“客户至上”的宗旨,根据公司的策略在市场端精心挑选赛道和客
户,这是核心圈;
其次,研发围绕客户的需求和行业趋势,进行领先技术的研发,这是创新圈;
接着,运营部门需要围绕着商务和研发的需求全方位落地执行,实现良率、效率和
成本最优化,提升运营效率,这是执行圈;
最后,职能部门根据所有圈层的需求提供服务,并提供策略指导和各支持体系运行
机制,这是支持圈。
(一)生产体系
公司始终秉持工匠精神,将精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置于核心地位,严格把控生产流
程的各个环节,并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领域树立行业标杆。同时,公司持续
投入研发资源,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精密模具设计、材料应用
及生产工艺的创新能力。公司主要客户为国际知名AI终端产品品牌厂商及其指定的
上游供应商,其采购需求多为定制化的精密功能件,且对品质、生产交付能力要求
较高。因此,公司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高度重视品质管理能力和按时交货能力,主要
采用“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合理生产计划,确保高效交付。
在制造流程中,公司通过自动化生产设备、零部件批次管控系统 (Traceability)
、AI光学视觉检测(AOI)以及订单物料与ERP的集中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多维度分析
,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公司利用自研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仓库管理系统(W
MS)实现多系统交互、设备自交互以及标准化的工厂管理,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此外,公司密切关注机器人相关前沿技术的创新,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发融入自
动化生产解决方案,结合自主研发的数控化、自动化设备,致力于打造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车间,建设高效现代化的智慧工厂。
(二)研发体系
公司研发方向涵盖产品工业设计与性能开发、精密模块设计制造和生产工艺,以及
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公司构建系统化的三级研发平台:工研院、工学院和BG/BU
研发中心。
工研院专注于研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聚焦于创新材料、仿真、散热和节能
减能等领域,通过产学研合作,为BG/BU研发中心提供前沿技术储备和未来产品研
究支持。公司建立全球化研发体系,凭借技术优势深度参与客户前期设计研发,提
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针对客户新产品需求,研发部门启动研发流程,样品试制成功
后与客户确认,并制定SOP(标准作业程序)和SIP(标准检验程序)以推进量产。
工学院通过实践化教学和精益化指导,为员工提供最新生产技术和精益理念培训。
其下辖IE中心和质量中心致力于推动集团精益化生产,结合IT数字化实现效益精进
可视化。IE中心组织各BG/BU的精益活动,推行“精益前移”与“机因工程”体系
,优化生产前期流程,挖掘设备效能,降低生产成本。2024年,公司协同推进精益
制造,落地3,000多个改善项目,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
此外,工学院设有四化道场(精益化、自动化、数据化、绿色化)和数字孪生智能
化车间,供学员实习和实践。每周开展精益教学,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培训,
每年培养精益师超500人,培训场次超50场,受训人员超2,000人。随着精益工艺的
发展,公司从传统精益转向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园区实行低碳化和智慧化,精益
理念从生产延伸至设计研发和全员管理。
(三)采购体系
公司自行采购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机器设备、模具、夹治具及其它生产辅料,部
分供应商由终端客户指定或在其建议的范围内选择,其余由公司采购、质量等相关
部门严格筛眩采购部负责供应商认证评估、物料价格及供货时间安排等。
公司采购流程如下:
1、公司根据客户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由PMC部门结合存货库存情况分解原材料需
求,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并推动至采购部门执行。
2、采购订单下达后,采购部通过ERP系统动态跟踪订单执行状态,并根据生产计划
调整采购订单。
3、物料到达后,质检人员对物料进行抽检,决定是否接收,并将抽检结果录入供
应商评价体系。合格的产品交接给仓储部后进入仓库备用。
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司与供应商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供方管理程序》《采
购控制程序》《绿色产品管理程序》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供应链管理流程
。同时,公司进一步优化供应商管理办法,要求供应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履行
社会责任与环保责任。公司制定《绿色产品有害物质管控标准》,为公司及供应商
在产品、原材料、零组件、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及辅材的提供统一的环境管理
依据,有效降低产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销售体系
公司销售体系由国内业务营销体系和国际业务营销体系构成,直接面向客户销售产
品。集团商务中心(包括业务、产品管理和客户服务部门)负责新客户的开发与产
品订单获龋针对关键项目,公司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实时跟踪客户需求,并在研发
、采购和生产等多个方面与客户深度沟通。当客户提出采购需求时,项目组迅速组
织研发、生产、采购等部门进行技术及项目整体可行性评估,并编制报价单。客户
接受报价且样品验证合格后,公司综合考虑生产能力、价格、品质和交货期等因素
,确定订单数量。此外,公司为每个终端客户品牌配备客户焦点团队(CFT)系统
。每个CFT由产品管理、工程、质量和运营团队的关键成员组成,为指定的终端客
户品牌及其供应商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高效沟通与精准服务。
(五)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秉持“以客户满意为中心,以质量第一为重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持续改
善为
恒心”的质量管理方针
,致力于通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独立的业务线,推动技术创新和新项目开发,
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设立独立于厂区运营的质量中心,负责统筹质量管理。各级质量部门根据业务
特性制定相关制度,强化质量管控。集团持续完善ISO9001、ISO14000、ISO45001
、QC080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国内外40余座工厂均已完成质量体系认证,其中
20余座工厂已通过IA TF16949认证,10余座工厂已通过VDA审核。公司定期开展质
量稽查审核,自主稽查频率达每年1,000余次,客户审核频率达每年500余次。公司
依据以上管理体系制定《质量、HSPM手册》《EHS管理手册》,并通过内外审核、Q
CC、六西格玛、质量精益会议及管理评审等手段,精准识别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需
求与机遇,确保体系持续适宜、充分且有效。
公司设定的各类质量指标均能得到有效达成:入料和出货LAR目标值分别为98.5%和
99.0%,实际值分别为98.9%和99.2%;元器件和模组充电器制程良率目标值分别为9
8.0%和99.0%,实际值分别为98.5%和99.3%。此外,公司高度重视质量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具有10余位VDA审核员、600余位六西格玛绿带人员和30余位六西格玛黑带
人员,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全球领先的一站式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行业地位领先
公司坚守“以现代管理理念
,持续追求卓越,成为全球领先的精密智造企业”的愿景,将“以智造引领世界,
努力成就梦想”作为使命,秉持“诚信务实、客户至上、尊己敬人、责任担当、长
期主义、价值共生”的核心价值观,以“自强不息、使命必达”的企业精神为驱动
,致力于成为行业的引领者。精密制造作为一项技术密集型和复合型活动,对制造
商的综合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包括模具加工、设备开发、工艺处理、原材料理解以
及多样化产品集成等多方面能力。这些能力构成电子精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AI终端硬件核心供应厂商,公司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
能制造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涵盖AI 手机、AI PC及平板电脑、影像显示、材
料、电池电源、热管理(散热)、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精品组装及其他、传感
器及相关模组、机器人等硬件产品领域。凭借先进的模切、冲压、CNC加工及注塑
等工艺制造技术,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AI终端设备、汽车及低空经济、清洁能源等
行业,并助力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出货量已连续多年
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设定行业标准,并进一步渗透
机器人、AI眼镜、汽车及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
发展潜力,增强与核心客户的业务稳定性和深入性,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
(二)持续锻造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产品创新及技术发展
公司凭借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执行力,主动把握时代发展脉络,以技术创新
为引领、绿色智造为长期目标、人才培养为后盾,用实际行动锻造新质生产力。公
司全面推进“一核四化”,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秉持“精益化、自动化、数据化
和绿色化”为制造理念,将人工智能与人性机器人深度融入自动化生产的整体解决
方案,结合自主研发的多种类、多功能数控化设备,致力于打造技术装备水平国际
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车间,建设高效现代化的智慧工厂,持续追求卓越,向
着全球领先的精密智造企业目标迈进。
通过投入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公司在制造、搬运、检测、包装等关键环节实现
了全面自动化升级,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业务的灵活性、精准度和拓展性
。同时,公司持续关注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创新与升级,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在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智能生产车间的建设成果,推动智慧工厂的高
效发展。
公司强大的研发体系是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系统化的体系搭建、丰富的人
才储备和专利积累共同构成了公司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上的强大支撑。公司构建了系
统化三级研发体系平台,包括工研院、工学院和BG/BU研发中心。其中,工研院专
注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前沿技术储备;工学院通过实践化教学和精益化指导
,向员工传授最新生产技术和精益理念,主导集团精益化生产;BG/BU研发中心则
聚焦行业前沿产品和工艺研发。公司还设立六大子平台:散热模组研发中心、机械
工程研发中心、先进材料研发中心、ODM研发中心、电磁研发中心和建模仿真中心
。
四化生产能力是新质生产力锻造的强大动力。工学院下设的 IE自动化学院建有四
化道场(精益化、自动化、数据化及绿色化)和智能化车间,为学员提供实践的智
能化平台。每年培养精益师超过800人,培训场次超过100场,受训人员超过2,000
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各项专利2,178项,其中发明专利407项、实用新
型专利1,702项、外观专利69项,研发人员6,367人。
(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积极开拓新兴领域头部客户
全球各终端产品厂商对供应商认证有严格的标准,仅与通过其认证或具备权威机构
认证的供货商合作。认证内容全面且复杂,涵盖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工厂环境及
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上述认证的流程促使公司持续审视提升自身能力,凭借卓越
的产品品质赢得新客户,推动业务全面发展。
公司始终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全球知名终端电子品牌建立了长期
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多年来,公司与客户携手共进,不断追求卓越、拓宽产品边
界,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为行业树立标杆。这背后是公司“自强不息”
“使命必达”的价值观的驱动,是公司对挑战自身能力极限的不懈追求。
通过与客户在技术、设备、产品设计理念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以及长期的市场研究
与测试,公司已深度参与全球众多知名客户的早期产品研发,涵盖制造工艺、生产
场地、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等多个维度。凭借优质的客户服务,公司赢得了客户的
持续稳定订单,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四)迭代、创新及变革,培育的学习型组织和工程师文化
公司坚守“诚信务实、客户至上、尊己敬人、责任担当、长期主义、价值共生”的
核心价值观,以“自强不息、使命必达”的精神为指引,为实现公司使命和愿景提
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价值观不仅奠定公司与客户深度合作的基础,更在文化与
社会层面实现了高度契合。
作为学习型组织,公司凭借强大的学习与自我迭代能力,持续优化自身,灵活调整
产品与服务组合,复盘过往经验并精准预判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变化,以适应不断变
化的商业环境。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公司的内核是工程师文化。近年来,公司打通技
术人员职级体系与晋升通道,将奖励、培养和福利资源向技术人才倾斜,确保关键
人才在关键技术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公司定期开展技术岗位盘点,绘制分层分级
的学习地图,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标准,将岗位能力、职业路径和学习活动有机结合
,为员工成长提供清晰指引。同时,公司在研发、工程、精益、质量等技术领域开
展专项精进计划,并为优秀青年人才开通快速晋升通道,加速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
。
(五)践行ESG理念,守护绿水青山,助力绿色发展
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公司以“责任担当,长期主义”为基石,
积极投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引领行业绿色转型。公司秉持
ESG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战略目标,推动绿色化智能制造的全面发展。
根据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明晟公司公布的最新评级,公司2024年度ESG评级为A级,已
连续2年获得此评级,彰显国际社会对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努力的高度认可
。公司坚信“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在业务布局上,公司积极拓展机器人、汽车及低空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能源板块
,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在生产环节,公司深度贯彻“3R”理念,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
和资源化(或称“再循环”,Recycle),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公司采用清
洁能源,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并将“3R”原则深度融入精益化生产和绿色智造的各
个环节。
在减量化方面,公司开发套切工艺和迂回省料工艺等创新技术,优化材料利用率,
节约清洁液体、油、冷却剂等资源,实现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
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再利用方面,公司对刀具、模具、治具和托盘等工具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其多次
利用,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及对新材料的需求。
在资源化方面,公司通过PET和工艺材料回收、水回收、油回收以及化学物质回收
,积极践行再循环原则。公司将废弃物分类处理并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减少环境
负担,创造经济与环境的双重价值,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
公司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全面推进绿色运营,切实履行环保职责。通过持续投入,
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公司在各子公司设立能源目标,积极开展绿色工厂建设、节
能设备改造,实施废弃物零填埋(ZWP)、清洁水项目(CWP)等环保专项,并推动
供应链上下游可循环物料的回收。
公司全面优化推进流程,倡导低碳运营,推行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效率,致力于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紧跟国家新发展理念,公
司积极在产业链上下游推动绿色发展,响应终端客户的环保要求,提供高标准产品
,并主动参与环保信息披露,打造绿色供应链,将企业社会责任及环保责任纳入供
应商考核体系。
在能源转型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加快能源结构优化。通过大力发展
屋顶光伏项目,推进各厂区光伏设施建设,并通过采购绿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可
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报告期内,公司采购绿证电量约6.05亿千瓦时,
自主光伏发电约0.47亿千瓦时,累计减少碳排放总量约35.39万吨。
五、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42.11亿元,同比增长29.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17.53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入40.21亿元。公司新业务收入规模提升幅度较
大,精益化运营效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1)AI终端:2024年度,公司凭借领先的精益制造能力及在AI终端制造领域的前
瞻性布局,实现AI终端业务的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收入约407.31亿元,同比增长32
.75%。因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毛利率17.41%,同比下降4.37个百分点。在各
细分产品板块,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材料、热管理(散热)、传感器及相关模
组等终端核心零组件在收入快速提升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毛利水平。但其他部分
新产品业务仍处于起量阶段,其盈利能力与公司原有传统业务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
(2)汽车及低空经济: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低空经济领域的
快速发展,公司凭借领先的精益制造能力在相关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业务收入增
长显著。2024年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实现收入21.17亿元,同比增长52.90%。
(3)其他业务:2024年,除AI终端、汽车及低空经济外,公司其他业务实现收入
约13.63亿元。其中,公司清洁能源业务收入11.71亿元,同比下降25.01%,主要原
因是客户订单出现阶段性大幅减少等情况。
2024年主要产品进展情况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展望未来,AI终端市场将更加注重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垂直整合。新型终
端形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覆盖范围将从传统的智能手机、PC,拓展至智能
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及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这些创新成果将
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与便捷的体验,将成为公司在规模拓展与产品种类丰富上实现
突破的重要契机。
2024年,公司成功从产品制造专家转型为解决方案专家,成为全球领先的AI终端硬
件制造平台。2025年,公司将以“战略定力,固本培元”为战略行动指南,坚持创
新引领和国际化发展的理念,聚焦主业并向上游延伸,全面发力机器人、服务器散
热、AI眼镜、低空经济等第N增长曲线。同时,公司将拓展海外市场,提升海外基
地盈利能力,推进精益化、数据化、自动化及绿色化的“新四化”智能制造理念,
增强核心竞争力。未来,公司将继续将“国际、极致、将才、低碳、效率、闭环”
作为六大管理主线,进一步稳固自身高端精密制造领先地位。
1、极致:技术组织资本力,全方位追求卓越
公司将持续提升“技术力、组织力、资本力”,在核心业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精
益求精,超越行业标准和客户期望。技术力方面,公司技术委员会将定期围绕材料
、工艺、制程等相关领域,根据行业及公司的未来产品和业务规划,时刻关注行业
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客户需求,专注于行业前沿技术应用及产品开发,不断拓展公司
模切、冲压、CNC、注塑等传统优势工艺、制程在新业务领域的应用并在内部定期
技术推广。与此同时,公司力争构建端到端的产业能力,掌握关键技术控制点,通
过自主研发持续创新筑牢技术护城河。组织力方面,公司将不断加强人才管理,完
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打造一只行业领先的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创新能力强、
富有开创精神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资本力方面,公司将围绕硬件、生态、管理
等方面,制定以投资并购、回购、分红为核心的市值管理规划,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
2、将才:打造人才新体系,加速领益人圆梦
公司将加强全球化人才储备及人才本土化建设,制定并定期回顾强技术、强基础计
划成果,借助HR数智化系统提升组织效能,打造行业领先的管理团队。根据战略方
法论为新业务单元建立适宜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加速提升公司整体新业务收入
占比。借助关键战役与行动计划、“赛马”机制、核心管理人员考察与评价、全方
位调研盘点及胜任度评估等管理方法,完善人才组织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吸引和
留住优秀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3、低碳:实现碳中和目标,绿色环保出效益
公司秉持“智造引领世界,努力成就梦想”的使命,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
展理念,培育绿色低碳人才,将双碳战略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加大清洁能源使
用,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助力2030年实现全面“碳中和”。公司将积极开展能效测
试、能源审计、固定资产节能评估、节水型单位创建、绿色园区创建、绿色建筑认
证、能源管理体系等先进项目管理模式深入推进绿色运营,加强管控产品全生命周
期碳排放,并借助ESG、绿色债券和碳交易等融资工具,撬动绿色融资。
4、效率:精益制造抓落实,质量价值保盈利
作为全球化的制造业企业,公司将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快速响应等优势,夯实基础
,以科学精神精益求精,不断优化各种生产管理流程,持续关注产品良率提升、存
货周转提速、经营业绩改善。公司将通过利用六西格玛体系与 IE精益改善相结合
的方式以及标杆车间产线、智慧仓储、良率提升行动、智能平台等一系列技术与管
理精进,快速解决新工艺或技术的导入造成的制程不稳定问题,让精益化、自动化
、数据化、绿色化渗透到每个环节,从质量、成本及交付周期等维度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降低过度搬运、过多库存、过多动作、多余等待、多余加工、多余生产及缺
陷等环节的合理成本来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5、闭环:业务管理重评估,内控流程强审查
公司将严格贯彻闭环管理思维,通过数据分析和绩效指标评估、客户反馈和市场调
研、内部审核和流程审查、团队反馈和会议讨论等实现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
、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充分提升公司快速适应内外部环
境变化的能力,积极应对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6、国际:瞄准国际大市场,开拓业务新增长
公司坚持多品类、多地区协同发展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大客户,聚焦AI
终端战略业务、机器人业务、AI眼镜及XR可穿戴业务、折叠屏手机相关业务及服务
器业务方向,明确海内外各业务板块发展目标,推进国际化战略落地,以实现全球
跨越式发展。凭借在精益制造、自动化和模具材料的设计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公司
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和融合多元文化,紧盯新终端新业态发展动态,巩固“功能件”
优势地位,丰富产品矩阵布局,布局全球多元市场,为公司长远发展和增长提供动
力。
(二)2025年经营目标和工作思路
2025年,公司将以“战略定力,固本培元”为战略行动指南,坚持创新引领和国际
化发展的理念,聚焦主业并向上游延伸,全面发力机器人、服务器散热、AI眼镜、
低空经济等第N增长曲线;拓展海外市场,提升海外盈利能力;深挖国内需求,进
一步提升企业护城河;着力打造集“精益化、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化”于一体的
智能制造平台,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1、坚持聚焦主业,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公司持续聚焦主业,精密功能件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出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
行业领先,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设定了行业标准,并进一步渗透机器人
、AI眼镜、折叠屏及服务器等新兴市常
公司通过标杆车间产线、智慧仓储、良率提升行动、智能平台等一系列技术与管理
精进,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全面提升企业效益。作为全球化的制造业企业,公司将
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快速响应等优势,夯实基础,以科学精神精益求精,不断优化
各种生产管理流程,持续关注产品良率提升、存货周转提速、经营业绩改善。
公司通过投入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全面提升在制造、搬运、检测、包装等多个
环节的自动化程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业务的灵活性、精准度和可拓展性,
打造高效的现代化智慧工厂,不断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企业经营效益。
2、加强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公司强大的研发体系是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系统化的体系搭建、丰富的人
才储备和专利积累共同构成了公司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上的强大支撑。公司构建了系
统化三级研发体系平台,包括工研院、工学院和BG/BU研发中心。其中,工研院专
注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前沿技术储备;工学院通过实践化教学和精益化指导
,向员工传授最新生产技术和精益理念,主导集团精益化生产;BG/BU研发中心则
聚焦行业前沿产品和工艺研发。公司还设立六大子平台:散热模组研发中心、机械
工程研发中心、先进材料研发中心、ODM研发中心、电磁研发中心和建模仿真中心
。
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强化核心研发人才梯队的培养,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
,持续加大创新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及科研
机构建立合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效益。
公司秉承诚信务实、客户至上、尊己敬人、责任担当、长期主义和价值共生的核心
价值
观,坚持以“自强不息、使命必达”的精神,依靠强大的学习和自我迭代能力,不
断自我优化、开拓创新,调整产品及服务组合,不断审视过往经验并预判未来的市
场环境及客户需求变化,构建产品丰富、技术领先的智能制造企业,全面提升公司
市场竞争力。
3、践行绿色发展,打造智能制造平台
公司秉持“智造引领世界,努力成就梦想”的使命,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
展理念,把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战略目标,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公
司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深入推进绿色运营,推进各子公司设立能源目标,开展绿色工
厂建设及节能设备改造,着重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全面提升,并始
终坚持以实际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断深化绿色智造、节能降耗、碳
排放减少等环保举措。
公司积极贯彻响应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号召,持续
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根据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明晟公司公布的最
新评级,公司2024年度ESG评级为“A”级,已连续两年获得此评级,体现出国际社
会对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努力的高度认可。公司配有专门的ESG团队,着重
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全面提升,自 2020年起连续披露社会责任报
告,提供投资者关注的公司治理、可持续供应链、环境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
推进绿色低碳等方面信息,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4、规范公司治理,加强信息披露工作
公司不断夯实公司治理基础,建立并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
机构,各组织机构依法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独立行使职权。
公司重视廉洁建设、诚信经营,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积极履行对市场其他利益
相关方的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发展。
公司将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决策
水平,实现公司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公司股东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公司管理层
将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全面风险管理
能力,以期实现长足发展,回馈广大投资者。
公司严格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从信息披露广度和深度
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要求,帮助投资者公
平、准确地把握公司的经营现状和主要风险,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
5、重视股东回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1)持续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
公司坚持以投资者为本,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明确制定了《未来三
年(2023年-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公司严格执行股东回报规划及利润分配政
策。
公司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分红政策,统筹好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
继续分享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成果,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2)实施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为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结合股东利益、
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公司积极开展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回购,以实际行动
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3)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多渠道加强沟通
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通过投资者互动易平台、网上业绩说明会、投
资者电话专线、线下投资者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联系,传递公司经
营管理情况和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波动的风险
下游行业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持续波动,行业的波动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的市场
需求发生显著变化,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技术变革或颠覆性创新产品的
出现也可能使下游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变化;消费者对于新型可穿戴设备的接受程度
,及其他终端消费习惯及偏好的改变也会较大程度影响终端产品的销量与价格。面
对可能的行业波动风险,公司将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积极
发展新品类新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国际化管理的风险
随着公司近年来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需面对不同国家的语言环境、法律环境、商
业环境。应对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公司将在运营管理、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人
才引进、内部控制等方面采取具体应对措施,加强集团化管控,并在财务、人力等
管理关键点加强跟踪机制,确保公司战略一致性,降低公司国际化管理的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AI终端行业是公司主要的下游应用市场之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未来如竞争程度
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下降压力较大,公司后续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始终追求卓越,持续提高加工技术、加工精度及组装能力,以精密功能件为核
心业务不断向上游材料领域和下游模组及充电器领域继续延伸,集中资源不断优化
公司产品结构。公司时刻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布局新领域相关业务,不断垂直整合
产业链,进一步优化资本配置及战略布局。
4、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有所加剧,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影响加大,全球市场都不可避
免地受此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由于使用公司产品的部分终端产品最终会出口或销售
到国内外品牌客户,上述风险可能会影响市场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或价格,进而
影响公司产品价格及整体收入,也可能导致AI终端硬件产业链供应商地域分布发生
变化,终端品牌客户可能加大对境外采购份额,对公司生产经营将产生一定影响。
5、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目前汇率风险主要来自海外销售、采购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外币敞口及其汇率波
动,汇率可能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公司以本币计价的
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为减少汇率波动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司将
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紧密关注国际外汇行情变动,通过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
方式,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出口大部分以美元和欧元进行计价,海外子公司日常运营货
币主要为欧元、美元,因此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未来可能会出现因
汇率大幅波动导致公司产生较大汇兑损失的风险。公司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
提下,将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冲和降低汇率风险。
6、商誉及资产减值风险
基于战略发展需要,公司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技术、资源和新市场,收购中产生的
商誉也将面临计提减值的风险。同时,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固定资
产、存货以及应收款项等资产均有所增长。未来如公司所处行业发生重大变化,公
司面临着商誉及资产减值风险,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工艺改进,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体
系,加强集团化财务管控,提升综合应对能力,强化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升企
业经营业绩,降低公司各类资产减值风险。
7、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可能随之增加。如公司未来不能有效加强
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应
收账款难以回收而发生坏账的风险。公司将保障合理的应收账款结构,不断强化期
限内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提升应收账款动态管理能力及综合管
理水平。
8、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铜、铝、铜箔及其他金属材料以及各种型号的
胶带、塑胶、泡棉、包材、保护膜及电子元器件等。如果未来因经济周期的波动、
市场供需不平衡、客户指定的供应商产能不足、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导致原材料价
格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
定不利影响。
9、人才流失风险
公司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技术及人才的助力,保持核心人员稳定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
关键。随着竞争的加剧,公司之间对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公司需要持续打造高
质量专业化人才队伍,特别是核心技术人才储备。如果未来无法吸引、培养及留住
充足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公司将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生产经营可能会受到不
利影响。公司将不断调动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的积极性,探寻并建立健全公司的长
效激励约束机制,向内培养、由外引进,留住高水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确保公司
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10、大客户依赖风险
全球多数终端产品厂商有着一套严格的供应商认证体系,认证内容复杂、认证流程
严苛且耗时,并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持续符合标准,因此公司部分产品存在客
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如果部分大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对产品的需求发
生较大变化,可能对公司的销售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在继续深化与现有客户
合作的基础上,时刻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布局新领域行业,持续进行技术与研发投
入,积极开拓优质客户,不断优化客户结构。
11、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
心技术。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公司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知识产权风险,包括
知识产权纠纷及专利侵权等。公司法律合规部负责对公司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进行
规划和管理,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合规风控体系,不断完善关键技术和产品专利布局
,降低遭遇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风险,对关键研发人员或主要涉密人员通过签订保
密协议或禁止同业竞争等劳动合同条款,规避知识产权泄露风险。
12、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相关风险
(1)募投项目实施的风险
公司已经具备相应的技术、人才、专利、材料及设备等储备,相关募投项目的预期
收益是基于谨慎、合理的角度出发选取参照指标和经济变量进行的估计,但随着公
司业务的不断发展,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的要求逐渐提高,相应地对技术、人才、
专利、产品生产所需材料及设备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若公司相应储备的升级不能满
足相关募投项目拟生产新产品的生产需要,相关新产品存在研发失败、研发进程受
阻、新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新产品不能顺利量产等新产品开发风险。
此外,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进度、市场开拓能否顺利进行存在一定的不确
定性,若项目建设进度、市场开拓情况、下游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可能存在导致相关募投项目短期内面临项目终止、无法如期完成或实施效果无法达
到预期效益的风险。公司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自身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募投项
目做出相应调整的可能。公司将及时跟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持续关注募
投相关的技术应用、产业政策、建设施工周期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经营发展情
况,降低募投项目风险。
(2)募投项目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市场环境、可行性及预计收益论证主要基于当前市场环
境。在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若相关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或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
,或公司市场开拓未达预期,以及其他预计事项进展不顺利,募投项目的效益可能
与预期存在差异,进而可能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3)募投项目建设延期、募集资金变更用途的风险
前期公司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慎重、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但在实施过程中
,仍可能存在实施进度慢于计划、因行业和市场发展情况需要延期募投项目建设或
调整募集资金用途等情形。若出现上述情形,公司将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履行决策程
序,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本次可转债发行后可能存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摊薄风险。
若投资者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部分或全部转股后,公司总股本和净资产会有一定
幅度的增加,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从建设至产生效益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因此短期
内可能导致公司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在
可转债的存续期限内,公司需按可转债的发行条款就可转债未转股的部分每年偿付
利息及到期兑付本金,并承兑投资者可能提出的回售要求,可能对公司现金流产生
较大影响,存在流动性风险。
13、投资并购的相关风险
(1)相关交易可能被暂停、中止或者取消的风险
由于相关交易可能涉及向深交所、中国证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申请审核注册工作,
上述工作能否如期顺利完成可能对交易的时间进度产生重大影响。除此之外,如可
能涉嫌的内幕交易、商务谈判中产生重大分歧、标的资产出现无法预见的风险事件
等事项也可能导致相关交易暂停、中止或取消。
(2)收购整合的风险
相关投资并购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将纳入公司管理及合并报表范围,公司将派驻
管理人员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业务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对标的公司进行整合
。如公司与标的公司在具体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则交易完
成后公司能否通过整合保持标的资产原有竞争优势并充分发挥并购整合的协同效应
具有不确定性。
14、战略规划风险
战略规划风险是偏离主业、主业不清晰、不聚焦、策略不适当而导致的风险。鉴于
行业发展形势、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会不断变化,公司的战略规划可能存在无法完
全实现的风险,也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
的可能。
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上述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全面评估和积极应对其对本公司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和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积极开拓新领域、新市场,确保对日常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敬请广大
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4.参股控股企业经营状况】
【截止日期】2024-12-31
┌─────────────┬───────┬──────┬──────┐
|企业名称                  |注册资本(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
├─────────────┼───────┼──────┼──────┤
|苏州领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76955.00|           -|           -|
|江门市江海区汇通小额贷款股|             -|           -|           -|
|份有限公司                |              |            |            |
|绵阳领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129.00|           -|           -|
|桂林领益制造有限公司      |      20000.00|           -|           -|
|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      24000.00|    48461.22|   419602.80|
|桂林赛尔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8101.10|           -|           -|
|绵阳市维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115.00|           -|           -|
|赛尔康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6810.00|           -|           -|
|智联精密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        728.57|           -|           -|
|LingYi iTech Investment (H|       8434.00|           -|           -|
|K) Limited                |              |            |            |
|TRIUMPH LEAD GROUP LIMITED|          1.00|           -|           -|
|LINGHUI SG NEW ENERGY PTE.|          5.00|           -|           -|
| LTD.                     |              |            |            |
|ISALLOM INDIA PRIVATE LIMI|     289265.42|           -|           -|
|TED                       |              |            |            |
|深圳市领懿科技供应链管理有|       1000.00|           -|           -|
|限公司                    |              |            |            |
|扬州领煌科技有限公司      |      20880.00|           -|           -|
|东莞市欧比迪精密五金有限公|      90500.00|           -|           -|
|司                        |              |            |            |
|Salcomp Taiwan Co,.Ltd.   |         50.00|           -|           -|
|HONG KONG CRYSTALYTE LIMIT|      26300.00|           -|           -|
|ED                        |              |            |            |
|扬州领滔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扬州领汇新能源有限公司    |       1000.00|           -|           -|
|江门市正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2397.70|           -|           -|
|浙江锦泰电子有限公司      |       7166.59|           -|           -|
|扬州领晟新能源有限公司    |       6052.63|           -|           -|
|领益智造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24000.00|           -|           -|
|成都领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000.00|           -|           -|
|成都领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000.00|           -|           -|
|Salcomp Plc               |        983.27|           -|           -|
|Triumph Lead (Finland) Pte|          0.00|           -|           -|
|.Ltd Oy                   |              |            |            |
|光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     1902.75|    86730.30|
|赛尔康(贵港)有限公司      |       2100.00|           -|           -|
|成都领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500.00|           -|           -|
|深圳市华之益自动化技术有限|       2000.00|           -|           -|
|公司                      |              |            |            |
|福建领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000.00|           -|           -|
|东莞领睿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0|           -|           -|
|南京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           -|
|江门江菱电机电气有限公司  |        800.00|           -|           -|
|成都领益科技有限公司      |      17935.86|    37730.98|   140995.40|
|Salcomp Manufacturing USA |       1000.00|   -34722.85|    65955.01|
|Corp.                     |              |            |            |
|Salcomp Manufacturing Oy  |        909.66|           -|           -|
|苏州领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31000.00|           -|           -|
|成都领泰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0|           -|           -|
|嘉兴朝希亨裕股权投资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领胜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1650.70|           -|           -|
|江门马丁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             -|           -|           -|
|东莞领杰金属精密制造科技有|      30000.00|    42811.85|   413058.00|
|限公司                    |              |            |            |
|TLG INVESTMENT (HK) LIMITE|        428.50|    22817.52|   649238.78|
|D                         |              |            |            |
|领益(越南)有限公司        |        300.00|           -|           -|
|东台领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0|           -|           -|
|广州领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       1601.00|           -|           -|
|有限合伙)                 |              |            |            |
|苏州领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5000.00|           -|           -|
|东莞领益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      40373.36|           -|           -|
|司                        |              |            |            |
|珠海领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2000.00|           -|           -|
|深圳市领滔科技有限公司    |       2000.00|           -|           -|
|STEELMAG INTERNATIONAL SAS|         92.11|           -|           -|
|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45800.00|    33294.82|   451006.39|
|江门江益磁材有限公司      |      40363.56|           -|           -|
|温州芯壳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           -|           -|
|东莞盛涛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0|           -|           -|
|东台领滔电子有限公司      |       1000.00|           -|           -|
|江门安磁电子有限公司      |        300.00|           -|           -|
|苏州领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4000.00|           -|           -|
|SALCOMP MANUFACTURING INDI|     108290.32|           -|           -|
|A PRIVATE LIMITED         |              |            |            |
|黄山领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2000.00|           -|           -|
|鹤山市江磁线缆有限公司    |       6000.00|           -|           -|
|SALCOMP INDUSTRIAL ELETRON|      21593.80|           -|           -|
|ICA DA AMAZONIA LTDA      |              |            |            |
|Valor Log Armazem Geral Lt|        100.00|           -|           -|
|da                        |              |            |            |
|深圳智成通信有限公司      |       1000.00|           -|           -|
|嘉兴朝希洪泰股权投资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深圳前海方圆商业保理有限公|      10000.00|           -|           -|
|司                        |              |            |            |
|广东东睦新材料有限公司    |             -|     1876.73|    24866.11|
|鹤山市江粉磁材新材料有限公|       7733.26|           -|           -|
|司                        |              |            |            |
|郑州领胜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0|           -|           -|
|苏州益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江门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3500.00|           -|           -|
|SALCOMP HOLDINGS PTE. LTD.|        100.00|           -|           -|
|SALCOMP USA, LLC          |          1.00|           -|           -|
|东莞市鑫焱精密刀具有限公司|       1800.00|           -|           -|
|苏州领镒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10000.00|           -|           -|
|常州领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00.00|           -|           -|
|江门杰富意磁性材有限公司  |             -|           -|           -|
|鹤山市高磁电子有限公司    |        600.00|           -|           -|
|领航精密制造株式会社      |        200.00|           -|           -|
|东莞领汇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       3200.00|           -|           -|
|司                        |              |            |            |
|领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197400.00|   181713.13|   997841.10|
|郑州领业科技有限公司      |       1000.00|           -|           -|
|深圳市东方亮彩精密技术有限|      55425.05|           -|           -|
|公司                      |              |            |            |
|江苏领懿城电子科技开发有限|       2000.00|           -|           -|
|公司                      |              |            |            |
|深圳市领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5000.00|           -|           -|
|镒韬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2000.00|           -|           -|
|SALCOMP TURKEY TEKNOLOJI S|        350.00|           -|           -|
|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              |            |            |
|RKETI                     |              |            |            |
|Triumph Lead (Singapore) P|       2500.00|    26721.83|   884581.41|
|te.Ltd.                   |              |            |            |
|Salcomp Energy USA Inc.   |        700.00|           -|           -|
|江门恩富信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200.00|           -|           -|
|领懿实业(珠海)有限公司    |      41004.22|           -|           -|
|江粉磁材(武汉)技术研发有限|       2000.00|           -|           -|
|公司                      |              |            |            |
|东莞领博实业有限公司      |       5000.00|   -34536.48|    64906.74|
|Salcomp Technologies India|      10150.00|   -41621.10|   491321.86|
| Private Limited          |              |            |            |
|江门金磁磁材有限公司      |       1000.00|           -|           -|
|宁波锦希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深圳市领益亮彩贸易有限公司|       1000.00|           -|           -|
|宁波和希实业投资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领潮(广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369.00|           -|           -|
|管理有限公司              |              |            |            |
|江粉磁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       4616.75|           -|           -|
|嘉兴朝盈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             -|           -|           -|
|有限合伙)                 |              |            |            |
|深圳市领略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20000.00|    73710.44|   430127.72|
|嘉兴朝希和厚股权投资合伙企|             -|           -|           -|
|业(有限合伙)              |              |            |            |
|领先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      10000.00|           -|           -|
|LINGYI VIET NAM COMPANY LI|        700.00|           -|           -|
|MITED                     |              |            |            |
|领益(香港)有限公司        |         90.00|    21758.79|   266923.92|
└─────────────┴───────┴──────┴──────┘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本站提供,仅供参考,本站力求
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
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用户个人对服务的使用承担风险。本站对此不作任何类型的担保。本站不担保服
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
错发生都不作担保。本站对在本站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不作担保。
本站提供的包括本站理财的所有文章,数据,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用户查看
或依据这些内容所进行的任何行为造成的风险和结果都自行负责,与本站无关。
			
操作说明:手指可上下、左右滑动,查看整篇文章。
    领益智造(002600)F10资料:主要是指该股的基本公开信息,包括股本、股东、财务数据、公司概况和沿革、公司公告、媒体信息等等,都可快速查到。爱股网提供的个股F10资料,每日及时同步更新,方便用户查询相关个股的详细信息。“F10”是键盘上的一个按键,股票软件默认用作股票详情的快捷键,就是你按F10键,就可以跳到该股的详细资料页。